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裡詩書
《棒!少年》是一部在國內少見的棒球紀錄片,而更為罕見的是電影並沒有將棒球,這項體育運動本身作為電影的焦點,去展現燃情勵志的逆襲,而是將鏡頭聚焦在了一群出身貧苦家庭的棒球少年身上,電影以他們過往與當下為原點的切入,關於他們真實的成長陣痛成為了其觸動人心的人文關懷。
棒球在中國是一項雖然人盡皆知,但卻鮮少有人參與的冷門體育運動,相信很多人對棒球的認知更多是停留在歐美的影視作品中,而對中國棒球的發展是知之甚少的。《棒!少年》所講述的故事,便是中國棒球的故事,曾經的中國棒球國手張錦新,建立愛心棒球基地,在北京和他的團隊成員們一起去訓練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們,引領他們去成為棒球運動員,並前往美國參加棒球友誼賽。
在這一不存在「戲劇性」的紀錄片裡,孩子們過往真實的經歷,卻格外的惹人心酸,被選入愛心棒球基地的少年,無一例外的都是出身於邊緣貧困家庭,他們或許並非父母雙亡,但很多人卻是事實上的「孤兒」,電影在儘可能不介入過多主觀性的前提下,透過棒球隊裡兩位性格迥異的少年隊員馬虎與梁正雙,讓我們所走進的不只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棒球運動,還有他們真實的情感世界。
電影中,馬虎和梁正雙都出生在原生家庭缺失的環境,馬虎的父親外出打工,回家愛酗酒家暴,母親離家出走,馬虎只能靠奶奶帶大,這使馬虎在外人面前只能用蠻橫武裝自己,但內心其實終究還是個孩子,他會怕黑,也會思念母親,而梁正雙的性格則完全與之相反,他所面對的是母親生下雙胞胎兄弟後離家失蹤,父親身亡,親戚本準備把他送人,結果因為身體弱小,換了哥哥送人,自己由伯伯撫養,這樣的經歷使他變得格外懂事,但面對任何問題,他也都選擇自己隱忍。
馬虎和梁正雙的遭遇各不相同,但他們卻都因為原生家庭的缺失早早的陷入了生活的困境,對這群孩子而言,他們打棒球的初衷或許並不是喜愛,但棒球卻成為了他們唯一能改變命運的契機,畢竟對於一項在中國參與人數甚少的體育運動,向上的通路至少相比其他體育運動會更寬一些,《棒!少年》也藉此讓更多的觀眾關注到了一個被忽視的留守兒童群體,愛心棒球基地或許可以解決馬虎和梁正雙的問題,但在這背後,更多與他們經歷相似的孩子,誰又能給予他們幫助呢?
如果剔除了愛心棒球隊的背景,單只是作為體育運動片,《棒!少年》或許並不會給人帶來如此的感動,棒球之外留守兒童的成長問題才是這部紀錄片最為寫實的底色,我希望有一天像馬虎和梁正雙這樣的孩子,他們選擇棒球,不是因為它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只是衷心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