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萬米深海潛水器起名,有必要先了解這些知識

2020-12-12 騰訊網

科技日報記者 陳瑜

這兩天,一則有關萬米深海潛水器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說起來,這則消息是希望廣大網友為萬米深海潛水器起名。

「海龍11000」萬米級無人潛水器(新華社記者 陳灝 攝)

有網友調侃:就叫2020算了。調侃歸調侃,要為萬米潛水器起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我國深潛歷史以及人類萬米深潛的歷程。

在萬米深潛器之前,我國載人潛水器家族裡名氣最大的當屬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2012年,「蛟龍」號在馬裡亞納海溝下潛至7062米。

「蛟龍」號的下潛深度已經覆蓋全球海洋面積的99.8%,剩下的0.2%被稱為深淵,即海洋中深度大於6000米的深海,是全球海洋深度的極限。

2016年7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體設計、集成與海試」項目正式立項。

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又稱萬米級載人潛水器。

總有人問中國船舶集團七〇二所副所長、萬米載人潛水器的總設計師葉聰,為什麼要越潛越深?

這個問題的答案,葉聰已經重複了多次:海洋面積佔地球面積71%,海水佔地球水資源總量97%,海底蘊藏豐富的資源,礦物和能源儲量都超過陸地。而我們對太空、對月球的了解,都超過了深海。探索海洋、保護海洋、經略海洋、建設海洋強國,都與深潛密切相關,需要高技術深潛裝備,來繪製深海「藏寶圖」。

萬米深淵可謂是科研的「無人區」,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是 「人無我無」的科考裝備。以深淵進入技術、深淵探測技術為代表的深海技術,代表了當前國際深海工程技術領域的頂級水平。放眼全球,到訪過萬米深淵的全海深潛水器屈指可數。

早在1960年,時任美國海軍上尉唐·華爾什和瑞士人亞格斯·皮卡德就曾乘坐「曲斯特號」下潛到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的底部,創造了10916米的深度紀錄。但令人遺憾的是,他們只待了20分鐘,由於潛水器捲起了海床上的大量泥沙,兩人幾乎什麼都沒看到,甚至連一張照片也沒有留下,更沒有取到任何海底樣品。人們只能憑藉儀表的記錄,承認他們曾經到達過這一深度。

2012年,卡梅隆獨自一人乘坐「深海挑戰者」號下潛到了馬裡亞納海溝的挑戰者深淵,水深為10908米,在海底進行了拍照和採樣,成為第三個達到地球最深處的人。

人類對馬裡亞納海溝的最近的一次造訪,是在2019年4—5月,美國深海探險家韋斯科沃和他的團隊在馬裡亞納海溝進行了五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為10928米。

以前人們以為,海面6000米以下的地方,由於超高的靜水壓力、缺乏陽光和食物供給,加之特殊的海底地形、劇烈的構造活動等多種極端環境因素,是一片死氣沉沉、與世隔絕、毫無生命活力的世界。

然而,隨著人們對深淵展開科學調查,這些認識正在被顛覆。以深淵地學、深淵生命科學為代表的深淵科學研究,代表了當前國際深海科學研究的最新前沿。

深海裝備是深海大洋調查的有力保障,隨著深海調查技術進步,全球近年來又陸續開展了多項大型深淵調查活動,發現了更多深淵新物種,深淵生物量和生命活力也遠超預期。

這些年,國內參與載人潛水器的核心單位已經多達40多家,部分裝置級的項目甚至引入了PK機制。

「中國的載人潛水器經過20年的發展,凝結了全國100多家優勢科研院所和企業,是中國深海科技的集中體現。此前已經投入使用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蛟龍』號,為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奠定了中國製造的基礎。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建成投入使用後,將會創造新的『中國深度』,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探測能力與研究水平。」葉聰說。

