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電腦最重要的部分除了CPU和顯卡以外其次就是硬碟了,目前選購電腦必不可少的就是要選配一個好的固態硬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電腦的磁碟讀寫速度幾乎可以決定你系統的運行速度,舉個例子,一般家用電腦按照以前只選配1TB容量的機械硬碟來算的話,在使用的時候大部分人會選擇把它分成3~4扇區,其中一個分區用來放置系統,其他的分區用來存儲文件,但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在下載或者移動文件時打開其他軟體會造成系統卡頓的情況,這是因為機械硬碟的讀寫速度已經達到飽和,如果你使用固態完全就不用擔心這種情況,筆者最後還是老老實實買了個固態給機子升級。
筆者買的是Intel 600p 256GB容量的固態,TLC顆粒,主控晶片採用了臺灣慧榮SMI SM2260方案讀取速度可達1570MB/S 寫入速度750MB/S左右,慧榮主控在當時算是比較領先的,雖然名字是臺灣但它本質是美企,由於主控晶片的優勢遙遙領先於國產,前幾年SSD的市場大部分都是三星和Intel的天下,國產還是以SATA為主,雖說要支持國貨但是和外企的實力差距還是太大了,況且我電腦有支持NVME協議的接口為什麼還要選更慢的SATA呢?
使用CrystalDiskInfo軟體測試,在正常通電了5379小時後硬碟健康度顯示還有百分之95,也就是說還有幾十年的壽命,所以完全不用擔心那些比機械硬碟容易老化的傳言,但是會越往後固態硬碟會出現速度逐漸衰減的表現。
如果你是SDD+HDD搭配並且使用的是Intel處理器的話,那麼可以嘗試一下intel自家的快速存儲技術,利用固態硬碟(SDD)作為緩存給機械硬碟(HDD)來提提速,這也是Intel的特色功能之一,後來為了方便部分用戶的需求,Intel單獨推出了傲騰系列,號稱能把機械硬碟提升到SATA固態性能的神奇硬體
如AS SSD截圖所示速度確實衰減了不少,到目前為止這個固態硬碟的性能表現的讓我還算滿意,日常使用中在沒有裝某管家衛士的情況下基本都是5秒內開機,隨著PCIE4.0接口的更新現在消費級固態也能達到5000MB/S的讀寫速度了,PCIE3.0固態已是平民價,國產主控跟了上來能與外企分一杯羹也是好事,這樣一來用戶既多了一種選擇同時也打破了國外的壟斷壓低價格,還在使用老古董的你們不妨加裝一個SATA固態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