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經方的體會——縮陰症很少見,見之用烏頭湯加減效如桴鼓.

2021-02-22 杏林隆源

單位:北京杏林隆源中醫經方工作室     

      

      近些年來在經方家馮世綸先生身邊跟診,對《傷寒論》、《金匱要略》進行了重新學習,再一次對胡(希恕)——馮(世綸)學術體系有了更深理解,結合臨床,對《傷寒論》中有些條文有了新的體會,與大家分享,有不足之處請同道多多指正     

   

      1985年初冬的一個星期天,門診來一位男性患者,是一位幹部,在外面不好意思說,請我父親到裡屋給他診病,那時的房屋比較簡陋,不怎麼隔音,我聽到了病情,他說「最近十多天怕冷的厲害,陰莖縮到小腹裡,排小便都很困難,不好意思說,今天太難受了,所以才來看。」父親給他四診後,安慰他不要著急,吃幾天藥就會好的,給他開了烏頭湯加茯苓、白朮,請他第二天來取藥。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親用川烏治病,所以,抓藥煎藥的過程我都跟著一步一步做,首先把川烏、麻黃、黃芪、白芍、炙甘草泡透,小火先煎1小時,煎兩次,兌在一起,再小火煎取一半,最後加入蜂蜜,又煎取三分之二即成。

       第二天患者取藥,父親告訴患者一劑藥平分四次服用,每3小時服一次,感覺有點醉醺醺的感覺,四肢變暖,小便通暢就會好。

       患者第三天來複診,說確實有醉酒狀,不怕冷了,小便也通暢,陰莖也能伸出了,但是出汗比較多。父親再次診脈,給開了烏頭桂枝湯加附子、五味子,也是按前法煎制,服五劑,告知病癒。

      2007年3月有一女性患者,腹中冷痛,抽引陰道,四肢逆冷,用艾附暖宮丸、艾灸等都不見效,回想起當年父親治療的縮陰症,此證與之近似,遂以烏頭湯加小茴香、艾葉、五味子效法服用,同時附子灸關元、腰陽關、命門,治療三日,明顯好轉,變方為烏頭桂枝湯加附子、艾葉、五味子,連續治療半月而愈。

      

       在《金匱要略》中有三條論述烏頭湯的方證,《中風歷節病脈證》第11條「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第12條「烏頭湯方,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都是說明烏頭湯主治正虛寒重,風寒溼困表,一身關節劇痛,不可屈伸。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附方「《外臺》烏頭湯,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這裡論述了內外皆寒為主,但是著重提出了「使人陰縮」,說明寒氣內盛,腹中痛而陰縮,兼有外邪者選用本方。

      烏頭桂枝湯見於《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第19條「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裡寒重,更兼外邪,針灸和諸藥等一般常法都不能治者,以烏頭桂枝湯主之。

      從烏頭湯和烏頭桂枝湯的組方來看,烏頭湯裡有麻黃,是治療無汗的;烏頭桂枝湯無麻黃,是治療有汗的。

       烏頭湯方:麻黃  白芍  黃芪各三兩  甘草(炙)三兩  川烏(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五枚。

       上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烏頭桂枝湯:烏頭。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得一升後,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

      兩方之中都有烏頭,一定注重煎服法,必須依法煎制,依法服用,因烏頭毒大,「以知為度」是關鍵。「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是服藥中病發生的玄冥反應,用之一定提前告知患者,慎之慎之。

      臨床之中,縮陰症比較少見,依法治之,療效顯著,此兩例患者治療時,方中加入五味子,是因為「五味子能強陰中之肌」。

王老師上午臨床帶教治療近視眼,下午總結。

隨著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又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所有的中小學生都上網課,導致視力下降,很多中小學生患了近視眼,經檢查,認為不可逆,都需配鏡矯正。其實,患了近視眼,中醫有辦法,通過六經八綱辨證,運用經方,捏筋刮骨等方法,既可以預防近視,又可以治療近視。

 

王憲武老師,生於中醫世家,七歲隨家父採藥,十二歲學醫,十六歲單獨迎診,先後在河北省職工醫學院和承德醫學院學習臨床醫學習。行醫三十年來先後拜六位名(明)師學藝,探索出一套系統預防和治療近視眼方法,運用中醫經方、手法(捏筋刮骨)、針灸、獨家祖傳秘方等多種手段,詳細辨證治療近視,達到見效快,療效好,標本兼治的效果,使很多中小學生視力恢復正常,摘掉近視鏡,能夠正常的學習、生活。

