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國家美術館-3:「威尼斯三傑」和低地國家的文藝復興

2021-01-13 書蟲遊世界

在16世紀作品展區裡我們首先從威尼斯畫派中最偉大的畫家提香說起。這幅《傑羅拉莫肖像畫》是他1510年的早期作品,對於這個名稱學術界還存在很大爭議,因為沒人說得清畫中人物到底是誰,所以更為普遍的叫法是《棉衣袖男子》。畫中人物側身倚在一根橫欄上,很好地解決了半身人像的姿態問題,這種方式後來被倫勃朗等畫家效仿。欄杆上刻著T和V兩個字母,據推測應該就是畫家的名字Tiziano Vecellio的縮寫。

更著名的一幅是提香1523年完成的《酒神巴庫斯和阿里阿德涅》,此時正值他繪畫事業蒸蒸日上的時期。畫面最左邊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阿里阿德涅,她是克裡特國王彌諾斯的女兒,幫助忒修斯走進迷宮殺死牛頭人身怪物彌諾陶洛斯。本來她是傾心於忒修斯的,但忒修斯夢見酒神巴庫斯聲稱已擁有阿里阿德涅,便狠心將她拋棄在納克索斯島上。忒修斯走後,酒神帶著載歌載舞的隊伍來到島上迎親,此畫表現的就是迎親的場景。酒神從右邊走來,他頭戴葡萄藤,身披酒紅色披風,從車上一躍而下,將阿里阿德涅的金冠變成天上的一圈星星(畫面左上角)。兩個女祭司手持鐃鈸跳著舞,一名男子身纏蟒蛇,一名則舉著牛腿,半人半獸的小薩梯拖著牛頭,車前的印度豹暗指酒神在東方的戰績,而此時的阿里阿德涅則陷入驚恐。

提香是位長壽的畫家,一生活了88歲,下面這幅是他晚年的作品,71歲時開始創作,87歲才最終完成,它就是《亞克託安之死》。畫中故事取材於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公元前43-公元17)的《變形記》。亞克託安是個獵人,有一天他在林中撞見正在洗澡的狩獵女神黛安娜(在古希臘神話中叫阿耳忒彌斯)。黛安娜一氣之下將他變成一隻雄鹿,結果悲劇發生了,亞克託安的獵犬不認識變身雄鹿的主人,撲上去將自己的主人咬死了。畫面左邊的黛安娜似乎正在彎弓射箭,但是畫中並沒有表現出箭,甚至弓上都沒有畫弦,因此有人認為這幅畫並未畫完。

在義大利,除了「文藝復興三傑」外,還有個「威尼斯三傑」,他們是提香、丁託列託(Tintoretto,1518-1594)和保羅·委羅內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其中委羅內塞是提香的學生,他從提香那裡學到了對色彩的運用,並將自然主義風格發揮到極致。委羅內塞最擅長的是對大場面的把控,他最有名的作品幾乎都擠滿了人,比如我們看到的這幅《大流士的家眷跪在亞歷山大面前》。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公元前323)在伊蘇斯戰役中擊敗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Darius III,公元前380-公元前330),俘虜了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妻子和兩個女兒。有意思的是,當亞歷山大帶著手下走到四位女眷面前時,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將人群中較高大的一位誤認作亞歷山大,於是跪地向其乞求寬恕。此時的亞歷山大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寬宏大量地指著那位手下對大流士三世的母親說「他也可以代表亞歷山大」。畫面中身穿紅衣的就是亞歷山大,他右手向前做安撫狀,左手指著身旁穿黃衣的那位被誤認的手下。

15世紀,文藝復興運動還主要在義大利發展,進入16世紀後則迅速蔓延至幾乎整個歐洲。揚·戈塞特(Jan Gossaert,1478-1532)被認為是第一個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用裸體人物描繪歷史和神話的主題風格介紹到低地國家的佛蘭德藝術家。顯然,那個時代的低地國家還比較保守。不過,我們今天在這裡看到的並非一幅裸體畫,而是他繪製於1510-1515年的傳統宗教畫《三賢王的膜拜》。

