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玉系列:女性玉飾的時尚演變過程

2021-01-11 玉見沈華

這一回我們從歷史冊頁中搜尋點點滴滴,回到兩千年左右的光陰,看看古人的穿著和裝扮,以及身上所配飾的點綴,儘量還原一個我們未知的社會時尚和潮流。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我已經寫過《詩經》裡面的玉文化和美玉組佩陪佳人的系列故事,從玉的形容詞到玉的飾用品,從耳朵上的玉玦、耳鐺,到手腕佩戴的手鐲和胸前佩掛的組佩等等,女性用玉的大多數用品已經寫的差不多了。

要是說古人的服飾和禮儀制度,不得不提《禮記》,《禮記》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社會制度,貫穿著儒家學說,自然包括了很多關於服飾的規定,這是典型的儒家所提倡的禮制在服飾上的反映,它直接影響了中國人兩千年來的服飾觀念與風格。想寫一個古人服飾禮儀的文章,於是翻開《禮記》,古人真是不計繁瑣,章章節節都是繁縟的禮節,特別是服飾方面,不僅要遵從身份、場合、程序,甚至動作乃至於表情都有一套嚴格的規範。

唐代的婦女髮飾十分講究

哈哈,現代人肯定做不來的,但是了解一下沒有錯,畢竟像《禮記》這樣的資料,公正性不用懷疑,特別是裡面所涉及的範圍之廣,要求之具體,區分之精細,都是十分驚人的。

傳統的封建社會,古人常把「禮」放在第一。「不知禮,無以立。」「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任何事符不符合「禮」?也是「理」。借「禮」這一媒介,讓人們對天地有所敬畏,對祖宗有所尊重,對我們做的事、在意的事還有敬畏之心,能夠莊重認真地對待。

出土的陶寺文化骨杆玉簪

同樣,遵守禮制,有禮便有相配套的儀式,故稱禮儀。正因為儀式浩大、莊重,肅穆,才會讓參禮之人心生敬畏、敬仰與莊重,從而油然而生一種儀式感。

古人的儀式感何其多,從服飾上也能看出端倪,比如,及笄之禮,「及笄」一詞,出自《禮記·內則》。

說的是在古代,女子滿 15歲,就到了可以結婚的年齡。

一般情況下,這時候,女子會被束髮帶上簪子,稱之為「及笄之禮」,如果這時候還未許配人家,可以在20歲時再束髮戴上簪子。髮簪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常見的花種有梅花、蓮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

明代出土玉簪

那麼佩戴髮簪,也是有許多的講究,《史記·滑稽列傳》裡說:「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髮簪式樣十分豐富,主要變化多集中在簪首,愛用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作簪首形狀。

杜甫《春望》中也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之句。

個人收藏的清代髮簪玉蝙蝠首

明人《天水冰山錄》中關於髮簪名就有「金桃花頂簪」、「金梅花寶頂簪」、「金菊花寶頂簪」、「金寶石頂簪」、「金廂倒垂蓮簪」、「金廂貓睛頂簪」、「金崐點翠梅花簪」等名稱。

而那個時候,嫁到婆家,每天的程序也是極其繁縟的。《內則》篇接下來寫:「婦事舅姑,如事父母。既初鳴,鹹盥洗,櫛,縰,笄,總,衣紳。左佩紛、帨、刀、礪、小觿、金燧。右佩針、管、線、纊(kuang)、施、鞶(pan)帙、大觿、木燧。衿纓,綦屨,以適父母、舅姑之所。」

這是一套士的妻子應該遵循的著裝規定,即雞鳴時起床洗手漱口,梳理頭髮,用縰把頭髮裹起來,用簪子固定好,再用絲帶把它束起來。穿上玄端綃(xiao)衣系上紳帶,這是士妻特定的服飾。左邊配上器皿及擦手的紛、帨、小刀和磨刀石、小錐形玉飾、打火的金燧,右佩裝上針的針管、線和絲帛,這三樣都要裝在一個小囊中,再佩上大錐形玉飾和取火的木燧。這些還不夠,還要系上彩線的綴飾,把鞋帶繫結好。穿帶齊楚,這才能去見舅姑,盡孝道。

