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組樂隊究竟是為了什麼?

2021-02-10 哎呀音樂

這一篇是繼第一部《今晚,我們聊一聊「應不應該去追求音樂夢想」吧》之後的聊音樂三部曲的第二部,上次筆者碼了那麼多字,積攢了成噸的負能量,散播給了哎呀音樂~ 我心想這麼多分析這麼多字,如此多的負能量肯定是被眾人狂罵或者乾脆無人閱讀吧~結果創了當時公眾號的閱讀量和回復量前三(當然還是比不了針針扎針那篇實在太狠了)。大家表示暖心啊受用啊,我擦你們果然都是一群小受啊!我罵了半天勸了半天,還是這麼多人表示喜歡啊喜歡~ 哎呀音樂在小編的努力帶領下越來越騷氣了  我很欣慰~ 有了稿費,讓我生活開始豪放,一個禮拜,持續性的,早上煎餅多加個蛋,體驗著奢華,感受著尊貴。

 

本來這篇原始設計是關於偏見、誤區和樂隊文化的,結果在寫了幾千字關於偏見後,自己實在太難過了,心想算了,都刪了吧  偏見這個事兒,不管是跨行業的還是行業內的,都實在太深太毒。不說了,所以咱就跳過去了,這次就是講樂隊文化的問題。

 

為什麼要組成樂隊呢??這個問題我發現絕大多數人都不太明白,甚至在音樂圈內,從業者們都有好多人不太明白這後面的來龍去脈:為什麼曾經的樂隊是必須,現在卻變的好像沒那麼必要了。

樂隊到底是幹嗎的?

打鼓就打鼓,彈琴就彈琴,唱歌就唱歌,幹嗎非要拉在一起耍?有必要嗎?是為了氣勢嗎?是為了裝逼嗎?

我們從頭開始說


 

1,起源和邏輯

 

所有音樂活動,包括寫作、演奏和欣賞,全都是圍繞著一個事進行和展開的,是什麼呢?請注意並不是詩和遠方,直接就關於詩和遠方那您不是音樂人,是詩人。音樂人一定是通過音響效果的,所以第一目的永遠都是那最終完美的音響效果。至於這音響是用來表達詩和遠方還是左手右手慢動作還是你愛他他愛他但他死了我他媽到底是個誰,那就因人而異了,畢竟每個人口味不同。

那麼

音響效果的產生就有學問了,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多數情況下),是會包含數個八度的音域,多種不同音色的樂器(包括人聲),按作曲者設計的,隨著時間進行出來的。

你可以理解為,一個音樂作品是一幅畫,畫面有上下左右,位置,有各種色彩(明暗)和線條。那麼一種樂器就是這畫面中的一個顏色(也有將一種和聲理解為一種顏色的),而不同的音域處在了畫面不同的位置上,一起配合產生對比,產生對抗和協作,產生緊張,表達思想。

任何音樂作品,都能拆開成三個事兒,和聲,旋律,節奏構成。

而和聲,大多數樂器無法獨立完成。(鋼琴手和吉他手傲嬌起來)

一般來說,一個作品,往往需要一個和聲樂器(鋼琴或吉他,您要非說自己是專業管風琴演奏家,那您贏了)或者一組人來完成和聲鋪墊(弦樂四重奏或管樂五重奏或合唱團等等),一個或少數幾個臉皮最厚水平較靠譜的演奏員來負責旋律線(歌手,小提,小號,Slash之類的),然後所有人一起,跟著打擊樂演奏員完成節奏構成的完整性和穩定性(菜鳥最容易越演越快,明白跟節拍器練基本功的意義了麼)。

由於音樂的屬性問題:音樂屬於時間第一性藝術門類,而美術屬於空間第一性,所以美術可以由一個畫家慢慢完成,並沒有時間要求,而音樂一旦開始演奏,必須嚴格按照時間同步完成(也就是我們說的掉拍搶拍毀一切)這造成了音樂家和畫家的表達方式上由於技術所限造成的區別,畫家可以一個人用工具完成作品來表達思想,而音樂家需要組隊來展現作品,表達思想。

很多年前~(趙忠祥老師的共鳴與音質) 在沒有任何擴音技術和錄音技術的時代,某一個音樂家,很多時候是無法一個人完成樂思完整表達的,甚至包括最適合獨奏的樂器---鋼琴。否則作曲家們也就不用寫交響樂室內樂爵士樂和其他樂隊作品了,他們自己本身都是很牛逼的鋼琴家,一個人解決不就行了麼?

