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人都愛紅燒肉?

2021-01-15 三個料理人

文 | 毛豆

如果在萬千中華美食中挑選一道當家菜,三匠廚房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紅燒肉。

紅燒肉這道菜足夠平民,各地都有,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逢年過節也少不了它的身影;紅燒肉也足夠傳奇,蘇東坡和毛澤東都無意中為它做了代言;紅燒肉有時甚至還有點八卦,無論是姚晨做公益還是王石泡姑娘,都會端出一盆紅燒肉。

講道理,紅燒肉食材本身並不金貴,技法上也沒有什麼出奇之處,難度也只是家常菜水準。可是,為什麼紅燒肉能名揚全國、大紅大紫、人人都愛呢?

▲真正的「東坡肉」其實是白水煮肉

▍蘇東坡和紅燒肉其實沒多大關係

北宋文豪蘇東坡曾寫過一篇《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少水、微火、慢燉,這是紅燒肉做法的奧義,很多人也藉此膜拜蘇東坡為紅燒肉鼻祖。於是最高級講究的紅燒肉做法,被世人冠以「東坡肉」,並稱為杭州西湖邊「樓外樓」的招牌菜。

三匠廚房曾在之前的文章說起過,在宋代,豬肉還不是人們主要的肉食來源。《武林舊事》和《山家清供》是南宋兩大美食代表作。《武林舊事》走的是高端路線,宮廷料理如數家珍;《山家清供》則著眼於山野農家。兩者說到的菜式有幾百種,但跟豬有關的少之又少,紅燒肉就更沒有了。直至明朝,宮廷菜單裡也並沒有紅燒肉,只有白燒肉。

2015年底,蘇東坡的古宅三蘇祠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在一本明清時期的《東坡全集》中,記載了古法烹製的東坡肉,其實就是白水煮肉。

▲毛家飯店的毛氏紅燒肉已經成為去湖南的遊客必會品嘗的一道菜

▍紅燒肉名揚全國,最大功臣是毛澤東

「或用甜醬,或用秋油,或意不用秋油、甜醬。每肉一斤,用鹽三錢,純酒煨之;亦有用水者,但須熬幹水氣。三種治法皆紅如琉璃,不可加糖炒色。」這是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的紅攝肉,也就是今天的紅燒肉。此時,距離蘇東坡寫下《豬肉頌》已經過去六百年了。

紅燒肉的食材並不金貴,烹飪技法也不高超,難度也就是家常菜的水平,但是卻能名揚全國,最大的功臣莫過於毛澤東。即使在今天,全國各地的湘菜館,必有一道「毛氏紅燒肉」。

不過,正宗的毛氏紅燒肉是絕對不可以放醬油的,原因是毛澤東小時候看到過醬油缸裡漂著一層浮動的蛆,感到非常噁心,從此再也不吃醬油了。

▲紅燒肉的做法,每家各不相同,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爭論

▍中國哪裡的紅燒肉最上檔次?

如今,中國的紅燒肉分為了幾大門派:北方的湯湯水水,與其說是紅燒肉,不如說是燉肉;湖北、湖南的紅燒肉裡加入了辣椒;杭州以「東坡肉」聞名天下;而蘇州、上海遵循的還是袁枚時代的經典套路,成為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表。

紅燒肉之間也會爆發「戰爭」,因為很多地方的人都認為自己家的紅燒肉才是最正宗的。比如《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曾經拍過一個河南母親給她在上海學琴的女兒燒了一碗「上海紅燒肉」,就開啟了網友的吐槽模式,在網絡上還引發了不小的爭論。那這些紅燒肉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先來說相同的,選料上一定都會選用成年豬的五花肋條肉,這部分含有較多脂肪,三層肌肉間夾雜著兩層脂肪,一共五層。

之所以選擇五花肉,脂肪對於食物的味道至關重要。一方面是因為很多物質存在於脂肪中;另一方面,許多香味物質本來就是油脂分解轉化的產物。

不過在烹飪技法上,各地就有比較大的差異了。

老北京燉肉

現在有很多餐館標榜「老北京紅燒肉」,其實包括北京在內的北方很多地區,傳統菜體系裡是沒有紅燒肉的。曾經有一部關於京菜的著作提到過紅燒肉,「八大樓」之一致美樓的廚師王希榮批註說:「北京沒有這種菜,這是南菜。」

