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寫給元稹的詩

2021-02-23 雲上文化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打開音樂

聆聽雲上的聲音

這句話雖然有一點粗俗,但是,形容他們的關係卻是十分恰當。白居易留下許多深情的名句,其中,許多都是寫給元稹的,因為太過深情,一度被認為是愛情詩句。今天,詩詞君分享6首白居易寫給元稹的深情唐詩,不是愛情,勝似愛情。

零落桐葉雨,蕭條槿花風。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閒中。 
況與故人別,中懷正無悰。
勿雲不相送,心到青門東。 
相知豈在多,但問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這一年秋天,看到凋落的梧桐,滿目皆蕭瑟之景,而元稹已去,在長安再無心意相通之人,孤寂落寞之情油然而生。「同心一人去,坐覺長安空」言簡意賅,卻富含哲理,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不求朋友成群,但求知己一人,外面的世界再喧囂,知心人不在,也如空城般孤寂。

年齡越大,對友情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不是喜歡孤獨,只是不願意討好,而是更願意珍惜那唯一知心的朋友。

他寫完信,準備將信裝入信封,又覺得還有許多話沒有說,重讀了一遍後,覺得應該再補充點什麼。因此心潮不定,思緒萬千,茫然不知所從,不知不覺,寫了一夜的信,天亮了。真正的朋友,可能並不能時時在一處,可是,牽掛和思念卻從未停止。身不在一起,心裡永遠互相牽掛。白居易在長安,與他的弟弟白行簡和李杓直(即詩題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遊,又到杓直家飲酒,席上憶念元稹,就寫了這首詩。許多人有這樣的體驗,當你離家遠行時,爸媽在家,會非常自然地說:哎呀,今天應該到哪裡了呀?明天應該到哪裡了呀?普通的話語裡,藏著自然而然的關心。當思念牽掛成為一種常態,才是真正的朋友。白居易又夢到了元稹,他卻想著:我昨天晚上三更天裡,夢見了你,不知道你想我有什麼事情。夢到了元稹,不說是因為自己的想念,而在關心元稹為什麼會入夢,是否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助。最好的朋友,是永遠急你所急,他關心你,甚過關心自己。與元九分別後,有一次,白居易喝醉了酒,走到城門時,殘酒才醒,滿懷的離愁別情一股腦襲來。會在酒醒時想你,在任何一個小的地方引起思念,真正的朋友,思念無處不在。夜來攜手夢同遊,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鹹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醒來後的白居易回想過往與現在,他說:想你逝去九泉屍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人間白髮滿頭。風燭殘年的白居易,並不缺朋友,但他在逝去九年後,依然不忘元稹,足證兩人感情之深厚。真正的朋友,是時光流轉後,感情歷久彌新,一如初見。

這世上所有好的感情,都必然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友情也不例外。白居易和元稹,在落難時,互相關懷;在分別時,互相思念;友情持續終生,元稹去世多年後,白居易依然不忘舊友。人生幾十載,說長也長,說短也短。長到你一輩子會遇見無數人,來來往往,眼花繚亂;短到你一輩子到老了,最後可能也就那麼幾個交心的朋友。雲上文化團隊招募

