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出家

2021-02-06 雪域虹光

       

     佛門就是覺悟之門,入我佛門不得不覺悟,不得不清醒,不得不證悟無上菩提,但是佛門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入門的,入我佛門者,已於無量生無量劫前,曾經種下菩提聖因,今生才能得入佛門而修道。

我們要知道,信佛學佛不容易,是不簡單的一件事,這話怎麼說呢?諸位想想看,一個人要從世間上的觀念轉變為佛法的觀念,談何容易!實在不簡單。

  所以釋迦牟尼佛常說:「一個人能對佛法有信心,有所肯定,因而不退轉(梵語avinivartaniya),此人已於無量劫前,曾經親近過無量諸佛,聽聞佛法,恭敬供養過諸佛,是故,今生對佛法信心而不退轉。」

  難怪社會上的人,佛法聽不下去,觀念轉變不過來,硬繃繃,堅硬得不得了,實在值得寬恕與同情,因為過去無量劫或許沒有種下善根,當然佛法聽不下去,觀念轉不過來,這是理所當然的;社會上的人,還帶著強而有力的世間知識,這些世間知識障礙佛法,佛法稱為世智辯聰。

  何謂世智辯聰呢?就是憑著世間的聰明才智,很會說話,跟別人辯駁,就算理虧了,還是不認輸,因此佛法稱為世智辯聰的人,也是八難之一,業障深重,困難入佛道,所以稱為世智辯聰難。

  社會上不是有很多學者,聰明才智,很會辯駁,自己的知識障礙了佛法,使得自己的善根流露不出來,永遠無法入佛門,也永遠漂流在佛門之外,與佛無緣,因此,流浪生死,做個六道流浪漢、三界苦命兒,不休不止!

  正因如此,我們更肯定佛陀的啟示,要從世間上的觀念能夠轉變為佛法的觀念,就要修行無量劫的光陰歲月,如是漫長的歲月逐漸的薰習佛法,培養佛法,才能對佛法起正信正見,因而發大菩提心願,行菩薩道,究竟圓滿菩提,這都有他的前因與後果的。

  凡夫眾生發心學佛開始,一直到成就佛道,這一段過程,不知經過多少的困難與障礙!難關一層又一層,步步上升,實在不容易。

  華嚴經云:「無量無邊眾生,發大菩提心,難得若一若二,住不退轉。」

  我們在六道輪迴當中,能夠得到人身困難,既然榮幸得到人身,人身又有男身與女身之別,而能得到男身更加困難;既然得到了男身,而能保全六根完具又是困難,也就是身體健全無殘缺困難;既然六根健全無殘缺,又能生在有佛法的國土又是困難;既然得生有佛法的國土困難,又能逢值佛世更困難;既然有福報能夠遇到佛在世,又能聽聞佛陀演說佛法更加困難;既然聽聞了佛法,心裡又能發起信心來學佛更是困難;既然已發起了信心來學佛,又能勇猛的發大菩提心願更加困難;既然已發大菩提心願,而又能達到無修無證的境界更是困難,更加不可思議!無修無證是佛的果位,所以說更加困難,不可思議!

  由以上所說,我們可以知道,自己是那一個立場?那一個身份?假使我們的福報比較差,條件不充足,應當生大慚愧心,人身實在難得,佛法實在難遭難遇又難聞;所以,既然得到了人身,就要好好的把握人身,好好的學佛,為證成無上菩提而精進。

       

       
     善根的流露,有強有弱,有深有淺,有快有慢,各人的因緣不一樣,有些人的善根年輕的時候就流露了,有些人的善根中年才流露,有些人的善根到老年的時候才流露而出。

      同樣是善根流露,有的人卻衝得快,有的人卻衝得慢,衝得快與衝得慢,差別是很大的,有天壤之別,不能一概而論;衝得快的,善根一旦讓它流露,那就由不得它了,跟野馬一般,拚命的往前衝,不掉頭、不回顧,為追求真理而衝,為求解脫輪迴而衝,為求開悟本性而衝,為求證悟菩提而衝,為求度化無量眾生而衝,不到達目標絕不終止,不罷不休!這是屬於一等善根的人,具有非凡的善根意志力。現舉一個善根流露的情況,和大家共參,乃值得我們讚嘆與隨喜功德,現敘述如下:  清朝順治皇帝在朝的時候,就已經歸依了佛門,是一位很虔誠的在家佛弟子,他歸依了玉琳國師,(玉琳國師就是我們很熟悉的,千金小姐,萬金和尚,萬金和尚就是玉琳國師),從此之後很踏實的學佛,日夜不停的做功課。光陰總是會過去的,人總是會老的,所謂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開;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這就是顯露世間的無常,生生滅滅,虛幻不實,了不可得,因此,人世間再美好的話,美好當中總是會有缺陷的,中外古今,一切聖哲,乃至凡人,必然也同樣要經過生老病死的憂患,誰也奈何不了的事實。


