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奔赴抗戰前線,回到家鄉卻被批判,戴帽子遊街,與老伴相依偎

2020-12-15 小傑的社會觀

1924年12月3日,劉梓賢出生在饒村鄉青水村樟樹組。現在已經90歲高齡的他,心態平和,思維清晰,對抗戰之事還記憶猶新,只是牙齒掉了幾顆,一隻耳朵聽力不好。劉梓賢說,他在國民政府辦的保校讀了三冊書,因家裡有5兄弟,3個姐姐,家庭條件差,父母沒錢送他們,就輟學在家務農。

1944年秋,為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劉梓賢和二哥義無反顧加入青年遠徵軍,奔赴抗戰前線。

入伍時,劉梓賢才20出頭,鄉政府擔心他跑掉,是夜間來人把他帶走的,在鄉政府住了一晚。當時鄉長下鄉了,劉梓賢說他就在鄉長床上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到嶽陽坐火車南下廣東,被分到青年軍205師401團機槍營1連。師長劉安祺,連長劉子趙,是長沙人。部隊駐在樂昌,隨後開始接受軍事訓練。

劉梓賢在連部是號兵,學吹軍號。那時軍部、師部、團部、營部都有號兵,每一連還有一個。號兵一天要吹20多個曲子,早晨吹預備號,接著是起床號、出操號、收操號、吃飯號、上課號、下課號……每次吹的曲子都不同。

經過幾個月的培訓,1945年7月,劉梓賢跟隨部隊進入臺灣高雄參加抗戰並接受日軍投降。他記得很清楚,他是從福建廈門坐軍艦到達高雄市的,一連坐了三天三夜。部隊到達臺灣後,分散開赴高雄、臺南、臺北、臺中、平東縣等地。劉梓賢趕到時,日軍都被打跑了,高雄市區到處一遍狼藉,老百姓嚇得早已躲到高山裡的防空洞去了。

劉梓賢所在的一連搜索前進時,發現了三、四個沒來得及逃跑的日本兵。日本兵看到中國軍隊來了,嚇得直打哆嗦,完全沒有了昔日的囂張氣焰,還主動遞煙給戰士們抽。

劉梓賢很勇敢,不知他從哪學來幾句日本語,就跟鬼子搭上了話。他說「蜜西,蜜西」(招呼的意思),然後指著日本兵的軍靴和軍裝說「宣秋,宣秋」(給我的意思),日本兵就老老實實把軍靴和軍裝脫下交給了他。就這樣,劉梓賢輕輕鬆鬆繳獲了一雙日本軍靴和一身日軍軍裝。說到這,老人開心地笑了起來。

後來他到嶽陽縣時,把軍靴帶回來了。靴子質量很好,他在家裡穿了好幾年,爛掉後才扔到。現在回想起來,他後悔莫及。他說:「要是當初收藏好,這就是日軍侵華的最好罪證啊!」由於供給緊張,部隊原地解散。解散時每人發一張起義證,1.5元路費,一點粟米。就這樣,劉梓賢離開部隊回嶽陽家鄉。回來的道路也十分艱辛,忍飢挨餓吃盡苦頭。

因為抗戰需要,道路被破壞,橋梁被炸毀,沒有交通工具,只能徒步回家。到了路通的地方,運氣好還能搭乘一段便車。有一次,劉梓賢就搭了120公裡的便車。到達嶽陽,他找熟人買了一身便裝,把軍裝換下後,才回到老家饒村公社建新大隊劉沙坡。

1952年,劉梓賢結婚成家,一生養育了6子1女,還在生產隊擔任過兩年隊長。文化大革命時,因他在國民黨的部隊當過兵,村幹部就說他是蔣介石的走狗,把他捆起來,還用紙卷了一個筒子,做成高帽子,戴在他頭上遊行。

劉梓賢回憶,戰爭結束後,由於物資極度匱乏,部隊在北平、天津吃到沒糧食了,飛機運輸都搞不贏。沒東西吃,只好用麥子、黃豆、苞谷充飢。

雖然飽受折磨,但並沒有壓垮劉梓賢瘦小單薄的身軀。劉梓賢60多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中風使他落下殘疾,因幾年前又患上輕度精神疾病。在如此情況下,老人不願給子女增添麻煩,仍然與患有綜合性老年疾病的老伴住在自己的平房裡。

從2011年開始,民政部門每年給老人發600元的起投臨救補助,年前嶽陽市關愛抗戰老兵協會送來了5000元慰問金。現在老人每頓喝一二兩谷酒,飯吃得很少。在老伴的照料下,身體比以前健康,也算能夠在家安度晚年。

