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日本鬼子偷襲八路軍,幾乎從沒成功過,其實原因很簡單

2020-12-22 大鄉村說歷史

要知道,抗日戰爭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這也是近代中國所經歷的最慘烈的一場戰爭,當時我們各方面都不如日本,所以抗戰時,我們極為困難,戰鬥時,常常被鬼子壓榨。

抗戰時期,常聽人說我軍偷襲日本鬼子,取得了什麼勝利,但很少聽人說日本鬼子會偷襲八路軍,一是因為當時日本人武器先進,實力也很強,不需要偷襲,二是因為日本鬼子經常偷襲失敗。

特別是我們黨的八路軍,基本上日本鬼子都沒有成功偷襲,來看看為什麼?

要知道,如果敵我雙方剛剛打起來,我們肯定沒有什麼優勢,所以在與鬼子作戰時,我們經常採用遊擊戰術,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不會去拼死拼活,我們經常用槍換地方,讓鬼子找不到。

八路軍常常躲在村中,每到一個新地方,大家都要先勘察好地形,再建些簡易工事,以防鬼子突然偷襲;日本鬼子雖然偷襲過八路軍,但基本上都能突破包圍圈而走。

我們的軍隊會經常利用地形,甩掉後面的日本鬼子,利用夜幕掩護,等鬼子來的時候,我們就撤退了,日本鬼子不熟悉地形,他們也追不上,他們這次的偷襲基本上是失敗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能保持實力。

日軍偷襲時,國軍並沒有表現得很好,機動性很差,基本上是被鬼子包圍後,很難脫身,當時南京保衛戰中,跟著老蔣,很多將領都在後面跑,只有唐生智等人守在這裡。

他們被鬼子包圍時,並沒有戰鬥到最後一刻,很多人選擇了投降,其實他們很害怕,他們以為當俘虜就能活下來,可實際上,日本鬼子卻喪心病狂,把南京變成了屠宰場,根本不給他們生存的機會。

儘管八路軍武器落後,但我們有很強的抵抗精神,大家在戰鬥的時候,都要與鬼子拼個你死我活,但到了該撤退的時候,也要組織好有紀律的撤退,不是圍困就是圍困。八路軍一個團,被八千鬼子包圍了,這個團長沉著地想著對策,成功地跳出了鬼子的包圍圈,很多時候大家沒有開火,成功地跳出包圍圈,其實是我們冷靜下來,認真地思考,一路上的能力很重要,智慧很重要。