小例子

      順治皇帝有一天善根大展流露,在靜靜的夜裡,獨自靜坐,心裡默想著:「人生苦短,世態變化無常,我一生當中,率領百萬大軍,南徵北討,為國為民,辛勞了一輩子,我逐漸衰老,紅塵滾滾無了時,名與利、財與色、食與睡,都是虛幻不實的東西,如空中的浮雲,縹緲不定,空幻不可得,得也得不住,人生太無常啦!

  一切名利、財色、權威,也都是無常幻化了不可得;乃至我的身體,也是空幻無常,了不可得;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世間一切都是危脆的,無常遷流不息,滄海變桑田,桑田變滄海,時勢變化無窮;我的生死未了,未達開悟本性,未證菩提,時候不早了,我出家修行的因緣應該到了,時機應該成熟啦!」

  順治皇帝默想到這裡,心裡恍然開闊,由憂鬱的心轉變為開朗的心,由世間的心轉變為出世間的心,由感情的心轉變為慈悲喜舍的心,由無常的心轉變為永恆不變的心,由痛苦的心轉變為清涼的心,由入世的心轉變為出世的心,由在家的心轉變為出家的心,此時此刻的順治皇帝,無形的一股善根在他的心胸鼓動著,激發他出家修行,順治皇帝心裡該怎麼做,內心早就有主張了。

  有一天,他把國事安排好了之後,不作聲息,怕人發覺,從中阻礙,於是趁著夜靜人空之際,脫離了皇宮,走入深山修道,落髮出家,示現僧相。自從順治皇帝出家示現僧相以後,就埋名隱姓,從來絕對不透露他的身份,不讓人家知道,過著清淡樸素的出家生活,不貪圖名利,不炫耀自己的往事,更加精進為開悟本性而努力,真不愧是一位帝王身出家,朝廷發現他已經出家落髮之後,也曾經好幾次規勸他還俗回朝廷,料理國事,但是都被他一一婉轉謝絕,名利的誘惑力,對他來講,早就淡忘了,五欲(梵語pancakamah)六塵(梵語sadvisayah)漸漸無法束縛他了,他內心很平靜,很安詳和諧,天天生活在清淨無為的自性世界裡。天下之間有幾個人,能夠知道他的內心世界呢?

  假使有一天,一旦被朝廷知道他的住處或蹤影,他就離開那間佛寺,一心一意安住在佛道上,對自己很嚴格,鞭策自己莫懈怠,把身心都交給三寶龍天,刻苦勤儉的為常住做事,一有空閒之際,就參悟本性,如是日以為常,在心地上的功夫,也逐漸的開花結果;他也到處參訪一段時間,因為他徹底埋名隱姓,不讓別人知道他的身份背景,他就在佛教界當中,漸漸消失了他的蹤跡。

看過順治皇帝贊僧詩,就能明白他的心地的確轉化了,誰也改變不了他的事實,就這樣離開了皇宮,落髮剃度,現出莊嚴的比丘相,身穿如來袈裟,兩腳穿著羅漢鞋,儼然是位出家多年的老參,莊重自持,言行舉動,威儀具足;宣揚佛法之際,便流露出慈悲的心腸,口出蓮花,辯才無礙,妙法如珠,法音宣流,廣度有情,眾生得受法益,心開意解,頓悟佛法,法喜充滿,得未曾有,如將枯乾之草木,大雨普降草木上,草木得以滋潤,因而百花盛開;眾生蒙受佛法,心解意開,去惑證真,亦復如是。

  順治皇帝出家後,在行住坐臥,四威儀當中,持戒清淨,鑽研佛法,博通教理,安住於大聖如來正法,參禪悟道,精進不懈,自度度人,自利利他,就如此這般,度過他晚年出家的生涯!

