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雲南•奮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丨體驗彝族文化傳承...

2020-12-22 雲南網

  整齊綻放的花花草草,一簇簇土黃色的土坯房內卻是極具小資情調的現代化裝修,還有煙囪冒著縷縷青煙,懶洋洋的狸花貓在青褐色的圍牆上打著盹,乾淨的石板路縱橫交錯。而在2013年前,這個叫可邑村的地方,還是一派老舊泥濘之景,村民生活困難,人畜混住,基礎設施嚴重匱乏,連喝水都要靠水窖。如今,可邑正在變得越來越「可以」。 

乾淨的石板路

  體驗原生態彝族文化

  可邑村位於紅河州彌勒市北部,距彌勒城區18千米,平均海拔1780米,森林覆蓋率達80%。可邑在彝族語中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全村268戶765人,以彝族支系阿細人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佔98.68%,是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山寨。

  可邑村民風淳樸、文化深遠,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細跳月」、「阿細先基」的源生之地,也是「阿細祭火」、阿細酒文化最為興盛之地。

  自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以來,可邑村堅持保護與發展並舉方針,發展鄉村旅遊、建設特色小鎮,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生態文化村」「雲南省民族團結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徜徉在起起伏伏的石板路上,時光是安靜的,到處流淌著濃鬱的彝族文化風情,我們能夠體驗到原生態的彝族文化生活:在民族團結進步廣場,遊客們在當地彝族同胞的帶領下跳起歡快的舞蹈;在彝族文創店,設計師將傳統彝族文化元素和現代生活相結合,具有彝族特色的書籤、袋子、紀念品等伴手禮琳琅滿目;在民俗傳習館,遊客可以在村內藝人的幫助下,學習傳統三弦樂器、吹笛、彝族舞、草編手工等,用自己的雙手感受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活生生的文化傳承。   

  舊農房煥發新生機

  2013年,在彌勒實施「美麗家園」行動計劃帶動下,可邑村內農房得以重建或加固,也正是通過這次契機,可邑村彝族民族文化內涵融入到村莊建設中。

舊房改造成的別致餐館

  走進一家老舊房改造成的餐館,小射燈、小插花、地板磚、藝術壁畫、小桌子等現代元素,與木質層板、方型土坯磚牆在老房裡產生了一種奇妙的碰撞。可邑村民宗專幹陳芙蓉說:「土坯磚牆是專門露出來的,刷上了透明膠水,就是讓遊客看得到這是最真實的老房子。」

屋子周圍風景宜人

  據陳芙蓉介紹,現在村裡的老舊農房正在逐步改造成安全舒適的餐館、民宿酒店、娛樂客棧、酒吧等,目前已改造好的10餘套已經投入運營,接下來將陸續改造43套老農房。

  看著一棟棟昏暗潮溼、灰撲撲的老土坯房被改造成亮堂堂的新房子,陳芙蓉說:「老房改造既能保護我們這一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又能讓它煥發新生,在改造中傳承、保護彝族文化。」

  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信心

  據統計,2019年,可邑村人均收入達1.9萬元,比2018年的約1.8萬元增加了1000多元。「村民就近就業,減少了外流,村子也慢慢變得熱鬧起來。村民從每天上午9點工作到下午5點,早上做完簡單農活後,到村裡接待遊客,5點下班後還可以繼續自己的農活,工作、農活兩不誤。」陳芙蓉說。

  目前,可邑村農民收入主要以旅遊、種植業為主,旅遊業發展直接帶動了500餘名村民在村內就業,有的當保安、有的做保潔、有的開餐館,村民收入一年比一年好。2019年,可邑小鎮旅遊產業總收入3962.49萬元,遊客數達162.4萬餘人。特色蘋果、核桃、蜂蜜、土雞蛋、山羊等當地土特產也是村民致富的重要途徑。

可邑村

  可怡心園客棧老闆畢鋼是可邑村原住民,2015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通過創業貸款20萬,自籌、向親朋借錢籌集40餘萬元,將自家兩棟老房子改成了客棧。「剛開始,我很忐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改造了我的老房子,沒想到一做就嘗到了甜頭。」畢鋼說,如今他的貸款已還完,正慢慢還著親朋的借款,但他的客棧方興未艾。

  畢鋼的客棧最多可以接待20餘桌客人,主打彝族特色菜餚,忙起來的時候還要請同村人來幫忙才能照顧好所有客人。「誰能想到我們這個偏遠山村還能迎來重慶、成都、貴州、廣西、廣東等這些遠道而來的遊客。」他說。