我們需要給我們的抗戰老兵給予最崇高的敬意,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光芒。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為何數萬知識分子奔赴延安?
    「我要去延安,北上『朝聖』寶塔山」抗戰時期,為何數萬知識分子奔赴延安?□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何晞宇時間回到82年前的1938年,抗戰最艱難的歲月。這一年, 《西行漫記》掀起一股熱潮,並在春夏達到高峰。
  • 104歲川籍抗戰老兵馬定新辭世 親歷多場戰役,曾斥責抗戰神劇瞎編
    馬老1937年出川,加入國民革命軍31集團軍85軍91師273團3營機槍3連,奔赴江西、湖南、湖北、參與南昌會戰、南昌會戰、棗陽會戰、老河口戰役等多次血戰,直到抗戰結束後才回到家鄉。1月10日,馬定新家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今年104歲的馬老於9日下午在家中安詳離世。
  • 84歲於淑珍近況曝光,演唱歌曲為前線英雄助力,和老伴同住養老院
    今年84歲高齡的老表演藝術家於淑珍與天津近百位藝術家同唱《與愛同行》,為前線英雄助力,參與演唱的都是業內德高望重的藝術家,他們的歌聲真摯,表達出滿腔赤誠。於淑珍是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和歌劇演員,也是國家一級演員。大家熟悉的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也是由於淑珍演唱。
  • 女子初遊嘉峪關,吃過大唐美食街燒烤,卻被酒店早餐驚豔:家鄉味
    曾在西北生長20多年,卻都不曾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好好走走逛逛。後來工作,去了南方,一晃便是8年,想想每次返鄉探親,似乎都是來去匆匆,好像時刻都被很多事情追趕著,容不得多少放鬆的停留!2020年,我們已然32歲。朋友常說,過了30歲的人生,就會明顯感覺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原標題: 12月30日上午,成都青羊區王家塘街,儘管有暖陽有林蔭,卻不見了周老的身影。專程來看望老人的志願者,從鄰裡話語間得知,這位活了一個多世紀的老人,在三天前離開了。  在周海清的101年人生裡,烙印最深的還是抗戰時期。70多年前,他在成都報名從軍奔赴抗日戰場,在戰火硝煙裡尋找失聯的大哥,並肩負著保衛國家與民族的重擔。
  • 國家級羽毛球裁判呂忠其:戰士就要奔赴最前線
    國家級羽毛球裁判呂忠其:戰士就要奔赴最前線 發布時間:2020-02-19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周圓 字體: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焦點時刻特別策劃《回聲嘹亮》第一篇:《八百...
    1937年—1945年,在八年抗戰中,中國付出了3500萬人傷亡的代價,迎來了近代以來對外族入侵勢力的第一次完全勝利。湖北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湖北英雄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保衛了祖國、保護了人民。《焦點時刻》推出特別報導《回聲嘹亮》,帶您重溫紅色歷史、崢嶸歲月,聆聽75年前血與火的聲音。下面播出第一篇《八百壯士與通城》。
  • 張家界97歲抗戰老兵紀念抗戰犧牲戰友:榮譽屬於千千萬萬戰士
    【摘要】97歲的抗戰老兵胡建是張家界慈利縣零陽鎮萬福村人,19歲上戰場浴血奮戰,誓死守衛駐地。他說當兵幾年,光榮一輩子。97歲的抗戰老兵胡建是張家界慈利縣零陽鎮萬福村人,19歲上戰場浴血奮戰,誓死守衛駐地。他說當兵幾年,光榮一輩子。
  • 抗戰忠魂,遙望故鄉78年
    讓抗戰英烈早日找到家人,讓英烈回家,這是無數界首人的心聲,他們更為家鄉有這樣的抗日英雄感到驕傲和自豪。 當天晚上,界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偉榮看到幾個微信群內發布的尋找抗戰英烈榮超後人的信息後,立即安排界首市潁南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站迅速落實查找工作。
  • 金門戰役後,胡清河藉助兩個籃球遊回大陸,後來的結局如何?
    胡清河被俘虜的時候才十九歲,雖然年紀小,但是胡清河寧死不屈。胡清河原本是一名衛生員,因為沒有戰鬥技能,所以並沒有被嚴格看守,這也給了胡清河逃出來的機會。為了找到逃走的辦法,他故意和周邊的居民們閒聊,獲取更多的信息。胡清河從居民口中知道了金門島的潮汐狀況,於是他心生一計,決定從海上逃走。
  • 當年河邊殺鬼子 搶來輕機槍 108歲川籍抗戰老兵鄭天付走了
