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無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生意,誠信二字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總有一些蛀蟲,他們打破了行業最為看重的二字,最終自食其果。在這其中鑑定行業近年來炙手可熱,原因無他,因為古玩行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到了一個空前的熱度階段。
那麼如果你有了古董,如何才能賣出好價格?如何才能讓人信服你這是一件價值連城的股東?專家鑑定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以前,他們代表著權威,只要專家給你鑑定書上籤上大字,就給你這古玩古董打上標籤,此後定會價值不菲,一本萬利。
那個時期的古玩收藏者,想要找專家看看古董,都要花幾百塊錢的掌眼費,甚至幾百都少的,有人花了幾千塊錢,也只能換來專家的幾句話,要想讓他們在鑑定書上簽字,最少要上萬。即便如此,被利益驅使的人們還是會花費幾千甚至上萬塊錢找專家掌眼鑑定。
可是自從一件事發生之後,這些鑑定專家的地位卻急劇下降,無人問津,這是一起牽扯到古董鑑定行業泰鬥級的人物,事件的起因是「金縷玉衣」導致的,當時商人謝根榮,花費了兩萬,用玉片製造出了「國寶」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並且請來了文物鑑定中心主任牛福忠鑑定。
隨後他向銀行騙貸,花幾十萬元親來了當時五位文物鑑定界的泰鬥級人物,可笑的是,這五位專家甚至抹都沒抹,僅僅圍繞著玻璃轉了一圈,然後就鑑定了這是真品,並且價值24個億!隨後商人謝根榮拿著鑑定書,又向銀行騙貸了7個億!
此案在08年曝光,謝根榮被捕,幾位專家的身份也被公開,分別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專家,一輩子做學問的史樹青等等,然而史樹青在案件曝光前一年死了。隨後其餘四位專家紛紛說將責任推給了史樹青,說史老是鑑定行業泰鬥人物,他認可了,我們也就沒說什麼。就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輕而易舉的掩蓋了沽名釣譽的本質,最終沒有受到任何處罰。
所以直到現在,收藏家們對於古董鑑定專家幾乎都不怎麼信任,他們完全憑藉自己的招子買賣。而隨著這次事件的曝光,鑑定專家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從以前的千金難求,到現在的無人問津,原因何在?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