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始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重要論述,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日新月異、欣欣向榮。新時代,生活在麗水的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高揚「麗水之幹」行動旗幟,全面奏響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動人旋律。
「處州十邑,無邑不有畲客」。回顧歷史,麗水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源遠流長——既有以畲族為主體的世居少數民族,也有伴隨改革開放從全國各地來到麗水務工經商、就學就業、安家樂業的苗族、土家族、侗族、彝族、布依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同胞。10多萬少數民族同胞與漢族同胞共同在秀山麗水合力建設著美麗幸福大花園。
2015年全市民族工作會議以來,我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全國和全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精神,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民族工作主題,創建「石榴籽工程」,爭當全國民族鄉村振興排頭兵,民族地區各項事業取得跨越發展,少數民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眼下,大花園裡秋意正濃,石榴樹上的石榴紅紅火火。麗水正立足轄有全國唯一畲族自治縣和民族鄉村數量佔全省多數這一實際,求是挺進,勇立潮頭,確立建設全國民族鄉村振興示範先行區、爭當全國民族鄉村振興排頭兵的新目標,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許多領域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創新「麗水模式」,貢獻「麗水經驗」。
「像石榴果一樣把日子過紅火」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近年來,麗水始終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據史料記載,上世紀20年代的景寧敕木山村「道路是陡峭的,幾乎像階梯那樣上升」「人們還保持著使用老式火篾照明的習慣」。如今已是一個美麗鄉村,美麗公路貫穿村莊,電力、電視、自來水普及,汽車、電腦、手機進農家已是常態,村民過上了現代幸福生活。據統計,2019年敕木山村集體收入達85.2萬元,經營性收入達22.2萬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康村。這裡的發展變遷,只是麗水民族地區發展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麗水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大力推進民族鄉村振興,組建民族鄉村振興工作專班,建立民族鄉村振興行動推進工作機制,出臺針對民族鄉村振興的專項規劃、發展指標體系、行動計劃等指導性文件,不斷以新思路、新機制、新舉措,為民族鄉村振興賦能。
「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拓寬創業創新致富渠道,實現民族同胞「進城夢、安居夢、致富夢」。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扮靚特色,建成宜人的人居環境。全民醫保,少數民族群眾城鄉居民醫療補助,讓民族同胞看病有了兜底保障網。四好農村路通到家門口,告別山寨出門行路難,美麗公路和綠道建設,成了民族同胞美麗經濟的通途。
新興產業為民族地區發展注入新活力。畲家民宿蓬勃發展,串起山居山景好風光。麗水山耕、景寧600、松陽香茶、雲和雪梨,畲家山貨賣出好價錢。網紅經濟,直播帶貨,帶出好山好水好產品。來料加工,實現家門口就業,撐起百姓幸福夢。蓮都利山,荷花飄香;龍泉竹垟,潑水世界;雲和長汀,山裡看海;景寧金坵,畲家風情;鄉村旅遊紅紅火火。遂昌東峰,土地流轉鋪就富民強村路。民族同胞的日子越過越好。全市16個民族村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51個民族村創建成A級以上景區村,龍泉竹垟畲族鄉獲評浙江省首批旅遊風情特色小鎮,景寧李寶雲中公社等一批具有畲族特色的農文旅綜合體村寨,實現從美麗畲寨向美麗經濟的蝶變。
麗水大地,正收穫著豐收的喜悅。2019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1元,增幅連續11年位居全省首位。全市少數民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1元,年均增幅連續14年高於全市農村居民平均水平。景寧畲族自治縣成立36年來,人均生產總值從1984年的318元增加到2019年的62306元,增長196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84年的175元增加到2019年20005元,增長114倍,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國120個民族自治縣(旗)第四位。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麗水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270多萬人口的麗水大家庭裡,44個少數民族的同胞和漢族同胞如石榴籽般緊緊抱在一起,同心同德、親如一家,融為一體、情同手足。
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全市各族人民以守望相助、手足相親的精誠團結,眾志成城、攜手一道投身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全市經濟實現「二季紅、半年正」,交出「兩手抓」「兩戰贏」的高分答卷。
在發展的道路上,在共克時艱的關頭,各民族同胞齊心協力、和諧共進。可以說,民族團結已經融入了麗水人的血脈。
