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2020-12-12 美詩美文

詩歌在唐代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對於讀書人來說更是如此,不僅科舉考試中要考,在日常交際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畢竟歷朝歷代的讀書人都喜歡聚在一起飲酒賦詩,想要在聚會上被人認可,寫得一首好詩就成了必備技能。聚會的次數多了,志趣相投的人慢慢也就成了好友,有事沒事就喜歡相互寫詩唱和,這也算是唐代詩人維持友誼的一種方式。

就像李白和杜甫,作為好友他們之間就時常有詩信往來,杜甫想念李白了就為他寫下「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而李白想念起杜甫也是不逞多讓寫下「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徵」。兩人在攜手同遊的時候更是曾大被同眠,這在杜甫的詩中就有記載「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這樣的友誼可謂是讓人羨慕不已。

不過要論唐代關係最鐵的詩人友誼,李白和杜甫只能靠邊站,因為還有白居易和元稹這對「鐵哥們」。元稹在通州時聽聞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哪怕當時他已然病重臥床,依然立馬起身提筆寫下「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來表達對白居易的思念。而白居易在元稹去世後對他的思念也從未斷絕,也曾寫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這樣的深情詩句來悼念好友。本期筆者要介紹的也正是他們之間的兩首有趣唱和詩。

公元817年,白居易和元稹同時遭遇貶謫。八月的一個早晨,白居易醒來後想起前一天晚上夢到元稹,於是便提筆給元稹寫了首詩:

《夢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不知憶我因何事,昨夜三更夢見君。

這首詩前兩句寫的是白居易起床後的惆悵,因為昨夜夢到好友元稹,但是醒來後不由想到兩人之間相隔那麼遠,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令人惆悵。後兩句則是描寫對於元稹的思念,不過白居易顯然是很「傲嬌」的,他並沒有直接表達自己的思念,只是說自己昨夜夢到了元稹,不知道元稹是因為什麼事情而思念他。有一說法是你夢到了誰,說明誰正在想你。白居易顯然是思念元稹的,但是他卻不承認,反倒說元稹思念他,讓人捧腹之餘也能感受到好友之間的那種溫情。

元稹在收到白居易這首詩以後,也是回詩一首,不過比起白居易的「傲嬌」,元稹的回詩可謂扎心,尤其是最後7字。

《酬樂天頻夢微之》山水萬重書斷絕,念君憐我夢相聞。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閒人不夢君。

元稹的這首回詩,首句描寫的是兩人相隔千山萬水書信斷絕,今日好不容易收到好友白居易的詩信。次句寫是對白居易詩中內容的簡寫,聽說你在夢中夢見我,在夢中都在關切我的境遇,想要知道我最近發生了什麼。這兩句既表達了被貶後愁苦鬱悶的心情,又有對於好友關心的感激,其中的真摯情感令人感動。

詩的後兩句則是正面回答了白居易詩中的「不知憶我因何事」,元稹說我現在疾病纏身以至於有點神魂顛倒,只夢見一些無關緊要的閒人就是夢不到你。這最後一句,看似是在說「對不起,我沒夢到你」,有點扎心。但是細細品讀我們便能發現元稹文字背後的無奈痛苦和對於白居易的深厚友情。元稹並不是不想夢到白居易,夢到白居易可以聊以慰藉思念之情,但他就是夢不到,這才是讓他痛苦無奈的事情。

白居易的詩是「夢見君」,元稹的回詩是「不夢君」,雖然從字面上來看意思截然相反,但是我們細細品讀這兩首詩就會發現,他們其實都表達了詩人對於對方的深情厚誼和無限想念,他們有著共同的感情基礎。這也很符合唱和詩遙相呼應的基本要求。

