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情商父母如何做到從正面管教?別讓懲罰和嬌縱毀了孩子的一生!

2020-12-26 佳美聊教育

今天我們來討論並且一起來分享正面管教如何不懲罰不嬌縱管教我們的孩子。就是我們正面管教當中提到的和善與堅定的堅定。我們作為家長,習慣性地認為堅定就意味著懲罰、說教或者其他時的控制其實並非如此。當堅定與和善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意味著對孩子對我們自己以及對當時的情形的一份尊重。我們已對孩子做出定製為例,大多數父母自己決定製定哪些限制,然後自己承擔起實施限制的責任。但是讓我們來想想,設立限制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以及為了讓孩子適應社會,而當大人已懲罰說教控制來實施他們設定的界限時,往往招致孩子的反彈和權力之爭。這當然記不能保證孩子的安全,也無法讓孩子適應社會。因此我們必須換一種方式在制定和實施限制時,要讓孩子參與進來。例如我們可以一起來做頭腦風暴,來制定孩子看電視,晚上外出玩耍。或者說做家庭作業的限制。

所謂的頭腦風暴在這裡跟大家來聊一下,是指一群人或者一個小組。我們一家人圍繞在一個特定的興趣,或者裡面進行創新。和改善產生一些新的點子,提出一些新的方法。頭腦風暴有幾條原則。第一點就是頭腦風暴上不存在壞主意,任何一個主意都是好的。

第二點是不對任何的主意做積極或者消極的評判。

第三點,要注意數量,而不是質量。在他人提出觀點之上,建立新的觀點,每個人和每個觀點都有。同等的價值,這就是頭腦風暴。因此在家裡呢,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做頭腦風暴,來制定孩子肯定是晚上外出玩耍,做家庭作業等等的一些限制,讓孩子參與討論,這意味。著要讓孩子說的比你多,至少是和你說的一樣多。為什麼限制是重要的需要什麼樣的限制,以及每個人為實施限制,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這是我們需要去考慮的。比如說當我們問孩子家庭作業為什麼重要,是孩子就會告訴我們說這樣才能學會。這樣才能取得好成績等等。然後孩子可以決定需要花多少時間在什麼時候作業最合適。

我們作為父母,從是希望孩子放學一回家就做作業,而孩子們呢卻想先要喘口氣。當孩子們有機會自己選擇時,他就會感到自己的一份力量,一旦孩子自己決定了什麼時間寫作業最合適,那麼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設立一些限制。比如說電視只能看一個小時,而且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之後,我只能在晚上7點到8點之間幫助你。

其他時間即使你做不完作業來求我,我也不會答應。如果說孩子理解了,設立限制的必要性,以及自己在其中的責任,並在此基礎上參與限制的。設立他們就會更加樂意去遵從這份限制。那當然對於一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說,限制的設立是不一樣的。父母需要為他們設立限制,但仍然需要以和善而堅定的方式去實施。

當一個孩子違反了限制時,不要懲罰,也不要說教,要繼續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要避免由我們來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立即應該怎麼辦。你最好問一些啟發性的問題發生了什麼事,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打算你有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從中學到了什麼,能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問題。

聊到這裡呢,我想到有一次一位家長在跟我聊天的時候說,在痛罵了一頓孩子之後,或者說再說教了孩子之後,他發現孩子什麼也不知道,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犯的錯在哪裡。所有的說教都是白搭的。所以在這裡我們要提一個醒,如果說孩子習慣了父母的說教和懲罰,他可能會說我不知道這個時候你應該說你是一個很會解決問題的人,為什麼不想一想呢?

半個小時以後,我們再碰頭,看看你想出了什麼好辦法。父母和老師們會習慣性地對孩子進行說教,並對孩子提要求。孩子們經常以抵制或者反彈作為回應。我們來舉一些例子,是一些和善而堅定的常用語。生活當中我們會時不時的說出一些不尊重孩子的語言,一些詞語,一些話語,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我們對孩子不尊重了。所以說這些語言能夠增進我們跟孩子之間的溝通和合作。比如說等一下就輪到你了,或者我知道你能換一種尊重人的方法。我很在乎你會等到我們能夠相互尊重的時候再繼續談。我知道你能想出一個好辦法。要做不要說,例如平靜的默默地握住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該怎麼做,我們待會兒再說這件事。

如果當孩子在商店發脾氣時,我們可以說我們現在要離開商店,待會兒再來或明天再來。這些話語是尊重孩子的一些話語,希望我們在生活當中能夠去用它。當我們決定不再用懲罰的手段時,就需要練習新的技巧。而且我們需要花時間來幫助孩子學會相互尊重和解決問題的一些技巧。