老北京有一句解饞的口頭語:「燉肉、烙餅、攤雞蛋。」肉,不是用來紅燒的,而是燉的。

「老北京燉肉」主要在家庭中流行,飯莊大多不經營這道菜,因為家庭大多會做。

基本的做法是,將豬肉洗淨、切塊、瀝水備用,鍋中放底油,炸香蔥姜,放黃醬,待黃醬與油混合後加開水,使油、醬、水三者充分混合,放入肉塊翻炒,然後加入料酒、大料、花椒、桂皮、蔥段、姜塊,再倒入熱水。將肉燜煮至八成熟加鹽,再改文火燉至肉爛即可。

湖南毛氏紅燒肉

前文已說道,毛氏紅燒肉的最大特點是不用醬油上色,肉塊誘人的色澤全靠糖色炒出來。

基本的做法是,將五花肉洗淨,冷水下鍋,大火煮開後撇去浮沫,再煮兩分鐘關火撈出;鍋燒熱,放少量油,煸香蒜片、幹辣椒、桂皮和大料,倒入肉塊翻炒,變色盛出;然後炒糖色,炒好後將肉塊倒入翻炒均勻上色,倒入料酒、鹽、高湯,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1小時左右即可。

杭州東坡肉

東坡肉可謂是最好看的紅燒肉,沒有之一。同時,它也是浙菜精工慢火烹飪的代表。

基本的做法是,將肉切成正方形的肉塊,冷水下鍋,在沸水鍋內煮5分鐘後撈出洗淨;取一隻大砂鍋,先鋪上蔥、姜塊,再將豬肉豬皮朝下整齊的擺放好,加入白糖、醬油、紹酒,最後加入蔥結;大火燒開,燒開後加蓋密封,用小火燜酥後,將肉皮面朝上裝在碗中,加蓋置於蒸籠內,再蒸30分鐘即可。

蘇式紅燒肉

在蘇州、上海,沒有什麼能撼動蘇式紅燒肉的地位,「濃油赤醬」是對蘇式紅燒肉最合適的形容詞。天涯食神「梅璽閣主」曾專門開貼講過蘇式紅燒肉的做法:

先將肉浸泡15分鐘左右,然後把肉洗乾淨放入鍋中,鍋中加水,水要一次放足;開大火,放料酒,放一點醋,醋可以使肉質蓬鬆,更容易燒酥;水開後,撈去浮沫和血水,大火煮滾半個小時作用,轉小火;小火燜一個半小時,筷子可輕鬆穿透肉,把肉換到砂鍋裡,開著蓋子燒;這時放醬油,醬油要用能上色的老抽或是上海醬油;再煮上半個小時,鍋裡的水差不多了,就要放糖;糖用冰糖,蘇滬人喜食甜,所以糖一般放得都不會少;放糖的時候,火要開大;等到湯水變得稠厚,有油光泛亮,這道菜就好了。

各地的紅燒肉做法上有一些差別,但是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慢工出細活」,都是講究小火燉/煨/燜/燒。而如今,很多飯店裡的紅燒肉,先用油炸定型,燒出來的肉雖然好看,但油脂都被鎖在裡面,再加香料、醬油爆炒,用澱粉勾芡。這樣的紅燒肉往往15分鐘就可以搞定,但吃一塊就膩住了。

▍為何人人都愛紅燒肉?

一盤色澤飽滿、香氣逼人的紅燒肉總能勾起人的食慾,有人甚至一遇到紅燒肉就停不下筷子。紅燒肉的魔力為什麼會這麼大?

從歷史上來看,人類真正開始吃飽飯,也沒有多久。在以前,能夠迅速補充體力的糖和能量高的脂肪都是最優質的食物。於是,對於高糖和高脂肪的追求,在不同的人群中都流傳下來了,甚至已經成為先天的基因。

另一方面,油脂所產生的細膩口感,也不是其他物質所能比擬的,尤其是肥肉中的飽和脂肪,是紅燒肉香氣與口感的重要來源。

同時,肉中含有的蛋白質,蛋白質中的胺基酸與糖加熱發生美拉德反應,可以產生誘人的香氣。分子美食學的創始人蒂斯發現是脂肪中的磷脂容易發生氧化,產物在紛繁複雜的美拉德反應產物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所以,紅燒肉要比紅燒裡脊更香。

不過,紅燒肉再怎麼做得肥而不膩,脂肪還是少不了。尤其是肥肉中的脂肪大量是飽和脂肪,會促進「壞膽固醇」的增加,從而影響心血管健康。

現代營養學的膳食指南推薦,儘量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入量,成人每天不要超過20克。當然,這也不是說紅燒肉就不能吃了,畢竟,食物的一大功能是享受,在美味和健康之間,並不需要完全偏向健康。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 END ·