作為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4歲的團隊少帥,葉聰還有個小目標,希望今年搭乘自己設計的潛水器,造訪萬米深淵。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李俊霞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相關焦點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海洋|馬裡亞納海溝|潛水器...
    我國科學家一步步走向深海,從十年前的1000米到3000米、5000米、7000米,今天將挑戰萬米。每下潛一米都是人類科技在縮小我們與自然力量之間的極限距離。近年來,我國快速發展深潛設備,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如今的「奮鬥者」號,它們已經成為深海探索的尖兵。這些大國重器離不開幾代科研工作者探索海洋、奉獻海洋的專業與執著。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的海底,妙...
    而我們對太空、對月球的了解,都超過了深海。探索海洋、保護海洋、經略海洋、建設海洋強國,都與深潛密切相關,需要高技術深潛裝備,來繪製深海「藏寶圖」。萬米深淵可謂是科研的「無人區」,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是「人無我無」的科考裝備。以深淵進入技術、深淵探測技術為代表的深海技術,代表了當前國際深海工程技術領域的頂級水平。放眼全球,到訪過萬米深淵的全海深潛水器屈指可數。
  •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完成萬米海試 勝利返航
    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萬米載人深潛的國家。「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裝備。如今,它探索萬米海底的奧秘,獲取了大量生物、地質等深淵海底樣品,載譽而歸。「奮鬥者」號給人們帶來了怎樣的海底世界?完成萬米深潛紀錄的過程中,攻克了哪些技術難題?
  • 完成萬米海試後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迎來「全身體檢」
    在完成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海試之後,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回到三亞中科院深海所進行拆檢。這也是它萬米歸來的第一次「全身體檢」。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二研究所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總建造師 劉帥:回來之後,我們對潛水器進行了拆裝,拆得也比較徹底,像浮力塊、載人球艙這些都拆掉了,目的是把框架和載人艙都露出來,方便我們做進一步地檢驗。在三亞中科院深海所的實驗室裡,潛水器用4天時間進行徹底拆解。「拆」是第一步,「檢」更加關鍵。
  • 探訪萬米海底的深潛器,讓我們從力學角度了解一下!
    但反觀深海探索領域,我們的探索之路卻很不好走。截至2020年之前,人類已經成功載人登月6次,這一飛行距離足足有38400萬米;而載人深潛器成功抵達海洋深處1萬米——馬裡亞納海溝的次數卻也不過是4次而已,由此可見下海難度之高。深海探測之所以比深空探測要困難得多,主要是由於海洋深處存在著普通結構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同時在萬米深的海水中實現與海面的流暢通信也非常困難。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為完成萬米海試的潛水器建造載人艙球殼...
    記者王笑梅報導 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團隊採用自主發明的Ti62A鈦合金新材料,為「奮鬥者」號建造了世界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潛水器載人艙球殼。
  • 【地評線】荔枝網評: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邁向「深藍夢」
    此前,10月10日,「奮鬥者」號與「探索一號」「探索二號」母船一起,從海南三亞啟程開展萬米級海試。10月27日,「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回顧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劈波斬浪、艱苦奮鬥的過程。1986年,我國成功研製第一艘載人潛水器——7103救生艇,當時只能下潛300米,航速也只有四節。
  • 中國「深海蛟龍」現身萬米海底,龍宮真的存在?答案刷新認知
    傳說,東海龍宮內有珠寶庫、龍殿、龍牢、龍寢宮等,有金蟹將軍、海夜叉、龜丞相、老龍王、龍太子,還有蝦兵蟹將數以萬計。因此,龍宮是否真的存在?成了不少小夥伴們從小到大的疑問。近日,網上有消息稱:中國「深海蛟龍」現身距離海平面達萬米馬裡亞納海溝,從此,答案刷新了世界的認知。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奮鬥者|蛟龍號|海洋|馬裡...
    我國科學家一步步走向深海,從十年前的1000米到3000米、5000米、7000米,今天將挑戰萬米。每下潛一米都是人類科技在縮小我們與自然力量之間的極限距離。近年來,我國快速發展深潛設備,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如今的「奮鬥者」號,它們已經成為深海探索的尖兵。這些大國重器離不開幾代科研工作者探索海洋、奉獻海洋的專業與執著。