  今年因為疫情影響,營業情況不佳,但對客棧的未來,畢鋼說自己還是很有信心,下一步,他還將把彝族特色歌舞融入客棧服務中,以更有民族特色的服務招待八方遊客。   

  雲南網記者 夏葦 李正雄 徐嵩欽 劉暢 吳鴻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候選名單公示
    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評審命名工作經各地推薦、專家評審、實地考察和專題研究等程序,國家民委擬命名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學等一批單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單位)」,現予公示,公示時間為2019年11月22日至11月28日。如有不同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以電話或電子郵件形式向國家民委監督檢查司反映。
  • 「新徵程」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新徵程】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全面貫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在雲南,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正確指導思想,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 文山州、丘北縣擬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文山州、丘北縣擬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2020-12-11 2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立足新起點 奮力譜寫民族團結新答卷
    大理洱源鄭家莊各民族其樂融融。 陳飛 攝。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陳長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明確要求雲南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為雲南確定了新坐標、明確了新定位、賦予了新使命。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民族團結,就沒有繁榮昌盛,民族團結是共同之福。民族團結是雲南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雲南發展進步的基石。雲南有2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1/3,是全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是祖國多民族大家庭的縮影。加強民族團結,事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事關雲南發展穩定大局。
  •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雲南祿勸法院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祿勸縣法院供圖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多年來,祿勸縣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積極打造民族地區特色審判模式,著力用司法護航民族團結進步、維護邊疆繁榮穩定,淬鍊出了「背著國徽去開庭」精神、雙語法官精神和民族團結精神。
  • 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開得更豔麗,隴川做了這些……
    行動自覺和使命擔當,全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走出了一條具有隴川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之路,形成了經濟轉型、事業發展、民族和睦、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緊盯目標建機制匯聚社會各界創建合力堅持「在隴川,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要求,全面加快推進「建設邊疆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綠色生態隴川、中緬陸水聯運大通道」三大目標建設,
  • 關於第二批(第二次)柳州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示範單位和第二批...
    關於第二批(第二次)柳州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 示範單位和第二批教育基地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信息來源:柳州市民宗委 發布日期:2020-12-21 17:41 【字體:大中小】 市委宣傳部、統戰部,柳州市民宗委三個部門擬於近期命名柳北區等90個單位為第二批(第二次)柳州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
  •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貴陽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專屬logo長啥...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 】貴陽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專屬logo長啥樣?有啥含義?《方案》提出,到2021年底,把我市建設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使各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明顯增強,為建設貴州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範區做出省會貢獻。
  • 走臨夏市西關街道民族文化長廊 攬民族團結進步風採
    為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營造各民族交往、交流與交融的良好氛圍,臨夏市西關街道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為載體,在新建成通車的華寺街西路沿線,精心設計打造了長達700米的民族團結進步文化長廊,內容豐富、形象生動,表現形式各異的宣傳展板,從普及我國民族政策,展現我國各民族的民俗風情等層面
  • 石榴樹上石榴紅——麗水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綜述
    回顧歷史,麗水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源遠流長——既有以畲族為主體的世居少數民族,也有伴隨改革開放從全國各地來到麗水務工經商、就學就業、安家樂業的苗族、土家族、侗族、彝族、布依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同胞。10多萬少數民族同胞與漢族同胞共同在秀山麗水合力建設著美麗幸福大花園。
  • 「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貴陽市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專屬logo長啥...
    今年5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貴陽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1年底,把我市建設成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使各族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明顯增強,為建設貴州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範區做出省會貢獻。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如何命名?示範州測評指標有哪些變化...
    中國民族報記者就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採訪了國家民委監督檢查司負責同志。問:今年國家民委監督檢查司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麼?在體制機制建設上下更大功夫,按照《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命名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規範示範區示範單位評審命名,以實施動態管理為突破,穩步完善創建工作管理體系,推進創建工作向縱深拓展。在修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州(地、市、盟)測評指標》的基礎上,繼續修訂完善各類示範單位測評指標,嚴格規範示範區示範單位考核,推動創建工作提標增效。
  • 楚雄州2020年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月活動啟動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陳明海)12月10日,2020中國·楚雄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月在彝人古鎮啟動,楚雄彝族自治州委統戰部副部長、州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主任魯文興,楚雄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局局長馬子亮出席啟動儀式。
  • 羅源松山鎮:「民俗小鎮」搭起民族團結大舞臺
    去年以來,松山鎮緊緊抓住羅源縣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的發展契機,按照羅源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堅定用好「民族團結」品牌,著手推進以八井、竹裡、小獲為中心的畲族文化民俗小鎮建設,形成「一環一軸五片區」的發展布局,積極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濃厚氛圍。
  • 民族一家親 攜手奔小康 我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碩果纍纍
    黑龍江日報12月9日訊 興邊富民行動加快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傳統文化保護、教育均衡發展政策、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讓少數民族群眾有了越來越多的獲得感,不斷完善的法規制度保障著各民族合法權益……黨的十九大以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我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知識100問
    準確把握新形勢下民族問題、民族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堅定信心決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12.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時對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是什麼?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 「民族團結」|巴林右旗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高度重視 高位運行...
    制定實施了《巴林右旗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實施方案》,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改善民生、民族團結進步、民族政策貫徹落實、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等五個方面部署了20項具體工作任務,使創建工作任務清晰、目標明確。組建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辦公室,加強班子建設和創建工作隊伍建設,足額安排和落實創建工作經費,保障創建工作組織、人員、經費到位。高位運行。
  • 雲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全國第二多
    掌上春城訊11月27日,「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省民族宗教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十三五」以來我省紮實推進民族團結示範區建設所取得的各項成就。
  • 民族團結之花在紅河鮮豔無比!
    「紅河州的生動實踐,探索了一條符合實際、富有邊疆民族自治地方特色的創建之路,為雲南省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做出了貢獻,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長期以來,紅河州各民族儘管文化傳統、民族信仰和風俗習慣各異,但始終和睦相處、和諧共榮,世世代代守護著紅河這片「大美和諧」的人間淨土,創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成為各民族文明進步的生命之根、自立自強的力量之源。整齊的飯桌、香噴噴的飯菜、廣場上的歡聲笑語……每年的哈尼「十月年」,是元陽縣新街鎮大魚塘村最熱鬧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