  聯繫電話:18810486387

相關焦點

  • 坐骨神經痛效方,藥到病除,如鼓應桴之效,疼痛越厲害者效越好
    (轉引自中醫內科學,555頁)根據以上的論述,符合坐骨神經痛有劇烈串痛的特點,我以「治風先治血,血活風自滅,更參以補血之劑為指導方針,又針對坐骨神經痛不同於一般痺證疼痛的特點,選擇有強力祛風止痛作用的蟲類藥為主藥,擬全蠍紅花湯為主方來治療此病,收到了一定的療效,尤其對疼痛劇烈的患者,常能收到藥到病除,如鼓應桴之效。
  • 痺證(風溼病,關節炎等)的經方治療
    證候:身體痛,身煩疼,骨節,歷節疼痛,疼痛較劇;痛有定處,得熱痛減,遇寒痛增,歷節不可屈伸;或手足寒,或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苔薄白,脈沉或弦緊。方藥:寒溼歷節選用烏頭湯,寒溼在表選用麻黃加術湯,陽虛寒溼身痛選用附子湯,腎著寒溼痺著腰部選用甘姜苓術湯,加減見前。王氏用烏頭湯治歷節病例24例,痊癒18例,好轉5例。
  • 《金匱要略》烏頭湯
    歷代對烏頭湯的主治看法是比較一致的。即認為是風寒溼三氣襲入肌膚,留著關節,發則為歷節痛。烏頭湯主以烏頭大辛大熱,祛溼散寒,助以麻黃表散風溼,黃芪益氣血,芍藥甘草酸甘化陰,以制烏麻之辛熱,白蜜殺烏頭之毒。大體上烏頭湯治寒溼痺痛,利關節,緩急散風,功效是明顯的。然而在臨床上使用烏頭湯,有兩點稍加注意,則既可提高療效,又能擴大其治療範圍。其一是烏頭湯的重點使用部位。
  • 學習經方的體會——杏子湯是何方?
    近些年來在經方家馮世綸先生身邊跟診,對《傷寒論》、《金匱要略》進行了重新學習,再一次對胡
  • 拓展用經方
    用得其宜,效如杆影;誤用過用,禍亦旋踵。此為歷代醫家所共識。劉渡舟在《傷寒論詮解》中指出:……在臨證時對年高體弱、嬰幼兒童,特別是心腎機能虛衰的患者,仍要慎用,恐有拔腎氣、動衝氣、耗陰動陽之弊。對於一般的病人,使用本方也只是在喘咳急性發作時的救急之法,不可久服多用。且一旦疾病緩解,即應改為苓桂劑溫化寒飲,以善其後。」本案既非急性發作,也非見效即止,而是連服7劑,並未見任何副作用。
  • 學習經方的體會——葛根湯、麻黃加術湯可以治痺證嗎?
    ,結合臨床,對《傷寒論》中有些條文有了新的體會,與大家分享,有不足之處請同道多多指正。            臨床中常見表裡同病的患者很多,特別是有表實證兼裡熱證者多見,如麻杏苡甘湯,麻杏石甘湯,越婢湯,越婢加術湯,越婢加半夏湯,因患者表現症狀各有不同,用方各異,分享如下,與同道探討。              葛根湯見於《傷寒論》第31(太陽病,項背強 几几,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 經方加減合方之法65條
    一文掌握65條經方加減合方,今天小編帶你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經方中桔梗的配伍應用規律探析
    桔梗,教材《中藥學》將其歸為化痰止咳平喘藥一類,強調其利咽止咳之功。桔梗利咽卻非止咳化痰之專藥,《中醫內科學》中的多首名方,如天王補心丹、參苓白朮散、血府逐瘀湯皆非取其利咽之用。《神農本草經》稱桔梗「味辛,微溫。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主治病證的病位涉及胸脅、腹、腸。
  • 用經方治療皮膚過敏
    傷寒經方組方嚴謹,療效卓著,為歷代醫家所推崇。作者在臨床中,研習《傷寒論》,常將經方活用於皮膚疾患的治療,每收奇效。今舉數例,供同道參考,兼談個人研習心得。一、熟記經典遵經旨      使用經方,必須熟記各條經典原文,深刻體會其義,見是證用是方。方與證,前賢劉渡舟氏認為「乃是《傷寒論》的核心,也是打開大門的一把鑰匙」。
  • 73條經方加減合方之法!(1)
    :(1)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黃膩、腹脹腹痛、大便不暢:加制大黃(2)腹脹氣多,叩之如鼓:加厚樸(增加胃腸動力)(3)舌不紅、面黃、消瘦:加肉桂(4)咽痛充血、胸悶、身躁熱:加連翹、梔子。(7)哮喘見痰稠難咯:合排膿(痰)散(8)胸痛、痰黃、便秘:合小陷胸湯。