三匠廚房 | 廚房裡的意見領袖

相關焦點

  • 蘇軾現象經久不衰 如何評價「人人都愛蘇東坡」
    蘇軾現象經久不衰 人人都愛蘇東坡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在故宮600年大展「丹宸永固」,這一恢弘主題的身側,在故宮文華殿裡《千古風流人物特展》竟與故宮六百年並列。這麼有牌面,不是詩仙,也非詩聖。從古至今,我們人人都愛蘇東坡。(梁傲現場演繹rap《人人都愛蘇東坡》)蘇東坡為什麼行?一場持續千年的造星運動 / 人生道且長,失意總比得意足「東坡」情懷,來自文化,也來自生活。我們羨慕詩仙風流,總是渴望「人生得意須盡歡」,這是埋藏在我們血脈裡的浪漫主義。
  • 《詩意中國》第三季 如何評價「人人都愛蘇東坡」
    蘇軾現象經久不衰 人人都愛蘇東坡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在故宮600年大展「丹宸永固」,這一恢弘主題的身側,在故宮文華殿裡《千古風流人物特展》竟與故宮六百年並列。這麼有牌面,不是詩仙,也非詩聖。從古至今,我們人人都愛蘇東坡。(梁傲現場演繹rap《人人都愛蘇東坡》)蘇東坡為什麼行?一場持續千年的造星運動 / 人生道且長,失意總比得意足「東坡」情懷,來自文化,也來自生活。我們羨慕詩仙風流,總是渴望「人生得意須盡歡」,這是埋藏在我們血脈裡的浪漫主義。
  • 為什麼人人都愛G-Shock?
    再也沒有哪一個電子表能像 G-SHOCK一樣矚目了,基本上玩卡西歐的表友,基本上人人都會或最終都會選擇G-SHOCK。有人說,卡西歐的手錶,G-SHOCK才是精華,也不算誇張之言。為什麼人人都愛G-Shock?G-SHOCK的G是gravity的第一個字母,代表重力,SHOCK是打擊、衝擊的意思,在醫學上是休克。
  • 最愛紅燒肉
    父親愛吃肉,最愛紅燒肉。父親大快朵頤時,母親總是勸他節制些,母親擔心父親吃太多肉,影響健康。此時只要我在場,就會和母親說:「開心就好。」美食的誘惑實在太大,如父親這般八十好幾,仍一往情深,大膽追求。        對待美食,我隨父親,孜孜不倦,任性而為。
  • 討厭,為什麼人人都愛伏地魔
    為什麼人人都愛伏地魔?因為這屆觀眾不好帶了,高大全的主角已經吸引不了我們的興趣。最好嗑的人設還是:美強慘的反派。毫無疑問,伏地魔佔全了這三條討喜定律。很多觀眾都具有慕強心理,不自覺為強者所傾倒。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我們期待伏地魔這樣的強大反派,而非某些電影裡掉鏈子的弱智反派。
  • 特立獨行的 Maison Margiela,為什麼人人都愛它?
    特立獨行的 Maison Margiela,為什麼人人都愛它? White color & Unisex和山本耀司、川久保玲摯愛黑色的設計風格恰恰相反,Maison Margiela 愛白色愛到不行
  • 我最愛的紅燒肉
    馳父,業餘文字搬運工!
  • 做紅燒肉,這2種香料千萬別放!多數人搞錯,難怪紅燒肉味道怪
    導語:做紅燒肉,這2種香料千萬別放!多數人搞錯,難怪紅燒肉味道怪豬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吃得最多的肉類,現在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雖然豬肉的價格也不低,但是人人都吃得起,大多數家庭基本上頓頓都有肉,美味又營養。豬肉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蛋白質、鈣質和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對人體好處不少。
  • 為什麼人人都愛李孝利?
    我是喜歡姐姐們的可樂呀~ 刷綜藝發現,上節目不愛做自我介紹的可不止寧靜姐姐一個人。 還有李孝利。 誰知道這個合約裡有一條「什麼都不能讓李孝利幹」????
  • 紅燒肉好吃又健康的做法在這裡!