白居易和元稹的這兩首詩,通篇運用簡易直白的文字,沒有太多修辭手法,就是白描,但卻描繪出兩個珍惜友情的生動人物形象,他們的友誼哪怕時隔千年依舊感人肺腑,讓人羨慕。

對於白居易和元稹的這兩首詩和他們的友情,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元稹寫首詩誇自家好,白居易回他56字,翻譯過來就是:你真沒見識
    該用什麼詞來形容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個人認為用莫逆之交是極合適的。這個詞出自《莊子.大宗師》,原文是:「莫逆於心,遂相為友」。與一般的朋友相比,莫逆之交講究的是由心而發的志同道合,比起一般的友誼要更深一層。白居易比元稹大了7歲,兩人相交20多年。
  • 「詩裡看花」以詩寄情,牡丹見證元稹、白居易的深摯友誼
    白居易也曾寫過西明寺牡丹花詩,可見白居易和元稹都曾到西明寺賞玩牡丹。元稹這首詩不是直接寫牡丹的外貌姿態,而是將牡丹放在了月色之下,描繪出了一種迷離的意境。「紫雲英」指的是牡丹花。詩歌大意是說在月光映照下,牡丹花好像是從光怪陸離的地上生長起來的,在明亮的風光中搖拂。天上明月中的仙女雖美,但與月光下的牡丹花相比,還是牡丹花更為光豔明媚。
  • 白居易寫給元稹的詩
    他寫完信,準備將信裝入信封,又覺得還有許多話沒有說,重讀了一遍後,覺得應該再補充點什麼。因此心潮不定,思緒萬千,茫然不知所從,不知不覺,寫了一夜的信,天亮了。白居易在長安,與他的弟弟白行簡和李杓直(即詩題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遊,又到杓直家飲酒,席上憶念元稹,就寫了這首詩。許多人有這樣的體驗,當你離家遠行時,爸媽在家,會非常自然地說:哎呀,今天應該到哪裡了呀?明天應該到哪裡了呀?普通的話語裡,藏著自然而然的關心。當思念牽掛成為一種常態,才是真正的朋友。
  • 白居易爽約被朋友責怪,回贈了一首詩,最後7個字寓意深刻
    韓愈與白居易都是中唐的大文豪,一位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散文寫得頂呱呱;另一位號稱詩王,多少青年才俊都崇敬他。韓愈與柳宗元關係密切,而白居易與元稹、劉禹錫來往頻繁,韓愈和白居易兩人雖然都相互尊重對方,卻始終未能成為知己。
  • 這是元稹最經典的一首寫友情的的小詩,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元和十年,白居易上書,請求逮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結果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當時元稹被貶通州,正抱病在床,聽到這個消息,病中寫下這首詩。白居易最後一句,詩人拋開「驚」的具體內容不寫,卻再次寫景:「暗風吹雨入寒窗」。這裡的寫景,比直接描寫具有更強的表達效果。
  • 白居易與元稹的感情有多好,寫的六首詩與他有關,有一句成為金句
    白居易寫下了很多的詩詞,裡面有很多都是寫給元稹,不認識他們的還以為是夫妻呢,他們只是關係好而已,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了,白居易曾寫過幾首很深情的詩給元稹,期間的感情絕對超越愛情的存在。《別元九後詠所懷》在元和元年的時候,白居易送元稹走了,兩個人在不同的地方,秋天的時候樹葉開始凋零,場景非常的蕭瑟,加上元稹的離去,白居易在長安沒有了摯友,心中產生了落寞,所以有感而發。
  • 有一種友情叫做白居易寫給元稹的詩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從小到大的語文課堂上,從離離原上草,到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永遠如影隨形,讓我們背之又背。白居易是個善變的男人,他有時想兼濟天下,有時又想做唐朝的陶淵明獨善其身。
  • 元稹死後9年,白居易午夜夢回寫下一首詩,深情入骨的不只有愛情
    那麼,白居易與元稹之間的贈詩又能有多甜呢?試舉幾例,讓大家感受一下。 而等元稹離開長安時,白居易又寫詩道:「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出自元稹《別元九後詠所懷》。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阿九,你走了,我的心與長安城一樣,都空了…… 我的天啊,這又是心空,又是城空的,沒想到還有更肉麻的。
  • 元稹催人淚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卻讓人回味無窮
    提起元稹,大家很自然地想起他流傳千古的愛情詩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詩中描述了一段令人刻骨銘心的悽美愛情。然而我們今天介紹的是他的另一篇七言絕句《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元稹,字微之,漢族,唐朝洛陽人。元稹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故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很多經典的作品,那上去很普通,可是卻寫得很有韻味,可以說是老少皆宜,每個人都讀得懂。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在國外名氣很大,連李白和杜甫都要望塵莫及。儘管白居易的詩看似很普通,可是每一首詩又很獨特,平淡中見真情,同樣充滿了詩意,也很是有趣,例如《長恨歌》和《琵琶行》這種洋洋灑灑的長篇敘事詩,我們也依舊很容易能夠理解,寫得同樣很深刻,這也正是白居易的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讀他的作品,不需要有過多的解讀,只需要從字面上,那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詩魔白居易想喝酒了,於是寫下了這首詩,竟成了人人喜歡的一首
