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漢堡應該算是漢堡裡最為經典的品類之一了,想當年金拱門開始在中國大陸開設門店時,品類也沒今天那麼豐富,頭牌巨無霸就是一款牛肉為主打的漢堡,至今仍算是頭牌序列,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而後來,牛肉漢堡也不斷推陳出新,像雙層牛堡、安格斯牛堡等等,主要升級的就是中間的牛肉餅或配料,像安格斯牛堡就是把原來的普通牛肉升級成安格斯牛肉,而安格斯一般是谷飼的,所以香氣直接上了一個臺階,有明顯的奶香味。當然,價格也不便宜。
那能不能在家自己做漢堡呢?當然是可以,今天就在講講怎麼在家做牛肉漢堡。
一般漢堡用的牛肉是牛絞肉,像我這種比較肥嫩口感的,會選肥瘦比在40:60或者50:50的牛絞肉,買調好比例的會比較方便,如果有絞肉機的也可以自己買肉回來自己絞。
而至於牛種,便宜的可以選擇草飼牛,如果喜歡帶點奶香味的則選用谷飼安格斯,如果喜歡濃鬱奶香味,那麼選擇和牛也可以。
雖然和牛牛絞肉肯定要比安格斯以及草飼的貴,但也不會到那種貴到不能接受的地步,畢竟和牛也不都是貴的部位,像腩肉等部位用來絞肉是不會很貴的,一片十幾塊錢的和牛漢堡肉餅已經可以接近漢堡店裡1.5倍的厚度了,做一個和牛漢堡也就二十來塊錢的事情,可能比現成的安格斯牛堡還便宜些,性價比是可以的。
產地方面,因為漢堡牛絞肉是牛肉打散了的,所以對衛生條件要更苛刻,建議選澳洲、紐西蘭等地的絞肉,其中谷飼安格斯或者和牛主要是選擇澳洲,草飼可以選擇紐西蘭。
而其他地區,南美時不時爆發疫情,像巴西就因為狂牛症而不能進口了,而加拿大又因為激素超標不能進口了,美國貿易戰關係也已經很少進口,加上看完《食品公司》紀錄片後,對美國牛肉的印象也一直不是很好,所以美洲牛肉基本不在我的首選範圍內,更何況我做漢堡是會給家裡的小孩吃的,就更會考慮安全一些的牛肉了。
當然,如果是正規進口的肉,經過檢驗檢疫的,那麼一般也沒問題,成本考慮的話,南美的牛肉餡還是便宜很多的,也是不錯的選擇。
形狀的話,圖方便可以買直接做成漢堡餅形狀的牛絞肉,這種是絞肉後倒入模具,再進行冷凍分割的,解凍後直接就可以煎,買這種現成的漢堡餅最好買純牛肉的,不要買那種已經添加了各種嫩化劑和調味料的,尤其是和牛漢堡餅,已經足夠嫩和香了,不需要其他別的調料,已經可以直接用了。
而如果是想自己再進行調理調味,則可以買純牛肉的牛絞肉,解凍後加入想要的調味料、澱粉、蛋清等,充分混合後再捏成圓餅狀,也可以一樣用來當漢堡肉餅,額外添加的澱粉和蛋清會使得肉餅的口感更嫩一些,但這種嫩可能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例如我就喜歡帶顆粒和嚼勁一點的絞肉餅,所以我基本是不加的。
有了肉之後,我們就來準備漢堡胚。
一般做漢堡,人少的時候我都是偷懶直接去買現成的,超市裡經常可以買到嘉頓的漢堡胚,自己再搗騰點醬汁和配料就可以直接吃,比較方便,價格也不貴,幾塊錢的麵包可以夠做好幾個人的分量。
而如果有空自己做,則可以按以下方式來做漢堡胚,用料當然可以做得更好。
漢堡胚的做法,可以參考小餐包的配方,區別只在於是否填料。因為和面一次性和太少感覺有點虧,所以我一般都會按八個漢堡的分量來做,畢竟家裡人多也消化得完。如果你一次性不想做這麼多,可以按以下配方減半操作,也就是四個漢堡的量。
