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班,這個詞對家長和孩子們來說都不陌生。
可有人卻說興趣班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孩子對興趣班,根本提不起任何興趣。
這看似玩笑的一句話,卻包含著家長、孩子跟興趣班之間的「愛恨情仇」。
興趣班,有的時候燒錢還「費娃」
前幾天跟同事們聊天兒,說起養孩子很「費錢」的話題。
老母親們開始紛紛吐槽家裡的「碎鈔機」。
有說奶粉,尿不溼開銷大的;
有的說繪本,玩具也不便宜;
還有說周末假期帶著出去玩兒一趟,回來錢包癟了等等。
當然讓所有老母親共鳴的是:興趣班。
跟小時候那些吃喝拉撒的花費比起來,上興趣班才是真正「燒錢」的開始。
跟我關係很好的同事張老師仿佛找到了宣洩口,開始滔滔不絕「哭訴」娃的燒錢史:
曾幾何時,我和我老公也是那對兒拍著胸脯對朋友說「我不會讓我的孩子去興趣班的,我們不花錢學那些,我就希望孩子能每天開心地玩兒,他什麼都不需要去學」的爹媽。而現在,我們早就收回了曾經的那些話。不但要收回我們曾經的那些話,而且孩子的每一個興趣班,我們倆都能滔滔不絕地說出它們對孩子成長發育的各種益處。我家老大是從3歲以後,才開始逐漸上了興趣班,隨著年齡和興趣的變化,這幾年下來,體能課,繪畫課,遊泳課,陶藝,手工,書法,籃球,鋼琴,還真沒少學。但是陪孩子上興趣班的這幾年,也眼見著孩子的辛苦。因為課程時間的問題,每個周末都跟趕場一樣,快節奏的興趣班生活,著實讓孩子有點吃不消。
語文君聽著張老師講孩子上興趣班的事情,著實感到現在的孩子真的太累了。
其實,每一屆的大人們應該都差不多,送孩子去上興趣班,無非就那幾個目的:
給孩子培養一個興趣愛好或者特長;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找到樂趣,交到朋友;幼小銜接,為上小學做準備;甚至有時候還會有點小小的私心,因為自己小時候沒學成,想讓孩子去學,彌補一下自己的遺憾。
興趣班,重點在孩子的興趣
前段時間光明日報還就興趣班的話題報導過,現在不少家長迷上了所謂的冷門興趣班。
周一圍棋課、周三少兒編程課、周五拳擊課、周六馬術課、周日思維培訓課……這是吉林長春一個7歲孩子的興趣班課程表。
課程不僅排得滿,內容也與大眾認知的鋼琴、小提琴、舞蹈等相差很大。
記者在吉林、湖南等地採訪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
小雅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爸爸為小雅選報了四五個興趣培訓班。
一到放學後或者周末,小雅就在不同的興趣班之間「趕場」,學習「檔期」安排得滿滿當當。
小雅沒有了自由玩耍的時間,痛痛快快地看電視、愉快地玩耍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一到星期天,小雅總是愁眉苦臉的。
一大早,爸爸就把她從溫暖的被窩裡叫了起來:「該起床了」「鋼琴班快遲到了」「鋼琴班結束是英語班,」「下午圍棋班」……
小雅只好悶悶不樂地背上書包,去上那不感興趣的「興趣班」。
興趣班已經成了她的「噩夢」。
興趣班的存在本來是為了滿足孩子個性發展的需要。
家長千萬不要以眼前利益為判斷依據。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興趣放在家長自己覺得有價值的方面,通常以眼前利益的判斷為依據,來作為選擇興趣班的標準,這是家長當中普遍存在的錯誤傾向。
有些孩子為某一課程考級,等「短期目的」達到之後,就對這個課程產生了厭倦,這不利於孩子的長遠發展。
孩子感興趣,捏泥巴也是藝術
語文君想起《武林外傳》有一集,故事裡的小貝獨愛捏泥巴,當時看完印象特別深刻。
小貝的嫂子佟掌柜和天下的家長一樣,從小就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孩子成材。
聽到邱家孩子贏了圍棋國手,張家孩子拿了吹簫冠軍,李家孩子得了書畫大獎,她立刻危機感重重。
於是讓小貝學下棋學吹簫學畫畫,決不能讓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小貝這幾項都沒什麼天賦,怎麼學也入不了門,天天被強逼著練,學得苦不堪言。
有一天,重金請來的畫畫先生偶然看見了小貝捏的泥人,覺得非常不錯。
於是,帶著小貝捏了整個下午的泥人,小貝捏的專心又開心,一點也不像學別的那樣排斥。
當他們把辛苦創作出的泥人作品展示給小貝嫂子時,她又懵又生氣,「我花這麼多錢,就是讓你帶著孩子玩泥巴?」
先生問她,你為什麼要讓小貝學畫畫?她答,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先生又問,那孩子的目的地又在哪裡?既然不知道目的地,設置起跑線又有什麼意義呢?
先生又說,讓孩子學興趣,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讓她學。如果是為了陶冶孩子的情操,培養藝術感覺。
那畫畫是藝術,捏泥人怎麼就不能算是藝術呢?一樣是創作出美的作品嘛。
佟掌柜聽了這一番話,開始欣賞小貝的泥人作品,還給她開了一個泥人藝術展,孩子自然是從沒有過的開心。
這集最後,先生說了一段話,大意是說:
「不要對孩子的看似不顧正業的玩樂嚴防死堵,孩子正是在其中發展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我們要看到每個孩子的不同天賦,並且尊重孩子。你給孩子一個機會,孩子才能給你一個驚喜。」
培養孩子的興趣,長板優先很重要
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太安靜了,給她報個籃球,運動運動;有的說,我家孩子太鬧騰了,給他報個書法,磨磨性子。
但是,教育的初級階段,順從天性,比豐富品性更重要。所以在興趣班的資源配置方面,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建議「長板優先」。
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在幼升小和小學階段,迅速建立起個性化的先發優勢,一方面可以提振孩子信心,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家長保持良好心態。(虛榮心都是有的,花錢總是希望聽到響的)
長板優先的基礎上,如果還有餘力,可以適當兼顧一下短板。
需要明確的是,參加「興趣班」重在孩子能力的培養,而不是跟風攀比。
否則,「興趣班」將不再是興趣班,不僅孩子沒辦法獲得樂趣,而且還會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