這是為布魯塞爾附近的聖阿德裡安修道院創作的聖母堂祭壇畫。畫面表現的是東方三博士膜拜聖嬰的場景,中間跪著向聖母子行禮的是嘉士伯,他身後手持寶物的站立者為梅爾基奧,左邊雙手託著寶物的是巴爾退則,左後方穿紅袍的灰鬍子長者為聖約瑟夫。畫家採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許多細節,包括華麗的服飾和精緻的金屬工藝品,以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破損的地面和廢墟般的建築。畫面的縱深很遠,背景中在不同的距離上出現諸多人物和建築,空間感非常強烈。

小漢斯·霍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1497-1543)是德國文藝復興藝術的代表人物,他創作的範圍很廣,不僅有各種題材的繪畫,還包括節日裝飾和珠寶設計等,但其最擅長的還是肖像畫。他很早便獲得業界認可,成名後前往英國發展,成為亨利八世的宮廷畫家。

這幅《使節》繪製於1533年,畫中的兩個人物都是法國派駐英國的使臣,從二者服裝上的差異可以看出不同的性格,左邊的丹特維爾(Jean de Dinteville,1504-1555)開朗活潑,右邊的塞爾夫(Georges de Selve,1508-1541)內斂穩重,塞爾夫同時也是法國拉沃爾的主教。看似凌亂的擺設實際暗示出二者對科學與藝術的興趣。託架上覆蓋著安那託利亞地毯,上面是測量星象與時間的各種儀器。下方一把斷了弦的詩琴和打開的馬丁·路德的讚美詩暗指英法在宗教信仰上的分歧,1533年英國國會立法脫離羅馬教廷,成立了英國國教會。懸在下方的變形的骷髏頭象徵死亡,需要在畫的左下方距離較遠的位置才能看出來。小漢斯·霍爾拜因非常喜歡運用符號暗示,畫中通過兩層木架和地面體現出三層境界,上層木架擺著的星象儀代表天堂,下層木架的地球儀、書和琴代表現實世界,地上的骷髏代表死亡。關於這個變形的骷髏頭,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幅畫原本設計的是要掛在樓梯左面側牆的,這樣的話觀者在上樓梯的過程中最先看到這幅畫是在它的左下方較遠的位置,此時先注意到的就是這個在那種視覺角度上反而恢復了常態的骷髏。這樣的做法讓人不得不想到是一種炫技,但也的確會讓人拍案叫絕,忍不住對這幅畫多議論幾句。