首先我們先來做一個面種,我們經常看到有教中種,也有波蘭種的,這個就是面種,實際上就是讓麵團先初步混合,並在酵母作用初步發酵,讓酵母「醒過來」。
首先我們把65g水、65g高筋麵粉和1g酵母進行混合,拌成泥狀。
進行面種發酵,有蒸烤箱的可以設置溼度70%,溫度35°C,時間大概半小時左右,只要表面充滿泡泡,內部呈現蜂窩狀即可。
接著混入高筋麵粉200g,酵母2.5g,奶粉6g,30g左右的雞蛋一個,水95g,細砂糖30g,鹽4g。
手揉或者用機器揉面到擴展階段,也就是表面稍微光滑的階段,再放入黃油20g,繼續揉到麵團出手膜的程度。
接著把麵團繼續發酵,條件與面種發酵溫度溼度一樣,發酵到麵團大概2倍大的時候,拿出來揉掉氣泡,然後切成60g左右的8等份,可以先稱一下總重量再分。
揉成球形後,放到小盤子裡,再進行發酵。這裡加小盤子的原因,如果盤子足夠小,是可以有利於漢堡胚長出一定高度的,但如果盤子稍大也可以加,因為這樣可以使得邊緣的受熱稍微沒那麼猛烈,這樣烤出來的包邊緣會比較白嫩比較好看。但如果盤子太大就沒什麼意義了,就直接放烤盤即可。
等長到2倍大的時候,在漢堡胚表面加上白芝麻,最好用手再輕輕拍一下,這樣芝麻比較牢固,不然撒上去的話就很容易烤完掉出來。
烤箱150°C,烤約15分鐘。這裡的溫度請大家自行根據自己家的烤箱溫度進行調整,畢竟帶不帶風熱,有沒有加溼度都是不一樣的,判斷標準就是表面已經有漢堡微微的金黃色既可以出鍋,如果15分鐘後上色還不足,可以適當提高溫度和延長一下時間。
這個就是烤出來的漢堡胚,非常柔軟,手感特別好。
用吐司刀可以輕鬆切開漢堡胚,可以看到內部的長得很均勻。
漢堡胚的好壞也是非常影響口感的,如果你自己不擅長做烘焙,那麼考慮買現成的質量好一點的漢堡胚,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漢堡的醬汁有很簡單的,也有很複雜的,別看金拱門漢堡很簡單似的,人家的黃芥末醬也是專門調過的,而且配方也並不公開。
當然如果你圖簡單,現成的沙拉醬、千島醬甚至什麼番茄醬、煉奶,都是可以的,只要你搭配喜歡的就行,像家人口味喜甜,我自己偶爾也會隨便加點沙拉和煉奶,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那如果你想味道更豐富一些,那麼我們就來一款洋蔥黃芥末醬,味道和挺多漢堡店會有幾分相似,只不過不加粘稠劑所以醬會稀薄一些。
首先,我們把洋蔥和蒜頭切細碎,量倒沒有特別的要求,半個洋蔥理論上夠做五六個漢堡了,除非漢堡是多層或者你喜歡塗特別多。
切得時候,顆粒要儘量均勻,顆粒也不要太大。
接著把洋蔥炒軟。如果你喜歡生洋蔥的口感,也可以不炒,或者留一部分生洋蔥待會混合,理論上來說生洋蔥和熟洋蔥是兩種不同風味的東西,熟洋蔥偏甜且基本沒辛辣味道,口感軟綿回甘。而生洋蔥則口感清爽帶有輕微辛辣,所以喜歡哪種自己選。
炒的時候記得加少許鹽和糖調味,鹽大概2-3g,糖5g左右。
將炒好的洋蔥蓉,與黃芥末和沙拉醬混合,喜歡酸一些的可以加點檸檬汁。黃芥末和沙拉醬,我一般是1:2的比例,如果你喜歡味道重一點點可以黃芥末稍微多一些。
充分混合後,你便得到一碗漢堡醬料。
前面提到了,漢堡的肉餅,必須煎全熟,但你又必須煎到外殼有點輕微焦黃才能激發牛肉的焦香味道,那怎麼煎呢?
