臂叢神經知識匯總

2021-03-05 醫學之家

臂叢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一胸神經前支大部分組成。臂叢五個根的纖維先合成上、中、下三幹,經斜角肌間隙穿出。三幹發支圍繞腋動脈形成內側束、外側束和後束。按其發出部位,可分為鎖骨上、下部分。

鎖骨上部的分支:鎖骨上部的分支,發自臂叢的根和幹,都是較短的肌支,主要有胸長神經、肩胛背神經、肩胛上神經。

在鎖骨上方發自臂叢,沿前鋸肌外側面下降,並支配該肌。損傷此神經可引起前鋸肌癱瘓,表現為「翼狀肩」,上肢上舉困難,不能做梳頭動作。

  鎖骨下部的分支:發自臂叢的三個束,多為長支。

  

自外側束髮出向外下斜穿喙肱肌,經肱二頭肌和肱肌之間下行,發出分支支配此三肌。終支在肘關節稍上方的外側,穿深筋膜至皮下,改稱前臂外側皮神經,分布於前臂外側皮膚。

  

以兩根分別起於內、外側束,兩根夾持腋動脈。向下成銳角匯合成正中神經,沿肱二頭肌內側緣伴肱動脈下行至肘窩,穿旋前圓肌於前臂指淺、深屈肌之間下行,經腕管至手掌。先發出正中神經反支進入魚際,繼而發出3條指掌側總神經,再各分為2支掌側固有神經至1~4指相對緣。

  正中神經在臂部無分支,在肘部、前臂和手掌發出肌支,支配除肱橈肌、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以外的所有前臂肌。在手掌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魚際肌和第1、2蚓狀肌。其皮支管理手掌橈側2/3、橈側三個半指的掌面以及背面中、遠節皮膚的感覺。

  

正中神經損傷多發生於前臂和腕部,損傷後主要出現:①運動障礙,表現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減弱,拇指、食指及中指不能屈,拇指不能做對掌運動;②感覺障礙,表現為皮支分布區感覺障礙,尤以拇指、食指、中指遠節最明顯;③手畸形。魚際肌萎縮,手掌變平坦,形成「猿手」。

發自臂叢內側束,在腋動、靜脈之間出自腋窩,沿肱二頭肌內側緣伴肱動脈下行,至臂中份穿內側肌間隔至臂後面,再下行穿過內上髁後面的尺神經溝,在此處,其位置表淺。尺神經在前臂尺側腕屈肌深面伴尺動脈下行,至橈腕關節上方發出尺神經手背支,本幹下行經豌豆骨橈側分為淺支、深支入手掌。

  尺神經在前臂發出肌支支配尺側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側半;在手掌發出深支支配小魚際肌、拇收肌、骨間肌及第3、4蚓狀肌。尺神經的皮支在手掌分布於小魚際、尺側一個半指的皮膚;在手背分布於手背尺側1/2、尺側一個半指及無名指近節的橈側半和中指近節尺側半的皮膚。

  

  

肱骨髁上骨折時易損傷尺神經。尺神經受損後主要表現為屈腕力弱,無名指和小指的遠節不能屈;小魚際肌萎縮變平坦,拇指不能內收;骨間肌萎縮,掌骨間出現深溝,各指不能相互靠攏;各掌指關節過身,第4、5指的指間關節彎曲,形成「爪形手」。手掌、手背內側緣感覺喪失。

  

 是後束髮出的一條粗大的神經,初在腋動脈的後方,繼而伴肱深動脈向後,在肱三頭肌深面緊貼橈神經溝向下外行,至肱骨外上髁前方分為淺支和深支。橈神經淺支在肱橈肌深面伴橈動脈下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處轉向手背,分布於手背橈側1/2以及橈側2個半手指近節背麵皮膚。橈神經深支至前臂後面深淺層肌之間下降,分數支,其長支可達腕部。

  橈神經肌支支配肱三頭肌、肱橈肌和所有前臂後群肌。皮支除上述外,還分布於臂和前臂後面的皮膚。

  

  

肱骨幹骨折易損傷橈神經。損傷後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前臂伸肌癱瘓,不能伸腕、伸指,抬前臂時呈「垂腕徵」;感覺障礙以第1、2掌骨間隙背面的「虎口區」皮膚最為明顯。

  

 

發自臂叢後束,伴旋肱後動脈繞肱骨外科頸的後方至三角肌深面。

  發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圓肌。

  皮支由三角肌後緣穿出,分布於肩部和臂部上1/3外側麵皮膚。

  