相關焦點

  • 愛爾蘭國家美術館-4: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與西班牙名畫
    愛爾蘭國家美術館-3:畢沙羅、雷諾瓦、莫奈,看幾位印象派大咖愛爾蘭國家美術館三層全是歐洲各國的繪畫精品,我們先從18世紀以前的看起。丁託列託父子都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名畫家,父親雅各布·丁託列託(Jacopo Tintoretto,1518-1594)名氣更大一些,被稱為16世紀的「威尼斯三傑」之一。其實他的本名不叫丁託列託,這是他給自己起的諢名,意思是「小染工」,因為他家是開染坊的。這幅畫繪製於1575-1580年,畫中人物為一名威尼斯議員。
  • 倫敦國家美術館的繪畫
    我會非常誠實地承認,在倫敦國家美術館觀看繪畫時,我確實感到非常疲憊。我很高興我用一些黑咖啡克服了這一點,因為它的咖啡因。這也有助於展覽最終不再關注麥當娜和嬰兒的照片。它可能在13或14世紀得到很好的欣賞,但到了21世紀,我堅信其相關性已經減弱。 倫敦國家美術館擁有很棒的建築。
  • 英國國家美術館不得不看的十大珍品!
    英國國家美術館是世界著名的美術館,很多的藝術珍品保存其中,坐落在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這個美術館現在收藏的作品一共有2300多件,主要是從13至19世紀知名藝術家的作品。這個館的作品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不能對每一件作品都做介紹。所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最值得看的十大珍品吧!
  • 在倫敦國家美術館尋找色彩中的藝術史
    倫敦國家美術館的大展《製造色彩》為我們展開了一場色彩、歷史、科技與美術館策劃之間令人回味的精彩對話。一百年前,藝術史是黑白的。德國藝術史學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ölfflin)在撰寫他的《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他面對著他最著名的雙屏對比,手執兩張攝影複製的圖像,黑白,全部黑白。機械複製時代不僅藝術品是 黑白的,藝術史也是。
  • 一起走進倫敦市中心的國家美術館
    倫敦的美術館數不勝數,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美術館最多的城市,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國家肖像館、泰特現代美術館,這些世界聞名耳熟能詳的地方,讓每一個喜愛藝術的人心生嚮往。這些館藏作品見證了世界文明、文化的發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這次就帶大家走進位於倫敦市中心的The National Gallery,英國國家美術館。
  • 倫敦國家美術館 The National Gallery 參觀攻略
    對於一個美術門外漢來說,參觀一個美術館真是不知從何看起。橘色部分(1700-1900年作品)建議大家一進門就直接右轉進入橘色部分,相信你能叫得上名的畫家主要集中在這裡,比如:文森特·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蘭畫家,後印象派大師,職業生涯輾轉於荷蘭、英國、法國,大部分作品都是在法國小城阿爾勒完成的,其中就包括家喻戶曉的《向日葵》。
  • 倫敦遊記——國家美術館
    倫敦行第六天,今天的安排比較靈活,重頭戲是國家畫廊(The National Gallery,也叫國家美術館),啥時候看夠了看累了啥時候出來,餘下的時間計劃步行至白金漢宮
  • 《倫敦國家美術館 | 將藝術傳遞向世界》
    「市中心的國家美術館像一顆夜明珠,照亮著整座城市的藝術與文化」📍 The National Gallery 倫敦國家美術館 英國國家美術館 The National Gallery國家美術館又稱倫敦國家美術館,成立於1824年。當時僅有38幅畫作,從這些由喬治四世說服政府購買林布蘭、拉爾等人的38個作品,陸續拓展為以繪畫收藏為主的國家級美術館。
  • 2018年英國遊之倫敦國家美術館
    倫敦大部分博物館和美術館都是免費參觀的,可惜此行時間有限,對我來說不可不去的是大英博物館和國家美術館。
  • 英國國家美術館(倫敦)的莫奈與建築
    - Claude Monet法國印象派畫家克勞德·莫奈(1840-1926)以其出色的風景畫,海岸線和睡蓮而聞名,但本月在倫敦國家美術館舉辦了新的「莫奈與建築」展覽。這個節目突出了他對建築的興趣,不僅僅是在構圖方面,還有他如何用它作為背景和工具來捕捉光線變化的影響,我很幸運能夠在本周捕捉它!
  • 文藝復興三傑——李奧納多·達·文西
    李奧納多·達·文西:                   達·文西義大利著名藝術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美術三傑」 (文藝復興後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他15歲左右到佛羅倫斯拜師學藝,成長為具有科學素養的畫家、雕刻家,並成為軍事工程師和建築師,1482年應聘到米蘭後畢業於義大利理工學院成為義大利著名建築師、畫家,在貴族宮廷中進行創作和研究活動,1513年起漂泊於羅馬和佛羅倫斯等地。      1516年僑居法國,小行星3000被命名為「李奧納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麗莎》現在是巴黎的羅浮宮的三件鎮館之寶之一。