    創作背景《問劉十九》是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思念友人時所作。劉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時的朋友,作者另有《劉十九同宿》詩,說他是嵩陽處士。也有人認為此詩作於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但詩人時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不可能邀約洛陽故舊對飲。
  • 元稹:渣了所有妹子,卻對白居易「一往情深」
    要是就這一首詩,還算是孤證,但在《和樂天秋題曲江》中,元稹又風情萬種地說:「今來雲雨曠,舊賞魂夢知。」看到句中的「雲雨久曠」之類的字樣,你能想到什麼?類似的親密之句不勝枚舉,如元稹詩《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中有:「夜久春恨多,風清暗香薄。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等句。白居易見到這詩後,也情意綿綿地回道:「昨夜雲四散,千裡同月色。曉來夢見君,應是君相憶。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通篇沒有一個「思」字,卻字裡行間都是深情
    ——唐.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的這首冬至詩,通篇不見一個「思」字,卻處處都是濃濃的思念之情,讀來令人動容,堪稱冬至思親的經典之作。01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清冷的驛舍,孤獨的夜晚,一人,一燈,一影,此情此景和那萬家團圓的燈火相比,怎不會讓人心生戚戚呢?這首詩的前兩句是從側面寫思鄉之情,雖然沒有一句是寫想念,但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都是孤單寂寞冷,都是對家和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 白居易寫失眠的一首詩,喝完酒回家睡不著,最後2句太真實了
    有過類似經歷的朋友可能會理解白居易此時的感受。我女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當時是異地戀,中秋節,她去找自己好久不見的好友相聚,一天下來玩得很盡興,但是就在回家的大巴上,她卻不知不覺哭了出來,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後來告訴我,就是那種從繁華之境一下返回孤獨的感覺,讓人覺得很難接受。白居易此時亦然,從笙歌院落到月下獨橋,他的心境也經歷了很大的落差。
  • 白居易16歲寫的一首詩,太經典,最後兩句被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
    今天,隱娘想說的詩,是白居易的《草》。白居易的《草》,全名《賦得古原草送別》,背後有一個「居長安不易」的故事流傳甚廣,詩的最後兩句被南唐後主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隱娘上小學時,這首詩入選小學課本,詩名叫《草》,當時,只有前四句,讀來朗朗上口。
  • 唐宣宗寫白居易的詩,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有何玄妙
    嚴格來說,這是一首悼亡詩。是唐宣宗悼念白居易的一首詩歌。我們先說說悼亡詩。一般認為悼亡詩都是寫自己的親人的,尤其是老婆的。歷史上寫悼亡詩寫的很好有幾個人,一個是魏晉時期的大帥哥潘安,一個是唐朝的花心詩人元稹,還有就是宋朝的蘇東坡和南宋的陸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寫給自己的老婆或者是前妻的(陸遊的那首黃藤酒)。
  • 大晚上睡不著,白居易寫下一首詩打發時間,短短20字成就千古絕句
    我們本篇的主角——大詩人白居易,大半夜睡不著,就爬起來寫了一首詩,雖然只有短短20字,但這首詩卻成為了千古絕句!這大概就是我們和大佬的區別吧!說起白居易,那可真是一時半會說不完啊!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我們對白居易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這兩首作品:《琵琶行》、《長恨歌》,同時它們也是白居易寫得最為成功的作品。歷朝歷代都對他給予了高度評價。
  • 白居易很深情的一首詩,開篇4句就十分驚豔,打動了無數人!
    看到題目「白居易很深情的一首詩」,大家第一時間是不是想到了《長恨歌》?雖然《長恨歌》也是情深至極,但終究寫的是別人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首「白居易很深情的詩」,說的是他自己的深情,是屬於白居易對一個女子的深情。
  • 唐朝元稹經典二十四節氣詩之霜降兩首:風卷清雲盡,空天萬裡霜
    在《長安十二時辰》中,元稹被定位為一個為攀附富貴而沒有節操的讀書人,但實際元稹比這個標籤性概念化的影視人物立體得多。 一個和白居易同時代的讀書人,和白居易一樣家庭貧困,卻考取功名,但是他的性格和白居易相反,白居易隱忍平和,元稹卻屬於大刀闊斧那種,所以他的官運沒有知己好友平穩,但是卻跌宕起伏。比如,他出任過丞相和節度使。
  • 元稹《會真詩》:性的自由,婚姻的裝模作樣
    小說顯然是站在張生的立場,美化張生,為他的薄倖行為辯護,實則是元稹為自己開脫。小說最後自己為了攀龍附鳳,對初戀情人始亂終棄,然後還要求初戀情人盡棄前嫌,勸她「憐取眼前人」!實在令人乍舌。元稹在《鶯鶯傳》中提到張生作了一首《會真詩》三十韻未完,自己給張生補作,實際上他是不願將這首作品算在張生頭上。所以特地引出,「河南元稹,亦續生《會真詩》三十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