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聘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唐·杜牧
都說「一穿上小黑裙,就想起香奈兒;一看到格紋,就看到了英倫。」那麼有什麼衣服,能夠讓人在腦海中浮現出中國?有人可能會說:「中國風的服飾實在太多,不勝枚舉。」其實在世人眼中,細膩優雅的旗袍一直是最為人所知、且如今仍然會經常穿的那一個。
真正的高級和優雅,
都藏在細節裡。
在西方時尚界把「高級定製」
作為服飾的最高品級的時代,
不禁開始懷念,那些年
去裁縫店量身做旗袍的日子……
老師傅們總是念叨:
「做一件傳統的旗袍,
複雜的時候需要100多道工序。」
當這些工序呈現在旗袍之上,
就變成了一個個獨特的、美的細節:
繾綣精緻的盤扣、
最能展現中國人骨氣的立領、
還有那欲說還休的開衩
在歲月的風裡搖曳成詩。
以前每每提及旗袍,
我們大多是贊它的婀娜,
為它的曲線而傾倒。
卻忽略了是那些美輪美奐的細節,
才讓它成為中國女性的時尚瑰寶。
「旗袍的領子,
是美人脖子上的風景。」
那高高豎起的立領,
鑲嵌著精緻的滾邊,
與女子頸部緊密貼合。
不僅修飾出女性精緻的五官,
也讓女子頸部線條顯露,
女性優雅氣質極盡展現。
旗袍領按款式可分為:
傳統中式立領、企鵝領、
鳳仙領、無領 、水滴領、
竹葉領 、馬蹄領,
不同領型適合不同造型的旗袍。
現在用得比較多的領,
是上海領和低領。
這兩種領型既簡約,
又充滿了東方風韻,
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場合穿著。
除此之外,
水滴領那婉約的性感,
亦是別致。
胸前一抹精緻的鏤空,
仿佛內心綻放的漣漪,
緩緩吐露著欲說還休的嬌羞。
「纖纖結,縴手結情思。
梅嶺春風盤作夢,
閨窗秋月綰成痴。
心事寄於茲。
紅蝶翼,撲翅戀瑤枝。
雲領斜襟花疊影,
石橋油傘雨飄絲。
婀娜醉人姿。」
——《盤扣》
精緻的盤扣,
是旗袍上的點睛之筆。
它小巧玲瓏、精緻美觀,
氤氳著含蓄和典雅,
洋溢著浪漫和嬌俏,
於端麗之中見美感,
於古雅之中見清純。
其中滿載著濃鬱的民俗氣息
和中國服飾文化,
是傳統民間手工藝的結晶。
盤扣的形狀很多,
具有強烈的造型美。
植物系的盤紐有
梅花扣、桃花扣、菊花扣;
形似動物的有
鳳凰扣、孔雀扣、蝴蝶扣、蜻蜓扣;
更有以漢字為造型的盤扣,
一字扣、吉字扣、喜字扣、壽字扣等。
盤扣在旗袍上的點綴,
講究點到即止,
並非越複雜越好,
而是需要與旗袍的
花色、款式和諧搭配。
對於上面這件簡約的旗袍,
一顆文雅方正的一字扣,
不浮誇,不張揚,
足以將曼妙表達。
旗袍的襟,
就像中國文化裡的門
傳統文化中有對稱,
也有曲徑通幽,
於是襟也形態各異,
千迴百轉,引人入勝。
旗袍的襟通常有七種:
包括單襟、雙襟、直襟、
斜襟、琶琵襟、曲襟以及沒有襟。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身材和審美
選擇適合自己的襟的旗袍,
無襟旗袍簡約大方,
曲襟旗袍婀娜嫋嫋,
而直襟旗袍現在很少。
曲襟旗袍融合刺繡和盤扣,
仿佛一幅精美的藝術品,
那彎曲的襟正是蜿蜒的水流,
刺繡小花則是傍水而開的繁花,
滿滿都是柔雅浪漫的意境。
旗袍的細節美,
還美在邊緣,
區別於粗糙的剪裁設計,
上個世紀的裁縫們做旗袍的時候,
就會採用滾邊的形式,
讓服裝變得更精緻立體。
比較好的滾邊是真絲素色軟緞。
就像是工筆畫中的描邊,
山水美景通過細膩的勾勒,
變得更為醒目奪人。
勾邊看似簡單,
其實凝聚了匠人的細膩心思,
特別是在沒有機器的時代,
需要一點點縫製疊加,
才能讓邊緣粗細均衡,宛若天成。
木棉道的改良旗袍
也傳承了滾邊的工藝,
細膩的線在脖頸或袖口延伸,
就像藝術家的畫筆,
分寸之間,充滿詩情畫意。
這幾年,時尚圈一直很流行開衩裙。
其實,中國的旗袍,
就是開衩裙的典範。
不管是優雅的民國電影,
還是老照片裡的名媛,
穿起兩側開衩的旗袍,
乍露春光之隱約,嫵媚動人。
如果將旗袍比作一條幽深的巷弄,
那麼開衩處就好比巷弄裡要叩開的斑駁木門;
如果將旗袍比作是無邊的夜色,
那麼開衩處就好比那被雲層遮掩的朦朧月光。
在旗袍的製作中,
開衩是一個非常考驗技術含量的工序。
衩開過高,則顯妖冶輕浮;
開得過低又覺保守乏味,
所以需要找到最適合你的高度,
才能恰到好處在修飾身材的同時,
平衡整體的氣質。
木棉道旗袍的開衩,
是腿間的曼妙風景,
每當清風吹過,
既性感輕盈,
而又不會過於裸露張揚,
再加上精緻的滾邊和優雅的色彩,
嫋嫋娉婷,甚是優美。
令人怦然心動的服飾,
不一定源於奢華的堆砌,
而是對細節的極致追求。
旗袍精緻的細節美,
讓它成為一個足以代表中國的名字;
成為每個中國女人心中,
高貴典雅、綽約詩意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