相關焦點

  • 順治皇帝帝位中途是「出家」還是「駕崩」?
    當他最心愛的董鄂妃死後,一代帝王竟然像失去了精神支柱一般脆弱不堪,而且健康狀況也每況愈下,在心愛的女人死去不到百天,自己便惹上了天花病,最終萬般因素使他萬念俱灰,下定決心出家做了和尚。但這只是民間傳說,事實真的是這樣的麼?順治帝於清崇德三年生於盛京,母親孝莊文皇后,即帝位是年齡不足六歲,由其叔父濟爾哈朗和多爾袞一塊輔佐,第二年改年號順治。
  • 揭示順治皇帝為愛出家的秘密,原來竟都是一個個美麗的謊言?
    清朝有十三個皇帝,其中有一個皇帝他的平生是被傳的沸沸揚揚,他就是清世祖,順治。他是清朝入關以後以後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最特殊的一位皇帝。因為中國人都知道他「為愛出家」了,但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歷史上真的有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 大清朝史上懸案,「生死不明」的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順治皇帝畫像前言順治皇帝死因究竟如何?是染上疾病去世?還是因為他痛失董鄂妃而出家?而且還為了董鄂妃的冊封而大赦天下,這在大清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可見順治皇帝是多麼的寵愛自己的妻子。心死出家 英年早逝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順治皇帝寵愛的董鄂妃,因為生下皇四子夭折而受打擊,便一命嗚呼,使得順治皇帝失去了自己的依靠,陷入了無法擺脫的困惑之中,心灰意冷到了極點。
  • 難怪順治皇帝會出家,原來他的前生是......看完潸然淚下
    此時清兵入關後,愛新覺羅·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稱大清世祖章皇帝,年號順治。小和尚輾轉雲遊了十多年,走遍天下尋找師父,卻一直沒有找到。後來徒弟討飯討到北京,恰逢順治帝到郊外狩獵。小和尚不知這是皇家隊伍,只牢記師父的囑咐,於是竟上前冒犯御駕,請求順治帝看畫。侍衛大驚,想逮捕老僧徒弟,順治帝卻制止了,要小和尚不妨打開畫軸來過目。
  • 順治皇帝獨寵董鄂妃,甚至要出家當和尚,為何還生下了8子6女
    提起順治皇帝,大家能想到的就是兩件事,第一就是他和董鄂妃之間的忠貞愛情故事,第二件事就是他因為董鄂妃的死而去五臺山當了和尚。 獨寵,出家,這兩件事交織在一起,給了人們一種錯覺,那就是順治除了董鄂妃就沒有碰過別的女人,而董鄂妃的兒子榮親王滿月就夭折了,所以,順治應該是沒有其他孩子的。 咦,那康熙是怎麼來的呢?
  • 失眠的順治皇帝,年僅二十四歲駕崩,死因眾說紛紜
    看似皇帝,大權在握,說一不二,乾綱獨斷,但實則十分痛苦。這也導致了順治的身體非常羸弱,二十二歲的順治曾對人說:「有個老和尚對朕說朕三十歲大壽時他來給朕過生日,朕覺得沒有問題,但他又說來給朕祝四十大壽,朕覺得自己活不到那天。」
  • 順治去世前有7個兒子,為何最後讓一個不得寵的庶子當了新皇帝?
    而且在歷代王朝,大多數皇帝首先考慮的也是嫡長子,那些由非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大都有其原因。比方說李世民,他是嫡次子,卻是被殺的弟弟李建的兒子。即使是次子上位的李世民,在選擇繼承人時,首先考慮的還是嫡長子。就算長子沒有了,他也可以讓頗有才幹的諸子不管,仍然選嫡子。看得出來,這個制度深入人心,然後,問題就來了。那一年順治有八個兒子,為何偏偏挑了不得寵的庶子當新君?
  • 順治皇帝獨寵董鄂妃,年僅24歲去世,如何誕育8兒6女共14個孩子的
    在清朝的12位皇帝中,順治帝是入關以後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帶有傳奇色彩最濃重的一位皇帝。這不僅是因為他在登基後制定了許多有利於國家發展的規律,更是因為他年僅24歲就英年早逝。在電視劇《孝莊秘史》中,順治帝是出家為僧,電視劇中,總是要帶有一定藝術性的,因此,比起他出家為僧,可能他英年早逝的結局更具有真實性。不過許多人就因此發出了疑問,順治帝只活到24歲,並且他在世時幾乎獨寵董鄂妃,那他為什麼會有8個兒子6個女子,這樣多的孩子呢?
  • 清朝第一痴情帝王,順治和董鄂妃悽婉愛情故事,才是其要出家原因
    而順治帝為皇帝,納其弟媳事,隨著滿俗漢化,已認識到,此舉不合禮俗,為君者諱,故實錄隻字不載。即使如此,仍有見證人做了記載,他就是當時在北京的耶穌會教士湯若望,他說: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於是乃因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
