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乃身之寶
近日,一則"老人被狗繩絆倒後不幸離世"的新聞,引網友熱議。
很多人的關注點在12歲小女孩身上,因為她是當事人(事件定性為意外事件,小女孩是未成年人,不用承擔刑事責任,會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沒經主人同意,牽走鄰居家大狗,且在遛狗的過程中,她沒拿著狗繩,才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更重要的是,這個小女孩發現老人倒地後,選擇迅速離開現場,連狗都沒要,這一舉動讓很多人不滿。
於是,網上有人說,這又是一個熊孩子惹的禍。
當未成年孩子做錯事時,很多人,特別是家長,會以「他還是個孩子」為由,替孩子的行為推卸責任。就像新聞中小女孩的行為,也有人認為,那是因為害怕,她才選擇離開,畢竟還是個孩子。
確實,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孩子驚慌失措也是正常的,但私自解開別人家狗的狗繩,這也是不對的。
其實,我們身邊的熊孩子有很多,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孩子呢?
答案是,家庭教育是主因。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正面管教」這個角度來說說,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深遠影響。
1.正面管教,源於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教育理念
正面管教的主要理念是,家長對孩子既不懲罰,也不驕縱,其宗旨是讓孩子感受到自身的責任感,這也是阿德勒提倡的教育理念。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談到,家庭教育的目的是通過為孩子創造一個持續鼓勵的環境,培養孩子自信、自律、合作、有責任感、有自主感以及之間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比如,針對孩子出生順序所引起的正面、負面影響,家長要對不同的孩子給出不同的教育方式,這是對孩子的尊重,也是教育的有的放矢。
對於熊孩子的出現,絕大多數是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得當。
他們把溺愛當成了愛,把縱容當成了自由,而這是和正面管教背道而馳的。
阿德勒認為,導致兒童形成錯誤「人生意義」的做法是因為家長過於放縱。因為孩子習慣將自己對他人的期待理解成一種命令,自己無須努力就能夠受到上帝的嬌寵,更重要的是,孩子們還認為,自己天生與眾不同。這就是家長溺愛的結果。
2.家長的溺愛,源於過度的自戀
前面說了,被寵壞的孩子,會成為熊孩子,那麼,為什麼家長會溺愛孩子呢?
其實,這是人自戀本性的體現。
阿德勒認為,一般來說,母親都認為子女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正是因為有了子女,她才覺得自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自己可以主宰生死。所以,她會覺得子女是自己完成的一件作品,這裡蘊含著一種優越感。
如果孩子被外界否定,就相當於否定了自己,於是會極力地為孩子開脫,以保護自己的自戀和優越感。
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母親對孩子過度的關注,其實是在滿足自己的自戀,但後果勢必會寵壞孩子。
更重要的是,如果母親過於溺愛孩子,孩子很難獨立,也很難學會和他人合作,所以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與其保持「距離」。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就是做好「分離」,讓孩子學會獨立。
比如,適時(一般是三歲後)讓父親參加到孩子的成才過程中,以引導孩子對社會生活產生興趣,並喜歡和其他孩子、朋友或親戚等人交往。
其實,那些喜歡惹事的熊孩子,有些是縱容導致的,有些是孩子在吸引媽媽的注意,渴望得到媽媽無微不至的關心,而這就是因為媽媽和孩子過於親密。
3.正面管教,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需要父母一起完成的,各自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同的。
一般情況下,母親在孩子三歲前扮演重要的角色,滿足孩子無條件的愛之後,還要做好與孩子的「分離」,即身體上的獨立和心理上的獨立,這個過程很漫長,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父親則是在孩子三歲後,發揮著重大作用,即讓孩子進入到社會中,教會孩子遵守社會規則。
正面管教,就需要父母完成各自的任務。
當然,這個任務也不用分得非常清楚,只是說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一起參與。
首先,讓孩子感受到愛,但這種愛是平等的。
也就是說,孩子要意識到別人也是值得愛的,自己並非是上帝唯一的寵兒,這樣,孩子就會懂得尊重他人。
其實,很多熊孩子惹的禍,就是他們忘記了別人是值得尊重的,他們的心裡沒有他人,只有自己。
其次,讓孩子學會合作,具有社會責任感。
阿德勒認為,社會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所有生命的意義,都應該是對他人的貢獻和合作,而這也是正面管教提倡的核心。比如,家長多留心孩子的興趣,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一方面可以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熱情,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孩子與他人合作。
再次,父母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是正面管教的最好體現。
良好的家庭氛圍,首先是父母恩愛,認識到夫妻關係是第一位的。很多媽媽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就忽略了孩子爸爸,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利的,因為他會無形中感覺到自己是家庭的核心,有種獨特的優越感。
另外,父母應該多多引導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很多父母習慣強制孩子做事,忽視孩子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孩子就喪失了獨立自主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教會孩子正視錯誤,而這需要父母做出榜樣。因為父母能夠正視錯誤,孩子才能明白錯誤是自己學習的好時機。
總之,熊孩子之所以那麼多,主要是因為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包括父母沒有原則的溺愛、沒有良好的家庭氛圍,以及缺少正視錯誤的勇氣等等。
正面管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
孩子的教養,是從教育開始的。
家長們要記住,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自己好看了,孩子才耐看。
想成為「好看」的父母,可以學學洛克菲勒,他把自己的優良品德、卓越的經商才能都傳遞給孩子們,打破了「富不過3代」的鐵律,讓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延續了6代。
優質的家庭教育,才是一個孩子的起跑線。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