原創作者&朗誦主播

期待您的加入

投稿郵箱:549531965@qq.com

文字圖片由「雲上文化」編輯

說不完的畫裡畫外

品不盡的文氣墨韻

▲ 戳上圖識別關注我們

▲ 點擊圖片,品人間世事百態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尋找專屬你的好物~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友情叫做白居易寫給元稹的詩
    因為白居易的母親是在看花掉到井裡淹死的,但白居易竟然還寫了《賞花》和《新井》這樣的詩,簡直有辱中華文化傳統美德。其實這兩首詩是白居易在母親去世之前寫的,和不孝扯不上任何關係。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白居易對於眾人的污衊百口莫辯。最終,降職擔任江州司馬。仕途不順,白居易就把更多時間用在了寫詩上。此為我們語文課本增加厚度的原因之一。
  • 白居易最深情的3首詩,以為是愛情,卻是寫給一名男子
    這些從全詩中脫離的句子,便很容易被誤用,尤其一些深情的句子,如「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本是王維寫給好友李龜年的,便被人誤用作愛情詩。無獨有偶,白居易也留下了許多深情的名句,其中許多都是寫給他「如膠似漆」的好友元稹的,卻因為太過深情,而被誤以為是愛情詩句。今天便分享給大家3首,不是愛情,勝似愛情。
  • 元稹死後9年,白居易午夜夢回寫下一首詩,深情入骨的不只有愛情
    那麼,白居易與元稹之間的贈詩又能有多甜呢?試舉幾例,讓大家感受一下。 想當年,當30歲的白居易與23歲的元稹在長安城初相識,二人便一見如故,深深被對方的才華所折服,從此開啟了長達30年的友情長跑。 白居易與元稹,是真正志趣相投的朋友,民生上,他們都提倡輕徭薄賦,政治上,他們都反對宦官專權,文學上,他們更是旗鼓相當的兩大才子。
  • 元稹:渣了所有妹子,卻對白居易「一往情深」
    要是就這一首詩,還算是孤證,但在《和樂天秋題曲江》中,元稹又風情萬種地說:「今來雲雨曠,舊賞魂夢知。」看到句中的「雲雨久曠」之類的字樣,你能想到什麼?類似的親密之句不勝枚舉,如元稹詩《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館,夜對桐花,寄樂天》中有:「夜久春恨多,風清暗香薄。是夕遠思君,思君瘦如削」等句。白居易見到這詩後,也情意綿綿地回道:「昨夜雲四散,千裡同月色。曉來夢見君,應是君相憶。
  • 白居易與元稹的感情有多好,寫的六首詩與他有關,有一句成為金句
    白居易寫下了很多的詩詞,裡面有很多都是寫給元稹,不認識他們的還以為是夫妻呢,他們只是關係好而已,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了,白居易曾寫過幾首很深情的詩給元稹,期間的感情絕對超越愛情的存在。《別元九後詠所懷》在元和元年的時候,白居易送元稹走了,兩個人在不同的地方,秋天的時候樹葉開始凋零,場景非常的蕭瑟,加上元稹的離去,白居易在長安沒有了摯友,心中產生了落寞,所以有感而發。
  • 「詩裡看花」以詩寄情,牡丹見證元稹、白居易的深摯友誼
    白居易也曾寫過西明寺牡丹花詩,可見白居易和元稹都曾到西明寺賞玩牡丹。元稹這首詩不是直接寫牡丹的外貌姿態,而是將牡丹放在了月色之下,描繪出了一種迷離的意境。「紫雲英」指的是牡丹花。詩歌大意是說在月光映照下,牡丹花好像是從光怪陸離的地上生長起來的,在明亮的風光中搖拂。天上明月中的仙女雖美,但與月光下的牡丹花相比,還是牡丹花更為光豔明媚。
  • 白居易夢到元稹後給他寫首詩,元稹回詩一首,最後7字扎心了老鐵
    本期筆者要介紹的也正是他們之間的兩首有趣唱和詩。公元817年,白居易和元稹同時遭遇貶謫。八月的一個早晨,白居易醒來後想起前一天晚上夢到元稹,於是便提筆給元稹寫了首詩:《夢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晨起臨風一惆悵,通川湓水斷相聞。
  • 元稹對白居易的感情有多深?收到白樂天的信直接哭了,嚇壞妻兒
    文|丁十二圖|網絡剛才在書友那裡讀到白居易寫給元稹的「情書」,忽地腦海中飄出很久以前讀到的元稹這首詩,就像一幕情景短劇,甚是有趣。七夕今夕,春宵苦短,不繞彎子,我們直接讀詩:遠信入門先有淚,妻驚女哭問何如。尋常不省曾如此,應是江州司馬書。說遠方的書信剛進門,當然書信肯定不能自己走路,肯定是信使送來的。元稹突然就哭了,流淚了。
  • 詩壇知己:白居易與元稹·遙寄書信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白居易和元稹這對詩壇知己早期交往的日常,我們可以在白居易的詩作中窺見一斑,「月夜與花時,少逢杯酒樂」,講述了他們飲酒賞花時的酣暢;「秋風拂琴匣,夜雪卷書帷」,記錄了他們聽風賞雪時的愜意。
  • 元稹和白居易的CP,磕嗎?—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白居易因為在朝堂上勇於言事被貶到了江州,做了江州司馬,江州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那個時候元稹也被貶到了通州做通州司馬,通州不是現在的北京通州,而是今天的四川達州。這兩個河南人,此前一起在長安供職三年,培養了非常深厚的同事情誼,留下了很多唱和詩作,別後寫給彼此的詩更是隨便翻一翻都驚天地泣鬼神,讓人不僅感慨這感天動地同事情,看得讓人……怪不好意思的。比如元稹說「昔作芸香侶,三載不暫離」,「願為雲與雨,會合天之垂」。
