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地圖
增城的版圖形狀如同一顆五角星
鑲嵌在廣州東部
從空中俯瞰
增江河由北部山區一路奔湧南下
淌過綠水青山、生態田園、
繁華都市、產業園區
見證著這座宜業宜居
宜養宜遊生態之城的蓬勃生機
毛緯經/攝
因地制宜規劃
「中南部一體化,北部生態化」空間布局
以國家級增城經濟開發區
和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兩區」建設驅動
借力國家級增城僑夢苑、
廣州東部交通樞紐中心商務區、
荔湖新城、北部生態產業區等
重大產業平臺和交通基礎設施的輻射帶動作用
大力推動引資、引技、引智工作
新時期的增城
描繪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增城開發區:產業新動能在這裡迸發
超視堺第10.5代全生態產業園
平安科技矽谷
近年來,增城開發區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澳科技走廊建設重大機遇,積極發揮廣州東進「橋頭堡」作用,大力引進培育高端產業,著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新能源汽車、大健康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9年,增城開發區累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602.43億元,同比增長26.8%,綜合發展水平提升至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的第96位,進入全國國家級經開區百強行列,三年大幅度提升93位。
發揮經濟主陣地、主戰場的帶動作用,增城開發區正以「一區多園」發展模式,向「宜居、宜業、宜創新」的國際化、現代化產業新區和生態宜居新城邁進。
增城僑夢苑:創新創業能量在這裡匯聚
2015年,由原國僑辦和廣州市政府共同打造的國家級僑商產業聚集區和海歸人才、海外高端人才聚集區——增城僑夢苑正式揭牌,成為增城區面向港澳青年、華僑華人及海外高層次人才,集研究、孵化、開發和生產於一體的開放共享、協同創新公共服務合作示範平臺。
為充分發揮平臺引領作用,近年來,增城通過開展僑夢苑「一苑多區」建設,積極拓展園區範圍,在開發區僑夢苑(核心區)的基礎上,先後認定了低碳總部園、迅鐳產業孵化器、增科院高新產業孵化器、1978電影小鎮、前沿孵化器、富士康科創園、博濟生物醫藥科技園、新塘·中城智慧園、華商眾創孵化器等9個分園區,形成「1+9」格局。
低碳總部園
增科院高新產業孵化器
目前,增城僑夢苑累計引進項目280個,累計引進各層次人才170人,其中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專家19人、院士5人、外籍專家32人、其他層次人才114人,華人華僑及港澳臺、海歸人才102人。
國家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城鄉統籌畫卷在這裡描繪
向南,重點布局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著力打造產城融合示範區;向北,重點發展康養服務業、高端都市農業和生態旅遊業,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生態保護與生活休閒功能有機統一的生態保育發展區——堅持「南聚北優」的發展戰略,2019年底,增城成功被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七個區(縣)之一,為擘畫城鄉統籌、產城融合的新圖景帶來了新的希望。
一年以來,以推進城鄉人口、產業、要素、設施融合為重點,增城區財政投入51.91億元,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質增效,推動「點狀供地」、農村集體留用地開發、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工作取得突破,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得到增強,有效推動了城鄉融合發展。目前,全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73.16%。
布局四大功能組團
持續優化城鎮體系
強化多節點支撐
一幅高質量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的
新藍圖已經緩緩展開
南部
以增城開發區核心區為引領,整合廣州東部交通樞紐板塊和沿江經濟區板塊聯動建設,打造廣深都市圈智造新區。增城將主動服務和精準接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廣州東部沿江經濟帶,謀劃和推動產業、城市「雙提升」。
西部
整合廣州科教城、中新科技園、廣州國際物流產業樞紐等功能板塊,規劃布局大灣區科教新區。立足於服務大灣區人才培養和產業創新,未來,該區域將進一步建成大灣區創新型生態宜居產教融合新城,打造成增城中西部崛起增長極。
中部
以荔湖新城為核心,重點推進荔湖新城板塊、增城站板塊、增江東岸板塊建設,規劃建設灣區東岸現代新城。增城將對標松光科學城謀劃廣深合作平臺,提升「一江兩岸」城市風貌,大力發展以高新技術產業、高端服務業為主導的城市經濟。
北部
規劃建設以白水寨風景名勝區片區為核心的生態發展核,輻射帶動北部生態區深度融入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打造廣州都市圈文旅融合新地標。增城將融合發展智慧康養、生態旅遊、文化創意產業,為大灣區城市群人民提供以康養休閒為重點的高品質生態產品、生態服務。
融要素、促改革
增城緊緊抓住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這一重大發展平臺
在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上加快探索
力爭交出一份
高質量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答卷!
來源:增城區融媒體中心
編輯:黃家榮、賴衍瑤
責編:劉靜茵、林汝嫦
審核:朱卓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