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北京杏林隆源中醫經方工作室
近些年來在經方家馮世綸先生身邊跟診,對《傷寒論》、《金匱要略》進行了重新學習,再一次對胡(希恕)——馮(世綸)學術體系有了更深理解,結合臨床,對《傷寒論》中有些條文有了新的體會,與大家分享,有不足之處請同道多多指正。
1985年初冬的一個星期天,門診來一位男性患者,是一位幹部,在外面不好意思說,請我父親到裡屋給他診病,那時的房屋比較簡陋,不怎麼隔音,我聽到了病情,他說「最近十多天怕冷的厲害,陰莖縮到小腹裡,排小便都很困難,不好意思說,今天太難受了,所以才來看。」父親給他四診後,安慰他不要著急,吃幾天藥就會好的,給他開了烏頭湯加茯苓、白朮,請他第二天來取藥。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親用川烏治病,所以,抓藥煎藥的過程我都跟著一步一步做,首先把川烏、麻黃、黃芪、白芍、炙甘草泡透,小火先煎1小時,煎兩次,兌在一起,再小火煎取一半,最後加入蜂蜜,又煎取三分之二即成。
第二天患者取藥,父親告訴患者一劑藥平分四次服用,每3小時服一次,感覺有點醉醺醺的感覺,四肢變暖,小便通暢就會好。
患者第三天來複診,說確實有醉酒狀,不怕冷了,小便也通暢,陰莖也能伸出了,但是出汗比較多。父親再次診脈,給開了烏頭桂枝湯加附子、五味子,也是按前法煎制,服五劑,告知病癒。
2007年3月有一女性患者,腹中冷痛,抽引陰道,四肢逆冷,用艾附暖宮丸、艾灸等都不見效,回想起當年父親治療的縮陰症,此證與之近似,遂以烏頭湯加小茴香、艾葉、五味子效法服用,同時附子灸關元、腰陽關、命門,治療三日,明顯好轉,變方為烏頭桂枝湯加附子、艾葉、五味子,連續治療半月而愈。
在《金匱要略》中有三條論述烏頭湯的方證,《中風歷節病脈證》第11條「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第12條「烏頭湯方,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都是說明烏頭湯主治正虛寒重,風寒溼困表,一身關節劇痛,不可屈伸。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附方「《外臺》烏頭湯,治寒疝腹中絞痛,賊風入攻五臟,拘急不得轉側,發作有時,使人陰縮,手足厥逆。」這裡論述了內外皆寒為主,但是著重提出了「使人陰縮」,說明寒氣內盛,腹中痛而陰縮,兼有外邪者選用本方。
烏頭桂枝湯見於《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第19條「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痛,灸、刺,諸藥不能治,抵當烏頭桂枝湯主之」,裡寒重,更兼外邪,針灸和諸藥等一般常法都不能治者,以烏頭桂枝湯主之。
從烏頭湯和烏頭桂枝湯的組方來看,烏頭湯裡有麻黃,是治療無汗的;烏頭桂枝湯無麻黃,是治療有汗的。
烏頭湯方:麻黃 白芍 黃芪各三兩 甘草(炙)三兩 川烏(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五枚。
上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盡服之。
烏頭桂枝湯:烏頭。
上一味,以蜜二斤,煎減半,去滓,以桂枝湯五合解之,得一升後,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復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
兩方之中都有烏頭,一定注重煎服法,必須依法煎制,依法服用,因烏頭毒大,「以知為度」是關鍵。「其知者,如醉狀,得吐者,為中病」是服藥中病發生的玄冥反應,用之一定提前告知患者,慎之慎之。
臨床之中,縮陰症比較少見,依法治之,療效顯著,此兩例患者治療時,方中加入五味子,是因為「五味子能強陰中之肌」。
王老師上午臨床帶教治療近視眼,下午總結。
隨著電子設備的廣泛應用,又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所有的中小學生都上網課,導致視力下降,很多中小學生患了近視眼,經檢查,認為不可逆,都需配鏡矯正。其實,患了近視眼,中醫有辦法,通過六經八綱辨證,運用經方,捏筋刮骨等方法,既可以預防近視,又可以治療近視。
王憲武老師,生於中醫世家,七歲隨家父採藥,十二歲學醫,十六歲單獨迎診,先後在河北省職工醫學院和承德醫學院學習臨床醫學習。行醫三十年來先後拜六位名(明)師學藝,探索出一套系統預防和治療近視眼方法,運用中醫經方、手法(捏筋刮骨)、針灸、獨家祖傳秘方等多種手段,詳細辨證治療近視,達到見效快,療效好,標本兼治的效果,使很多中小學生視力恢復正常,摘掉近視鏡,能夠正常的學習、生活。
聯繫電話:188104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