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上,西域似乎是一個受到了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一個區域,自兩漢事時期,打通西域。歷代王朝統治者便不再將其看作如朝鮮、越南等帝一般的藩屬之國,而是將其看作了實實在在的中原必不可少之地。
西域這片物產豐富,民族複雜之地,緣何受到了歷代封建王朝的青睞呢。甚至說到了宋代,因為西夏、遼、金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阻礙,宋代缺失西域,成為了宋代每一位統治者的遺憾。
因為西域不僅僅是一個中原的軍事、政治、文化緩衝區,同時還是中原王朝爭奪中亞的重要通道。
通過這裡,中原王朝可以和西方國家在中亞這一舞臺上相互爭奪。因此對於歷代封建王朝來說,西域都是一個不能夠失去的重要之地,也是無法分割的疆域。
首先西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軍事緩衝區,而這個緩衝區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政治、軍事緩衝區,同樣還是和西方政權之間的緩衝區。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還是因為西域地區的勢力不統一。
不論是相比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還是西方地區的國家,都要比西域地區統一。例如漢代時期北方主要的少數民族則是匈奴;
南北朝時期北方強敵則是柔然;等到了唐代的時候則是突厥。西方則是先後出現了羅馬帝國、阿拉伯王國、波斯等,不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非常強大。
而反觀西域地區,因為受到了環境的制約,很難形成較大規模的政治、軍事政權,長期就以來就是以可生存的綠洲為中心,形成了政權。
例如漢宣帝時期設置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的三十六國。雖然這一數量可能有誇張的嫌疑,但是也足以看到當時西域地區的政治複雜程度。
這些國家大多都是以一城為中心的蕞爾小國,甚至很多都是沒有居所的遊牧民族。加上民族組成複雜,使得整個西域地區其實矛盾眾多。這種矛盾對於西域地區的百姓來說不是好事,對於中原王朝,乃至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來說卻是好事。
因為西域內部鬥爭激烈,也就使得這些強大的政權有了介入其中的機會,從而為自己的勢力入侵西域奠定基礎。
不論是漢代時期的漢朝和匈奴,還是唐王朝和突厥,除卻常規的南北方勢力疆域爭奪。更多的時候雙方都將目光放在了西域地區,漢代時候,漢武帝為了擴大漢朝影響了以及和西域地區的政權交流。
擊敗了匈奴,收復了河西走廊,將漢朝的影響了擴展到了西域地區。然而最初的時候漢朝實際僅僅是控制了西域天山以南,而天山以北依舊是匈奴所佔領。
唐代的時候突厥分裂為東西突厥,西突厥的勢力範圍便是在西域地區。唐代統治西域,擊敗西突厥,先後建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來統治西域地區。
那麼為什麼說,這裡又是中原王朝進軍中亞地區的唯一通道呢,首先我們看一下亞洲的地形,或者說中國的地形。由西到東,從高到低,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中間的河西走廊直達西域地區,通信中亞。
唐代安史之亂前,萬國來朝,四方蠻夷、特使、商人前來大唐,最主要的路是什麼呢,便是經過中亞地區來到西域然後到今天的陝西、河南一帶,進入中國腹地。
所以說掌握了西域,便掌握了西方自中亞來中國的大門,不論是爭霸,還是經商,都是必不可少的必經之路。因此西域乃是必爭之地。
唐朝強盛之時曾牢牢佔據了中亞的領導權,唐朝名將高仙芝更是多次出徵中亞,令中亞各國聞風喪膽。
怛羅斯一戰,可謂是讓大唐和當時的勁敵大食兩敗俱傷,而這次戰爭的失敗,也宣告著大唐開始推出中亞舞臺。加上之後的安史之亂,使得大唐對西域的掌控都日漸下降,甚至說無法奪回失去之地。
總結
西域地區之重要,對於歷代封建王朝來說都是不可丟失之地。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曹操無論中原戰事如何焦灼,都沒有放棄對西域地區的掌控。
也正是因為曹魏未曾放棄對西域地區的掌控,當時曹魏和羅馬之間也有著聯繫,雙方之間的交流非常廣泛。
西域之地,不僅僅是政治、軍事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是經濟通商的要道,為何曹魏在三國之中綜合國力勝過了其餘兩國。很大原因便是何西域、西方地區的通商沒有阻斷,這種情況下,曹魏的發展,遠遠快過了其他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