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中國當代藝術家訪談,訴說他們的藝術歷程

2020-12-18 什麼值得買

說在前面(關注作者「藝術小小值」,不定時打賞粉絲金幣哦~! )

Hi~值友們,

小小值好久沒整理中國當代藝術的相關視頻了,在這期裡,我們將呈現12位中國具有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訪談,話不多說,大家收藏起來,空閒時慢慢看吧~

註:排名不分先後的呀~都很有代表性

1楊詰蒼楊詰蒼 (1956- )生於中國佛山市。1982年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 1982-1989年在廣州美術學院任教。1989至今生活和工作在德國海德堡和法國巴黎。1997年-2006年多次在海內外舉辦個展。1989年《中國前衛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大地魔術師》,巴黎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巴黎。1990年《為了昨天的中國明天》,Pourrieres,法國。1991年《非常口》,福岡城市博物館計劃,日本。1992年《我家即你家》,羅茲藝術家博物館,波蘭。1993年《聯盟》,格拉斯哥當代藝術中心,蘇格蘭;《沉默的力量》,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英國。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賽。

2黃永砅黃永砯(1954年—2019年),生於福建。黃永砯是中國當代藝術運 動中最重要的一員,與森達達並稱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巨頭 ;登」2017世界最貴重10件現當代藝術品排行榜」。

2019年10月20日,黃永砯因病在法國巴黎逝世,享年65歲。

3丁乙丁乙原名丁榮,1962年生於中國上海,並在上海生活和工作至今。

如今,丁乙被認為是中國抽象派畫家中的先驅者,他也是第一個為世界頂級品牌愛瑪仕設計絲巾的中國設計師。他的作品在各個展覽和機構中廣泛展出,例如:威尼斯雙年展(1993),橫濱三年展(2001),和廣州雙年展(2002)。

4徐冰徐冰(1955-)祖籍浙江溫嶺,生於重慶。197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邀請,做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現為獨立藝術家,生活工作於紐約。曾在美國華盛頓沙可樂國家美術館、紐約新美術館、布朗士美術館、西班牙米羅基金會美術館、捷克國家博物館等重要藝術機構舉辦個人藝術展。曾被邀請參加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芬蘭、義大利、德國、韓國等國的重要聯展。1999年獲得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阿瑟獎(MAC ARTHUR AWARD)。

徐冰入選"影響中國」2017年度人物年度文化人物榜單。

5張曉剛張曉剛,1958年出生於雲南省昆明,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在北京生活和工作。

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藝術展覽,作品被國內外多家美術館、畫廊、以及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當代藝術所蘊世故的中國情境的最佳體現。

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他運用近現代中國流行藝術的風格表現革命時代的臉譜化肖像,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這種對社會、集體以及家庭、血緣的典型呈現和模擬是一種再演繹,是從藝術、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發的,因而具有強烈的當代意義;曾於1997年榮獲英國coutts國際藝術基金會所頒發的亞洲當代藝術家。

6宋永平宋永平是中國85美術運動中重要的先鋒藝術家之一。

八十年代中,從天津美術學院畢業以後,回到山西,開始從事現代藝術的創作。1985年他和其他同道在太原組織了「山西現代藝術展」,展出了用現成品製作的裝置以及繪畫雕塑等作品。當時,勞申伯格的展覽正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這個展覽可以看作是對勞申伯格的回應。雖然,宋永平等人也用了現成品,但是他們強調了一種表現精神,並不完全是美國式波普的複製。他們的作品生猛有血性,透露出民間的土味兒和山西黃土高原的野性,完全沒有美國波普的工業味道和複製意味。幾乎在同時,在甘肅蘭州、雲南昆明也有一些藝術家,比如曹湧、毛旭輝、楊樹楓等人運用類似的手法,把美國波普的材料的「生」轉化成中國西北的原始野性的「生」。後者的「生」不但注重物質的本色,更強調和突出精神的原發性、它來自生猛和鮮活的生命本身。這個現象說明了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傳入中國之後,產生了錯位,波普本來的工業化、物質性和複製性被轉化為農業性、情緒化和一次表現性。在八十年代的中國,美國的波普作為一種新的藝術觀念雖然猛烈地衝擊和影響了中國的前衛藝術,但是,中國藝術家註定不會生產真正的波普作品。

