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察 者:聶彥 觀察地點:巫山縣西坪幼兒園
幼兒年齡:5歲
場景再現
成程是大一班的小朋友,父親常年在外務工,家中只留下母親、他和還在吃奶的弟弟,一天下午成程媽媽說:「老師,你們教孩子寫字嗎?馬上就要讀小學了,再不教娃娃讀小學怎麼跟得上。」
我微笑著說:「成程媽媽,其實幼兒園語言領域從小班起,就開始培養幼兒的早期書寫行為習慣。如:小班階段鼓勵幼兒用塗塗畫畫表達一定的意思,中班鼓勵幼兒用圖畫和符號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想法,而到了大班鼓勵幼兒會正確地書寫自己的名字,並且做到寫畫時姿勢正確,這些「畫字」或「非正規」的文字書寫是能夠幫助孩子建立、鞏固紙筆互動的經驗,克服幼小銜接的書寫困難的」。與成程媽媽耐心交流後,家長的態度有了一些好轉。
分析成因
其實我們幼兒園有許多家長同成程媽媽一樣,每天都有問老師,咱們園有沒有開設拼音、寫字等課程,如果園所不開設幼小銜接課程,就寧願轉園或退園上培訓班。孩子到底該不該迎合家長這樣去培養,該怎樣去培養,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幼小銜接應怎樣去做的問題。
指導策略和思考
綜合上述現象分析,幼小銜接並不只是幼兒園和小學的事情,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因素都對其產生影響。所以,家長應做好以下幾點:1、家長首先要有正確的心理定位,一旦有了一個心理定位,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會變得非理性。2、激發孩子入學的願望。家長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時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就要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要有小學生了,我們真開心」,讓孩子知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高興。3、學習上的準備。家長有必要了解孩子的思考能力、閱讀能力、傾聽能力,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因此,學齡前依據幼兒園《指南》,科學實施幼兒學習能力和行為習慣培養,是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幼小銜接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