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鑑定的古董都是真的?10人假借鑑定詐騙240餘萬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凡是來鑑定的古董都是真的?

  合肥廬陽:10人假借收藏品鑑定詐騙240餘萬一審獲刑

  以所謂的「文化公司」為掩護,打著鑑寶、代為出售等幌子實施詐騙,涉案金額達240餘萬元。近日,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李帆、韋汪華、劉宗斌等10人均犯詐騙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零六個月至一年零四個月,緩刑二年不等刑罰,並處120萬元至1.5萬元不等罰金。一審判決後,李帆等人提出上訴。目前,該案正在二審審理中。

  「這張字畫要是真跡的話,至少能值300萬以上」

  2017年6月初,家住陝西省的陳先生,想著把家中的一幅畫拿出來鑑定一下,要是真跡就準備賣掉。他通過網絡搜索「藏品出售」時,彈出了一個對話框。在按照要求填寫相關個人信息後,沒過幾天,陳先生就接到了一個自稱是鑑寶欄目海選機構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

  「您的這張字畫要是真跡的話,至少能值300萬以上。」該工作人員在看了陳先生發過去的收藏品照片後,馬上給出了讓其目瞪口呆的估價,並熱情邀請陳先生帶著收藏品到公司總部,請「知名專家」為其進行現場鑑定。

  2017年6月11日,陳先生來到位於合肥市的安徽納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納古公司)。一位自稱韋總的人接待了他,其遞過來的名片印著「CCTV老故事」「藝術名家」等字樣。在看到接待人員來頭這麼大,加之公司裝潢高檔,擺放著各種授權證書、獲獎證書和「古董」,陳先生相信了這一切。他先是交了500元專家鑑定費,在得到「是真跡」的鑑定結果後,又與納古公司籤訂了《藝術名家》欄目服務協議,並交納佣金3.98萬元。同年8月26日,其被納古公司邀請到北京的一家攝影棚錄了一期節目,之後一直苦等。直到接到公安機關的通知後,他才意識到被騙。

  陳先生的遭遇並不是個例。經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有89名被害人,被納古公司利用相同的手段詐騙錢財達243.3萬元。這些被害人的「收藏品」只要到納古公司進行鑑定,結論全部都是真品,少則價值幾萬元,高的價值數百萬元。

  一線城市學來的詐騙手法

  被告人李帆、韋汪華對於假借古董鑑定進行詐騙的手段並不陌生。從2011年開始,兩人就在上海市的一家經營收藏品的公司擔任業務員。主要工作就是通過電話聯繫客戶來公司鑑定收藏品,然後以代為保管或者展覽銷售等名義收取高額佣金。每籤訂一單,就能拿到豐厚的提成。2016年,上海市公安機關對上述詐騙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眼見多家類似的公司被查,李帆和韋汪華一起辭職回到合肥。

  2016年4月,韋汪華在合肥市註冊成立了納古公司,主營收藏品鑑定和銷售。沒想到剛開業就被公安機關巡查,其不敢開展業務,公司瀕臨倒閉。為能儘快賺錢,2017年春節期間,韋汪華和李帆商量利用納古公司的殼,按照以前在上海學到的經營模式,在合肥「大幹一場」。李帆欣然同意,並拉來了一位曾在廣州從事過這個行當的朋友湯俊傑(在逃)。三人商定,李帆出資20萬元佔50%股份,韋汪華和湯俊傑各出資10萬元,分別佔25%股份。李帆任公司總經理,韋汪華和湯俊傑任市場總監。2017年3月8日,納古公司開始營業。同年7月8日,劉宗斌加入納古公司任市場總監併兼任業務團隊隊長。

  為了讓客戶相信納古公司是個正規合法有實力的大公司,李帆等人不但將門店裝飾得高檔奢華,還邀請所謂的「知名鑑寶專家」現場坐鎮,並在醒目位置設立「CCTV老故事頻道」和某著名主持人宣傳海報等等。與客戶籤訂的合同也是直接沿用了他們以前在上海工作過的那家公司的合同模板,只是將其中的一些代為拍賣、保證銷售的字眼刪除,顯得非常正規。