7徐坦徐坦,1957年生於中國武漢,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1993年加入大尾象工作組,現居住工作在珠三角和紐約;曾獲德國國家學術交流中心(柏林)藝術家基金,(DAAD.Berlin,2004)和紐約亞洲文化協會藝術家基金(ACC.2002)。作品和項目,曾經在廣州維他命空間、深圳OCAT當代藝術中心、紐約Location One藝術中心、舊金山Yerba Buena當代藝術中心等展出或實施過;並且參加過大尾象聯合藝術展(1992)、運動中的城市等展覽(1997-1999)、柏林雙年展(2001)、第50,53屆威尼斯雙年展(2003,2009)、雅加達雙年展(2013)、上海雙年展(2014)和沙迦雙年展(2015)

8王度旅法藝術家,他以一個新聞人的角度從事藝術創作,並提出了「我就是媒體」的藝術觀念及獨立的個人批評。

9張培力張培力被稱為「中國錄像藝術之父」。他1957年出生於中國杭州一個醫生家庭,1984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現中國美術學院),目前為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的主任與副教授,在錄像領域裡從事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是中國最早的的錄像專家。

10沈遠沉遠,1959年出生於福建省仙遊縣。是文化大革命後第一屆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的大學生。

1982年畢業,1989年作品即參加北京中國美術館的"中國前衛藝術"展覽。第二年隨其夫著名藝術家黃永砯先生移居巴黎。1997年,參加了溫哥華Art Beatas Gallery的「不確定的快感」和巡迴展「移動中的城市」,以及在倫敦凱頓藝術中心(Camdea Arts Centre)由IVA助辦的「巴黎人」。

11谷文達谷文達1955年生於上海,是中國當代藝術中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之一。英國藝術史家愛德華·露西·史密斯曾經稱他為「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來自中國的新生代前衛藝術家代表人物」。

谷文達也是八五美術新潮運動中的領軍者之一。上世紀80年代早期,他把錯位、肢解的書法文字做水墨畫,藉此挑戰正統體制,並影響了後來一代藝術家。

12毛旭輝1956年生於中國四川省重慶市,同年9月隨父母移居雲南省昆明市1982年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1984年調入昆明市電影公司任美術師,從事繪製電影海報的工作1993年留職停薪,成為自由職業畫家1996年-1999年在雲南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2工作室任教(聘任)2001年調入雲南大學藝術學院任教現為雲南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雲南油畫學會付主席聯展1985年6月在上海市靜安區文化館與同仁創辦首屆《新具像畫展》此展7月在南京展出,之後被批評家列入中國大陸85美術新潮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寫在最後

這12位藝術家所生長的年代與當下不同,他們對藝術、對當代藝術是出於真正的熱愛,無論後來他們的市場如何,如何被大眾「懷疑」他們的市場操作,但他們的熱愛是無人能及的,如果沒有熱愛,試問在眾多藝術創作者中,他們又何以把自己做到當代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呢?放下對藝術、對當代藝術的成見,開懷地去了解他們。中國當代藝術仍然是個「年輕人」,需要不同階層的「大人們」給予更多支持,給予更多理解。

有什麼關於藝術品收藏的問題,歡迎發送郵件至art@smzdm.com或在文末留言給我們哈,謝謝大家~~~

關注作者「藝術小小值」,不定時打賞粉絲金幣哦~!

