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馳HOF 512GB PCIe M.2固態硬碟評測

2021-02-14 PCEVA評測室

前不久我們測試了HOF 1TB PCIe RGB固態硬碟,與它同時上市的還有M.2規格的產品,同樣配備散熱片,並提供有稍小容量的512GB選擇。

通體銀白色依然是HOF標誌性的外觀,連PCB背面的兩顆快閃記憶體顆粒也通過產品標籤覆蓋的方式完成了顏色上的統一。HOF PCIe M.2的散熱片通過卡扣和背膠雙重固定,非常牢固。二者之間的緊密結合也有效保障了散熱效果的穩定。

散熱片上的熱管設計看起來很有肌肉感,不過在M.2這樣的體積上設計熱管HDT直接接觸晶片表面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從側面我們也能看到熱管並未直接與晶片連接,主要起到一個造型作用。

 

對HOF 512GB PCIe M.2固態硬碟進行稱重,46.5克總重當中,有高達39.1克來自散熱片。大體積的散熱片可以吸收NVMe固態硬碟高速工作時產生的熱量,減緩晶片溫度上升速度,降低因過熱而影響性能情況的發生。

 

拆除散熱片之後可以看到群聯PS5012-E12主控、SK Hynix緩存(512MB容量)以及東芝原廠BiCS3快閃記憶體晶片。快閃記憶體晶片編號為TH58TFT0T23BA8C,東芝64層堆疊BiCS3,3D TLC類型。單die容量256Gb,四Die封裝後單顆粒容量1024Gb,4顆快閃記憶體共512GB。

群聯PS5012的特性在前一篇HOF 1TBPCIe RGB評測中已經說過,不再贅述。在DRAM緩存晶片平行位置有一顆小晶片:PS6102,這是一顆PHISON生產的電源管理晶片。

 

測試平臺及信息識別

 

測試平臺:

 

CPU:Intel Core i77700K @4.8Ghz(所有CPU節能特性關閉)

主板:華碩ROG STRIX Z270F Gaming

內存:XPG DDR4 3000Mhz 8G*2

硬碟:金士頓HyperX Fury 240G(系統盤)

          HOF 512GB PCIe M.2(FW:ECFM12.2)

系統:Windows 10 Pro 1809,17763

驅動:系統默認stornvme

設置:關閉寫入緩衝區刷新(除特別說明以外),關閉PCIE ASPM節能

 

CrystalDiskInfo信息識別:

 

除了容量之外,這次測試的影馳HOF M.2版本與之前的PCIE RGB版固件也略有不同:從ECFMH1.1變更為ECFM12.2。

也可使用影馳魔盤軟體識別HOF PCIe RGB的SMART健康信息:

 

基準測試

 

基準測試1:理論帶寬測試

 

影馳為HOF 512GB PCIe M.2提供的性能指標由兩部分組成,順序讀寫3400/2000 MB/s使用CrystalDiskMark測試值。實測性能超過了標稱值:

 

隨機讀寫4K單線程60/210 MB/s和最高隨機讀寫IOPS為400K/540K,參考AS SSDBenchmark測試值。實測數據基本達標。

 

基準測試2:PC Mark 7測試

 

基準測試3:PCMark 8測試

 

PCMark 8存儲測試評分5105,與1TB PCIe RGB版本差距不大。

PS5012-E12主控支持PCIE ASPM節能,主動降低固態硬碟的閒置時段溫度,結合HOF PCIe M.2的大型散熱片被動增強散熱,可實現更低的工作溫度。開啟ASPM節能之後,HOF 512GB PCIe M.2的PCMark 8存儲評分為5103。ASPM節能對性能稍有影響,但值得針對自身需求進行權衡考慮。

 

基準測試4:壓縮能力測試

 

雖然固件版本略有不同,HOF 512GB PCIe M.2同樣具備數據壓縮能力,不過鑑於其主要在處理完全可壓縮數據時才啟用壓縮,對實際家用性能影響不夠明確。

 

基準測試5:SLC Cache測試

 

空盤條件下HOF 512GB PCIe M.2的可用SLC緩存容量大約為12GB出頭,全部處於固態硬碟的OP容量範圍之內。固定SLC緩存的好處是沒有過度使用快閃記憶體空間之後的性能懲罰,不會遇到緩存用完後一邊釋放一邊寫入的巨大壓力。

 

不過ECFM12.2固件在SLC緩存的釋放上有一些特殊的策略,會導致在某些測試條件下順序寫入效能可能面臨暫時性限制,我們已將此發現告知影馳方面,得到的回覆是未來會有固件更新進行改進。通過半盤填充後的PCMark 8存儲測試成績來看,這一特性對於日常家用的影響並沒有動態SLC緩存那樣明顯。