  •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
    但年輕的白居易對未來有一種火熱的信心。白居易考上「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的這一年,也是唐憲宗李純登基的第一年。這一年,王叔文、劉禹錫「永貞革新」失敗,朝廷裡當權的高官大多在這次與宦官的權力鬥爭中失敗,被趕了出去。憲宗需要一些年輕新鮮、對他忠誠不二的面孔。他看見了白居易的詩。
  • 元稹寫首詩誇自家好,白居易回他56字,翻譯過來就是:你真沒見識
    該用什麼詞來形容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個人認為用莫逆之交是極合適的。這個詞出自《莊子.大宗師》,原文是:「莫逆於心,遂相為友」。與一般的朋友相比,莫逆之交講究的是由心而發的志同道合,比起一般的友誼要更深一層。白居易比元稹大了7歲,兩人相交20多年。
  • 元稹催人淚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卻讓人回味無窮
    送別詩作為唐詩主要題材之一,在璀璨的文化聖殿中佔有一席之地。自漢唐以來,送別詩在唐詩中就佔據了很大的篇幅,其中不乏許多流傳千古的佳作,為我們帶來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名句,譬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等等。古人云:「詩言志」,但詩更能傳情。
  • 唐宣宗寫白居易的詩,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有何玄妙
    嚴格來說,這是一首悼亡詩。是唐宣宗悼念白居易的一首詩歌。我們先說說悼亡詩。一般認為悼亡詩都是寫自己的親人的,尤其是老婆的。歷史上寫悼亡詩寫的很好有幾個人,一個是魏晉時期的大帥哥潘安,一個是唐朝的花心詩人元稹,還有就是宋朝的蘇東坡和南宋的陸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寫給自己的老婆或者是前妻的(陸遊的那首黃藤酒)。
  • 白居易和元稹的詩最受歡迎
    更搞笑的是,這傢伙還在雙肩文了一首詩。而且在身上文詩詞歌賦這種現象,在古代似乎還非常常見。文身與文人大家都知道,唐朝時期文人的名氣那是相當高,因此這些年輕人啊,也經常文一些詩詞歌賦。最受年輕人喜歡的就是白居易和元稹,有人文了個元稹的「不是此花偏愛菊」。還有個人對白居易情有獨鍾,可以說是深入骨髓。他在全身文滿了白居易的詩,攏共文了三十多首詩,因此有些人就給他起外號,叫「白舍人行詩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移動的白居易詩詞館,發到網上,妥妥的網紅啊。
  • 這是元稹最經典的一首寫友情的的小詩,千百年來無人能及
    「四海齊名白與劉」,世人皆知白居易與劉禹錫有著深厚的友情,豈不知「元白」之間的友情絲毫不亞於「劉白」。從以下這首小詩中可見一斑。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元稹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 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 白居易 舟中讀元九詩
    白居易 舟中讀元九詩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鑑賞:此詩是詩人在寂寞的謫戍旅途中所作。唐憲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書得罪朝中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赴任途中,詩人想起了先於自己遭貶的好友元稹,於是在這個深秋的夜晚,他借著燈光,細細品讀元稹的詩卷,寫下了這首詩。整首詩對詩人在船中燈下捧讀友人詩卷的情景做了細緻入微的刻畫,由此詩人抒發了心中的萬般感慨,表這了詩人對好友深沉、真摯的思念。
  • 元稹《會真詩》:性的自由,婚姻的裝模作樣
    賞析完《會真詩》,我們再來談談小說中的兩點疑問。其一,從《會真詩》來看,整個是在描述那段豔遇的美好,美人的美好,愛情的美好。可見當時的元稹是很享受這段感情的,畢竟這是他的初戀。那么元稹為什麼不在正文中將張生寫的《會真詩》展現出來呢?而是在小說最後,跳出敘述者張生,由小說作者身份來補充呢?
  • 解讀元稹《得樂天書》:兩個男人之間的友誼,竟也如此曠世千古
    最後說他和白居易一生曠世千古的友誼,一生摯友。元稹和白居易都是公元803年步入仕途,同時任校書郎,這幾乎是大部分詩人入仕的起點。那年元稹24歲,白居易31歲,從小失去父愛的元稹,和剛被顧況譏笑「京城米貴、白居不易」的白居易,二人「一見鍾情」,迅速成為好朋友,開始了30年的友情。兩個年輕人的友誼,平時無非也就是吃喝玩樂,只不過詩人再多一個寫詩記錄生活的共同愛好。
  • 白居易關於友情的詩,短短8句道盡對知己最真摯的懷念,令人感動
    人的一生何等的漫長,能有朋友的陪伴,才是最幸福事情,然而白居易就這樣一個人獨自闖蕩了9年的時間,風也走,雨也過。白居易和元稹認識了幾十年,也成為朋友了幾十年。然而現在元稹已經離開自己有9個年頭了,悲痛欲絕的他於是便寫下了這首懷念朋友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