相關焦點

  • 中國訪談網專訪:中國當代油畫藝術家付毅兵——從匠心中尋找人格張力
    付毅兵,中國當代油畫藝術家。 藝術品是孤立的,但藝術家不是,藝術市場更不是。文化人、創作人,首先是社會人。藝術家、藝術作品如何嫁接市場,是我們這次專訪中不可避免的交流話題。對此,付老師非常認同無論哪個社會領域,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而藝術創作應在藝術與商業中保有其張力所在。
  • 香港蘇富比當代晚拍11位中國藝術家戰報:劉野領銜、郝量創紀錄
    亞洲當代藝術依然有尚未開發的潛力,中國當代藝術家愈加被推向國際舞臺。香港蘇富比剛剛結束了2020年首個重要的當代藝術晚間拍賣,這也是其歷年來總估值最高的一次當代藝術晚拍。最終本場48件作品順利成交45件,成交率達93.75%,總成交額達5.95億港元,這也創造了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晚拍專場的最高成交額紀錄。其中11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12件作品悉數成交,成交額為1.004億港元,劉野作品領銜最高價,郝量則是再次刷新其作品拍賣最高價紀錄。
  • 18個國家、82位國際當代藝術家作品亮相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開幕嘉賓合影12月19日,18個國家、82位國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冬至歲末之際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亮相,此次展覽的藝術收藏家程昕東先生與現場大使、清華大學領導他一方面不遺餘力地致力於在全球推動傳播中國的當代藝術,同時也將國際上活躍的藝術家帶入中國。透過藝術,他讓世界了解了中國,也是透過藝術,讓中國走向世界。「此次在清華藝博舉辦的展覽涵蓋平面繪畫、雕塑、影像、裝置等,來自18個國家的101組件作品。
  • 亞洲首位藝術家黃建南,躋身世界名流,成美國著名訪談節目嘉賓
    與其說是美國這兩大知名訪談節目青睞中國藝術家黃建南,不如說是中國藝術家黃建南憑自己的實力和世界影響力而得到的尊重。▲黃建南先生被邀成為《比弗利藝術》頻道和《比弗利新聞》頻道嘉賓。通過這個專題,讓更多的美國人和華人很喜歡黃建南作品和他的藝術風格,很多人都成了黃建南的粉絲。▲黃建南先生油畫作品。
  • 當代藝術市場裡的非洲藝術家
    中國藝術現場 關注正在發生的藝術事件!▲ 大約兩年前,蘇富比現代和當代非洲藝術部在倫敦開業時,這一趨勢似乎有所改善。自2017年5月16日第一次(成交率79%,總成交額360萬美元)以來,該公司為非洲藝術家創造了60多項新的拍賣記錄。這一成功是由市場上的幾位新星推動的,其中包括繼馬利克·西迪貝(2002年)之後第二位在威尼斯雙年展(2015年)上獲得金獅獎的非洲藝術家安納蘇(El Anatsui)。
  • 新展《海上此時》開幕,匯集多位知名當代藝術家力作
    10月12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獲悉,兩江新區金山意庫ArtDepot Center(重慶)藝術倉庫當代藝術中心新展《海上此時》已正式開幕,此次展覽雲集了當代藝術系統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藝術家:丁乙、李山、薛松、申凡、鄭在東、張恩利。
  • 藝術人物·當代著名藝術家——楊紅
    國際當代藝術家楊紅,1959年出生,中國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中國女子書畫院副院長,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油畫學會會員,惠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亞洲美術家聯盟理事,香港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外名人高級研究員,中國嶺南麗民俗油畫創始人。斯裡蘭卡社會主議民主共和國國際交流協會中國首席代表。
  • 左晉《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館長、C9藝術首席藝術家、北京油畫協會理事,中國動畫協會會員,美麗中國的十大慈善藝術家之一2019 「三人行」孫昌茵 左晉 馮薇 畫展,C9畫廊,多倫多·加拿大2018 中國國際藝術時裝周「真愛無邊·繡夢如畫 」個人藝術作品衍生服裝主題展,798國際時裝周展館,北京·中國2018 紐約當代藝術展,安迪畫廊,紐約·美國2018
  • 當藝術家開始用藝術討論公共議題,他們亦在記錄時代|11月滬京展覽...
    如何退火,也是自2015年以來參與上海玻璃博物館「退火」項目的藝術家們在熟悉玻璃這一材質時的必修課——他們被要求利用玻璃材料,創作大型裝置作品。「重置」展示了過去五年來受邀參與項目的八位當代藝術家張鼎、廖斐、楊心廣、畢蓉蓉、林天苗、劉建華、孫遜、樸慶根的委約作品。藝術家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把玩」玻璃透明、易碎的特性,打破觀眾對這一物質的慣常認知。
  • 尋求相遇:《現場——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名家》在讀發想