  

肱骨外科頸骨折,肩關節脫位或腋杖的壓迫都可致腋神經損傷,損傷後主要表現為三角肌癱瘓,肩關節外展幅度變小或不能外展,三角肌區皮膚感覺障礙,倘三角肌萎縮,肩部失去圓隆外觀,肩峰突出,形成「方肩」畸形。

 

肩關節神經肌肉支配

肩胛上神經

岡上肌、岡下肌

腋神經

三角肌、小圓肌

胸長神經

前鋸肌

肌皮神經

喙肱肌、肱肌、肱二頭肌

副神經

斜方肌

肩胛背神經

菱形肌

胸背神經

背闊肌

胸外側神經

胸大肌

胸內側神經

胸大肌、胸小肌

肘關節神經肌肉支配

屈肘

肱肌

肱二頭肌

肱橈肌

肌皮神經

肌皮神經

橈神經

伸肘

肱三頭肌

肘肌

橈神經

橈神經

前臂旋前

旋前方肌

旋前圓肌

前骨間神經(正中神經)

正中神經

前臂旋後

旋後肌

肱二頭肌

後骨間神經(橈神經)

肌皮神經

腕關節神經肌肉支配:

屈腕

橈側腕屈肌

尺側腕屈肌

正中神經

尺神經

伸腕

橈側腕長屈肌

橈側腕短屈肌

尺側腕屈肌

橈神經

後骨間神經(橈神經)

後骨間神經(橈神經)

推薦閱讀 編輯:廣州普濟骨傷醫藥研究院 李醫生 (上下滑動查看)

點擊查看→人體器官及病理解析圖示,非常實用!

點擊查看→淤!是發生疼痛和疾病的罪魁禍首!

點擊查看→十大常見運動損傷部位及防治!

點擊查看→針刀治療體表定位大集合!

點擊查看→對穴相配,治痛翻倍!

點擊查看→各種病都能找到對應的穴位!快分享給朋友!


(圖為2017年1月全國整脊手法及影像診斷研修班合影)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強烈推薦:醫學必備平臺,10萬粉絲的選擇!每天為您免費分享針刀、正骨等實用專科技術,歡迎掃一掃關注!

中西醫最新資訊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五星推薦:基層醫生中西醫診療學習平臺,用簡單實用的方法,解決各種問題,如感冒風寒、脾胃虛弱、手腳冰涼、精力不濟、鼻炎、皮膚病、痛經、月經不調、頸椎病、風溼疼痛以及亞健康等。

醫學交流平臺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專業的醫生交流平臺,專門為醫學從業人員服務的醫學社交平臺,提供醫學進展、病例討論專業服務。

醫學培訓中心

【全國整脊手法結合影像臨床實踐學習班】將於2017年2月24日在 廣州 開班!現正接受報名,歡迎參加學習!

學習內容:

  ①整脊手法:傳授頸、腰椎病特效矯正手法,脊柱相關疾病的手法治療:如眩暈、血月經壓異常、頭疼、心律失常、性功能障礙、月經失調、痛經等婦科病,保健養生等。

  ②影像診斷:通過西醫先進直觀的影像檢查和判讀,作為脊柱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依據,在此基礎上再施以中醫準確(定位、定向、定力)的診斷及治療手法,使得脊柱復位及相應臟器的疾病得以調理或痊癒。

●學習費用:3700元(包括學費、教材資料費、證書、合影等)

●上課時間:2017年2月24-26日(23日報到)

●上課地址:廣東省廣州市

●諮詢/報名請致電李老師:13810221520

或者直接發送您的姓名+電話+地址發送至 13810221520手機上即可免費登記報名。

打開你的微信添加:363953967為你的微信好友,即可馬上報名!
或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加為微信好友並直接報名:

您好,歡迎關注液針刀骨傷醫學研究院


我院主辦培訓課程有:《實用醫療新技術公益班》、液針刀治療疼痛班新腕踝針、浮針及注射療法班整脊手法及影像診斷班男性功能障礙班等等

——歡迎您諮詢課程!

不要自私,轉發朋友圈,朋友愛死您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動動手指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收穫知識與健康喔!