相關焦點

  • 《正面管教》Day2:正面管教才是好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什麼是正面管教?如何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 「嚴厲型」管教會讓孩子變得反叛或盲目順從,「嬌縱型」管教方式會造成孩子不健康的依賴,這都不是我們希望的結果,那麼如果既不想嚴厲,也不想嬌縱,該怎麼辦呢? 還是以早餐為例,讓我們來看看正面管教型媽媽的做法: 在早餐開始之前,孩子自己穿上衣服、收拾好床鋪,然後來到廚房。他主動幫著媽媽做家務——擺碗筷、烤吐司、炒雞蛋等等。(這也是正面管教的結果,後面將告訴你這是如何做到的。)第一步:由於今天的早餐是穀類食物,媽媽給了孩子一個有限制的選擇:「你是要吃小麥圈,還是吃麥脆?」
  • 父母有嚴厲型、嬌縱型、正面管教型,你屬於哪一種?
    一、嚴厲型父母——「我要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嚴厲型的父母希望孩子聽自己的意見,覺得自己「吃的鹽比孩子吃的米還多」,錯不了!他們控制欲極強,認為孩子只有按照大人認為的正確方向走,才能少走彎路。他會通過長篇大論的說教,臉色難看的吼罵,暴力地打一頓,讓孩子順從父母的想法。二、嬌縱型父母——「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嬌縱型的父母,從來不給孩子訂立規矩,她覺得孩子開心就好,要讓孩子快樂地成長。有些別人立下的規則,孩子不想遵守,父母還會幫孩子破壞規則,讓孩子稱心如意。
  • 《正面管教》——父母的愛是真的,傷害也是真的!
    別再撕了!」一把把他從沙發上抱下來:「自己收拾,收拾不完不要吃飯!」那一晚,孩子都小心翼翼的不敢說話。冷靜下來後,媽媽又很自責:「上了一天班,本來就很累,其實撕了紙巾,掃掃地,不是什麼大事兒,但是我那一聲吼,會不會把孩子的想像力和快樂都吼沒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是貫穿漫長一生的關係。
  • 孩子很叛逆,父母如何正面管教做到和孩子愉快的溝通?
    生活中,很多家長不是過於嚴格的教育孩子,就是過分寵溺孩子;結果養成孩子的叛逆性格。那麼如何來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呢?家長平衡嚴厲和寵溺這兩者關係,需要用正面管教來教育自己的孩子。正面管教需要和善與堅定並行,不失底線有原則地與孩子平等對話。
  • 好書推薦丨《正面管教》系列書籍
    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與實踐,正面管教已發展出一系列成熟的家長、講師培訓圖書,音像,工具卡等,並細化為針對不同兒童的年齡段和特殊人群書籍,如零到三歲,三到六歲,十幾歲孩子,單親家庭,繼父母家庭,特殊兒童家庭和關於寵物等。在簡尼爾森博士和正面管教協會同仁的努力下,更有效的教學方式正在不斷完善和創新中,如網上社區,在線課程,ipad應用等等,幫助家長深入學習和運用正面管教。
  • 教育學博士:懲罰和驕縱都不好,正面管教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
    簡·尼爾森也是正面管教體系的提出者,她表示世界上沒有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變得優秀,沒有哪一個父母不為了孩子而拼盡全力,但是這樣美好的願望不一定會給孩子一個最好的結果。有的家長為了孩子不再犯錯誤,選擇狠下心來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有的家長溺愛孩子,當孩子犯錯時總是選擇容忍和放縱。
  • 什麼才是真正的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作者簡 尼爾森提倡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她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 正面管教介紹
    一、什麼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PD)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養育孩子的方法,它以尊重與合作為基礎,倡導父母通過營造和善而堅定的溝通氛圍,培養孩子自信,自律,合作,有責任感,有自主感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是一個根植於阿德勒心理學,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兒童指導模型的家庭教育體系;更是一套專業的父母培訓體系。
  • 關於《正面管教》中的重點總結
    最近,在媽媽群裡很大熱的一本書-《正面管教》,如果你家恰好有孩子,而沒時間細細讀完這本書的話,你可以看看我總結出來的這些點,相信你會對自己和孩子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一、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感覺到痛苦,那麼你的方法一定是錯誤的。
