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關注作者「藝術小小值」,不定時打賞粉絲金幣哦~! )
Hi~值友們,
小小值好久沒整理中國當代藝術的相關視頻了,在這期裡,我們將呈現12位中國具有代表性的當代藝術家訪談,話不多說,大家收藏起來,空閒時慢慢看吧~
註:排名不分先後的呀~都很有代表性
1楊詰蒼楊詰蒼 (1956- )生於中國佛山市。1982年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畢業。 1982-1989年在廣州美術學院任教。1989至今生活和工作在德國海德堡和法國巴黎。1997年-2006年多次在海內外舉辦個展。1989年《中國前衛藝術展》,中國美術館,北京;《大地魔術師》,巴黎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巴黎。1990年《為了昨天的中國明天》,Pourrieres,法國。1991年《非常口》,福岡城市博物館計劃,日本。1992年《我家即你家》,羅茲藝術家博物館,波蘭。1993年《聯盟》,格拉斯哥當代藝術中心,蘇格蘭;《沉默的力量》,牛津現代藝術博物館,英國。奧迪藝術與設計大獎賽。
2黃永砅黃永砯(1954年—2019年),生於福建。黃永砯是中國當代藝術運 動中最重要的一員,與森達達並稱為中國當代藝術的巨頭 ;登」2017世界最貴重10件現當代藝術品排行榜」。
2019年10月20日,黃永砯因病在法國巴黎逝世,享年65歲。
3丁乙丁乙原名丁榮,1962年生於中國上海,並在上海生活和工作至今。
如今,丁乙被認為是中國抽象派畫家中的先驅者,他也是第一個為世界頂級品牌愛瑪仕設計絲巾的中國設計師。他的作品在各個展覽和機構中廣泛展出,例如:威尼斯雙年展(1993),橫濱三年展(2001),和廣州雙年展(2002)。
4徐冰徐冰(1955-)祖籍浙江溫嶺,生於重慶。197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1981年畢業留校任教,1987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1990年接受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邀請,做為榮譽藝術家移居美國。現為獨立藝術家,生活工作於紐約。曾在美國華盛頓沙可樂國家美術館、紐約新美術館、布朗士美術館、西班牙米羅基金會美術館、捷克國家博物館等重要藝術機構舉辦個人藝術展。曾被邀請參加英國、法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芬蘭、義大利、德國、韓國等國的重要聯展。1999年獲得美國文化界最高獎:麥克·阿瑟獎(MAC ARTHUR AWARD)。
徐冰入選"影響中國」2017年度人物年度文化人物榜單。
5張曉剛張曉剛,1958年出生於雲南省昆明,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在北京生活和工作。
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藝術展覽,作品被國內外多家美術館、畫廊、以及私人收藏。他的作品是當代藝術所蘊世故的中國情境的最佳體現。
從九十年代中期開始,他運用近現代中國流行藝術的風格表現革命時代的臉譜化肖像,傳達出具有時代意義的集體心理記憶與情緒。這種對社會、集體以及家庭、血緣的典型呈現和模擬是一種再演繹,是從藝術、情感以及人生的角度出發的,因而具有強烈的當代意義;曾於1997年榮獲英國coutts國際藝術基金會所頒發的亞洲當代藝術家。
6宋永平宋永平是中國85美術運動中重要的先鋒藝術家之一。
八十年代中,從天津美術學院畢業以後,回到山西,開始從事現代藝術的創作。1985年他和其他同道在太原組織了「山西現代藝術展」,展出了用現成品製作的裝置以及繪畫雕塑等作品。當時,勞申伯格的展覽正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這個展覽可以看作是對勞申伯格的回應。雖然,宋永平等人也用了現成品,但是他們強調了一種表現精神,並不完全是美國式波普的複製。他們的作品生猛有血性,透露出民間的土味兒和山西黃土高原的野性,完全沒有美國波普的工業味道和複製意味。幾乎在同時,在甘肅蘭州、雲南昆明也有一些藝術家,比如曹湧、毛旭輝、楊樹楓等人運用類似的手法,把美國波普的材料的「生」轉化成中國西北的原始野性的「生」。後者的「生」不但注重物質的本色,更強調和突出精神的原發性、它來自生猛和鮮活的生命本身。這個現象說明了西方現代藝術的形式傳入中國之後,產生了錯位,波普本來的工業化、物質性和複製性被轉化為農業性、情緒化和一次表現性。在八十年代的中國,美國的波普作為一種新的藝術觀念雖然猛烈地衝擊和影響了中國的前衛藝術,但是,中國藝術家註定不會生產真正的波普作品。