    草間彌生、奈良美智等23位日本當代藝術家的對話。在這裡,訪談不再是浮泛的明星藝術家的獵奇,而是執著於「田野調查」的實證性文本,其中反映了作者和藝術家之間腦力激蕩的思想力。潘力在本書也對藝術家人生經歷和藝術創作語境做了學理性呈現和表達。
  • 東流不作西歸⽔ 13位當代攝影師的中國河流攝影展
    展覽「東流不作西歸⽔」 與坐落在塞納河畔的瑞⽶耶⽇修道院相呼應,此次展覽「東流不作⻄歸⽔」* 聚焦於中國河流,展示了13位當代攝影師對中國河流的視覺觀察。從中國傳統國畫的傳承,⾄那些桃源鄉般的景⾊在時間的⻓河中浮沉反覆到現今加速現代化的過程及其對⾃然和環境的影響,視覺上的敘事喚起我們對江河⼤川的記憶。
  • 韓國當代藝術聯展——文化符號_ 藝術中國
    ,預計展出樸勝模、崔永旭、金基羅、李慶美四位藝術家作品。此次展覽以文化符碼為概念,四位藝術家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反映韓國當代社會的不同層面。文化符碼是社會文化中的深層結構,使生活於該文化中的個體具有特定思考傾向、語言形式、價值導向及行動方式,反映階級或群體的品味,知識和行為的基本法則,此種品味或法則來自社會化與教育的過程。
  • 福瑞達美業跨界當代藝術:當科技與藝術碰撞,綻放中國之美
    福瑞達美業:藝術不設限,跨界無邊界福瑞達美業「跨界」的腳步從未停止,在12月28日,福瑞達美業將在山東濟南銀座頤庭大酒店召開了福瑞達美業璦爾博士x十位藝術家跨界限量藝術聯名系列啟動儀式,此次發布會以「致敬本質」為主題,將在現場正式發布福瑞達美業&璦爾博士和十大藝術家跨界限量藝術聯名系列的新一代禮盒。
  • 2020中國當代藝術家——王能藝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十大領軍人物,當代藝壇三十位影響力人物。中國美術研究院藝術委員會會員,國際名人百科會員,人民藝術家協會理事會理事,東方翰林書畫院院士,中國文化大使, 中國藝術大師,中國山水畫創作院畫家。北京金石畫館副主席。中華藝術家形象大使,企業黨建參考報社名譽副主席兼藝術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研究協會理事會副主席。
  • 十位讓你大開眼界的當代馬賽克藝術家
    最近,我在網上發現了一些非常富有靈感和創意的當代馬賽克藝術家的作品,今天和大家來分享,他們被認為對當代馬賽克藝術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JULIE RICHEY官網:http://www.juliericheymosaics.com/這位用馬賽克來做裙子的藝術家,的確是有一手絕活,她的馬賽克藝術是流動的,柔軟的,面料般的。
  • 美術研究|希望中國當代藝術留給後人的是真正的藝術而非垃圾!
    而成立於1947年的當代藝術學院(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其創建者之一赫伯特·裡德爵士(Sir Herbert Read)就認為,他們所關注的藝術是過去50年來具有革命性觀念的藝術。而在他1964年的著作《當代英國藝術》中指出,他研究的主要是仍然在世的藝術家。而在1977年出版的《當代藝術家詞典》中,就收錄了很多已故藝術家詞條。
  • LV邀請6位當代藝術家詮釋 Capucines 手袋,兩位中國藝術家參與
    10月底,LVMH 集團旗艦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與6位國際頂級當代藝術家合作,重新詮釋了該品牌標誌性的 Capucines 手袋。中國藝術家劉韡(Liu Wei)、趙趙(Zhao Zhao)的雕塑作品;美國藝術家 Henry Taylor、Josh Smith 的畫作,以及巴西藝術家 Beatriz Milhazes 和法國藝術家 Jean-Michel Othoniel 的經典作品都被重新演繹,融入了 Louis Vuitton 的限量版 ArtyCapucines 手袋。
  • 【雅昌專稿】楊詰蒼:當代藝術應該更關注對個體藝術家的研究
    本次展覽由沈瑞筠策劃,以園林為切入點,通過中國藝術家楊詰蒼和法國藝術家維朗妮·朱瑪的案例,對比中國文化以及法國文化在親近自然時的自然觀,分析法國風景園林和中國園林所體現的自然觀的差異。中國藝術家楊詰蒼以「芥子園林」為主題,布置25套舊書桌,美術館提供筆墨紙硯,並由藝術家本人或由藝術家指定的二位老師胡杰和曾永滔指導參觀者臨摹創作。
  • 中國當代藝術最重要的收藏家之一|烏裡·希克的藝術城堡
    20年來他深入發掘藝術現場、工作室,拜訪過逾千位藝術家,並以覆蓋式的探訪,系統收集了中國當代藝術早期和進行時態的200多位藝術家的2000多件代表作品。2012年,他決定從自己擁有的2100件藏品中挑選出1463件,捐贈給預計於2017年開放的香港博物館M+。「收藏之道, 並無高低之分。
  • 當代藝術家艾克:人生追求最高境界是藝術
    近日,由艾美藝術中心與艾克工作室聯合舉辦的「有諸內,形諸外」——艾克拜爾藝術品新作發布會在北京市舉行。當代畫家、 雕塑家、東英(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艾克拜爾 向嘉賓分享了自己最近十餘年創作的心路歷程,並解說了《前妻》、《童年》、《圓明園》、《黑松》等一系列繪畫作品。中國畫院、中央美術學院的眾多業內人士到場,並給與了高度評價。記者在發布會現場,對藝術家進行了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