    人人都愛的紅燒肉,口口相傳的好滋味,家家戶戶的壓軸菜,皮香肉糯,香膩過癮。但大多數人對於這道菜,都是想吃卻又不敢吃,尤其是一些運動量不大的從業者……沒錯,司機可以說是「最不敢」吃紅燒肉的人群啦~今天是《回家吃飯》的特別節目:經典家常菜,健康大改造。咱就改改這道讓人又愛又「恨」的紅燒肉~特級廚師劉剛,做一道傳統版的紅燒肉,每一步都是手藝!廚房達人馮凱春,身為專職司機,做一道一滴油都不用的改良版紅燒肉!
  • 為什麼人人都愛Goyard?
    今天先給大家種草一隻盒子包,它就是Goyard 2018年最新款Minaudiere小盒子。Goyard的包包似乎永遠都跟爆款扯不上關係,但受歡迎&難買程度完全不亞於IT款。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愛它呢?大概全手工製作帶來的包包觸感及品質真的很吸引人。(比起愛馬仕,價格更能令人接受吧)
  • 為什麼人人都愛粉墨眉?
    ▼為什麼粉墨眉這麼火    因為看了就想做!·····網紅都做了粉墨眉   不得不承認,真的美!
  • 毛主席除了愛吃紅燒肉,就愛吃四喜丸子?
    他在講到四喜丸子時說,毛澤東主席除了愛吃紅燒肉,就愛吃四喜丸子。說毛主席愛吃紅燒肉,這沒錯,但說毛主席除了愛吃紅燒肉,就愛吃四喜丸子,這缺乏根據。在文獻資料中,尚未見到毛主席愛吃四喜丸子的記載。對四喜丸子,毛主席可能也吃,但喜好的程度未必僅次於紅燒肉。
  • 人人都應該有口鑄鐵鍋
    但如果你用上鑄鐵鍋來燉煮,燒個紅燒肉或燉煮個魚頭,即便你手藝平平也會燒出讓你滿意的味道。你幾乎不用管材料投放次序,一股腦兒全放在鑄鐵鍋,加好水,一頓中小火慢煮,到點後打開包你滿意。這對一個烹飪菜鳥來說太合適了。我就是當初烹飪菜鳥時入了一口鑄鐵鍋。
  • 被瘋搶的麥當勞半價桶,為什麼人人都愛桶?
    麥當勞從尋人啟事的金桶到近日的半價桶,肯德基多年來的全家桶,為什麼人人都愛桶呢?01 獨特的品牌記憶點一個包裝的改變,可能會帶來品類的創新,帶動品牌記憶點的形成。電影季的wow桶,掃碼桶身,還可以獲得愛奇藝會員權益,百萬大片一桶搞掂。03 營造合家歡的場景如果不是全家桶裡層的那層白色的吸油紙做了障眼法,套餐的實際份量大概只佔桶容量的一半,但即便這樣,在幾人聚餐的時候,往往還是會選擇全家桶。
  • 做好紅燒肉有五個關鍵
    紅燒肉是很多人的最愛,然而,如何做得更美味並非人人知曉。本期,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做這道菜的心得,主要有五個關鍵。
  • 為什麼人人都愛美食作家王剛?
    在王剛之前,無論是一邊擼貓一邊做菜的《日食記》,還是一遍耍帥一邊做菜的《十二道鋒味》,美食博主都不像是出來傳授手藝的。觀眾老爺們已經厭倦文藝小清新和厚厚的美食濾鏡,這時候出現了一位一本正經做菜的四川自貢廚師長王剛。
  • 人人都愛的下酒菜
    家常菜做法大全 人人都愛的下酒菜調料:野山椒,紅泡椒,大蔥,老薑,花椒粒,豆瓣醬,生抽,料酒,鹽,澱粉做法1.兒腸一副洗淨,改刀後的兒腸水開以後下鍋焯水,焯透即可2.野山椒和泡椒切段家常菜做法大全 人人都愛的下酒菜3.鍋中水開後,下入脆筍焯燙20秒。4.撈出後,過涼瀝乾水備用。5.大碗中加入蒜汁,小紅椒,鹽,糖,再倒入鮮醬油。
  • 它是紅燒肉的「天敵」,很多人都愛放,難怪肉質乾柴腥味還重!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哈嘍,小夥伴們關注「阿史蒂芬大師」每天為您報精彩!  紅燒肉,應該是年夜飯桌上最不能少的一盤菜了吧,對於我們南方人來說,它可是年夜飯桌上的硬菜呢,少是不可能少的。當然,這麼有排面的一道菜,要是你做得難吃,那就說不過去了吧。
  • [舌尖上的財富•人物]付洋:紅燒肉、炸醬麵成就的男神
    48元,還有諸多小粉老饕趨之若鶩,但是他卻唯一一個敢在公眾場合詳細公布自己獨家食譜、步驟、還有手法的人;  他創意無限,風頭無兩,人人都說他與廚藝一道天分太高,但是,他卻說,他每設計出一道菜差不多都需要用2個月,廚藝一道,勤奮比天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