唐代簪花仕女圖

唐宋時期及以後各代,是髮簪流行的盛世。

唐代玉梳被

唐代敦煌壁畫中的眾多婦女就是插滿花簪的形象。

唐代畫跡中也有眾多滿頭插簪的婦女形象。

唐代髮簪的飾用位置

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花飾的潮流一波又一波,層出不窮。

花鈿的起源還原南朝《宋書》中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正月初七日臥於含章殿簷下,一朵梅花落在公主額上,額中央便被染成五出花瓣狀,當時怎麼也擦不掉,直到三日後才洗掉。

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於是紛紛剪梅花貼於額頭,這種梅花妝很快就流傳到民間,成為一種流行時尚。

因此,花鈿又稱「梅花妝」或「壽陽妝」。經後演變,花鈿不僅貼於女子額間,還可貼於眉尾與眼角。後來人們又將花鈿貼於臉頰,稱為面靨或笑靨。

明代的髮飾以金銀佔據亮點

這是明代傳統婦女的一種髮式,在明朝初期時,女子們的髮髻式樣基本上保持了宋元時的形式。

但是到明代嘉靖以後有所改變,婦女們喜歡把頭髻梳成扁圓形狀,還要在髮髻的頂部,配上寶石製成的花朵,就將這種髮型稱為「挑心髻」。

揚州博物館的西漢項鍊

在揚州博物館內的一個西漢串飾,也給我們展示了一段兩千年前女性項鍊的配飾組合,這是1996年出土於揚州西湖胡場14號漢墓一位女性墓主的胸前,串飾由28件極其細小的雕刻飾品組成,有圓形、菱形、圓柱形等大大小小几種珠子,雕刻了闢邪、雞、鴿子等形象,瑪瑙闢邪雖極細小,但製作工整,形體準確。玳瑁雞、鴨則利用天然質地紋路表現禽類毛羽,可謂巧奪天工,墜子是玉蘭花模樣的白玉,每個上方都有很細的小孔,以便串起來佩戴。

而項鍊從遠古演變到漢代,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原始人類佩戴項鍊,多數是出於記數和記事的需要,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項鍊從功能性逐漸向審美性發展。這條西漢的項鍊,就兼具了裝飾和祈福等多種功能,如鴿子、雞都是可以吃的,闢邪等神怪動物代表驅邪的意思,把它們串起來,掛在脖子上,對女性來講,既是一種裝飾,也是一種祈福的器物。

阿富汗巴克特裡亞王國和貴霜帝國

阿富汗巴克特裡亞王國和貴霜帝國金首飾

前不久在南京博物院上演了一場名為「金色阿富汗」的展覽,一共有231件(套)阿富汗巴克特裡亞王國和貴霜帝國等時期的精美文物集中亮相,包括黃金王冠、寶石吊墜、青銅塑像、牙刻壁飾和玻璃彩皿等文物。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那些黃金首飾了,這些美美的飾品,來自2000年前的蒂拉丘地。

阿富汗巴克特裡亞王國和貴霜帝國金手鐲

好了,髮簪、項鍊都說完,加上以前說的耳飾和手鐲,組佩和裝飾,所有的玉飾都說完以後,最後再八一個卦,看看兩千年前的古人穿著什麼樣的?

下面這個圖,就是兩千年前的壁畫,你說扯不扯?你還敢在我這裡說什麼時尚嗎?

這、也許就是輪迴的時尚吧?