鋼琴雖然算是原聲樂器中缺陷最少近乎全能的樂器,以及至今為止最佳的作曲樂器,但是,鋼琴只能奏出一種音色,而且某些音區的音色缺乏力量或缺乏靈氣,鋼琴永遠無法奏出貝斯的厚重律動,無法奏出尺八的纏繞靈氣,無法奏出弦樂組的揉弦帶來的細膩情緒,無法奏出銅管組霸氣的亢奮氣質,更不用說歌手的人聲質感和打擊樂的跳動爆發力了。

其他樂器單耍的局限性就更大了。

不是說一種樂器不能玩,而是表達太受限。

大家都知道每一個樂器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優勢,其中很重要的兩點就是音域特徵和音色特徵,絕大多數樂器都有自己達不到的音域以及表達不出的音色,例如鋼琴音域最廣,幾乎包含了所有的樂器及人耳能力所及,但是在音色上,倍低音區的鋼琴音色永遠不能比擬倍低音樂器帶來的厚度及強度的質感,而其他樂器,例如吉他,根本沒有那個音域,所以在作品表達上,需要倍低音託底的作品,尤其是有現代套鼓負責打擊樂部分的作品,幾乎不可能離開貝斯(Double Bass或者電貝斯)的演奏(看明白了麼,就醬為隱藏職業打出了硬廣)。

綜上所述,在沒有錄音工程的年代,完成一個富有表達的音樂作品,幾乎是不可能由一個人完成的,或者說就算可以完成一些作品,比如蕭邦夜曲系列,但口味是不是也太沒變化了~~~引用我最喜歡的當代作曲家之一坂本龍一老師的話「要是劇場裡一直就我一個人在那彈鋼琴,那也太無聊了。我得找些其他musicians一起來玩jam!」

但是,請注意,以上說的情況是在數字錄音工程技術得到發展之前的世界。

 


2,技術的革命

 

上個月我也跟隨著潮流看了凱文凱利的《趨勢》這本書,從此成為腦殘粉。這是本關於科技技術總結與展望的書,細節我在這裡只講幾個和音樂領域中,樂隊問題有關的部分。

 

為什麼樂隊的必要性被減弱?因為數字錄音工程在技術上的進步,使音樂的播放脫離了現場樂手的限制。也就是說~ 能用電腦和功放來播放音樂了~ 聘用樂手現場演奏從商業上來說變成了高成本低效事件。

 

所有的行業,所有的變化最終都是由技術進步所制約的,套用咱們最操蛋的天朝政治書裡的話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進步了,總有事情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錄音工程的進步就造成了大量樂手的失業和樂隊文化的削弱。

 

想想曾經,所有的慶典,生日,大趴,紅白喜事,任何事件都必須有樂隊在現場給出氣氛。那個年代,像筆者這樣的音樂人相對普遍,各種樂器都會玩一些,即插即用,救火隊員一般的,這裡缺個貝斯我頂上~那裡缺個鼓手我頂上~那邊缺個歌手我去哼哼兩下,由於前文所述,作品總是需要共同完成,而且到處是活動,需要大量樂手的配合,所以樂隊文化在音樂領域是必須的。

而現在呢? 大多數音樂都由電腦和音箱完成了。成本低,效率高,而且沒有任何樂隊出錯,樂手遲到,歌手車禍現場等等的風險,月亮之上永遠是那麼的高音嘹亮聲線位置統一穩定。

 

所以從商業層面講,樂隊已不是必需品。雖然聽音樂仍然是巨大的剛需之一,但樂隊和音樂人層面的市場需求已驟減。

再從個人音樂活動的需求來說,從前若想獲得較好的音樂體驗,由於前文說到的音響完整性問題,大家是需要在樂隊配合中實現的,而現在,各種錄音各種數字伴奏可以給你自己耍的機會,同時仍然享受到音樂音響的完整性,越來越多的鼓手選擇自己在家單耍,再也不用受LOW逼主唱和傲嬌吉他手的氣了(貝斯再次隱身),在家也能跟著音樂,帶著耳機玩兒了。歌手們更直接,一大堆low逼主唱一直就把樂隊當作KTV真人伴奏機器在用,所以有伴奏了還組個球樂隊?