  先要讓客戶「膨脹」起來

  被害人來到納古公司後,經過話術培訓的接待人員會通過介紹公司實力、組織參觀展廳等各種方法,取得被害人信任。而後,按照500元一件的價格,讓「專家」對被害人的藏品進行鑑定,但不會報價。若「專家」不在,壓根就不懂文物鑑定的李帆等人還會親自上陣進行鑑定。鑑定完畢後,韋汪華、李帆等人會和被害人進行私下交談,謊稱被害人手裡的物品是好東西,價值數十萬乃至數百萬,只要交一定的佣金,公司就可以代為宣傳和銷售,而且能賣出高價。

  為了讓被害人心甘情願地交納8800元至3.98萬元不等的佣金,李帆等人還炮製出了「上電視」的把戲。他們與北京的一家文化傳媒公司籤訂合約,請他們拍攝一些類似鑑寶的節目。然而這只是個幌子,拍好後根本不會像宣傳冊上宣稱的在全國100餘家電視臺播放。李帆等人只是把視頻連結發給被害人,讓被害人相信自己的藏品真的上電視了。至於他們宣傳的能上「CCTV老故事頻道」的《藝術名家》欄目,實際上只是韋汪華在網上搜索到的一個早已停播的節目。

  「通過鑑定、員工集體報價等環節,讓客戶相信自己手裡的東西都是天價,給他們製造一個一夜暴富的夢。客戶自我膨脹起來後,我們才能騙到錢。」李帆等人交代,納古公司既沒有建立銷售部門和銷售渠道,也沒有進行任何銷售的實際操作。在騙取被害人的佣金後,就不會再有任何服務。「一直以各種藉口拖著,直到被害人失去信心,自己放棄。」

  2017年11月7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偵查後,公安機關將上述被告人悉數抓獲。