7徐坦徐坦,1957年生於中國武漢,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1993年加入大尾象工作組,現居住工作在珠三角和紐約;曾獲德國國家學術交流中心(柏林)藝術家基金,(DAAD.Berlin,2004)和紐約亞洲文化協會藝術家基金(ACC.2002)。作品和項目,曾經在廣州維他命空間、深圳OCAT當代藝術中心、紐約Location One藝術中心、舊金山Yerba Buena當代藝術中心等展出或實施過;並且參加過大尾象聯合藝術展(1992)、運動中的城市等展覽(1997-1999)、柏林雙年展(2001)、第50,53屆威尼斯雙年展(2003,2009)、雅加達雙年展(2013)、上海雙年展(2014)和沙迦雙年展(2015)
8王度旅法藝術家,他以一個新聞人的角度從事藝術創作,並提出了「我就是媒體」的藝術觀念及獨立的個人批評。
9張培力張培力被稱為「中國錄像藝術之父」。他1957年出生於中國杭州一個醫生家庭,1984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現中國美術學院),目前為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的主任與副教授,在錄像領域裡從事了大量的開拓性工作。是中國最早的的錄像專家。
10沈遠沉遠,1959年出生於福建省仙遊縣。是文化大革命後第一屆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的大學生。
1982年畢業,1989年作品即參加北京中國美術館的"中國前衛藝術"展覽。第二年隨其夫著名藝術家黃永砯先生移居巴黎。1997年,參加了溫哥華Art Beatas Gallery的「不確定的快感」和巡迴展「移動中的城市」,以及在倫敦凱頓藝術中心(Camdea Arts Centre)由IVA助辦的「巴黎人」。
11谷文達谷文達1955年生於上海,是中國當代藝術中國際知名的藝術家之一。英國藝術史家愛德華·露西·史密斯曾經稱他為「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來自中國的新生代前衛藝術家代表人物」。
谷文達也是八五美術新潮運動中的領軍者之一。上世紀80年代早期,他把錯位、肢解的書法文字做水墨畫,藉此挑戰正統體制,並影響了後來一代藝術家。
12毛旭輝1956年生於中國四川省重慶市,同年9月隨父母移居雲南省昆明市1982年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1984年調入昆明市電影公司任美術師,從事繪製電影海報的工作1993年留職停薪,成為自由職業畫家1996年-1999年在雲南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2工作室任教(聘任)2001年調入雲南大學藝術學院任教現為雲南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雲南油畫學會付主席聯展1985年6月在上海市靜安區文化館與同仁創辦首屆《新具像畫展》此展7月在南京展出,之後被批評家列入中國大陸85美術新潮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寫在最後
這12位藝術家所生長的年代與當下不同,他們對藝術、對當代藝術是出於真正的熱愛,無論後來他們的市場如何,如何被大眾「懷疑」他們的市場操作,但他們的熱愛是無人能及的,如果沒有熱愛,試問在眾多藝術創作者中,他們又何以把自己做到當代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呢?放下對藝術、對當代藝術的成見,開懷地去了解他們。中國當代藝術仍然是個「年輕人」,需要不同階層的「大人們」給予更多支持,給予更多理解。
有什麼關於藝術品收藏的問題,歡迎發送郵件至art@smzdm.com或在文末留言給我們哈,謝謝大家~~~
關注作者「藝術小小值」,不定時打賞粉絲金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