 

所以似乎,樂隊真的已經無論如何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了。

 

(更多關於技術革命帶來的音樂行業整體的劇變將在下一篇裡做更多的瞎吹。這裡主要講和樂隊文化有關的部分。)

 


3,樂隊文化是什麼?

 

樂隊的產生,最初第一性似乎是為了單純的音樂性目的,也就是音響效果。

但是,若僅是如此,那麼隨著錄音工程的進步,似乎樂隊文化真的就可以這樣結束了。

但我認為沒這麼簡單。

樂隊文化是一種更複雜的體驗。

是一種對於音樂學習來說必要的課程。

幫助你理解音樂!而這份理解是無法單獨完成的。

 

由於筆者也有很多的球隊經驗,而且相對來說,球隊文化似乎在中國更容易被大眾理解,所以我們拿球隊文化來做個對比和解釋。

 

一個健康的球隊文化是什麼?越強的球隊越有一個共同的集體目標,通過溝通,配合,在各自發揮強項,掩護隊友弱項的同時,高效完成共同的目標。越強的球隊越無私,越會在訓練和比賽中忘掉自我的位置,而時刻思考球隊作為一個整體的優劣。

 

這裡面最重點的體驗是,學會在遊戲中與隊友的配合,在一個優秀的隊伍中,你始終有一種自信和快感,「我有一幫牛逼的兄弟們,各自都會在必要的時刻挺身而出,我們的配合最牛逼。」在這個意識之後,才是,「我也很牛逼,我居然可以在這麼牛逼的隊伍裡有所表現!」隊伍在前,個人在後。同時又有優秀的個人實力作為基礎。這是一個mindset的問題。

 

一個隊伍不是1+1的簡單堆疊。而是化學級別的質變。所以球隊文化裡有個重要的詞叫化學效應。

 

舉個籃球的慄子,一個後衛不會和中鋒(或者PF)玩高效擋拆的話,這人就算是沒正經學過籃球。一個籃球的後衛,可以投不準,可以不會胯下運球,但是你不能不會防守,不能不會傳球,不能不會和內線球員做簡單的擋拆配合。

因為一個正確的擋拆配合會至少創造出一個半身身位的空檔(除非雙方基本功技術水平差距過大)。這個半身身位的優勢如果通過單打來製造,會消耗數倍的體力及數倍的風險(我們假設雙方水平相當)。

大學時候,球隊裡有一個個人水平很不錯的後衛,也很典型,潛意識裡屬於這樣一個思路「一個強隊就是你打一個,我打一個,你手感好就多打幾個,我搶籃板;我手感好我就多打幾個,你幫我搶籃板」

在攻防中沒有任何有效的隊友配合。效率極差,體力消耗極快。

而2人的擋拆是最基本的2人配合, 更不用提多人的無球掩護,較差跑動和弱側內切了。


沒有籃球戰術基礎的同學們也不要急,先別睡,我拿樂隊來說剛才那些都是什麼意思。

一個鼓手,如果對基本的和聲,和弦及段落感沒有理解。那麼和貝斯的配合會出現幾個問題,第一,噪音鼓手,也就是不管什麼風格,什麼情緒的和聲色彩,鼓手總是呼呼生風,大力出奇蹟,就算重音和貝斯和的天衣無縫,但是由於對於和聲色彩的理解弱了,在音樂性配合上就會出現問題,而這個也就類似於球隊裡的,你拿球打一個我看著,我拿球打一個你看著----因為互相都不管對方的部分。第二,段落一旦出現錯位,容易找不回來。這是很多過於依賴視奏及聽覺段落感較差的鼓手的通病。因為和聲理解較差,容易造成段落感差,純靠聽覺和分析無法找到大家彈到哪了,碰到較為複雜的作品,很容易錯位。