 

基準測試6:發熱與限速點

 

Smartmontools識別的HOF512GB PCIe RGB限溫點為70度和90度兩個界限,最高功耗不超過8.09瓦。

 

進階測試

 

進階測試項目1:隨機讀寫理論測試

 

 

進階測試項目2:4KB QD32 隨機寫入離散度測試

 

無文件系統下使用IOMeter進行128KQD32持續寫入半小時,空閒15分鐘後改用4K QD32隨機寫入5000秒並每秒記錄。

 

128KB QD32順序寫入過程:SLC緩存外的寫入速度基本保持平穩,約為557MB/s。

 

4KB QD32隨機寫入5000秒:

 

最後500秒的平均IOPS為10457。

 

進階測試項目3:PCMARK 8擴展存儲測試之性能一致性部分(穩定態家用環境性能)

 

這個測試主要是給家用最惡劣環境下的性能參考(全盤不留任何剩餘空間,禁用了Windows文件系統緩存跑純RAW模式)。

 

通過下圖可以觀察512GB和1TB容量下的穩定態效能差異。紅色為HOF 512GB PCIe M.2。

 

進階測試項目4:ezFIO企業級穩定態性能測試

 

ezFIO是一個跨平臺的FIO IO性能測試工具,包含了順序寫入和隨機寫入兩種預處理環節,可幫助模擬企業級固態硬碟在長期高壓力使用後的性能表現。ezFIO的測試方向與我們平時接觸的家用固態硬碟有很大不同,不過依然可以作為旗艦級NVMe固態硬碟性能的一個參考項目。

 

這裡我們對比HOF 512G PCIe M.2與XPG S11 Pro 512GB的測試結果。這兩塊固態硬碟分別使用了群聯PS5012-E12和慧榮SM2262EN主控,匹配的分別是東芝BiCS3和美光第二代3D TLC兩種64層堆疊的3D快閃記憶體,針鋒相對的意味非常明顯。

 

挑選兩個有代表價值的項目來做對比,首先是不同區塊下的穩定態隨機讀取,隊列深度256。XPG S11 Pro使用的美光第二代3D快閃記憶體由於支持Snap Read特性,4KB區塊的讀取效能更為突出,並且與8KB的差距不大(Snap Read的原理使然)。

 

而影馳HOF 512GB PCIe RGB使用東芝的BiCS3快閃記憶體,雖然4KB區塊的讀取效能沒有對方高,不過隨區塊大小增加的效能成長性更好。

 

上面是快閃記憶體不同造成的差異,接下來則是主控固件策略不同所引發的不同。通過前面的評測我們知道,SM2262EN採用近似全盤SLC的動態算法,而PS5012則堅守固定SLC策略,在前者空盤和少量空間使用時效能強,後者在過半盤後更有性能優勢。在ezFIO所展現的穩定態70:30比率混合讀寫條件下,SM2262EN可將99%的讀取延遲控制在100us以下,但需要放寬到更高的延遲才能覆蓋99.9%以上。

寫入延遲方面更為明顯,對SLC緩存壓榨更多的SM2262EN最高延遲突破了10000us(即10毫秒)。雖然這兩款固態硬碟都達不到企業級的要求,但顯然HOF使用的PS5012主控在QoS上的表現要比動態SLC緩存的SM2262EN更好一些。

 

總結

 

作為發燒定位的性能旗艦產品,HOF PCIe M.2擁有白色定製PCB、內嵌熱管的大體積CNC鋁材散熱片、東芝原片快閃記憶體等諸多高端元素, 512GB/1TB/2TB的建議零售價分別為999元、1999元和2999元。

 

由於寫入速度更慢的3D QLC已經出現,我們現在依然很難說固定SLC和動態SLC誰更適合未來需求。固定容量SLC作為一種傳統的緩存算法,在過去小容量時代有著緩存容量偏小、容易爆緩存而掉速等弊端。但隨著3D快閃記憶體帶來的容量上升趨勢,從512GB容量起步的HOF PCIe避開了這些缺陷,同時又發揮了固定SLC算法在不同空間使用率下性能較為穩定的優勢。

