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核位於每側大腦半球深部,是腦幹和腦葉之間的分隔界,主要由島葉表面、基底節和丘腦組成,同時,它還包含部分大腦前聯合、杏仁核纖維和無名皮質區。中央核通過大腦峽部(cerebral isthmus),即內囊、外囊和最外囊纖維向腦葉的延續,與幕上其他結構相連。大腦中央核負責大腦的信息整合,在運動、感覺、情感和認知功能中有重要作用,因此了解中央核的概念對更好的理解該區域的手術有很大幫助。對大腦中央核進行象限劃分,詳細描述其皮質和皮質下解剖結構,確定其界限,特別是丘腦、基底節、相關纖維束及血管的形態和毗鄰關係。對不同象限內的病變採用不同的入路,具有指導手術的重要價值。
圖1. 大腦中央核。A:額中回水平軸位切面圖,去掉島葉表面的額葉島蓋,暴露中央核,其內側面有尾狀核和丘腦,外側面為島葉表面;B:通過中央核軸位切面圖,可見其由基底節和纖維束組成,這些纖維束從中央核內部聚集,依據與基底節的位置關係分別形成最外囊、外囊和內囊;C:分離側裂,牽開島蓋後暴露島葉,島葉表面是中央核的最淺表結構。島葉呈三角錐形,以前、上和下環島溝為界,其前下的頂點為島閾,這些島溝的匯合點有島前點(前、上環島溝交匯點)、島後點(上、下環島溝交匯點)、額閾點(島閾和前環島溝交匯點)和顳閾點(島閾和下環島溝交匯點);D:沿環島溝在島葉表面周圍做深切口,切開大腦峽部,到達側腦室,將中央核與大腦半球其他結構分離開來;E:脈絡膜裂是穹隆與丘腦之間的天然裂隙,也將顳葉內側大部分結構與中央核分離開來。顳極和杏仁核附著於中央核,可通過頸內動脈分叉處或M1段近心端至下脈絡點連線(頸內動脈-脈絡膜前動脈連線)緊貼視束外側進行解剖分離;F:切除額葉、頂葉和枕葉,可見脈絡膜裂位於側腦室內,天然地將丘腦從海馬結構(穹隆和海馬)分開。脈絡膜裂開口可達三腦室頂(中間帆池)、松果體區(四疊體池)和大腦腳旁腦池(環池)。
圖2. 中央核外側纖維束解剖。A:去掉島葉表面島蓋後的外側面觀。切除島葉皮質及其表面灰質,顯露最外囊,注意位於島葉前部的短島回和副島回,將合併匯入島頂,而長島回不則匯入;B:向深部解剖分離,去除島回和最外囊。暴露屏狀核並分辨重要纖維束:通過腹側屏狀核的鉤束和下額枕束,起自背側屏狀核的屏狀核-皮質纖維束;C:屏狀核-皮質纖維起自背側屏狀核,去除後暴露位於下方的殼核。注意鉤束和下額枕束匯入島頂下方,島頂可作為這兩條纖維束的皮質標記物;D:去除鉤束和下額枕束,顯露前聯合外側;E:去除殼核,顯露其內下方的蒼白球。前聯合穿過縱裂,向外延伸,通過Gratiollet管經蒼白球下極沿下環島溝深面走行到達顳極。腹側紋狀體位於前聯合的前下方;F:去除蒼白球,顯露整個內囊。來源於內囊的纖維束離開中央核,成為輻射冠的一部分。在腹側紋狀體區沒有內囊(白色星號),該區域疏鬆的灰質在水平位置繼續沿基底前腦從外到內走行,直到隔區。
圖3. 中央核內側面纖維束的解剖。A:大腦內側面觀,中央核在大腦內側面不能直接呈現出來,但可見到中央核的部分邊界結構。隔區、穹隆、第三腦室、側腦室頭和側腦室體位於中央核內側。胼胝體和前聯合位於中央核周圍,共同形成聯合纖維束跨過中線連接兩側大腦半球;B:去除丘腦,分辨中央核內部的纖維束。韁核位於松果體前部和下部,通過丘腦髓紋接受來自邊緣系統的衝動,再通過韁核腳間束輸送至腳間核。乳頭丘腦束位於丘腦前部,Forel區和丘腦束是其下界,內囊是其外側緣。丘腦底區和紅核在丘腦下方。
圖4. 大腦中央核的血供。A:外側面觀,去除所有腦葉,顯露腦幹上方的中央核。大腦中動脈起自頸內動脈,首先穿過中央核下方(M1段),再彎曲走行至島葉表面(M2段)。起自大腦中動脈M2段的分支供應中央核的最外側結構,即島葉表面、最外囊、屏狀核和外囊;B:去除左側中央核,顯露相關動脈。豆紋動脈起自大腦中動脈M1段,丘腦穿支動脈起自基底動脈尖端和大腦後動脈近心段。外側和內側脈絡膜後動脈葉起自大腦後動脈近心段,前者進入側腦室,後者環繞中央核後、上部,供應此區域血供;C:中央核放大下面觀。前穿質區的豆紋動脈起自頸內動脈分叉與脈絡膜前動脈和大腦中動脈近心段,後穿質區由丘腦穿支動脈供應;D:中央核外側面觀,去除島葉表面、最外囊、屏狀核和外囊。豆紋動脈通過前穿質區朝向豆狀核的角度;E:豆紋動脈形成前後兩個動脈蒂,前方動脈蒂繼續走行至殼核,後方動脈蒂進入蒼白球;F:中央核上面觀,去除尾狀核。豆紋動脈供應內囊,繼續在內側走行至尾狀核。
圖5. 大腦中央核分區。A:外側面觀,解剖中央核。依照圖中垂直線(綠色)和水平線(藍色),將中央核細分為四個象限,兩線交叉點為室間孔的外側投射位點。垂直線為中央前溝最前方和大腦腳之間的連線,是錐體束的前緣,提示術者後象限深部有內囊的錐體束纖維走行。水平線為側腦室前角底部至外側膝狀體的連線,提示術者在處理側腦室前角與體部外側病變時手術入路應高於此連線水平;三腦室外側入路應選在後下象限,前穿質區入路應選擇前下象限;B:中央核上面觀。橙色線代表沿尾狀核(上方)和豆紋動脈(深部)的連線。該連線代表矢狀竇旁平面,術中不應跨越和損傷。如果病變位於平面外側,應選擇經島葉外側入路,如果病變位於內側,選用經島葉內側入路。
圖6. 按照象限劃分法將中央核進一步分為前下、前下、後上和後下四個象限,針對每個象限部位的病變採用不同的手術入路。環島溝下方的主要纖維束通路示意圖。外側面觀,分開側裂,顯露中央核。沿環島溝呈環形切開,打開側腦室,可見通過大腦峽部的主要纖維束通路。圖中所示纖維束通路長度均為其平均測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