所以,在發達國家,一個樂手掌握多門樂器是非常普遍的,不一定每一樣都要成為大師演奏水平,而是為了更能理解一個音樂作品中不同部分的意義,以學習和綜合理解音樂為目的,學習多門樂器。

就像一個球隊的教練,需要懂得所有位置的特點和意義,在每一個特定戰術中,每一個位置的跑動時機和技術難點技術重點。

如果你問一個歌手,貝斯手slap的時候,T和P的力度訓練有哪些更有效的方法,而slap在哪些音樂風格並不適合?太多的low逼主唱會一臉蒙B,然後說你丫認錯人了吧,我tm是主唱。(各位歌手錶怒,雖然我最愛黑主唱群體了,但其實我做歌手的時間非常的長。。對這個群體屬於愛之深責之切吧)

這人肯定是把貝斯手當伴奏機器人了。

你不能懂,你就不能很好的配合。

也有人經常說,重點不就是feel嗎?有感覺不就夠了嗎?我tm也不懂神馬樂理樂器發聲原理配器法,但是哥有感覺啊!

請問在這個圈子誰沒樂感啊。。。想提高自己光有樂感是肯定不夠的。

 

言歸正傳,樂隊文化的根基,現在已經從音樂音響實用角度逐漸往體驗方面來轉變了。

樂隊文化類似球隊文化,是一個群體的體驗,鍛鍊,學習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從溝通,配合,榮譽感,紀律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相信大家都會記得,第一次在一個高水平的樂隊裡排練的那種神清氣爽的快感。到現在我都會在一個高水平的排練裡起雞皮疙瘩。

現在錄音工程已牛逼到現場樂隊要花數倍價錢和苦練才能達到的水平,何況播放的都是大師精雕細琢的錄音。

但為什麼一個高水平的樂隊排練會讓你那麼爽呢?

因為這個體驗本身已經超越了音響問題了。

是你切身感受到了一個完整的藝術創造的現場過程。

這是錄音工程永遠無法替代的一個事情。

這就像是,大家都看NBA,這麼多熱血青年為什麼還一定要自己拉著一幫朋友去球場顯眼~

因為自己想成為創造的一份子,成為隊伍的一份子。

可以想像,就算是哪天有了智慧機器人,能模擬所有人類球員的動作,我估計大家還是會找朋友們去打球的,而且大家也不會覺得自己會成為NBA球星。

 

回歸樂隊文化的問題上來。

我厚著臉皮呼籲一下大家,一起復興樂隊文化!

給中國復興一個健康的樂隊文化!

什麼是樂隊文化?是隊伍一起創造好作品,是以整體音樂性來看待音樂問題,而不是從你那某一個樂器來看待你個人的演奏問題----比如,我這部分太沒勁了,我能不能多來點戲份。

樂隊文化是你首先熱愛的是音樂作品本身,你作為一個薩克斯手,能不能欣賞弦樂四重奏的作品?你作為一個歌手,能不能為了一個純打擊樂合奏作品補充一下鼓隊(水平又夠不夠呢?)而不是為了給自己表現的機會,將已經完整的作品改成更有利於你個人發揮的模樣?

 

如果你作為一個門將,整場比賽你都沒碰到球,就5:0勝利了,你會忠心的替球隊開心還是會先遺憾自己沒有得到表現的機會?你會忠心的先替你的隊友們感到高興嗎?你會注意到雖然沒有進球,但是整場奔跑積極,補位精確的後腰嗎?

 

咱們的球隊是這樣的,踢過球的同學們都知道,全tm覺得自己是前鋒。15個孩子裡面,11個前鋒,最後就是水平好的當前鋒,然後依次往後排位置。

籃球隊裡,二十年前全tm是喬丹,十年前全tm是艾佛森科比卡特麥蒂,現在全tm是庫裡。

咱們文體圈文化落後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沒有一個隊伍文化。

樂隊裡也一樣,這幾十年裡面,有幾個人是第一樂器練貝斯的?

