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事件發生後,古董鑑定專家瞬間從以前千金難求到現在無人問津

2021-01-07 豬員外讀史

當今社會,無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生意,誠信二字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總有一些蛀蟲,他們打破了行業最為看重的二字,最終自食其果。在這其中鑑定行業近年來炙手可熱,原因無他,因為古玩行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到了一個空前的熱度階段。

那麼如果你有了古董,如何才能賣出好價格?如何才能讓人信服你這是一件價值連城的股東?專家鑑定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以前,他們代表著權威,只要專家給你鑑定書上籤上大字,就給你這古玩古董打上標籤,此後定會價值不菲,一本萬利。

那個時期的古玩收藏者,想要找專家看看古董,都要花幾百塊錢的掌眼費,甚至幾百都少的,有人花了幾千塊錢,也只能換來專家的幾句話,要想讓他們在鑑定書上簽字,最少要上萬。即便如此,被利益驅使的人們還是會花費幾千甚至上萬塊錢找專家掌眼鑑定。

可是自從一件事發生之後,這些鑑定專家的地位卻急劇下降,無人問津,這是一起牽扯到古董鑑定行業泰鬥級的人物,事件的起因是「金縷玉衣」導致的,當時商人謝根榮,花費了兩萬,用玉片製造出了「國寶」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並且請來了文物鑑定中心主任牛福忠鑑定。

隨後他向銀行騙貸,花幾十萬元親來了當時五位文物鑑定界的泰鬥級人物,可笑的是,這五位專家甚至抹都沒抹,僅僅圍繞著玻璃轉了一圈,然後就鑑定了這是真品,並且價值24個億!隨後商人謝根榮拿著鑑定書,又向銀行騙貸了7個億!

此案在08年曝光,謝根榮被捕,幾位專家的身份也被公開,分別是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伯達專家,一輩子做學問的史樹青等等,然而史樹青在案件曝光前一年死了。隨後其餘四位專家紛紛說將責任推給了史樹青,說史老是鑑定行業泰鬥人物,他認可了,我們也就沒說什麼。就這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就輕而易舉的掩蓋了沽名釣譽的本質,最終沒有受到任何處罰。

所以直到現在,收藏家們對於古董鑑定專家幾乎都不怎麼信任,他們完全憑藉自己的招子買賣。而隨著這次事件的曝光,鑑定專家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從以前的千金難求,到現在的無人問津,原因何在?在人心。

