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糖果媽媽獨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寶寶到了6個月大的時候,進入了一個關鍵期。很多細心的寶媽會發現,寶寶到了六個月的時候,視覺和聽覺變得更敏銳,有的還可以模仿大人,發出媽的純音。
而且寶寶的睡眠逐漸變的有規律,寶媽也可以放心睡個整宿覺了,但寶寶變的比小時候更「脆弱」了,具體的表現就是容易生病,發燒也在這個階段比較常見。
01為什麼寶寶滿6個月之後容易發燒?
很多細心的寶媽發現,寶寶到了6個月之後更容易發燒了,「寶寶6個月是個坎」,也成為育兒圈子裡公認的一件事兒了。
那麼抱寶寶為什麼到了這個月齡,身體就變差了呢?
1)雙重免疫力消失
月齡6個月之前的寶寶,主要的免疫力來自於母乳。但到了六個月之後母乳「贈送」的免疫力,基本上已經過了「保質期」,在寶寶前六個月的成長過程中,已經消耗沒了。
而且寶寶的營養需求也開始變多,母乳免疫能力的消失,加上寶寶自身免疫力還沒有建立起來,6個月月齡的寶寶,剛好進入到免疫力「青黃不接」的階段。
寶寶患病的機率也就有了明顯的提升,在爸媽看來,寶寶變的越大越脆弱了。
2)口欲期:接觸更多病毒細菌
寶寶6個月的一般進入了「口欲期」。
「口欲期」是兒童心理髮育的一個重要事情,日常表現就是什麼都喜歡放嘴裡。喜歡吃手,能抓住的東西,都會放到嘴裡嘗一嘗。
寶寶通過這種方式來認識自己的身體,認識周圍的事物,通過口腔的感受,逐步建立自己的心理認知能力。
但寶寶這樣的認知行為,更容易出現「病從口入」的問題,接觸病毒更多了,更容易引發疾病。
3)輔食的加入
6個月的寶寶,寶媽通常開始加入輔食,一是為了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二是為了增強寶寶的抵抗力。
但寶寶的腸胃比較弱,新手媽媽對於寶寶的輔食添加,也是需要不斷摸索的。一不小心,很可能因為輔食導致寶寶出現消化不良的問,從而引發拉肚子、發燒等情況。
4)其他疾病引起
這個月齡的寶寶,也容易患一些其他疾病,出現發燒症狀。比較常見的就是幼兒急症還有手足口病,這兩種疾病對於2歲以下的寶寶來說比較普遍。
如果寶寶在發燒的同時伴隨著噁心、嘔吐、出診等狀況,建議父母帶著寶寶及時就醫。
02寶寶快6個月了,應該怎樣做能夠減少生病?
① 儘量母乳餵養
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母乳餵養是一致被倡導的。我國的權威機構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母乳餵養最好能到寶寶2歲。
母乳是給寶寶「私人訂製」的食物,有很多成分是配方奶無法取代的,堅持母乳餵養,能夠給寶寶增強免疫力,幫助寶寶更好的抵抗外界病菌的侵擾。
② 輔食循序漸進添加
對於新手媽媽來說,給寶寶添加輔食是一個新的挑戰,從輔食的搭配到輔食的做法,都是一件既新奇又糾結的事情。
新奇的是對於新事物嘗試的新鮮感,糾結的是不知道哪種才是最佳配方,吃多少比較好?
剛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一下子餵太多,以免造成寶寶的積食和消化不良的問題。
最好一次只添加一種輔食,觀察一下寶寶對這種食物是否存在過敏的問題。
③ 帶去戶外玩耍
很多寶媽擔心帶寶寶去戶外玩,更容易讓寶寶生病,喜歡讓寶寶更多的時間待在室內,覺得這樣可以減少對病毒的接觸,能達到少生病的目的。
但這樣的做法有一個弊端,其實這一階段的寶寶,如果多去外面玩耍,不僅可以滿足他們對世界探索的好奇心,還能夠通過接觸病毒建立起自身的抵抗力,而且運動量的增加,也會達到增強抵抗力的效果。
寶媽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多帶寶寶出去曬曬太陽,這樣寶寶的身體更健康,性格也會變的更加開朗的。
如果天氣太熱要避開中午和下午等太陽大的時候,以免寶寶曬傷中暑。
④ 餵養要適量
傳統觀念認為,寶寶白白胖胖就是健康。所以很多老人都強調讓寶寶多吃一點,覺得這樣的寶寶會更壯實。
但凡是都要適度,寶寶的腸胃消化功能還不健全,如果一下子給寶寶餵太多食物,會給寶寶腸胃帶來壓力,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問題。
糖果愛嘮叨
寶寶6個月的時候容易發燒,新手爸媽這這個月齡前後要多關注寶寶的健康,如果問題嚴重一定要及時就醫。
糖果互動:你的寶寶6個月的時候發燒了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