因為要求不同,所以煎漢堡餅的手法與煎牛排自然也會有很大的區別。
因為要焦香口感,所以鍋還是要熱的,同樣的鑄鐵鍋熱鍋到200度左右,此時注意!煎漢堡牛肉,可以不需要用油!除非你的漢堡肉瘦肉比例很高,否則按正常牛肉餅肥瘦比達到1:1的話,裡頭大量的脂肪已經足夠提供豐富的油脂了,且是絕對富餘的量,所以不需要額外用油。
當漢堡餅下鍋後,立刻就要把火調小了,因為我們需要小火慢煎,才能把牛肉餅煎到外面不會焦黑的情況下,裡頭還能煎到全熟,不然火太大就跟牛排一樣了,外面焦了裡頭沒熟,或者裡頭熟了而外面焦黑了。
這裡有兩點需要注意的,煎漢堡餅不要選擇太薄的鍋,因為太薄的鍋導熱太快,所以即使調節小火,漢堡餅放在中心的位置依然受熱很高,很容易外面焦過頭。
此外,牛排我們是可以15秒翻面的做法來做的,但是漢堡餅不行,下鍋後成型前,就不要老去翻動,不然最後漢堡餅沒煎成反而翻炒成牛肉碎了。
小火慢煎2-3分鐘後,上表面會有一點點血水滲出,其實可以翻面,另一面再煎2-3分鐘。
那何時起鍋呢?前面我們提到漢堡餅要煎全熟,但你總不能切開來看對吧,不然漢堡都做不成了,而如果做了漢堡咬一口才發現不熟,沾滿醬汁和口水的漢堡牛肉餅又不能再回鍋了,就更尷尬了,那怎麼辦呢?
在上一篇牛排烹飪的文章裡有提到,肉類大量出血水大概是7成熟的時候,這一點不僅可以用來判斷牛排是否煎過熟,也可以用來判斷漢堡餅是否徹底煎熟。當另一面煎2-3分鐘後,如果牛排另一面也開始滲出血水,此時大概7成熟,我們保持小火煎的狀態,給漢堡餅再每面煎1-2分鐘,直到不再有血水滲出時可以熄火,但先別起鍋,可以側鍋瀝乾油分的同時,讓漢堡餅靜置利用餘熱把內部徹底致熟就可以了。
如果你覺得煎太難掌握,那麼高溫烤也是可以的。
我們需要準備一個烤網或烤盤。因為烤盤會淤積水分,所以烤出來的肉會比較溼潤一些,但焦香度可能不足。如果用烤網,肉的焦香比較好,但會稍微偏幹一點,看自己選擇。
在漢堡肉充分解凍的情況,將烤箱設置到200°C,烤箱進行充分的預熱後,將漢堡餅放到烤箱內烤10-15分鐘,朝上一面微微起焦時即可翻面,翻面後再烤3-5分鐘,另一面也會有焦色,此時只需要關掉烤箱,再在烤箱內靜置3-5分鐘即可。
靜置的同時,我們可以來準備一些其他配菜。
配菜的選擇其實也是千人千味,就像煎餅卷萬物一樣,你家裡能找到的很多配菜其實都是可以的。
當然,也有一些經典的搭配,這裡也列出來供參考。
蔬果類一般可以選擇球生菜、捲心菜、紫甘藍、芝麻菜、番茄片、青瓜片等,沒錯,就是和平時沙拉用菜是一樣的。
肉類可以是火腿、培根、熱狗腸、午餐肉、肉鬆、吞拿魚等,可以增加一些風臘、醃製肉或者海鮮的風味。
醃製果實類,你可以用醃黃瓜、醃橄欖等,也是常用醃製物,尤其是醃製酸黃瓜,加入之後就會明顯感覺到很像金拱門的風味。
其他的還可以是煎雞蛋(是否溏心看自己喜歡)、芝士片等等。
最後,就把你的肉餅各種配菜和醬料塗勻,就成了你要的漢堡了,例如我這個就是加了和牛漢堡肉餅、芝士片、酸黃瓜、黃芥末洋蔥醬的漢堡,味道簡直不要太好!
切開截面,就可以看到肉是相對均勻且是全熟的。
如果複雜一點,也可以自行加料,加了各種沙拉菜、火腿、番茄後,漢堡就會變得相當厚了,正常人飯量已經足夠了。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做漢堡,甚至連漢堡胚都自己做,那是閒得蛋疼,但其實很多時候料理的事情,就是圖自己做得開心,如果本身覺得做飯是件很無趣的事情,那確實也不會有什麼心思去折騰這些費勁的事情,畢竟看似快餐,但全部自己做那是相當費勁的,成本也不會低。
但話說回來,所有的原料都自己親自把關,用料有保障,即使不說營養均衡,也絕對安全,所以是可以放心給小孩子吃的,就圖這一點,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動手做一做的。
長按二維碼關注
回復關鍵詞,閱讀美食秘籍
牛排 | 蝦 | 魚 | 豬 | 牛肉 | 蟹
粥 | 羊 | 叉燒 | 茄子 | 馬蹄 | 蠔
瀨尿蝦 | 豬肚 | 扇貝 | 榴槤 | 排骨
意面 | 魷魚 | 魚頭 | 龍蝦 | 豬頸肉
雞 | 沙茶 | 潮汕 | 鍋 | 烤箱 | 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