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1—
Maison Margiela Margiela —— 一個在時尚愛好者心目中佔有相當份量的品牌。
這個法國時裝品牌,由比利時設計師Martin Margiela於1988年在巴黎創立,現任總監是設計鬼才John Galliano,品牌以低調怪誕的風格著稱,在解構設計上做到極致。
前幾年流行無性別的性冷淡風,我們也總會想到Maison Martin Margiela。
Martin Margiela
品牌發展的第一時期
/
這一切都是從設計師 Martin Margiela開始。
品牌創始人出生於比利時,1980年畢業於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
1984-1987年間,他給著名設計師「時尚頑童」Jean Paul Gaultier當過助理。
1988年他在法國巴黎成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時裝屋——Maison Martin Margiela。
Gaultier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Margiela的認可和支持,給MMM帶來不少關注。
MMM以它的解構主義手法、反主流文化態度、超前的設計理念、特立獨行甚至怪誕的風格、永遠出其不意的表達/展示方式著稱。
1989年在巴黎一個廢棄的劇院中發布了首個春夏系列女裝秀,
大秀非常的簡陋和隨意,秀場沒有座位安排,先到先得;當天的電力需要挨家挨戶請求當地居民從他們家拉電線才得以維持;邀請函是當地的小朋友們畫的;甚至在模特走秀中,從附近居民來的小孩隨意穿梭在秀場上...
然而衣服具有鮮明獨特性的視覺識別,完全背離主流審美。戴著面具的模特穿著廓形修長的外衣,破損的針織,分叉的腳尖,紋身樣板,沾滿紅色汁液的足跡無不讓現場觀眾目瞪口呆。
這場秀也啟發了Raf Simons,當時他還是一名在校學生,看了這場秀之後他對時尚炫目和浮華的偏見因此被改變了。
而模特穿的鞋款,分趾鞋(圖左)Tabi Boot 對Margiela的影響也是重大的,隨後的30年中Tabi Boot幾乎每季都會出現在品牌秀場上。
這雙又醜又高級曝光率很高的」爆款「。
無疑,他的時尚設計太超前了,Margiela也因此獲得了法國ANDAM時尚大獎,並且是第一位獲得此獎的設計師。
MMM最早就開始廢物利用了。解構主義,其實是在別人的設計上進行再創造,而且極大的有利於環保。(PS:當然也解決了資金問題)
Margiela說道,「不需要總是從零開始創作,在陳舊的衣服上用新的設計理念改造,會是一種自由的方式」。
從1994年起,品牌不斷在世界各地回收服裝和配飾,將其中的元素複製加入服裝系列中。
Barbie系列就是通過複製人們廢棄的洋娃娃的服裝,再放大成真人的尺寸,並引進了「Replica」的概念。
Maison Martin Margiela還似乎對白色有著一種執著的情懷。
品牌創立之初就有一條簡單的著裝準則,所有工作人員統一穿著「白大褂」上班,以提高設計團隊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時也代表著無性別、無差別對待。
還有就是白底黑字的品牌標籤,商標是一塊3x8的白布貼在衣領處,四角用白線松松縫住,從外面能看見四角的白線。
這個設計源於Margiela的「反品牌」策略,意圖是當人們把MMM衣服買回家的時候可以輕易得拆掉商標,即衣服本身比商標重要。
這也是MMM DNA中「匿名性」一大體現。
標籤上的數字意味著:1997年之後,大部分產品都有一個帶數字的標籤,圈上0~23其中一個數字的布片來示意衣服所屬的設計系列,如0號系列意指Artisanal系列,女裝(1988)基本衣飾則以6號來示意,10號是男裝系列(1998)的代號,鞋子(1988)便是22號,而印刷品及配件就是13號;隨著系列的更新,亦會有更多不同號碼的出現......