  • 中郵消費金融牽手英國國家美術館 打造「歐洲巨匠·互動體驗館」
    新華網廣州11月14日電(記者孟盈如)文藝復興三傑的匠心之作,流淌數百年的人文啟蒙,人類藝術史上的巔峰傑作……當相距1萬公裡的英國國家美術館與羊城「牽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1月14日至11月18日,由中郵消費金融公司和英國國家美術館聯合打造的「歐洲巨匠·互動體驗館」在廣州正佳廣場免費向公眾開放。
  • 「拉斐爾和他的朋友圈」,美國國家美術館追尋其「理想之美」
    2020年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逝世500周年,全球多家美術館將陸續推出以拉斐爾為主題的特展,以紀念這一位以「秀美」著稱的藝術家。其中拉斐爾作品包括美國國家美術館所藏的《聖喬治與龍》(約1506年)、《先知何西亞和約拿》,羅馬聖瑪麗亞德拉佩斯教堂壁畫的《八使徒》的研究性草圖,以及巴黎羅浮宮所藏的《花園中的聖母》,加之常設展的5件館藏,如今美國國家美術館共有9件拉斐爾作品展出,這些作品代表了拉斐爾的藝術發展和影響力。
  • 倫敦國家美術館-5:18世紀法國玩起了香豔的洛可可,英國也終於有了自己的繪畫大師
    倫敦國家美術館-1:無論誰評選鎮館之寶,這件肯定都會位列其中倫敦國家美術館-2: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大師們
  • 倫敦國家美術館今重開放,館長:我們將主要和本地觀眾打交道
    7月8日,在關閉111天後,倫敦國家美術館重新開放,這也是英國解禁後首家開放的國家級藝術場館。除了藝術的設定外,倫敦國家美術館還肩負著額外的責任,在危機中撫慰人心,讓人堅信藝術在國家復興和人民福祉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品源文華打造英國國家美術館中國首個線下體驗館
    廣州2018年11月15日電 /美通社/ -- 持續深耕博物館 IP 開發與體驗型文創消費,品源文華再度發力,將英國國家美術館中國首個線下體驗館帶到廣州。 品源文華打造英國國家美術館中國首個線下體驗館 佔地250平方米, 「歐洲巨匠·互動體驗館」按畫派及發展歷史劃分為文藝復興三傑、北方文藝復興、荷蘭畫派、英國學院派、
  • 英國國家美術館:歐洲藝術史各時期作品,達文西著名作品!
    創建於1824年的國家藝術館,收藏有近2300件13-19世紀的美術精品。博物館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由私人捐獻或博物館購買,因而風格於歐洲其它美術館有明顯的不同。藏品涵蓋了歐洲藝術史上幾乎所有時期的典型代表作,且以中小尺寸作品為主。
  • 跨界巨獻 中郵消費金融牽手英國國家美術館 打造「歐洲巨匠·互動...
    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文藝復興三傑的匠心之作,流淌數百年的人文啟蒙,人類藝術史上的巔峰傑作……當相距1萬公裡以外的英國國家美術館與羊城「牽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1月14日至11月18日,由中郵消費金融公司和英國國家美術館聯合打造的「歐洲巨匠·互動體驗館」將在廣州正佳廣場免費向公眾開放。參觀者可欣賞40幅來自英國國家美術館的館藏復刻品,並感受多種沉浸式多媒體裝置帶來的互動體驗。在成立三周年之際,中郵消費金融公司傾力打造了一場金融與藝術的跨界盛典,讓世界名畫所蘊含的魅力在人們的心間跳躍,並藉以這種獨特的形式慶祝自己的三周歲生日。
  • 文藝復興三傑之李奧納多·達·文西
    達·文西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美術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繪畫方面,他把科學知識和藝術想像有機地結合起來。他的思想活躍,從不迷信教條,認為藝術應該體驗人自身在自然之中獲取的經驗。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1492 年墨水水彩畫紙,34.3 x 24.5 公分學院畫廊, 威尼斯 ﹝Venice﹞,義大利
  • 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將重開,「歐洲繪畫史教科書」同時亮相
    此次展覽展出61件來自被稱為「歐洲繪畫史的教科書」的倫敦國家美術館藏品,橫跨從文藝復興至後印象派的繪畫歷史。「倫敦國家美術館名作展」原本預計從今年3月3日持續至6月14日。在此之前,展品已經運至博物館。然而,就在開展前不久,博物館宣布因疫情而關閉。這一展覽計劃將在東京站後巡展至大阪的國立國際美術館,目前,大阪站巡展已宣布延期至今年11月開幕,展期近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