相關焦點

  • 聶帥憶抗戰初期拼刺刀:3個日軍背靠背,10個八路軍佔不了便宜
    其實,中國軍隊可以躲進壕溝躲避子彈和減少炮彈的威脅,不過日軍的機槍、迫擊炮、擲彈筒確實能重火力壓制我方火力,掩護日軍步兵前進,日本的打仗裝備要比中國的好得多,同時士兵的作戰素質也要比中國軍隊好很多,以前的中國軍隊的裝備很落後,尤其是人人崇拜的八路軍。因為條件差,中國士兵不得不選擇用刺刀來刺殺敵人,這也給爭強好勝的日本士兵帶來了機會。
  • 日軍突然偷襲,八路軍堅守待援,反打得鬼子潰不成軍!
    導讀:日軍突然偷襲,八路軍堅守待援,反打得鬼子潰不成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日本鬼子拼刺刀戰無不勝?身為八路軍的他表示:經常佔不到便宜
    艱難的抗戰歲月,有多少戰士沒有睡過一晚的安穩覺,又有多少戰士吃過一頓不帶灰塵的飯,如今的中國就是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堆建」起來的!面對日本鬼子的猛烈進攻,他們沒有退縮一步,有人說日本鬼子拼刺刀戰無不勝,這難道是真的嗎?身為八路軍的他表示:經常佔不到便宜!
  • 抗戰老兵親身經歷告訴你,什麼是真正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在戰場上真的如此脆弱不堪嗎?其實,根據資料統計在十四年的艱苦抗戰歲月裡,中國軍民傷亡在1500萬以上,而日軍的傷亡僅僅只是130餘萬,其中的差距可見有多大。甚至在很多地方出現了兩三個鬼子佔領一個村八九個鬼子佔領一座城的事情。那麼小編接下來就來講述抗戰老兵在戰場上的親身經歷,來了解一下鬼子的真正實力。在唐山市吳戴莊村有一名抗戰老兵叫吳子林。
  • 隨軍記者拍的老照片,八路軍打勝仗後的真實畫面,抗戰劇中絕對看不到
    目前,我國的軍事實力已經躍居世界第二,還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二強國,有人說要是抗戰時我軍有這樣的實力,抗戰哪裡還需要八年?我想說的是,如果那時候我們的實力有這麼強,日本哪裡還敢發動侵略戰爭,毛爺爺在分分鐘滅了它。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超過200萬人,其中有幾十萬人的女兵,還有幾十萬的新兵。
  • 抗戰時期八路軍一個團兵力多少?一個團800人,下轄5個連
    不過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曾經出現過一個相當特殊的編制——將主力團縮編成「小團」。事實上這種選擇也是當時的無奈之舉,在日軍的頻繁圍剿下,我國失去了很多抗日根據地,根據地人口損失過半,八路軍的兵力也由40萬降至30萬。為了儘量保存八路軍的有生力量,我軍採取了很多措施,其中就包括這種縮編手段。
  • 抗戰劇中「鬼子專業戶」的日本演員,網友:尷不尷尬?
    因為相聊甚歡,又是影視行業同行,就拜託中方老闆翻譯,問他看不看中國的抗戰神劇?怎麼看待這些劇。這傢伙一聽,嘴上表示沒看過,覺得也沒什麼,就是電視劇而已,但明顯停了筷子,沒了之前山乎還吃的勁頭,面部神經也變得不自然起來,一時大家氣氛變得好尷尬尬。矢野浩二:日本演員,他演過日本天皇,以及各色日本鬼子,在國內算是有知名度的日本演員了。我們問過他在抗日劇中演日本人的感受,會不會芥蒂和尷尬?
  • 影視劇中大多將鬼子的形象蠢化,真實的鬼子進村到底是啥樣?
    隨著抗戰片在大螢屏上的火爆,越來越多的無良導演為了高收視率,不斷戲謔話抗戰片。像什麼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等雷人橋段,其實就是這些年抗戰劇中的常見場景。在抗戰影視劇中,還有個相當常見的場景就是鬼子進村。影視劇中大多將鬼子的形象蠢化,真實的鬼子進村到底是啥樣?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好多人說什麼抗戰老兵的話不可信,但一個經歷過真實經歷人的話都不可信,某些人靠想像的話就可信嗎?當時很多宣傳比如29軍的大刀隊、平型關大捷,這些其實都是當時鼓舞全民抗戰決心的一種宣傳需要,其實真實的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真的無論裝備、單兵素質、後勤保障真的好差,抗戰真的好辛苦的。
  • 為何抗戰時期八路軍會綁腿,抗美援朝時就不綁了?這是血換來的教訓
    抗戰期間我國的工業剛剛起步,因此各類的軍需設備資源不足,彈藥奇缺,反觀日本國力不斷的增強,槍枝彈藥,尖船利炮可以說應有盡有。在中國和日本的戰爭當中雙方的軍事水平,裝備方面都有著顯著的差距,再加上國內軍閥各懷鬼胎,最終導致了最初的抗戰失敗。
  • 知道嗎:抗戰中有支神奇的日本「八路軍」
    衫本義夫想,對日軍的宣傳要以日本人的組織為主,那效果就會更大,對俘虜的教育也是同樣。於是,他和「日本八路」們商量建立一個由日本人組成的反戰同盟組織,他們的想法得到了八路軍敵工部的支持,他們決定給這個組織起名「覺醒聯盟」,並制訂了簡單的綱領和章程。
