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據新加坡《海峽時報》11月29日報導,新加坡一家婦幼醫院近日證實,有證據表明,該國一名新生兒在出生時體內就攜帶新冠病毒抗體。這名新生兒的母親曾在今年3月份感染新冠病毒並痊癒。
專家表示,雖然這名嬰兒出生時就帶有抗體,但尚不清楚這是否意味著嬰兒對新冠病毒具有免疫力,或者這種免疫力會持續多久。
海峽時報報導截圖
本月早些時候,31歲的新加坡女性席琳(Celine Ng-Chan)生下了她的第二個孩子。兒科醫生告訴她,孩子並未感染新冠病毒,但體內帶有病毒抗體。
席琳是一名私人教師,曾在今年3月感染新冠病毒,因病情輕微在醫院治療,兩周後痊癒。她因此成為新加坡在懷孕期間感染病毒並分娩的少數幾名女性之一。
席琳告訴記者,「我的醫生懷疑,我在懷孕期間把新冠病毒抗體轉移給了孩子。」但《海峽時報》稱,在這種情況下,尚不清楚抗體是來自母親還是嬰兒自己產生的。
新加坡竹腳婦幼醫院(KKH)婦產科主任Tan Hak Koon副教授表示,有證據表明,感染新冠病毒的母親所生嬰兒中存在抗體。
他說:「然而,這些在新生兒體內的抗體,是否能對新冠病毒感染提供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保護,或者這種免疫力能持續多長時間,目前還不得而知。」
與此同時,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竹腳婦幼醫院,以及新加坡其他幾家公立醫院,正在進行一項大規模醫學研究,主要目的在於調查新冠病毒對孕婦和嬰兒健康狀況的潛在影響。
新加坡衛生部發言人說:「我們希望,這項研究的結果可以為受影響的孕婦和嬰兒的護理提供臨床指導,並幫助保障她們的身心健康。」
席琳女士和她的孩子參與了這項醫學研究。席琳表示:「我是新加坡少數幾個在懷孕期間感染新冠病毒的母親之一。我同意參與這項研究,因為我認為這非常重要。這樣我們就能發現更多信息,更好地抗擊病毒。」
中國學者在《新發傳染病》雜誌發表文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份,幾名中國學者在美國疾控中心(CDC)旗下雜誌《新發傳染病》刊文稱,中國武漢新冠病毒感染者生下的11名嬰兒在出生時被檢測出免疫球蛋白G(IgG)抗體,其中5名還檢測出帶有免疫球蛋白M(IgM)抗體。
文章指出,免疫球蛋白M抗體是對感染作出反應時產生的初始抗體,維持時間短,消失快,通常不會通過胎盤從母親轉移到胎兒;較小的免疫球蛋白G抗體可以通過胎盤被動地從母親轉移到胎兒,但免疫持續時間尚不清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