麗水紮實推進「六進」「四微」「石榴籽工程」等城市民族工作實踐創新,6家單位獲評省級以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景寧畲族自治縣與萬裡之外的西藏自治區墨脫縣開啟民族團結進步合作交流新篇章,開展「運一車書去墨脫」等活動。縉雲縣新碧初中、青田縣多迪斯泰保健器材公司、麗水開發區維克託電力設備公司等集體,都是流入少數民族較多的單位,在支持和幫助少數民族學生以及員工和諧融入中創造了許多好辦法好經驗。慶元縣高度重視城市少數民族工作,如幫助來自新疆墨玉縣的維吾爾族同胞乃斯爾丁·穆伊丁協調解決燒烤經營難題。他深受感動,主動融入第二故鄉,積極參與助殘助困公益活動,今年還全力投入慶元抗擊疫情志願服務。
在追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堅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對口援建工作,將之納入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大局。全市每年籌集對口支援僅財政資金就達1億多元,實施民族發展項目20多個。從江南秘境奔赴雪域高原、天山腳下……目前,麗水對口支援新疆新和縣、西藏那曲市、青海海西州等地,5年來,各級黨政交流持續深入,產業幫扶蓬勃開展,援建幹部無私奉獻,勞務合作有效推進,為民族地區脫貧攻堅貢獻麗水力量。
麗水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屢獲殊榮。景寧畬族自治縣全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三個走在前列」重要囑託,縣委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並作為唯一的民族自治縣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作交流發言,還先後承辦全國民族自治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驗交流現場會、浙江省民族鄉村振興示範建設推進現場會等。麗水市農業農村局等4個集體和6名個人獲得浙江省第六次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個人稱號。
「像石榴花一樣開出別樣精彩」
全面小康的路上,各民族同胞沐浴著春光快步前行,麗水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結出了新碩果。
跨山統籌趟新路,依託畲鄉民族風情優勢,加快打造雲景特色風情聚落區,民族地區發展開創新局面。改革創新展新姿,景寧縣成為全國民族地區城鄉融合發展國家級試點,景寧大均鄉成為全國首個GEP核算鄉鎮,遂昌縣大田民族村成為全國首個GEP、GDP雙核算村,雲和霧溪畲族鄉全市率先開設「兩山銀行」……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創新實踐中,民族地區敢為人先,已然在許多方面成為全省、全國民族地區標杆。問海借力增動能,民族地區在區域協作中交出了優異的成績單。麗景民族工業園開闢生態工業發展新高地,景寧攜手上海靜安區打造區域發展共同體,雲和民族鄉村振興「飛地」產業園落戶嘉興,架起山海協作大橋梁,全市民族鄉村振興「飛地」經濟有序推進。此外,「雙百」結對行動、強村公司、「八個萬元錢」工程、「政銀保」「畲情貸」等一系列務實舉措,變「輸血」為「造血」,為民族同胞增收致富注入新活力。
民族地區發展的美麗蛻變,還體現在民族文化、體育、教育等社會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民族文化大放異彩。麗水民族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保護綠色根脈,「紅+綠+畲」互促融合,創建了蓮都老竹畲族鎮、龍泉竹垟畲族鄉、雲和安溪畲族鄉、遂昌三仁畲族鄉、松陽板橋畲族鄉等5個紅色鄉村振興示範鄉鎮和景寧大張坑村、青田箬坑村等19個紅色鄉村振興示範村。「畲家十大碗」「畲鄉十小碟」「畲鄉十藥膳」等中國「好畲」系列產品,成為伴手禮,行銷天下。「中國畲鄉三月三」、中國(浙江)畲族服飾設計展演、「竹柳新橋」三月三畲鄉歌會等重大文化活動持續開展,《千年山哈》《畲娘》等民族文藝精品連獲全國大獎,民族歌舞劇《畲山黎明》即將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畲族古村落、古祠堂、古建築修繕和保護,畲族婚嫁、山歌、語言、祭祀、畲族字帶、手工藝等非物質遺產傳承,讓民族文化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在河南鄭州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在麗水舉辦的第六屆全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我市少數民族體育健兒分別為省市獲得多項佳績。
民族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全面實施教育提質行動,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讓民族地區學生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民族教育券、民族生鳳凰勵志獎學金,助力民族學生成長成才。景寧中學高考一本上線人數從2011年的3人躍升至2020年的151人,雙一流大學錄取人數位居全市第四,已然成為山城辦出優質高中的麗水教育新樣板。在高等教育領域,無論是過去被譽為浙江「民族教育搖籃」的浙江省少數民族師範學校,還是現在麗水學院民族學院,都承載著為全省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重任,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成了浙江乃至華東地區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幟。
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站在新時代新起點,全市上下全面厲行「麗水之幹」,不斷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局面,為打造「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發展重要窗口」,匯聚起全市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
來源:麗水日報
●
●
●
原標題:《石榴樹上石榴紅——麗水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綜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