  冬雲 蔣訴

相關焦點

  • 比古董更難鑑定的,是古董「鑑定專家」,誰來鑑定他們?
    導讀:「盛世買瓷器,亂世買黃金」是一句流傳千年的古訓,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搞一些收藏,有的是為了附庸風雅,裝文化人,有的純粹是為了喜愛,但更多的人是想撿漏發財。假如這個青銅器是真的,那就屬於國家級文物,涉案金額巨大,在80年代初,死刑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如果青銅器是贗品,那就不值錢,這倆盜墓賊就罪不至死。所以,這兩件文物的鑑定結果能直接左右人的生死。公安局找到了三位鑑寶專家,經三位專家一致鑑定,這兩件文物是真品,兩個盜墓賊伏法(嚴打期間死刑的訴訟期一般只有3天。)
  • 古董收藏鑑定現狀是什麼?古董鑑定時要注意什麼?怎樣從善如流?
    今天和大家聊聊在古董收藏鑑定中如何從善如流?古董收藏的意義在於文化的傳承,收藏不單單是愛好,更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對先輩智慧的肯定。古董收藏這種喜好在過去都是達官貴人的專屬,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經濟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觸到古董收藏,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古董收藏。這種現象對於古董收藏、文化的傳承都是有著莫大的好處,但也滋生出一些問題。
  • 藏品價值連城卻無一筆成交 古董鑑定收購背後有雙簧戲
    以收購、拍賣古董為幌子,在網上尋找有藏品且急於出售的人,一旦有人上鉤,兩家公司通過唱「雙簧」來騙取鑑定費。2019年7月23日,經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法院以詐騙罪判處王某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5萬元,張某等5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十個月至三年零十個月不等的刑罰。近日,無錫市中級法院作出裁定,二審維持原判。
  • 揭秘「古董代拍」局中局:網站引流、高價鑑定、外國「演員」……
    「祖傳字畫被鑑定為紀曉嵐真跡,估值150萬元;祖傳銅鎖被鑑定為萬曆年間銅鎖,估值200萬元……」網站引流定位顧客、高價鑑定勾起興趣、外國「演員」打消疑慮、專業製作拍賣視頻,這是湖南德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德量傳媒)慣用的「古董代拍」套路。近日,這起由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陳某等35人詐騙案一審判決正式生效。
  • 宣稱可以鑑定轉賣古董 這夥人竟騙了1000多萬
    而警方調查發現,這背後是一個以鑑定、幫助轉賣古董為由的團夥,專門給受害者設下騙錢套路。11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廣安協興警方獲悉,目前,相關嫌疑人已被警方抓獲。王女士說,通過「一系列了解」後便對該公司深信不疑,隨後以收取鑑定費、鑑定證書費、海關手續費、拍賣手續費等理由向其轉帳人民幣45300元。再到後來,這個所謂的某典藏公司員工怎麼也聯繫不上了。接到報警後,協興警方立即成立了專案組。根據王女士提供的線索,對該公司深入調查,並初步鎖定某典藏「公司法人」王某及所在位置。
  • 藏品成「天價古董」卻慘遭拍賣「雪藏」 兩個「套路拍」詐騙團夥被端
    但是,一般的愛好者基本上對古董一知半解,便會選擇委託專業的拍賣公司幫自己估價或是拍賣。1月13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深圳市龍華區公安處了解到,近日,龍華區警方端掉了兩個涉嫌「套路拍」的詐騙團夥。據悉,這兩個窩點都是假借文物拍賣為幌子,將網友掛網的普通物品謊稱「天價古董」,並要求顧客屢次支付拍賣服務費等費用,並出演拍賣騙局。
  • 無為網警成功破獲以鑑定古董實施的詐騙案,11名犯罪嫌疑人到案
    廣東的一網絡詐騙團夥,以鑑定古董為名,再騙取受害人高額的鑑定費、拍賣費。近日,由無為市公安局網安、刑偵等部門牽頭,無為市多個派出所積極參與的這起新型網絡電信詐騙案成功告破,專案組民警先後抓獲犯罪嫌疑人11人。
  • 以「古董拍賣」為名詐騙!
    文、圖/羊城派記者 李曉旭 通訊員 周鋒一夥嫌疑人註冊公司,打著「古董拍賣」的幌子,通過網絡以知名「鑑定專家」、海外拍賣會及成交記錄等虛假「實力」宣傳,再用虛高估價為誘惑,誘騙古玩收藏者將古玩委託公司拍賣,層層設套騙取「運作費」。
  • 為什麼牛逼的珠寶人都去學習古董珠寶鑑定?他們又是如何讀懂珠寶採購的避坑指南?
    收藏一件古董珠寶,就好像擁有了一段時光,一個故事以及很多的能量與回憶。所以與其說珠寶裝飾了世人衣香鬢影的美夢,讓女人煥發光彩,不如說它記錄了時光的故事。古董珠寶是可以佩戴收藏的人類文化,因為其不可再生,無法複製的稀缺性,所以珍貴無比,每一件古董珠寶都珍藏了一段時光的故事,今天就帶您一同領略那些驚豔了歲月時光的著名時期的古董珠寶。