相關焦點

  • 比古董更難鑑定的,是古董「鑑定專家」,誰來鑑定他們?
    導讀:「盛世買瓷器,亂世買黃金」是一句流傳千年的古訓,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搞一些收藏,有的是為了附庸風雅,裝文化人,有的純粹是為了喜愛,但更多的人是想撿漏發財。所以,這兩件文物的鑑定結果能直接左右人的生死。公安局找到了三位鑑寶專家,經三位專家一致鑑定,這兩件文物是真品,兩個盜墓賊伏法(嚴打期間死刑的訴訟期一般只有3天。)槍斃了倆盜墓賊之後,這兩件文物被送到上級部門時,經鑑定卻是贗品,但人已經斃掉了,為了儘量縮小事件影響,這個事情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
  • 古董收藏鑑定現狀是什麼?古董鑑定時要注意什麼?怎樣從善如流?
    今天和大家聊聊在古董收藏鑑定中如何從善如流?古董收藏的意義在於文化的傳承,收藏不單單是愛好,更是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對先輩智慧的肯定。古董收藏這種喜好在過去都是達官貴人的專屬,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經濟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觸到古董收藏,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古董收藏。這種現象對於古董收藏、文化的傳承都是有著莫大的好處,但也滋生出一些問題。
  • 古代書畫升溫 一頁千金難求
    ,存世稀缺、鑑定更加困難的古代書畫、古籍善本顯然風頭更... 古代書畫升溫 一頁千金難求古代書畫「一頁千金」毫不誇張「一頁宋版書,早不是一兩黃金了,這次拍出了6000兩黃金的價格!」在12月2日凌晨,中國嘉德古代書畫「大觀」夜場,約1.4平尺的宋代朱敦儒《暌索帖》以1.5億元成交,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在朋友圈的發文中,按照當前黃金的價格將《暌索帖》換算為黃金。如果依照古代16兩制,《暌索帖》將值近萬兩黃金。
  • 來鑑定的古董都是真的?10人假借鑑定詐騙240餘萬
    該工作人員在看了陳先生發過去的收藏品照片後,馬上給出了讓其目瞪口呆的估價,並熱情邀請陳先生帶著收藏品到公司總部,請「知名專家」為其進行現場鑑定。  2017年6月11日,陳先生來到位於合肥市的安徽納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納古公司)。一位自稱韋總的人接待了他,其遞過來的名片印著「CCTV老故事」「藝術名家」等字樣。
  • 古董收藏,真專家假專家對你都無用,自己有靠譜的專業經驗才有用
    任何專家都是有局限性,只能在他熟識的範圍之內發揮作用,超過了界線,你就是偽專家了。收藏一定要具備鑑定真假的能力,通過長期實踐,慢慢積累對真古玩的認識,掌握特徵標準,通過買賣實踐,便知道什麼是普通民俗品,什麼是好少精的古玩,這是做為一個專業行家應具備的條件。
  • 七日消失事件後羅麗公主低調了!解開命運之書無人問津 皇室家族...
    七日消失事件後羅麗公主低調了!解開命運之書無人問津 皇室家族秘密不簡單時間:2020-09-28 15:13   來源:二次元葉羅麗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日消失事件後羅麗公主低調了!
  • 本溪古董回收鑑定多少錢
    瀋陽昊焱軒古物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獨資單位,鑑定專家是由文物系統離退休及在職人員組成,其中有央視國家鑑定委員會委員數名。鑑定顧問由文物公司離退休的文物鑑定專家:李宗陽、單國強、華義武、李智宴、嚴裕國、孫曉紅及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文物鑑定顧問,具有六十多年的文物鑑定經驗,被稱為中國文物界、文物鑑定泰鬥,中國**有權威性的著名文物鑑定專家孫學海等組成。本中心將對鑑定品做年代、名稱、規格、真偽的鑑定。服務項目有:字畫回收及鑑定、銅器回收及鑑定、瓷器回收及鑑定、雜項回收及鑑定。
  • 女子佩戴10年的玉佩,專家鑑定:你膽子真大,可知這塊玉的來歷?
    如今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追求精神方面滿足的人也越來越多,從現下社會收藏古董字畫人數的劇增就可以看出來。 一、民間藏品水分多 民間喜愛收藏古玩的人多了,造假的人也多了,更何況現在還能用高科技造假。如果沒有專業的知識辨別,很可能就被讓人騙了個傾家蕩產。
  • 美女攜「玉蟬」鑑定,表示已經戴10年,專家:你膽子可真大!
    不少普通人更是將自己偶然收上來的文物送上節目讓專家進行檢測,其中不乏有珍品的出現。有一次,就有一位美女將自己已經佩戴了10年的玉蟬送到了鑑寶活動上讓專家進行鑑定,而鑑定的結果卻是專家看完之後,竟然說這個女子的膽子真大!
  • 未來5年後,房子無人問津還是一套難求?馬雲孫宏斌想法一致
    如果今年不買,5年後房子會是「無人問津還是「一套難求」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表明,2019年的出生率為10.84‰,創下了自1952年以來的最低記錄。而根據預測,未來10年裡,剛需人群還會減少30%。事實上,房地產稅法已經列入了立法規劃,或將會在5年內提請審議,這也意味著離房地產稅落地的時間越來越近了。