傳統樂器裡,永遠都找不到中提。筆者經常給很多學生樂團和公司業餘樂團排曲子準備節目,弦樂組永遠都缺中提,怎麼辦?只能拿大提補,結果一看大提也就一把。這你讓我怎麼寫和聲?音域永遠缺一段兒!一堆小提往哪去?力度均衡怎麼整?全寫power chord得了擦!換把電琴插電噪起來吧媽蛋!

 

什麼叫耽誤苗子?

每一個樂器的老師,都在第一節課的時候跟學生吹牛逼自己這門樂器多麼多麼的華麗高端。什麼XX之王啊,XX之後啊,XX之母啊,XX他大爺啊之類的。

我就沒見過鋼琴老師說鋼琴在音樂中的缺點和劣勢的,也沒見過吉他老師說吉他的缺點和劣勢的。每個都說自己多麼牛逼。

然後學生也覺得自己多麼牛逼。

反正一個個都那麼牛逼。

還組個什麼卵樂隊呢?

就算組了,也是自己的樂器最牛逼。

我再厚著臉皮呼籲一下,首先學的是音樂,你的那門樂器只是一個工具,是一個通道,是為了更好的學習音樂,理解音樂。首先是音樂!每一個樂器都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劣勢!你需要告訴你的學生,我們的目標是發揮自己專業的優勢,在隊伍中發亮~照顧隊友的劣勢,同時,我們的劣勢也會有其他隊友來照顧我們,讓我們整體牛逼起來!

而樂隊中,全部都是平等的!請跟我念!人人平等!(歌手們別走別走!過來念!)

 


你說,不對啊趙老溼,旋律線應該更重要一些啊,是主角啊是主題啊。對啊,但是光有旋律線有用麼?夠用麼?好聽麼?缺了前鋒,不是球隊,缺了後衛一樣不是球隊,你見過沒有門將的球隊麼?

 

我見過太多瞎混的樂手,也帶課,耽誤下一代啊。。。自己都不明白自己的樂器有什麼強項有什麼弱項,所以自然也不知道其他樂器的強項和弱項,在隊伍中的位置。如何配合。

 

最後我想說,文化問題首先就是認識問題,是意識問題。

你真的願意回歸最初,從音樂本身出發來學習音樂嗎?你願意重新克服難關,再次上路,學習其他器樂的發聲原理、樂理,學習閱讀總譜,找到不同樂器不同專業在一個大作品中不同的位置和不同功用嗎?

我們這一代需要一起糾正這個文化問題,然後把健康的文化概念傳導給下一代樂手。

Tommy Igoe在他的教學視頻裡反覆強調了一個事情,加入樂隊!只要你有機會,就要在一個樂隊裡去演奏,不管演奏任何樂器,不管角色有多麼微不足道,你都要加入一個樂隊!因為作為一個音樂學生,這是永遠無法以其他方式替代的一種學習和體驗。

90年代,咱們國家幾位著名的學院派老教授,在他們的教學視頻裡都有提到,咱們怎麼怎麼練好基本功,之後在樂隊裡,給指揮省心等等。

令人難過的是,這個文化反而倒退了。

我到處跑,到處和人家聊,碰見做培訓的,我就問樂隊問題,我碰見過各種各樣的回答

「做那個怎麼賺錢啊?」

「做那個有什麼用?」

「家長說考級就行了,不需要加入什麼樂隊之類的」

「教樂隊課?那你到底是什麼專業的?」

「我們的學生都很厲害的,演出、比賽都有伴奏,不需要搞樂隊!再說比賽演出已經很忙了,沒時間」

 

這個文化倒退的原因是多面的,但是我很少看到呼籲復興樂隊文化的文章。

不過雞湯一句,我相信在這個事情上,會有志同道合的人的。這個事情需要很多很多的人由衷的參與進來。

 

最後再來一硬廣。

英國rockschool就是現在我認為全球範圍都很牛逼的一套對於學生負責任的教材。

是一個從總譜角度來編寫的,涵蓋各種風格的音樂教材。

覆蓋現代樂器的五大件,吉他貝斯鼓鋼琴主唱。

樂理方面還有學習總譜的部分。(歌手們,顫抖麼?)