  • 深度10909米!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
    深潛的過程中還會有哪些奇遇?今天隨「奮鬥者」號一起下潛下潛下潛……  我國載人潛水器的發展歷程  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戳視頻,感受中國一代代深潛人的「深藍夢」。  與十年立項、十年研製的「蛟龍」號不同,我國第二代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從研製立項到海試交付只用了短短八年,且國產化程度更高,實用性更強。
  • 中學課本裡的萬米深潛知識
    」猿輔導物理老師為我們詳解「奮鬥者」號所背負的「重壓」:來自萬米深海的巨大壓強!△《中學課本裡的深潛知識 | 液體壓強P=ρgh》「奮鬥者」號背負的「壓」到底有多重?奮鬥者」號外形的獨特優勢△老師在線演示「捏不碎」的雞蛋這種「蛋形身材」不僅有利於把力均勻散開還能有效減小阻力、增大使用體積這便是「奮鬥者」號「抗壓法寶」之一扛住了萬米深海的
  • 萬米深潛!「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
  • 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渾身都是極限技術
    與探索太空一樣,探索深海、了解深海能夠加深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 人類在海洋中的活動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淺海區域,對深海的研究和認知比太空要少得多,進入太空的人數也遠遠多於進入深海的。深海中有大量的油氣、礦產和生物資源,與此同時,人類起源、生物進化、地球地質演變等謎團都可能在深海這片「淨土」中找到答案。
  • 國產深潛船猶如外星科技,萬米深海不再是禁區
    日前有報導稱,由國內院所自主研發建造的全新一代萬米載人潛水器,已於近期完成總裝並開始進行水池試驗。如圖所示,鏡頭中大家所看到的這個外形近似於卵型,同時科幻感十足的大型設備,就是我國新一代萬米載人潛水器(也稱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真身。
  • 潛水器「三大頂尖技術」,中國的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由於我國在深海探測領域一直處於劣勢地位,特別是美國、俄國、法國等在研製出深海潛水器後,很快利用深海潛水器投入到深海資源的開發當中,使得他們在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等自然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都超過了中國。 另根據一日本專家認為,通過對太平洋78處海床地點的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地點富含稀土物質,對各種高科技產品(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而言都非常重要,表明深海海床的礦產潛能非常豐富。
  • 「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 海面下藏著什麼玄機
    ,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載譽歸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眾人讚嘆「這是一個有『深度』的潛水器!」
  • 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外媒:怎麼又是中國?
    如今中國的又一超級工程問世,成功坐底1090米深海,外媒:這次怎麼又是中國?這一工程便是我國奮鬥者號工程,奮鬥者號是中國研發的萬米載人潛水器,以往我國曾經有過「蛟龍號」、「深海勇士號」等載人潛水器,但是萬米潛水器,是我國從未實現的成就,但中國人民敢於挑戰,並沒有畏懼這件事情,反而很快將萬米潛水器落實。
  • 一路「潛」行——中國萬米深潛的光榮與夢想
    新華社發隨著對深海了解的深入,不能只有一個「蛟龍」號,打造譜系化的潛水器來全面掌握核心技術,成為越來越多業內人士的共識。萬米,如果成人步行大約需要2.5小時,汽車行駛大約15分鐘。但邁向萬米深海,中國載人深潛團隊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卻走了近20年。
  • 一路「潛」行——中國萬米深潛的光榮與夢想—新聞—科學網
    萬米,如果成人步行大約需要2.5小時,汽車行駛大約15分鐘。但邁向萬米深海,中國載人深潛團隊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卻走了近20年。 2020年11月10日,中國萬米載人深潛器「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 用樂高來一場深海探險:3款樂高潛水器,你更喜歡哪一套?
    雖然人類的腳步已經開始向外太空進發,但對於我們腳下的這顆地球,卻依然有許多未知的地方。深海,便是這些未知地之一。人類也未曾停下過探索深海的腳步,各類潛水艇、深潛器的誕生,彰顯了人類不斷探索的冒險精神。作為全球最知名的玩具品牌之一,樂高也經常在產品中展現各種的潛水艇與潛水器。如果你也正想找一艘樂高搭建的潛水器的話,不如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