  • 父母的嘴,就是孩子的「風水」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是貫穿漫長一生的關係。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童年不快樂,是人很難抹去的一層底色。最好的養育,不懲罰也不嬌縱父母難當,難在千人千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主張,沒有一套完美的教育方案能解決所有問題。
  • 不要過於寵溺孩子,如何管教寶寶的5種方法
    作為社會生物,兒童會對外在評價和行為做出相應的反應。過於服從孩子長期過於溺愛孩子會沒有規則意識,父母對孩子做事的不堅守,會導致孩子想幹嘛就幹嘛。怎樣管教孩子?當這種懲罰約定一旦執行的時候,父母們一定要實施到底,中途千萬別心軟或因為爺爺奶奶的勸阻,放棄執行。這樣父母很容易在孩子失去心中的微信,日後父母會更加難以管教孩子。
  • 不寵不苛,女孩正面管教的要訣
    光有愛可不夠,還要讓你的愛正確傳達不懲罰,不驕縱,溫和而堅定地陪伴女孩成長文:王金梅(青少年教育和心理學研究者,《女孩的正面管教》作者)在養育女孩這件事上,中國的父母容易走兩個極端。
  • 《正面管教》最需要持證上崗的是父母
    《正面管教》這本神書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了。作者是美國傑出的教育家和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她是7個孩子的媽媽,18個孩子的奶奶和外婆。《正面管教》自1981年第一次出版以來,成為了美國教育孩子的黃金教科書,後來被翻譯成了16種語言,在全世界銷售了近千萬冊。現在,我們可以在100多個國家看到關於「正面管教」的培訓班,網上的付費課程也不在少數。
  • 7個「正面管教」的實用方法
    孩子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我相信現在大多數父母都懂得正面管教的意義。可是一到現實生活中,就失去了平衡:要麼就是給了過多關注,以至於在愛和規則面前都無法自圓其說;要麼就是在自由和限制面前立場不堅定,導致孩子戰戰兢兢無所適從。
  • 「他還是個孩子」:父母對孩子「正面管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1.正面管教,源於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教育理念正面管教的主要理念是,家長對孩子既不懲罰,也不驕縱,其宗旨是讓孩子感受到自身的責任感,這也是阿德勒提倡的教育理念。比如,針對孩子出生順序所引起的正面、負面影響,家長要對不同的孩子給出不同的教育方式,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教育的有的放矢。對於熊孩子的出現,絕大多數是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得當。他們把溺愛當成了愛,把縱容當成了自由,而這是和正面管教背道而馳的。
  • 《正面管教》:當孩子向你發出求救的時候,你是否能感受到?
    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總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在我們身邊總會聽到家長們時不時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唉……現在的孩子太難教了,我都不知道怎麼來應付孩子出現的種種問題,為什麼優秀的孩子總是別人家的?面對孩子各種煩惱,家長也是絞盡腦汁,說起孩子總免不了要吐槽一下,「我太難啦」。
  • 陪讀媽媽賠上性命,正面管教避免悲劇重演
    為這個破碎的家庭深深悲嘆的同時,為人父母的我們,是時候該好好警醒了。 天底下最難的事,莫過於為人父母。如何管教孩子,這的確是一個千古難題。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白巖松說過:不是當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父母,父母是需要終身學習的大行當。 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那麼,究竟應該怎麼管呢?
  • 不服管教的孩子怎麼辦?用對「正面管教」3步驟,理解是關鍵
    為了能讓孩子心甘情願的幫忙做做家務,就會選擇用物質獎勵來誘惑孩子,比如說孩子每次做家務就能獲得多少零花錢。假如家長一直用這樣的辦法,那麼隨著要求的提高,孩子也會希望得到更多的獎勵,當獎勵沒辦法讓孩子滿意的時候,他就會完全不聽家長的安排。「正面管教」會有怎樣的效果?
  • 放大孩子的優點,才是正面管教
    我曾經看過一本叫做《正面管教》的書,書中提到過,當一個人把80%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積極的方面,那麼它的負面情緒以及負面狀態就會消失。同樣的道理,當父母在孩子考試成績差的時候,盡力地表揚孩子做得對的地方,那麼孩子只會越來越優秀。
  • 正面管教的3個實用技巧,孩子犯錯後,這樣做比打罵有用
    處理情緒——積極暫停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犯錯了的第一時間,就會選擇用懲罰的方式,比如讓孩子面壁思過,或者大聲斥責孩子,希望孩子反思自己的錯誤,積極改正。但我們小時侯犯了錯被老師懲罰的時候,比如遲到了在外面罰站,在罰站的那段時間裡,我們通常不是在認真地反思自己的錯誤,而是不停地希望懲罰的時間趕緊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