 

以實際行動來支持樂隊文化。

這確實是幾乎沒人在做的事情,費力不討好。尤其是在文化落後的

地區。

我希望能遇見越來越多還理解和欣賞樂隊文化,想做這方面努力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加個微信啥的。一起看看能搞點什麼。

 


下集預告: 三部曲最後一篇是關於技術趨勢將如何徹底的改變整個音樂產業的。

 

 

 作者 | PanTo 老趙

本文由哎呀音樂讀者投稿

 投稿郵箱 | liaobaoliog@iyamusic.com

稿費標準 | 公眾號後臺回復「投稿」


薦文合作:liaobaoliog@iyamusic.com

相關焦點

  • 《我們的樂隊》評分兩極分化,樂隊綜藝如何突圍?
    先導片中,就有選手反對這個概念說"我覺得樂隊每個人都是核心"。另一方面,《我們的樂隊》中的樂隊成員在後續的賽制中可以搶奪"ACE"的位置,強化了樂隊成員之間的競爭關係。除此之外,由於節目時長的限制,節目組為了能夠在一期節目內呈現更多的內容,導致選手的演出內容被大幅壓縮,而選手與選手之間的互動也幾乎是"一剪梅",很多選手在節目中的話語缺乏前因後果的邏輯關係。
  • 蕭敬騰《我們的樂隊》發表專業點評 技術總裁展現柔軟瞬間
    6月12號,《我們的樂隊》第12期在芒果TV正式上線,不但迎來了往期樂手們的回歸,還讓觀眾們再次認識了蕭敬騰的專業性,隔著屏幕跟現場互動的蕭總更是綜藝感滿滿,尤其是跟王總、謝總的互動讓現場笑聲不斷!究竟本期節目中作為技術總裁的蕭總還會給大家帶來怎樣的精彩點評和搞笑瞬間呢?
  • 樂隊的夏天:Vogue5努力證明自己,男團不能組樂隊?
    BongBong樂隊在《樂隊的夏天》中的表現,讓我對男團很失好感。因為這些人不僅唱的不好,假彈,更重要的是,他們說了一句「不能因為我們長得帥就對我們有偏見。」其實要我說,你們只是妝濃了一些。所以當Vogue5作為第二組男團登臺時,我也本能的對他們沒有好感。
  • 秀動專訪|這樂隊也太「胡鬧」了!
    秀動:你們是為了節目才組的這個樂隊,但是據說你們默契十足?這是順其自然發生的事嗎?還是在節目中你們慢慢培養的? Trip New Bee:與其說是我們為了節目組了這個樂隊,倒不如說是為了我們能組成這個樂隊才辦了這個節目哈哈哈哈哈,很難想像還會有怎樣的機會能把這麼一群國內優秀的年輕樂手聚在一起。一直覺得組樂隊和談戀愛一樣也很玄學,但總歸結果是我們走在了一起。
  • 《我們的樂隊》謝霆鋒吐槽蕭敬騰「太花心」
    由芒果TV、遠景影視出品,國內首檔聚焦樂隊自然成長的音樂真人秀節目《我們的樂隊》在芒果TV和江蘇衛視播出。在上期節目中,四支樂隊大膽改編金曲,經典獲新生,收穫大批網友點讚。第八期定團之夜下半場,剩下的四支樂隊是否能把握住這最後的機會?
  • 腰樂隊主唱劉弢新組的「寸鐵」樂隊要發新專輯了?!
    「腰樂隊主唱劉弢新組的「寸鐵」樂隊新專輯,6月19日發行。」配圖兩張。一張是在杭州演出時的照片,寫著:寸鐵演腰,下不為例。再結合原腰樂隊主唱劉弢的朋友圈。應該是重新組建的寸鐵樂隊的《近人可讀》專輯要發布了。我相信喜歡腰樂隊的同學已經快激動哭了。但如果你還沒聽過這個樂隊,下面這篇文章或許會幫到你。