相關焦點

  • 臂叢神經,臂叢神經炎
    臂叢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一胸神經前支大部分組成。臂叢五個根的纖維先合成上、中、下三幹,經斜角肌間隙穿出。三幹發支圍繞腋動脈形成內側束、外側束和後束。按其發出部位,可分為鎖骨上、下部分。  鎖骨上部的分支:鎖骨上部的分支,發自臂叢的根和幹,都是較短的肌支,主要有胸長神經、肩胛背神經、肩胛上神經。
  • 臂叢神經的組成、位置和分支
    臂叢神經由頸C5~8與T1神經根組成,分支主要分布於上肢,有些小分支分布到胸上肢肌、背部淺層肌和頸深肌。
  • 頸椎壓迫神經最快速的恢復方法-臂叢神經
    2、C2脊神經神經根的硬膜外部分位於寰椎後弓和樞椎之間,在寰樞椎形成的拱內朝背外側走行,繼而分成前支 和後支。C2脊神經及其分支與寰樞後膜緊密相連,後支位於寰樞後膜的背側面,與C1脊神經後支交通後分為較細的外側支和較粗的內側支,內側支即為枕大神經。
  • 臂叢神經及主要分支詳細解讀
    臂叢概述:臂叢由下四對頸神經前支和第1胸神經前支大部分纖維組成。
  • 物理治療師知曉的臂叢神經解剖及損傷表現
    臂叢神經 臂叢神經Brachial plexus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一胸神經前支的大部分纖維交織匯集而成。組成臂叢的五條脊神經前支經過反覆分支、交織和組合後,最後形成三個神經束。三個神經束分別走形於腋動脈的內側、外側和後方,將該動脈的中段夾持、包圍在中間。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脊神經組成及其分支
    2020甘肅事業單位醫療衛生崗招聘考試正在緊張備考中,甘肅事業單位E類考試主要考察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組成,部分事業單位還會考到公共基礎知識,為幫助考生複習,甘肅中公教育
  • 臂叢神經知識點總結
    臂叢五個根的纖維先合成上、中、下三幹,經斜角肌間隙穿出。三幹發支圍繞腋動脈形成內側束、外側束和後束。按其發出部位,可分為鎖骨上、下部分。鎖骨上部的分支:鎖骨上部的分支,發自臂叢的根和幹,都是較短的肌支,主要有胸長神經、肩胛背神經、肩胛上神經。 1 胸長神經 在鎖骨上方發自臂叢,沿前鋸肌外側面下降,並支配該肌。損傷此神經可引起前鋸肌癱瘓,表現為「翼狀肩」,上肢上舉困難,不能做梳頭動作。
  • 北京同安骨科醫院王亞軍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如何?醫術高超 療效說話
    北京同安骨科醫院王亞軍治療臂叢神經損傷如何?而且值得關注的是臂叢神經損傷如不能夠得到及時治療,到了後期治療的過程變得更加困難。所以一定要儘早治療。聽說北京同安骨科醫院王亞軍治療這一疾病不錯。北京同安骨科醫院周圍神經修復與重建外科王亞軍主任,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並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專注臂叢神經損傷修復研究20多年。
  • 實用神經解剖與手法,一根根玩轉人體神經:知識與課程
    今天我們從「一帶一路」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條神經——橈神經。橈神經是臂叢神經的一條分支,之所以講它,是因為它在臂叢的分支中最粗、最長、最大。臂叢神經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一胸神經前支大部分組成。經斜角肌間隙穿出,行於鎖骨下動脈後上方,經鎖骨後方進入腋窩。
  • 最全的神經叢及功能及臂叢的線條圖解
    N第二頸神經後支的皮支粗大稱枕大N第三頸神經後支的內存支稱第三枕N第1-3腰神經後支的外側支較粗大稱臀上皮N第1-3骶神經後支的皮支稱臀中皮N頸叢,臂叢,胸神經,腰叢,骶叢12.1 起自臂叢內側束12.2 腋動、靜脈之間前行12.3 分布於胸大肌、胸小肌13 胸外側神經(C5~C7).
  • 乾貨 | 臂叢,你了解和掌握了多少?