  • 日本人也拍過抗日劇,劇中八路軍長這樣,網友看完卻說更真實!
    日本拍的這部抗日劇你看過嗎?比國產劇更真實,劇中八路軍長這樣 日本籍的男演員,因為在我國演了太多日本軍官的形象,導致無法直接回國,或者是在回國之後,被日本民眾謾罵,毆打的事件,在前幾年也發生過。
  • 抗戰時八路軍為何都愛綁腿,抗美援朝卻不再綁?原因令人淚目
    抗戰時八路軍為何都愛綁腿,抗美援朝卻不再綁?原因令人淚目 抗戰十四年無比艱苦,因為當時我們國家軍工業落後,物資匱乏,在和日軍作戰的時候槍枝和彈藥一直急缺,其他的軍用物資更是沒有,比如八路軍戰士們當年抗戰就只能靠步行跋山涉水,條件雖然艱苦但是戰士們卻一直咬牙堅持,當時八路軍戰士在打仗的時候都喜歡綁腿,現在才知道這也是無奈之舉。
  • 抗戰時期,我軍繳獲的軍大衣,為什麼自己不穿,原因實屬無奈
    那麼,在那樣嚴苛的環境下,為什麼我們的軍人不穿日本人的大衣保暖,而是只穿著自己非常單薄的衣服呢?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其實,電視劇那麼拍也是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因的。因為根據很多歷史上的文獻和資料顯示,抗日戰爭時期,我們的八路軍的確是繳獲了非常多的戰利品,這其中,日軍的軍大衣也不在少數,他們通常有著非常好的材質和非常好的保暖效果。那麼,我們的抗日戰士們為什麼不多穿一些這樣的衣服來保暖呢?因為,有非常多的事實告訴我們,這樣穿是非常困難的。
  • 八路軍繳獲的鬼子軍靴去哪了?為何不見戰士們穿?老兵:不敢穿!
    八路軍與日軍多次交戰,肯定繳獲過很多大皮靴,可為何卻很少見到八路軍穿呢?其實日軍的軍靴不僅做工好,很耐用,外形也比較好看,一般都是用牛皮做成的,同時靴底還有鐵釘,十分的厚實。雖然有些笨重,但是走起路來很威風,走上個把月是沒有問題的。
  • 二戰時,八路軍收繳許多日式大衣,為何大家都不穿?原因難以置信
    原因難以置信。八路軍以簡易的裝備加高昂鬥志力克日本軍隊,把他們打敗後收繳了大批精良裝備跟物質,當中就包含日式軍大衣,由於當時上級定下三大紀律八項規定,裡面有一條強烈要求,凡是繳獲的物品一切都要充公。所以就算士兵打下來也就跟歸公,不得私自穿戴使用。另外,我軍非常擅長打遊擊戰,往往以少數戰士潛入敵人後方活動,突襲後繳獲大量物質,由於不方便帶走從而不得不燒毀。
  • 抗戰時期,為什麼日本人總喜歡給小孩發糖?背後原因很真實
    抗戰時期,為什麼日本人總喜歡給小孩發糖?背後原因很真實二戰時期的日本人,在入侵中國之後,就像發了瘋的惡魔,完全沒有了人性。日軍在侵略中國的時候,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屠村。但凡是被日軍發現的村莊,基本上都無人生還。
  • 你知道抗戰時期的兒童節是幾月幾日嗎?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敵後抗日民主根據地,孩子們也過「四•四」兒童節。 ▷在1940年邊區「四•四」兒童節紀念大會上受閱的兒童團 ▷1940年邊區紀念「四•四」兒童節大會上,晉察冀軍區代政委程子華和三個模範兒童合影。左起:牛國才、張玉芬、溫三鬱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建設者、接班人,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延續。
  • 抗戰時期,我軍缺衣少食,為什麼卻很少有人穿繳獲的日軍軍服?
    抗戰時期,我軍缺衣少食,為什麼卻很少有人穿繳獲的日軍軍服?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民無不投入到這場全民抗戰之中。為了趕走侵略者,我國軍民團結一致,同日寇展開為期八年的較量。當時,我們的八路軍條件非常艱苦,可謂是缺衣少食。雖然處在這個情況下,八路軍卻很少有人願意穿繳獲的日軍軍服,這是什麼原因呢?在諸多抗日劇中,我們總是會看到八路軍身穿破破爛爛的軍裝。在無形之中,補丁裝已經成為八路軍的標誌性特徵。八路軍的條件艱苦,缺衣少食也是眾所周知的。八路軍如此貧窮,為何仍堅持不穿繳獲的日軍軍服呢?
  • 日軍中將沒把八路軍放在眼裡,被八路軍武功高手輕鬆幹掉!
    在抗戰時期,因八路軍以遊擊戰為主,小分隊作戰模式更是應用廣泛,比如鐵道遊擊隊、敵後武工隊等等,為抗戰的勝利立下了不少功勞。 看來,姓「飯」的日本人命都不大好。 話說1940年6月,華北日軍展開了瘋狂的「肅正作戰」,性質基本上和「三光政策」差不多。當時日軍的主要負責人,就是這個飯田泰次郎。 日軍的這次軍事行動橫跨黃河,對冀南一帶的八路軍根據地帶來了不小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