相關焦點

  • M.2固態硬碟怎麼選?小編用年度橫評為你解答
    固態硬碟選購指南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參與測試的產品與測試軟體。  參與測試產品:三星960PRO 512GB、浦科特M8PeG 512GB、影馳鎧甲戰將PCI-E 2280 512GB、阿斯加特 NVMe 512GB、臺電幻影 512GB(排名不分先後)。
  • 博帝發布消費級P300系列PCIe NVMe M.2固態硬碟
    博帝(Patriot)發布入門級的P300系列NVMe固態硬碟新品,採用PCIe 3.0 x4通道、M.2 2280外形,容量從128GB到2TB不等。儘管同屬於P300系列,但博帝在各個細分型號卻採用不同的主控。
  • [電腦]經典與新貴的碰撞 Ncase M1&ROG M11G跨平臺方案首發
    去年在m11g發布之後,坊間一直流傳著m11g可以強上ncase的消息,然而時隔了大半年也沒有人真正把這個方案裝出來。行吧那就我來試試~這個計劃也重新燃起了折騰這個結構的興趣,無奈rs01天生被閹割了一個pcie槽,我只能從新購入了一臺Ncase M1,開始了嘗試之路。
  • 憶聯AM620 M.2 2242固態硬碟評測:精巧身材也有不俗性能
    憶聯AM620固態硬碟採用標準M.2 2242尺寸規格,固態硬碟採用單面布局設計,正面是產品信息的貼紙,貼紙下方是主控晶片以及快閃記憶體顆粒。固態硬碟背面並沒有任何的電子元器件,僅有一塊條碼貼紙,這款憶聯AM620固態硬碟目前共有四個容量版本,分別是128GB、256GB、512GB以及1TB版,小酥手上這款固態硬碟的容量為128GB。
  • 傲騰H20混合固態硬碟, PC 提速近一倍
    12月17日,英特爾在2020年內存存儲日活動上發布了六種新的內存和存儲產品,其中包括數據中心市場的 SSD D7-P5510、SSD D5-P5316和全世界範圍內的144層堆疊的 QLC NAND 快閃記憶體,它們都支持pcie4.0
  • SATA固態硬碟的性能真的不夠用麼?鎂光1300固態硬碟 評測
    蘑菇花了300多塊錢買到的,容量大概512G 蘑菇個人感覺,日常使用來說,這種SATA固態和NVME固態並無太明顯的差別,除非是大文件的讀寫,以及超大型遊戲的載入,我們來測試下看看 二、鎂光1300固態硬碟 開箱 ▼賣家的包裝很有意思,藍色的小紙盒
  • 一篇文章帶你看懂,M.2固態硬碟的接口種類有哪些?
    隨著固態硬碟的小型化,從2.5寸接口、m SATA、M.2三種接口的三分天下,到現在的M.2接口如日中天,確實也經歷了幾年的時間。然而,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你買得起固體硬碟,卻被這些接口具體有什麼區別搞暈了。
  • 滿血PCIe 4.0:三星980PRO固態硬碟評測
    答案是肯定的,PCIe 4.0固態硬碟不僅應用在高性能臺式機上,同樣也會有在筆記本電腦(如英特爾Tiger Lake平臺)中使用的需求,後者的安裝和散熱空間遠比臺式機惡劣。就空間限制來說,多數輕薄筆記本電腦的M.2安裝位僅能容納單面PCB設計的NVMe固態硬碟,無論底部還是頂部均沒有多餘空間去安裝附加的金屬散熱片。
  • 「固態科普」M.2接口、SATA接口有啥區別?
    主要摘要:「固態科普」M.2接口、SATA接口有啥區別?如果機械硬碟是計算機中的主要硬碟,它明顯地剝離了計算機的後腿,降低了計算機的啟動速度。固態硬碟的加載和讀取速度比硬碟快價格是機械硬碟的幾倍。這是當很多人安裝系統時,在升級計算機硬碟時,他們會優先升級SSD/作為系統盤,以提高引導速度。從接口到協議,M.2 NVMe接口協議在讀寫速度有更好的體驗,毫無疑問帶有m.2接口的固態硬碟會更好。如果預算有限,並且對讀寫速度沒有過多的要求,慢也就慢一點,無所謂,而且SATA和m.2sata的接口也能夠滿足個人儲存需要。
  • 石破天驚 三星840 PRO固態硬碟評測
    關於這款三星840 PRO固態硬碟的特性筆者在這裡要再做個簡短的闡述,雖然我們已經在此前的840的評測中介紹的已經很詳細了    容量上,可以看到840 PRO擁有完整的128GB、256GB以及512GB的空間,而840則設置了一定的OP空間,這樣的容量設置是為了和傳統機械硬碟的容量標示相對應,意在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幫助初級用戶從傳統硬碟升級到固態硬碟。