  • 上海電影節丨《我們都是木頭人》:覆滅又重生的樂隊血淚史
    《我們都是木頭人》海報雖然電影的基調是絢爛的,噴湧而出的狂歡幾乎貫穿全片,但是其精神內核卻極端爆裂。這種爆裂並非通過血腥和暴力加以展示,而是把四個主人公對愛的強烈渴望,強行壓抑在他們冷漠的表面之下。他們玩遊戲、濫交、組樂隊,通過縱慾來宣洩他們被強行扭曲的欲望,表面上他們玩得有多瘋狂,內心裡他們就有多缺愛。
  • 劉忻為了樂隊的夏天拒絕乘風破浪,苗圃呂一卻向節目組毛遂自薦
    劉忻為樂隊的夏天拒絕浪姐,而戚薇想solo,秦嵐稱身體吃不消文/一床情書劉忻為了《樂隊的夏天》拒絕《乘風破浪的姐姐》?早前有傳聞,劉忻將回爐參加《青春有你2》,也有消息指她或錄製《創造營2020》,最終證實只是節目組在溜粉,她真正參加的是《樂隊的夏天2》。這一次她帶著她的「遺忘俱樂部」樂隊登上舞臺,以主唱身份演唱《Biggestpart》,從而顛覆了大眾對她的認知,讓人看到了一個跟平時完全不一樣的劉忻—颯爽,真誠,勇敢而有態度。
  • 劉郡格《我們的樂隊》公演亮相搭檔治癒系樂隊演繹《日不落》
    上周六晚22:30,新一期《我們的樂隊》在江蘇衛視、芒果TV同步播出,該節目由謝霆鋒、王俊凱、蕭敬騰三位合伙人聯合上線,希望選手透過拆分、重組的形式,尋找到志同道合的音樂夥伴。劉郡格作為實力強勁的硬核女主唱,以極具爆發力的唱腔和成熟的控場能力聞名,也成為樂手和合伙人心中Vocal位置的重要人選, 在組建樂隊的過程中,樂手們與三位合伙人經過慎重考慮,選擇與「治癒系「樂隊反差較大的「硬核Vocal」劉郡格擔任女主唱。樂隊成員討論後決定改編極具律動的《日不落》,在磨合的過程中,劉郡格和樂隊成員們產生出奇妙的化學反應,出乎意料的和諧氛圍讓劉郡格直呼:「求吵架」!
  • 元氣森林無糖氣泡水攜手《我們的樂隊》打造一支「中國的樂隊」
    由元氣森林蘇打氣泡水獨家冠名《我們的樂隊》迎來首次試聽會,本期節目中,五支隊伍帶來了多元化的音樂體驗,治癒版《日不落》、搖滾版《探清水河》、先鋒原創派版《你Youniverse》,給「首席気氛官」的元氣森林氣泡水和三位明星合伙人帶來了一場視覺與聽覺的盛宴。
  • BanG Dream特輯,香橙帶你組樂隊玩音樂
    【BanG Dream】香橙帶你組樂隊、4【BanG Dream】香橙帶你組樂隊、5【BanG Dream】香橙帶你組樂隊、6【BanG Dream】香橙帶你組樂隊、7【BanG Dream】香橙帶你組樂隊、8【BanG Dream】香橙帶你組樂隊、9【BanG Dream】香橙帶你組樂隊、10
  • 樂隊的夏天:我們為什麼愛這些「不務正業」的樂隊
    但,如果對一個東西足夠熱愛,你總會去做,畢竟又有什麼事容易呢。今天橙子為大家介紹4支樂隊,他們是阿里眾多樂隊的代表,有點小追求,有點小可愛,有點小才華。【萬塘路18號】不喜演出,就愛排練萬塘路18號應該是阿里最早成立的樂隊了,今年10月就十年陳啦,樂隊名字是當時支付寶辦公樓的地址。
  • 謝霆鋒《我們的樂隊》坦露音樂初心:我要當唯一一個
    近日,由謝霆鋒作為運營總裁的國內首檔聚焦樂隊自然成長真人秀《我們的樂隊》播出第六期。第二場內部試聽會仍在繼續,排名後四位的樂隊成員將重組為兩組,其餘樂手全部淘汰出局。賽制日益升級,謝總不僅保持一貫嚴格的甄選態度,也在嚴峻的比賽中展露出暖心的一面。