如今MMM實體店,白色的風格設計,簡約、優雅,給人一種非常乾淨舒服的感覺。
白色的概念還被搬到1998年秀場上,無數種白色被稱為whites,白色不僅僅只是一個顏色,而是反射了所有顏色之後的總和,在慢慢變黃的過程中感受時間的流逝。
1999年品牌發布了首個男裝系列,經典的版型結合品牌突破傳統的獨特視角,將解構主義與精湛剪裁完美結合,實穿度也大大提升。
2000,首間Maison Margiela精品店在東京的惠比壽開張。
店址曾是一間工業工廠,其中的配電盤和控制系統被當作設計元素保留了下來。白色的牆面搭配白色棉布覆蓋的家具和錯視效果壁紙,呼應品牌總部和展廳的先鋒派視覺身份。
2000年秋冬季「Oversize Collection」(超大系列)發布,服裝以放大的尺寸和誇張的比例為主要元素。每一件服裝都按照義大利尺碼的78碼製作,並保留放大後的比例,就是現在流行的大碼西服。
2004年Maison Margiela將總部遷至巴黎11區的163 rue Saint Maur。
選址曾是一個多世紀前修建的女修道院,白色的牆漆和開裂的牆面充滿了時間的印跡,這些都被保留了下來,其中一些房間甚至還掛著之前學校使用的黑板。
2008眼鏡系列在「偽裝」模特的演出下發布,平面的一體化鏡片鑲嵌在一條黑帶中,遮住面部的正面和側面,隱匿穿戴者的身份,模特們並排走出有種真人版電影海報的既視感。
2009年春夏季品牌二十周年大秀為向品牌的歷史致敬,該季系列加入了許多「翻版」服裝,對過往系列進行重新解讀。
2010年春夏系列,具有設計感的性冷淡風。
2010品牌首款香水,命名為untitled。untitled保持Maison Margiela一貫的法式極簡風,通過清新綠色的混合香調,搭配原始的藥劑師玻璃罐,外表裝飾看似隨意的白色油漆。
2012隨著Replica香氛系列的發布,「Replica」的概念從復刻服裝延伸到再現味道。每一瓶香水都標有出處和時間,激發出集體無意識的畫面和記憶以及品牌所特有的歷史。
2014,迎來了一個非常大的轉折點,Maison Margiela正式宣布退出MMM,任命Dior前任John Galliano擔任創意總監。
這位設計師就這樣」悄然「的離開了自己創立的品牌。沒有過多的曝光,是Margiela一貫」隱匿「作風,
Margiela將時裝的生命凌駕於自己的生命之上,善於挖掘面料工藝和解構手法的他,將時裝視為身體架構外的一層建築,時至今日,無論是在Hermes還是Maison Margiela,Margiela都在按照自己的美學意識和概念系統去做設計。
John Galliano
品牌發展的第二時期
/
關於新的任命,一開始大家有些擔心的,因為John Galliano的風格比較鬼馬高調,跟原品牌的低調感背離,這種感覺就像就像Hedi Slimane接手了Celine...
當年在Dior擔任設計師時,他的謝幕場面,甚至比模特還誇張百倍,把她們秒為背景板。
因為John Galliano之前的」滑鐵盧「事件,這一次低調了許多,品牌隨之更名為Maison Margiela。
2015年發布了首個由John Galliano設計的「Artisanal」系列服飾。
服裝被拆解分離,再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時尚風格重獲新生,通過機智的剪裁和反傳統的鋸齒細節詮釋了異於尋常的新美學。
每個造型中用到的面罩、白色薄紗織物被沿著T臺傳遞,作為整場秀的尾聲。
2016年5AC手提包發布名字源自於法語單詞「Sac」,意思是「包」,使用舊時網際網路語言「133t」進行編碼,AC的內襯可以向外拉出,呈現出典型的匿名元素。
從嶄新的作品中,依然能找到原本的DNA,解構設計、白色...等等元素。看來John Galliano一直在尋找恰當的方式,將自己的設計風格融入Maison Margiela,試圖靠攏但不丟失自己。
2017春夏高定時裝秀大獲成功,John Galliano攜手英國藝術家Benjamin Shine,以精湛的手工技藝將罩在白大衣外的黑薄面紗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肖像圖案,宛若動態嫋嫋雲煙的效果完全聚焦全場目光,令人驚豔又難忘!
Maison Margiela Spring 2015 couture
其中這件紅色歐根紗和大衣解構搭配的一件婚紗是水果姐Katy Perry在2018年 Met gala 上的戰袍。
2018Met gala上,Rihanna神秘感的造型來自John Galliano Maison Margiela。
2018春夏秀場上,這款包袋同樣讓人愛不釋手。如柔軟蓬鬆雲朵般的GlamSlam主打原始絎縫圖案,反映創意總監John Galliano的核心理念—率性魅力。
圓滑的線條加上白雲般的形狀,令人無法不聯想到悠然自得的感覺。
往季Glam Slam包袋分為中號和大號,飾以拉鏈封口,包帶和簡潔的樹脂橢圓搭扣,顏色方面有裸色,白色,紅色,黑色四個經典顏色可供選擇。
博主上身,真香,仿佛高街的MMM。
2019年超現實主義的反叛,靈感來源於設計師治療過程中遇到的一匹馬。由跨性別超模Teddy Quinlivan出鏡,訴說「做自己就是對別人的一種反叛。」
2020年此季,以戰爭為主題並充滿著致敬歷史味道的春夏系列被命名為「Défilé」。John Galliano 通過二戰制服再現/致敬了法國被納粹侵略時奮起抵抗的年輕戰士。
由德國男模 Leon Dame 為此次大秀的閉場,」魔鬼「的步伐,讓戲劇風格和亢奮情緒得以體現,魅力值爆表。
雖然品牌可能已經不再是 Martin 時期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但是依然很懷念他的作品啊。
最後放上一張超喜歡的圖,雖然MMM被抄襲不斷,但是能看到他的「靈感和精髓」被以不同的方式展現,也算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