    一、胸長神經(long thoracic nerve)(C5-C7):發自C5-7脊神經根,從腋頂穿出,經臂叢後方進入腋窩,沿胸側壁下行,伴隨胸外側動脈下降,支配,前鋸肌起自身體側邊的1~8、9根肋骨之間,附著於肩胛骨內側緣,伸展和穩定肩胛骨。幫助手臂向上及旋轉。損傷此神經可引起前鋸肌癱瘓,出現「翼狀肩」體徵。
  • 早讀 | 臂叢損傷術前診斷與評估,核心要點一文掌握!
    背闊肌(C7)正常:後束以下病變 (鎖骨下部)背闊肌(C7)異常:後束以上病變 (鎖骨上部)(三)臂叢神經根、幹、束、支的定位診斷 :五大神經組合診斷:腋神經損傷:三角肌萎縮,肩外展受限肌皮神經損傷:肱二頭肌萎縮,屈肘受限
  • 腦卒中偏癱手術新突破——健側頸7神經移位+患側頸神經SPR
    圖1.臂叢核磁共振檢查提示無變異患者全麻後,行電生理監測,取仰臥位,右側鎖骨上橫切口,長約5cm,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頸闊肌。沿深面的頸闊肌將皮瓣向上或向下分離,暴露頸外三角,沿胸鎖乳突肌外緣以及頸外靜脈之間分離臂叢外脂肪組織,分離肩胛舌骨肌,結紮或牽開頸橫動脈,於前、中斜角肌之間顯露臂叢神經,分離暴露左側臂叢神經上中下幹與膈神經。保護前斜角肌表面的膈神經,切斷前斜角肌。暴露臂叢神經的C7神經根(圖4),近端游離至椎間孔處,將C7神經根的前、後股向遠端行幹支分離使其長度增加後再切斷。縫合切口。
  • 全身神經支配與分布、神經叢詳解、神經鬆動術詳解(趕緊收藏)
    臂叢神經是由C5-T1神經根的前支組成,臂叢神經是作為組織集散每條周圍神經的中心。其迂迴穿行的特性,導致其具有活動性,因此當一條周圍神經受到張力時,此張力會傳到其他許多頸神經根,而非只有一條神經根。臂叢神經通過胸廓出口,此區域有3個主要壓迫神經血管構造的部位1、斜角肌三角區域: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及第一肋骨形成。
  • 神經解剖學——脊神經
    31對脊神經中包括8對頸神經cervical nerves,12對胸神經thoracic nerves,5對腰神經lumbal nerves,5對骶神經sacral nerves,一對尾神經coccygeal nerve。
  • 胸神經分布---上6對胸神經前支
    除第1胸神經前支有纖維參加臂叢,及有時第12胸神經前支(50%)有纖維參加腰叢外,其餘的均不成叢,各自獨立經行。胸神經的前支,與後支分離後,沿肋間先由後向前外側,繼又轉向前內側行;並發肌支、外側皮支;其末梢支穿至皮下成為前皮支。
  • 神經從的分布和鬆動術講解
    臂叢神經是由C5-T1神經根的前支組成,臂叢神經是作為組織集散每條周圍神經的中心。其迂迴穿行的特性,導致其具有活動性,因此當一條周圍神經受到張力時,此張力會傳到其他許多頸神經根,而非只有一條神經根。臂叢神經通過胸廓出口,此區域有3個主要壓迫神經血管構造的部構造上的畸形例如頸肋骨或鎖骨骨折癒合,都會壓迫一部分神經叢。
  • 周圍神經——脊神經全集
    脊神經與脊髓相連,共31對,由前、後根在椎間孔處匯合而成,包括8對頸神經、12對胸神經、5對腰神經、5對骶神經和1對尾神經。除第2~11胸神經的前支外,其餘脊神經的前支分別交織成神經叢,包括頸叢、臂叢、腰叢和骶叢。1.皮支  自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附近穿出,呈放射狀分布於頸前外側、肩、頭後外側及耳廓等處的皮膚。
  • 正中神經解剖及神經卡壓點
    正中神經起源自臂叢神經外側束和內側束(C6 ~ T1 ),其中感覺神經纖維多來源於外側束C6 和C7,而運動神經纖維多來源於內側束C8 和T1。體表投影:可從肱二頭肌內側溝上端肱動脈搏動點開始,向下至肱骨前面內、外上髁間連線的中點稍內側,繼而循前臂正中向下,達腕部橈側腕屈肌腱和掌長肌腱之間的連線來表示。
  • 胸長神經、肩胛背神經、肩胛上神經和肩胛下神經
    一、胸長神經胸長神經(long thoracic nerve)(C5-C7)發自C5-7脊神經根,從腋頂穿出,經臂叢後方進入腋窩,沿胸側壁下行,伴隨胸外側動脈下降,支配前鋸肌。由於肩胛背神經僅為運動神經,肩胛背神經卡壓症沒有皮膚感覺障礙,以頸肩背部不適、酸痛為主要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