  • 試論不同經方中人參的代替品
    一部分學者認為古之人參今已滅絕,臨床上可用一種或多種相近藥物代替;一部分學者認為古之人參乃今之他參,此乃古今異名;一部分學者認為古之人參就是今天的人參,只不過在幾千年的傳承中因為氣候等生長環境的不同,導致藥性發生了變化,即今之人參就是古之人參的變種或栽培變種。綜上,今人在使用含有人參的經方時,常常選擇人參、黨參、太子參、西洋參、北沙參等今之藥材中的一種或多種。
  • 《傷寒論》中哪些經方可以療不寐?
    筆者曾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一婦女經期感受外邪 ,低熱反覆不愈 ,眠差心煩 ,口苦耳鳴 ,胃脹納差 ,取得較好效果。方中可加入黃連、牡蠣、珍珠母等寧心安神之品。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此方一定要以有少陽證為準 ,無少陽證者不可用。此方對於婦女產後發熱及瘧疾、黃疸、急慢性肝炎等時期的失眠症均有較。好療效。
  • 婦科健康用經方,三個方子呵護女性舒心又美麗
    溫經湯為理血劑,具有溫經散寒,調理衝任,祛瘀養血,疏肝理氣之神奇功效,被稱為調經方、助孕方、美容方、也被譽為女性養顏美容、抗衰老第一神方。臨床中,溫經湯隨症加減對於女性諸多疾患症狀,如宮寒痛經,子宮肌瘤,久不受孕,氣血虛弱,寒滯血瘀,皮膚粗糙,臉色憔悴,手腳煩熱,卵巢退化,包括更年期症候群等婦科病症有著神奇的改善和治癒療效。
  • 黃煌:經方玫瑰與女性體質調理!
    臨證之時,每能深刻地感受到黃師方人、藥人學說之魅力,從中體會經方醫學世界之精彩和樂趣,頗多感觸。茲舉黃師「經方玫瑰」在本人門診之應用為例加以說明,不當之處,敬請同道指教。我的經方門診氛圍比較輕鬆,對話常常是這樣的,患者問:「醫生我是什麼體質?」我回答:「半夏體質!」患者反問:「半夏?我不是柴胡嗎?」我才意識到這又是一位經方愛好者。
  • 經方加減之法度(二)
    少陽為樞,不是太陽與陽明之樞機,而是三陽與三陰之樞機,所以方中參草姜棗,陰多陽少,為的是出陽入陰。少陰為樞,不是太陰與厥陰之樞機,而是三陰與三陽之樞機,所以方中附子乾薑,陽多陰少,為的是出陰入陽。少陰諸方中,四逆散是個異類,後世中醫從不承認它是少陰方,大多從舒肝解鬱的角度解讀,並將逍遙散,柴胡舒肝散等與它扯上關係。
  • 首選經方,善用小方—《中醫特色流派》欄目對話名醫毛德西
    辨證論治 經方為先「經方為先,時方為續,驗方創新」。毛德西教授認為,經方是方劑之祖,是辨證論治的基石,是辨證論治的載體,沒有經方,就不可能有辨證論治。因此,在臨床上,為患者診治疾病時,他首先考慮的是經方,然後是時方。在 2020 年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中醫藥發揮的作用舉國稱讚。
  • 【傷寒論醫案】 第39期 皮膚經方醫案 銀屑病(麻杏苡甘湯合土槐飲)
    此次再次發作如重1個月,有少許新發點滴狀及小片狀皮疹。現見頭皮、面、腋、龜頭部散在紅斑、鱗屑,瘙癢。形體壯實,肌膚緻密,納寐可,口稍幹。舌體胖大,偏暗,苔白厚微膩,脈細弦。四診合參,此屬太陽表實夾溼之麻杏苡甘湯方證,兼入陽明。
  • 【經方精品】春季類病班報名與葛根類方解析(上)
    《經方》師資團隊在不斷充實壯大,「一學就會、一用就靈、學了還想學」的教學目標、現代多媒體授課模式、5~6天的學制班期、班紀嚴苛管理的特色始終保持。為了避免系統學習的精品班老學員延緩畢業,疫期學習不停歇,特開辦「《經方》精品」2020春季類病線上班(兒男腎血腫瘤大系),現通知報名。
  • 經方之——瓜蔞薤白半夏湯
    水酒合煎,日三服。[方證]1.胸中痞悶疼痛,呼吸不暢,胸痛徹背,咳嗽痰多,不能平臥。2.舌質淡,苔白膩,脈沉滑。[現代應用]1. 以胸部疼痛為主訴的疾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積液、病毒性心肌炎、食管憩室、返流性食管炎、肋間神經痛、非化膿性肋軟骨炎、乳腺小葉增生症、帶狀皰疹、胸部軟組織損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