  • 以幫忙拍賣古董之名詐騙 受害人遍及全國 騙子終於被抓到了
    近年來,文玩古董熱悄然興起,但如何正確鑑定和拍賣自己手中的「寶貝」,卻是大多收藏愛好者不擅長甚至不了解的,這也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近日,遼寧瀋陽市公安局渾南分局經縝密偵查,偵破一起特大古董拍賣詐騙案件,打掉了一個以高價拍賣藏品文物為誘餌騙取高額服務費的詐騙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34人,涉案金額達1224萬餘元。2020年10月10日,瀋陽市古董收藏者熊某來到渾南分局刑警大隊報案,稱自己被拍賣公司詐騙23800元。
  • 向你揭穿:古玩收購公司是如何「收購」詐騙的內幕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古董古玩藝術品市場還不規範,是非常的混亂的。古玩藝術品鑑定難,出手難。市場裡騙子多,他們就是利用「鑑定難」的不規範和藏家「出手難」而急於出手的心理來設陷阱連環套坑害藏友,其套路可謂千變萬化,這些都是造成民間收藏市場浪亂局面的根源所在。
  • 著名主持人古董詐騙2億被刑拘!|陳維聰|廣東電視臺|衛夢強|寧玉新|...
    (著名主持人陳維聰詐騙2億元,番禺警方證實該案正在經偵大隊偵辦)最近國寶幫的日子好像並不好過,在陳維聰被警方刑拘之前,就有多位國寶幫被抓,其中包括:著名文物專家寧玉新詐騙被抓,百億收藏家衛夢強詐騙500萬被批捕,鑑寶大師吳天壽團夥詐騙千萬被警方刑拘19人,國畫大師閻飛鴻假畫詐騙1.4億被批捕,八大山人690萬偽作送拍人是古書畫鑑藏大師陸忠。)
  • 揭秘古董拍賣公司的詐騙伎倆
    原標題:揭秘古董拍賣公司的詐騙伎倆   【導讀】古玩拍賣行業亂象叢生,甚至處處是陷阱、騙局。一些打著拍賣旗號的公司惡意抬高市民藏品估價,「皆大歡喜」之際,輕鬆收取「境外拍賣」運作費,而後再無下文。《天天315》揭秘:古董拍賣公司的詐騙伎倆。
  • 廣東開展民間收藏文物諮詢鑑定試點工作 市民可來免費「鑑寶」
    廣東開展民間收藏文物諮詢鑑定試點工作 市民可來免費「鑑寶」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07-04 鑑定意見僅供參考,不予估價,
  • 海曙警方破獲一拍賣古董詐騙團夥 180餘名嫌疑人落網
    近日,海曙警方在寧波、廣州兩地共同收網,成功打掉了一個以「拍賣古董」為由的詐騙團夥,共處理犯罪嫌疑人180多名。據海曙南門派出所民警夏立波回憶,今年6月初的時候,民警在日常執勤中,發現海曙當地古玩城內有一家拍賣公司的運作形式比較可疑,民警隨即對該公司展開了調查。
  • 銀元估價坑去鑑定費7萬多,我市警方端掉一跨省古董詐騙團夥!
    電話推銷、高額估價、「買家」見面……古董還沒出售,卻已經支付數萬元的費用。5月18日下午,鎮海警方連夜跨越1000多公裡後,將28名古玩詐騙團夥從湖南押解至鎮海。至此,經過近2個月的縝密偵查,這個以拍賣古董為幌子跨越多省作案的網絡詐騙團夥被成功打掉。
  • 本溪古董回收鑑定多少錢
    本中心對自己的鑑定結論負責,如有客戶認為鑑定結論有誤,應在收到結論後10日內,用書面方式通知本中心,並提交兩位國家鑑定委員會委員的鑑定結論。我們將退還客戶已交納的費用,僅為本中心的,再與兩位委員進行研討。本中心鑑定僅為本中心的意見。對使用本中心鑑定結論進行的一切違法行為,本中心概不負責,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客戶藏品需要轉讓,本中心可以為客戶推薦收藏客戶。
  • 王世襄:古董鑑定就一招
    很多人摹仿古玩鑑定的傳統鑑定方法,就是按照每一品種的古玩所具有的特徵總結出的許多道道,或是通過對某些特徵細節總結出一些招數,按照這些說道和招數作為真偽的判別。其實,這是一個很低層次的鑑定方法,當今這麼多人買古玩上當,從根兒上講,很大程度是這種方式造成的,可惜這種方式當今還是主流,幾乎大家都如此,還在流行。
  • 這次事件發生後,古董鑑定專家瞬間從以前千金難求到現在無人問津
    當今社會,無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生意,誠信二字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總有一些蛀蟲,他們打破了行業最為看重的二字,最終自食其果。在這其中鑑定行業近年來炙手可熱,原因無他,因為古玩行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到了一個空前的熱度階段。那麼如果你有了古董,如何才能賣出好價格?
  • 女子佩戴10年的玉佩,專家鑑定:你膽子真大,可知這塊玉的來歷?
    如今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追求精神方面滿足的人也越來越多,從現下社會收藏古董字畫人數的劇增就可以看出來。 一、民間藏品水分多 民間喜愛收藏古玩的人多了,造假的人也多了,更何況現在還能用高科技造假。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辨別,很可能就被讓人騙了個傾家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