    2020年9月3日,中國人民將迎來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然而抗戰老兵鄭天付沒能等到這一天。8月26日晚,南充市順慶區怡然志願者協會名譽會長朱興弟發布消息:當天上午,原籍四川南充、後定居安徽阜陽的鄭天付老人因病逝世,享年108歲。
  • 64歲退休女工辦紅色雜誌 專報導抗戰老兵事跡(圖)
    64歲退休女工辦紅色雜誌 專報導抗戰老兵事跡(圖) 2014-07-04 09:00:31來源:揚子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 蘭州流傳的抗戰歌謠:皋蘭山上呀!扎大營,我們預備打日本!
    這是一首抗戰期間,流傳在蘭州等地的抗日歌謠。 抗戰期間,甘肅雖然地處大後方,但甘肅人也為抗戰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些抗戰歌謠就誕生在那個大背景之下。 走向抗戰前線的花兒 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甘肅人不甘落後,盡全力支援抗戰前線。甘肅人為抗戰做出的貢獻有:甘肅隴東是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奔赴抗戰前線的出發地。
  • 為了奔赴前線運送物資,她獨自搬出了家門——珠寶女企業家的抗疫路
    為了奔赴前線運送物資,她獨自搬出了家門——珠寶女企業家的抗疫路 2020-06-13 0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川軍踏草鞋背大刀抗戰 煙杆上標"不除日寇不回鄉"
    1937年開始,川軍徵戰前線,譜寫為民族而戰的歷史新篇。  抗戰炮火打響後,隨著形勢的發展,川軍整編為七個集團軍,奔赴抗日戰場。1937年9月,川軍分別從川北大道和川東大道出川,前往抗日前線,轉戰南北,參加了大小戰役二十八個。廣大官兵屢挫敵頑、戰功卓著,臺兒莊戰役、淞滬會戰等都有川軍的身影。  雖然川軍的裝備差強人意,但簡單的裝備卻創造出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傳奇。
  • 吉大一院「五朵金花「奔赴援鄂前線
    1月30日上午,我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奔赴武漢。此次出發的援鄂小分隊由吉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管護師劉欣敏、溫馨、戴爽,護師李婷婷、呂雪五位女性組成。即將支援的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醫療小分隊組長劉欣敏說:「這次院裡接到的任務是抽調神經內科的護理人員去前線支援。
  • 抗戰後期,六個綏靖區的主任分別由誰來擔任,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由於潘文華在劉湘軍中享有很高的聲望,回到四川後自然就順理成章的繼承了劉湘的寶座,擔任第28集團軍總司令,並於1939年3月晉升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抗戰後期,潘文華被任命為川陝鄂邊區綏靖公署主任,負責該地區的治安工作。解放戰爭後期,國軍兵敗如山倒,劉文輝、潘文華和鄧錫侯等人宣布起義,四川和平解放,新中國成立後,潘文華於1950年11月12日病逝於成都,享年64歲。
  • 108歲抗戰老兵水青山在四川辭世,曾與日軍肉搏腹部中刀
    然而,家住四川西昌的百歲抗戰老兵水青山沒能等到這一天……9月2日早上,水青山的多名親屬告訴記者,今日凌晨5點過,水青山在四川西昌家中與世長辭,享壽108歲。水青山水青山身高一米八幾,出生在甘肅省臨洮縣潘家集鄉水家山。16歲時應徵入伍,參加過南京保衛戰,也打過遊擊戰。1938年,在富金山戰役中,與日軍肉搏,腹部中刺刀,他的腹部留下了長長的疤痕。
  • 抗戰老兵鍾崇鑫:新婚上前線,妻子苦等77年,93歲時赴臺祭奠
    比如曾經的抗戰老兵鍾崇鑫,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他當年新婚不久,因為戰爭爆發上了前線,其妻子在家鄉苦等了77年,直到93歲才趕赴臺灣祭奠亡夫。 抗日戰爭爆發時,身為軍人的鐘崇鑫為報效祖國,無奈離開新婚妻子去了前線。
  • 今天抗戰勝利紀念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
    遠徵軍第20集團軍在高黎貢山南、北齋公房60多公裡寬的戰線上,向高黎貢山各要隘背水仰攻。圖為美軍照相兵抓拍的中國士兵們向騰衝城牆衝鋒的場景。 至1943年初 日軍佔領了怒江以西約3萬平方公裡的國土 雲南從戰略大後方變為抗戰最前線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 雲南成為中國抗日戰爭 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的結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