  • 康熙王朝3:孝莊怒斥順治,順治終無意皇位,一心向佛
    上集講到順治在天下和佛門面前搖擺不定,他到底會做何選擇呢?這時的順治一把推開大門面向眾臣,索尼見到皇上喜極而泣,跪在地上,順治說在次日日出之前會給大家一個了斷。索尼一聽感覺大事不妙,順治這言外之意他早已領會,便急匆匆帶鰲拜等人趕到慈寧宮向太后求救,一定要阻止皇帝,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 僅1年順治也跟著走了?天花到底有多厲害
    ---《清史稿》當然對於順治皇帝的結局,歷史上並沒有公論。有人說是因為得了天花,有人說是出家了,有人說是因為傷心過度而死。03情深不壽是真的?解密順治皇帝之死。順治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呢?他是大清國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當時年僅23歲而已,怎麼就英年早逝了呢?
  • 順治24歲就駕崩,除了董鄂妃誰也不愛,但為什麼還會有14個孩子?
    後來董鄂妃因榮親王之死,悲傷過度去世了,失去愛妃的順治悲痛欲絕,竟然拋卻塵世中的至尊身份,遁入空門出家為僧。出家這一段有可能是金庸杜撰的,沒有真憑實據。但順治對董鄂妃的寵愛,卻是有許多史料可以證明。在某些小說裡,董鄂妃是「秦淮八豔」之一的董小苑,但那只是藝術加工。
  • 順治皇帝最愛的董鄂妃到底是什麼身世?
    作者丨劉澍順治十年(1653年,永曆七年)深秋的一天,數以百計的女子在玄武門外排隊,等候選秀女的一步步流程。其實,據冒闢疆《影梅庵憶語》記載,冒闢疆初識董小宛在1639年,那一年董小宛16歲,順治帝才2歲,皇帝愛上比自己大14歲的姐姐,也是向壁虛構,而順治八年(1651)董小宛就已病死,而各種史書記載順治十年董鄂氏才入宮參加選秀女,因此說董鄂氏就是董小宛的說法不足為信。
  • 被順治寵愛了一輩子的董鄂妃,哪個版本的最驚豔?
    相信提起董鄂妃,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個被順治皇帝寵愛了一輩子的女人,雖然她的生命很短暫,但是卻長久的留在歷史上,被後來的人們不斷探究。在影視作品當中也有很多根據董鄂妃的原型進行改編的故事,在這些作品當中,哪個演員所飾演的董鄂妃最驚豔呢?
  • 不到三十歲就去世的順治皇帝,只鍾情董鄂妃,為何還有十多個子女
    看過電視劇《康熙大帝》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電視劇的最初,就是從順治皇帝開始的。順治皇帝非常喜歡董鄂妃,董鄂妃身患重病,順治皇帝在身邊精心伺候,董鄂妃一死,順治皇帝對皇位也心灰意冷了,最後順治皇帝上了五臺山。
  • 慈禧西逃路經山西,官員從五臺山搬來一把椅子,證實順治去向之謎
    京城的眾官員和百姓看到皇帝都逃了,於是也都紛紛逃出了北京,一夜之間諾大的北京城變成了一座無主之城。 要知道古代只有皇帝才能坐龍椅,但是仔細想想便能想到另一個人,那就是順治。
  • 真跡比對:順治、康熙、雍正、乾隆,誰的書法更勝一籌?
    滿清的漢化,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其漢化程度之深,從歷任皇帝的書法水平中便可見一斑。清朝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後的第一位皇帝是順治,隨後便是後世知名度極高的康熙、雍正和乾隆。這四位雖然都是清朝早期的皇帝,但其漢語書法造詣卻足以驚豔世人。以下,我們就不妨一一介紹,欣賞比對一番。
  • 清十二帝中被忽視的厲害角色——順治
    順治帝被人所津津樂道的都是野史傳言、戲劇演繹中與董鄂妃的愛情,以及因董鄂妃的離世而看破紅塵出家的故事,甚至他的死也被演繹成相思成疾、鬱鬱而終。但這僅僅是故事而已。 天花,這種恐怖的烈性傳染病,直到二十世紀的1980年才完全滅絕。
  • 說說多式樣的順治通寶和不一樣的順治帝
    今天在這裡給大家聊聊順治帝和他的行用錢——順治通寶,這裡先拋一個「磚」,等著大家的「玉」砸過來,如果有什麼不同的想法也可以提出來。順治的本名愛新覺羅·福臨,是清朝入關的首位滿族皇帝,他的生母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 就是順治他自己
    第一個呢,就是順治後宮的妃子們。董鄂妃獨得恩寵,難免讓其他嬪妃眼紅。她們是後宮生存的死對頭,競爭關係激烈,甚至是生死存亡。她們未必敢害死董鄂妃,卻是最巴不得她死的一類人。這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有奪子之仇的佟妃。第二個呢,就是孝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