本文由玉見沈華獨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其中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美人如玉 玉如美人
    和寶友交流,曬寶貝分享心得,查看文章末尾加入珠寶社區吧美人如玉 玉如美人清蕭雄詩:「玉擬羊脂溫且腴,崑岡氣脈本來殊。六城人擁雙河畔,入水非求徑寸珠。」就是吟詠這種撈玉風習的。 《千字文》有「金生麗水,玉出崑岡」之說。崑岡玉就是指的和田玉。
  • 紅山文化獸面玦形玉飾研究(下)
    其演變特徵中唯有玦口變大、尾尖明顯的特點可說其與三星他拉玉龍有關,而其他的都互不相關。尤其是三星他拉玉龍的鬣、梭形眼、吻部朝前而不是朝向尾部、鄂底刻細密方格網紋等特點,在獸面玦形玉飾中是見不到的,即使在獸面玦形玉飾演變至最後的形制,也是難覓其蹤。所以從器形形制演變關係的角度分析,紅山文化獸面玦形玉飾不可能直接演變為三星他拉玉龍。
  • 美人如玉系列:最早的女性玉器收藏家「婦好」
    那時戰爭的最終結果就是強勢一方向另一方的掠奪,每次的戰爭也是戰利品囤積的過程,很多的玉器都應該是通過戰爭的渠道而獲得,這樣的理解就能解釋為什麼在商朝的婦好墓中會出土如紅山文化的玉龍、「豬龍」,良渚文化的琮、璧等原因了。
  • 從佩戴的玉飾可以看出人的性格,那你適合戴什麼玉飾呢
    如男性佩戴大型的玉牌,或者大觀音或大的玉扣等,女性佩戴大雞心,彌勒佛及大玉環的耳飾。嬌媚性感型:這種人性格溫柔,易感羞澀。宜選用造型圓滑、色澤柔和,充滿暖意的玉石,才會顯得溫情脈脈,富有魅力。如和田玉的鎖扣,以及美人鐲這種細巧的玉飾果敢魄力型:這種人性格剛毅,辦事果斷。宜選用造型剛直抽象和節奏感強的玉飾。
  • 玉如女子,女子如玉,佩戴和田玉的女人更美!
    ,女子如玉。玉可碎,不可褻,如玉的女子亦是。纖纖弱質中常有凜然風骨,溫柔婉約中會有堅定的拒絕。一路行來,是玉壺冰心,雖歷盡世事,卻仍不染風塵,清亮如水。玉的溫潤瑩潔、玉的儲蓄細緻,那種蘊含在極深處的世事滄桑,從佩戴者的內心透出一股靈氣和美麗。美人如玉,其實玉的本質就是如此透明。
  • 翡翠如斯,玉如美人
    翡翠玉石如斯冰清,美人如玉,玉如美人。玉象徵著美麗和純潔,幾千年來一直受到貴族皇親的青睞,因此它也被認為是權力和等級的象徵。翡翠是「玉王」,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承,它不只是一塊石頭,而是生長在天地之間,汲取天地間的精氣,沉澱歷史滄桑,融化天史於一物。
  • 中國古代女子最喜歡的三大玉飾,竟然沒有手鐲
    所以,即便在古代,圍繞女子產生的各種玉飾品就數不勝數,讓人流連忘返。而也只有古代女子,才能將美玉的華貴古典詮釋的風姿綽約、瑰麗絕倫。尤其是古人對美人曼妙輕柔的妝飾描寫,可謂令人浮想聯翩。比如:「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短短一首詩,便勾起世間男子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無限憧憬。
  • 翩翩君子,溫潤如玉——中國玉文化
    自古以來,人的美好品德常與玉的溫潤光潔品質聯繫在一起,古代君王更是選用玉來製作象徵著國家最高權力的璽印。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古代學者為玉賦予「五德」,與正人君子「仁、義、智、勇、潔」的美德相對應。無論是身居翰苑的士大夫、苦修四書五經的讀書人,還是附庸風雅的土地主,都對玉石情有獨鍾。或身佩玉飾,或置玉器於書案品賞,或拿在手中把玩。玉石類別多彩琳琅,四大名玉更是彌足珍貴。
  • 玉美人茶的功效與作用
    玉美人玉美人是一種可以泡製的花茶,如果經常服用玉美人茶,可以延長皮膚的衰老,延年益壽。
  • 古代美人丨佳人如夢,夢如煙
    誠然,在「從小就對美有執念」的李崢看來,那些擁抱美、尊重美、感激美的人,那些不論是容貌姣好的男性或女性,還是才德高尚的男人或女人,統統可以稱為美人。在《美人如玉》一書中,她對從先秦到兩漢挑選出的十二位美人進行了獨特的解讀。
  • 【花茶資訊】玉美人
    玉美人,又稱虞美人,當地人稱為珠峰聖草,與蟲草、雪蓮等同譽為西藏之寶。玉美人茶【配方】3朵【製法】將玉美人放入杯中,沸水衝泡即可飲用,泡色呈現澄亮的淡綠色澤,洋溢著清幽的花香,入口的滋味溫和甘醇。【功效】調節經血,滋陰補腎,減肥瘦身。【不宜】孕婦。 迷迭香玉美人茶【配方】迷迭香一茶匙,玉美人5朵。【製法】將玉美人、迷迭香放入杯中衝入適量沸水悶泡5分鐘即可飲用。