  • 《我們的樂隊》王俊凱摔本,圈九放棄戚唯,言論究竟傷害了誰
    #我們的樂隊#《我們的樂隊》第三次試聽會後,將只有七支樂隊繼續前行。此次,表現不佳的王立鑫樂隊全體成員面臨待選或淘汰。鼓手作為樂隊基墊,一直都是大家爭搶的位置。此次,剩下兩位非常優秀的鼓手待選:最受歡迎男鼓手李立楠,最受歡迎女鼓手戚唯。圈九作為樂隊ACE,形式最終選人權利,二者只能留其一。兩位鼓手都與其合作過,所以彼此能力都有所了解。
  • 《我們的樂隊》蕭敬騰走心點評 技術總監頻頻爆燈
    《我們的樂隊》首次推介會下篇於5月29號播出。在上周節目裡,蕭敬騰作為技術總裁對五支樂隊的針對性點評,獲得了大眾們的一致肯定,無論是演唱還是彈奏也都給予了選手們非常高專業的建議。而對於剩下的兩支樂隊表演,老蕭又將是怎樣的評價呢?
  • 我們的樂隊!元氣森林氣泡水給你驚喜!0糖0脂肪
    問當下年輕人最喜歡喝的飲料是什麼,元氣森林蘇打氣泡水肯定在其中,0脂肪0糖0卡路裡,從口感的角度出發,有多種口味,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選擇,最近很多的音樂節目屢屢出新、創意無限,但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熱議不斷的由元氣森林蘇打氣泡水獨家冠名的《我們的樂隊》。
  • 《樂隊的夏天2》開播,舞臺檔次被刷新,最高級的一支樂隊出現了
    萬眾期待的《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終於在7月25日晚迎來了首播,通過首播的兩期節目,我們發現第二季《樂隊的夏天》依然十分出彩,在音樂類綜藝節目中依舊是獨一檔的存在,甚至本季比上一季更精彩。#在已經播出的兩期節目中,33支樂隊分成了3組,每組排名前六的晉級,後五名則淘汰,而第一組的11支樂隊目前已經全部表演完畢,晉級和淘汰名單也已出爐。
  • 我們的樂隊:謝霆鋒王俊凱演奏了牆咚
    在《我們的樂隊》音樂綜藝節目播出後,引起了眾多愛好音樂的朋友的關注。在這個節目裡,肯定有很多玩家知道這件事。當王以太和packett以前參加《中國新說唱》時,他們有一些名氣。然後王以太參與《我是唱作人》讓更多人了解他。這一次,來我們的樂隊也是一大吸引力。
  • 王俊凱當好《我們的樂隊》MC,靠什麼?
    諸如此類的問題,在王俊凱正式接受《我們的樂隊》的邀請前,被他顛來倒去地想了很久。SHAWN STUSSY藝術家合作系列彩色印花V領羊毛背心 ▍藍色棉質條紋襯衫、OBLIQUE刺繡印花羊毛針織衫SHAWN STUSSY藝術家合作系列彩色印花低幫運動鞋 DIOR正如這檔節目的英文名字「Me to Us」,相較於常規選秀中儘量突出個人特質的表現形式,《我們的樂隊》則聚焦於樂隊的自然成長——樂手組隊、排練、公演。若結果不佳,將要面臨再一次的打散重來。
  • 《我們的樂隊》可以改名叫《我們的穿搭》了
    去年夏天《樂隊的夏天》的爆紅讓樂隊節目又一波一波接踵而來,由謝霆鋒、王俊凱、蕭敬騰領銜的《我們的樂隊》在今年也緊隨其後,打響2020年樂隊綜藝的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