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引子】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這在當時的社會裡,應該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對於商人來說,要掙錢就意味著要東奔西走,買進賣出,尋找最好的商業機會,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但是對於在家中獨守空房的妻子來說,這就不是什麼很容易忍受的事情了。那時候的女生不像現在,除了男人還可以有事業,在古代則是「未嫁從父,出嫁從夫」,而且出嫁之後,生活的選擇幾乎只有一個:相夫教子。
作為丈夫的商人走了,一個人在家裡又能做些什麼呢,即使平日裡不相愛,這時候也只能百無聊賴的想他了。
這是古代女性的悲哀,然而我們也不好批評誰,自古代的父系社會一脈傳承下來的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低下幾乎是註定了的。
【臨其詩境】
正因為這種悲哀的存在,劉採春的唱詞在市井之間才能夠激起廣泛的共鳴,才能夠一直到今天也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劉採春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然而這位女詩人,可能有些名不副實,因為她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一位歌妓,現在所能查到的作品也都是詞曲而無詩歌。
然而,她的詞曲在當時流傳度很高,她本人應該也是非常有名的,元稹就曾經誇過她「言辭雅措風流足,舉止低回秀媚多。」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劉採春流傳至今六首《囉嗊曲》的其中一首。
【經典原文】
曲
唐代:劉採春
莫作商人婦,金釵當卜錢。
朝朝江口望,錯認幾人船。
【條分縷析】
因為六首詩的主題都相似,這裡就選取了一首個人認為比較有趣的來分享,六首中最著名的一首「那年離別日,只道住桐廬。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在之前已經專門寫過賞析,感興趣的可以去翻看一下呀。
回到正題,這首詩當時是作為曲兒來唱的,所以從語言風格上來說,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直白,通俗易懂。畢竟讓聽者聽懂,是引發他們情感共鳴最基礎的前提。
詩的第一句直接點題,是一位女子的內心獨白,也是對其他人的殷殷告誡。「生女猶得嫁比鄰」,可是如果比鄰是商人的話,那就千萬不要嫁出去!
這句話醒目,而且有分量,開篇就告訴你我要說的是什麼,有興趣你就聽,沒興趣你就走,直接而乾脆。而且這首曲子流傳度很廣,想來這個話題還是願意聽得人多一點。
第二句是嫁給商人之後的處境,用金釵當作佔卜的道具,佔卜什麼?應該就是求神問佛,問丈夫什麼時候會回來吧,這是一處生活中的細節,從這細節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女子的百無聊賴,女子的心心念念。許多有相同生活經歷的人,到此就快要淚下了。
後邊兩句的意境,與溫庭筠的「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這一句很像,只是劉採春用了更通俗的語言將這種意境表達了出來。
每天早上在江口張望,錯認了不知道多少人的船隻,以為這是丈夫的船。
很簡單,但每天跑去江口,眼巴巴的張望著,單薄而倔強的背影中,有著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
【顧無說】
劉採春只有這幾首曲子傳世,憑什麼被選為唐代四大女詩人?
肯定不是唐代,唐代的女詩人共有200多位,個個都有作品傳世,為什麼後人會選中劉採春呢?
我個人的猜測,應該和劉採春的創作題材有關係,在市井間唱的曲兒,和文人們吟誦的詩句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文人風花雪月的生活很美好,女詩人含蓄的表露心跡也很美好,但這些詩詞的意義僅限於自己,而且同質化嚴重。
劉採春的曲兒,卻說的是普羅大眾的生活現狀,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我想,正是這一點將她與其他的女詩人區別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