  • 為什麼牛逼的珠寶人都去學習古董珠寶鑑定?他們又是如何讀懂珠寶採購的避坑指南?
    直到發展為現代手工藝和智造珠寶,將現代科技與古董珠寶藝術融合,作為一個牛逼的珠寶人更需要學習古董珠寶鑑定,從而應用到珠寶設計、珠寶生產、珠寶採購、珠寶收藏的各個領域中。國際古董珠寶鑑定大師課第一期即將開班啦,這次課程由北京服裝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特聘專家Francesca Fortunato親自授課解答國際品牌古董珠寶的鑑定分析和背後所有風格知識。
  • 王立軍:真正專家只鑑定古玩真假,不估價
    某銀行兩位行長由此輕信了騙子的經濟實力,當發現被騙貸6個多億後不但未報案,還繼續為其違規提供資金4個多億,導致銀行最終損失5.4億多元。最後,這些鑑定專家承認,評估時大家連「金縷玉衣」的玻璃罩子都沒打開,只圍著走了一趟。案發後,北京電視臺《天下收藏》欄目特聘鑑定專家牛福忠承認,這兩件「玉衣」是由他串起來的,用的是商人謝根榮找來一堆玉片,這「玉衣」並不值多少錢。
  • 一場打架引發的鑑定爭議 看看這群專家如何一錘定音
    打斷鼻骨引起的鑑定分歧說普通是因為這是一個後果並不算嚴重的打架事件,說特殊是因為傷者傷勢經過兩次鑑定,鑑定結果卻不一樣,一次輕傷,一次輕微傷,一字之差,卻關係著刑事案件與治安案件的區別,牽涉多個部門。本次鑑定的五名專家分別來高校、科研等一線單位,他們將對此案進行「專家會診」。
  • 有沒有哪種收藏品,以前非常火熱,現在無人問津?
    收藏品前期火熱,但是現在無人問津的品種其實有很多,當然也是因為板塊輪動,至於以後還會不會起來,這個誰也說不準,但是目前來看,基本上想要在起來也是非常的困難,畢竟現在的無人問津也是因為前期炒得太高了,後面崩盤的時候大家都血本無歸,因此就放棄了這一個板塊,導致現在這個板塊基本上沒有什麼人在去玩了,
  • 英國居民賣瓷碗被網友大幅加價,鑑定才知是中國古董
    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3日報導,英國一戶人家多年來一直用一個黃色底色的瓷碗當花盆,還一度想在網上賣掉,但近日專家鑑定,這個瓷碗是中國清朝嘉慶年間的古董,價值1.5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3.63萬元)。由於不了解這個瓷碗的來歷,這家人把瓷碗拍照後發到網上拍賣,底價是200英鎊(約合人民幣1816.86元)。隨後,這個瓷碗在網上引發了拍賣熱潮,很多網民叫價數千英鎊購買。這家人發現「事有蹊蹺」,於是停止拍賣,將瓷碗送到英國著名拍賣行——斯沃德拍賣行進行鑑定。
  • 女大學生帶祖傳「狼皮」鑑寶,專家看後直呼:拒絕估價、拒絕鑑定
    一方面給收藏者提供了鑑定平臺,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節目,能給大家普及到一些鑑寶知識,避免人們盲目收藏,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損失。01鑑寶欄目的火熱播出,受到外界一致好評。吸引了不少的收藏愛好者前來,拿出自己收藏的寶貝,讓專家們幫忙鑑定其價值。
  • 藏品價值連城卻無一筆成交 古董鑑定收購背後有雙簧戲
    2018年7月8日,郭某在一個古幣鑑定網上填寫了個人信息。幾天後,一個微信名為「藝術人生」的陌生人添加了郭某好友,對方稱自己收購、拍賣古董,對郭某的古幣很有興趣,讓郭某把古幣的圖片發給他。當晚9點,郭某收到對方回復,稱這些古幣是不錯的老物件,售賣價格在20萬元到100萬元之間,自己可以幫忙聯繫買家,交易不成不收取費用,成交後收取百分之六的佣金。郭某一聽很是心動,便答應了下來。
  • 小夥子帶張桌子來鑑定,專家看後直呼:光桌腿就能換幾噸黃花梨!
    小夥子帶張桌子來鑑定,專家看後直呼:光桌腿就能換幾噸黃花梨!說到中國的文化,那時候也是非常的歷史悠久了,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傳承,現在這片土地有多少的文物和古董,我們無法看到過去的歷史,只能通過這些珍貴的文物和古董來了解過去的歷史,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不少人開始對文物古玩感興趣,一時間文物收藏大熱,但是這也使得文物市場變得魚龍混雜,為了防止老百姓的利益不受損害,很多專家坐鎮鑑寶節目,幫助對這方面不是太了解的人鑑定寶貝同時傳授經驗。
  • 王世襄:古董鑑定就一招
    在此基礎上,他又研究青銅器、漆器、佛像、造像、樂器、竹刻、家具,融會貫通,捕捉到了這些器物間內在相應的聯繫和時代精神之間的關係,找到歷史脈絡,因此能站在高端,不是著眼具象,而是放眼宏觀,對各類藝術品和鑑定品加以審視判斷,透過器物的表象看到時代特質和藝術水準兩個本質。 所以,從宏觀而言鑑物,還得靠「望氣」。
  • 男子逛地攤花5塊錢買個瓷瓶,拿給專家鑑定,專家:最好上交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有很多人擁有了房子車子,手裡又有一點閒錢,於是就把目光轉移到了古董和收藏方面。不得不說我國歷經千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其中的古董文玩更是數不勝數,只要東西年代久遠,而且有一定的考古價值,一般都會賣出很高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