  • 都說玉能養人,長期佩戴玉飾品,到底對人體有什麼影響?漲知識了
    都說玉能養人,長期佩戴玉飾品,到底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從古至今,大家都知道玉是一個好東西,拍在人的身上非常的漂亮,但是,玉這個東西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要去陪他們?這些東西你們知道嗎?我們經常有一些諺語來描述玉的好處,有君子佩玉,美人如玉等諸多跟玉有關的故事和詞句,但是這些句子只是說出了有人在佩戴這些玉,但是為什麼要佩戴這些與這些玉的作用又有什麼效果?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和田玉之【玉說】
    玉字便是其中一個,它令人想到溫潤、純淨、高潔、君子、美人,想到一種謙和儒雅的氣度。我曾向一個喜書法的朋友求字,只要他寫一個玉字,但他說如玉一樣越是簡單的字,越是難以把握,非是功力深厚的人不可為。如王曦之書「之」字,筆端萬變,如美人妖嬈,姿態萬千,臻於化境,而常人卻輕易寫不好它。「玉」字亦如是,可以隨意四筆寫成,卻寫不出「玉」字的君子美人氣場。
  • 玉飾,才是中國人最美的佩飾
    玉飾,才是中國人最美的佩飾 翡翠花卉項飾 玉是中國人專屬的配飾, 崇尚美好品德的國人, 把玉看作民族的精神
  • 【玉飾】搔頭紅玉墜,秋水不勝情
    玉墜是可垂掛在服飾上,也可作為單體佩戴的玉飾。玉墜的體積較小,雕琢精美,小巧可愛。造型多利用體積較小的籽玉圓雕而成,其形式簡練集中、琢工簡潔明快、風格簡約粗獷,是唐宋元時期非常流行的佩戴玉飾,同時開創了裝飾品的新風格。
  • 玉逍遙、玉屏花、玉結子 漫談從宋至清的巾帽玉飾(二)
    早期的明代玉巾帽飾是對前朝的直接繼承,我們可以從湖北明梁莊王(1411-1441年)墓出土的幾件玉飾看出(湖北博物館藏)。其中,白玉圓雕折枝牡丹佩的造型與雕琢與金代的玉屏花相去不遠,而青白玉鏤空東升圖環飾則可以看成是南宋鏤雕龍紋竹節緣玉飾款式的承襲。
  • 玉飾與服裝如何搭配?五個搭配小技巧讓你更出色!
    玉飾有著典雅和傳統的一面,雖然好看,但是如何搭配服飾往往成為了讓人困擾的事情。得到了一件非常好看的玉飾,如何搭配才能更出色呢?- 服裝與玉飾 -旗袍&玉鐲▲旗袍是具有典型傳統氣質的衣服,用旗袍搭配玉飾最為合適,而佩戴玉鐲是很好的選擇。和田玉的玉鐲搭配古典的旗袍,玉鐲的細膩圓潤與旗袍的優雅相得益彰。
  • 智慧100APP—服飾的演變過程賦予女性的生命力
    ,甚至是中國近現代服飾轉變過程也曾受其影響。服飾上,堆疊的高聳假髮、輕盈俏麗的羽毛、假花裝飾的帽子、繁複蕾絲綴飾面具、古典精緻的摺扇……極致奢靡的裝束盡顯洛可可服飾的典雅精緻與細膩、柔美與華麗。一時間,追求豪華,講究排場的洛可可風一度成為當時社會享樂,奢華以及愛欲交織的風氣,是權勢的象徵、政治的需求。
  •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自古以來,人的美好品德常與玉的溫潤光潔品質聯繫在一起,古代君王更是選用玉來製作象徵著國家最高權力的璽印。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古代學者為玉賦予「五德」,與正人君子「仁、義、智、勇、潔」的美德相對應。無論是身居翰苑的士大夫、苦修四書五經的讀書人,還是附庸風雅的土地主,都對玉石情有獨鍾。或身佩玉飾,或置玉器於書案品賞,或拿在手中把玩。玉石類別多彩琳琅,四大名玉更是彌足珍貴。
  • 「美人如玉劍如虹」的上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那就是在我們看武俠劇時,看到裡面的俠女舞劍時所能想到的「美人如玉劍如虹」。這一句的意思是美人皮膚白如玉,心志堅如玉,品德美如玉;劍如虹——則完全是虛指,套用古人「劍氣如虹」的成話。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我們來看一下「美人如玉劍如虹」的上一句是「萬一禪關砉然破」,這兩句結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如果禪關突然參破境界頓開,美人皮膚白如玉劍氣如長虹。謂參悟人生妙義之後,境界頓開,柔情豪氣兩相交融。雖然龔自珍寫的豪邁,但他對禪宗並非真的參透,這裡也只是對現實無奈的遁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