  • 這三款固態硬碟可還行
    如果你是一名內容創作者、高端的電競玩家,那麼支持NVMe M.2的SSD更加適合你。當然,在選購硬碟之前需要確定自己的主板是否支持NVMe,如果不支持,買了NVMe的SSD會出現無法識別,或者能夠識別,但是只能用作從盤,無法做啟動盤的情況發生。今天給大家推薦幾款針對不同用戶,適合選擇的幾款固態硬碟。
  • 大華C900固態硬碟評測:大廠品質,高性價比,十年保固!
    導讀:M.2 SSD 現在幾乎是人手一條,還記得當初的 512GB 固態硬碟少說也要上千。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市場的變革,如今的固態硬碟也越來越便宜,無論是做系統盤或是存儲盤都合適,畢竟它體積小、速度快又好用嗎!
  • 雷神MS1000-P3移動固態硬碟評測:別看我小 但是很強
    那麼有沒有一款非常值得入手的高性能的移動固態硬碟呢?當然有,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一款雷神MS1000-P3 1T移動固態硬碟,在評測之前,先在看看這款移動固態硬碟都有哪些特點。|2、8.8毫米厚度,小巧玲瓏,外出攜帶非常方便。3、金屬機身,在保障散熱的同時還能提供防磕碰的特性。01 雷神MS1000-P3移動固態硬碟產品概述
  • 讀取高達2240MB/s,惠普EX900 Pro 512GB M.2 SSD首發直降!
    【PConline全國站 行情】惠普近期在天貓「惠普中國官方旗艦店」上線了PCIe性能級固態——惠普 EX900 Pro 512GB M.2 SSD,是大名鼎鼎的惠普EX900 Pro 512GB M.2 SSD產品概覽表報價信息
  • 白菜價換個心裡舒坦,奧睿科迅龍固態硬碟評測
    用了這麼久,今天也對奧睿科迅龍V500 1T固態硬碟做一個評測分享。開箱曬物:標準2280設計奧睿科迅龍V500 1T固態硬碟包裝依舊具有濃厚的家族風,藍白主色調。正面除了產品的渲染圖外還有兩點值得一說。
  • 三星T7 500GB移動固態硬碟評測:還是PSSD界最靚的那個「仔」
    [PConline 評測]距離三星移動固態硬碟T5系列發布已經快3年了,憑著不俗的性能、靚麗的外觀以及高安全性,三星T5成為了PSSD領域的明星產品。可面對著如今性能越發優越的SSD產品,你手中的T5是不是該升級一下了呢?
  • 三星980 PRO NVMe M.2固態硬碟獲卓越產品獎
    其中,三星980 PRO NVMe M.2固態硬碟榮獲2020年度卓越產品獎,作為行業標杆,代表同類產品最高殊榮。三星980 PRO NVMe M.2固態硬碟是三星品牌存儲2020年推出的旗艦級產品,該產品亦是三星品牌存儲旗下,首款全面支持PCIe4.0協議的高性能固態硬碟。
  • 傑新推出最快的M.2 PCIe Gen4 x4固態硬碟,為英特爾和AMD的最新...
    傑新(addlink)宣布推出新一代PCIe Gen4 x4 固態硬碟,支持NVMe 1.4協議。 傑新表示這款產品會帶來無可比擬的遊戲體驗。
  • 東芝存儲改名鎧俠後實測RD10 還會是你的首選固態硬碟嗎?
    今天我們就挑鎧俠一款新品固態硬碟來進行快速點評,評測的主角就是鎧俠高速 NVMe態硬碟一RD10。RD10固態硬碟本體的外觀採取藍黑配色,中間貼有六邊形暗色調標籤,以增加硬碟的科技質感。這款固態硬碟是標準的2280規格,支持NVMe協議 PCIE3.0 *4通道,官方最高速度讀寫速度可達3400MB/s 3200MB/s。鎧俠RD10共有512GB、1TB、2TB三種容量可供選,而我拿到這款硬碟容量是1000G,其中512GB型號為單面顆粒,1TB 2TB型號為雙面顆粒。
  • 新年提升新動能 金士頓M.2 NVMe高速固態硬碟
    以前升級,處理器或者顯卡是第一位,但是現在升級首選M.2 NVMe固態硬碟,因為M.2 NVMe固態硬碟相較機械硬碟或者SATA3固態硬碟帶來的性能提升比處理器等配件帶來的性能提升更明顯。比如開機速度大幅縮短、比如程序加載時間大幅降低、比如數據傳輸速度大幅提升,諸如此類不是處理器或者顯卡能夠帶來的使用體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