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究竟有多重要?歷代王朝對其嚴加把控,絲毫不敢懈怠

2021-01-10 史書記

在兩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上,西域似乎是一個受到了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的一個區域,自兩漢事時期,打通西域。歷代王朝統治者便不再將其看作如朝鮮、越南等帝一般的藩屬之國,而是將其看作了實實在在的中原必不可少之地。

西域這片物產豐富,民族複雜之地,緣何受到了歷代封建王朝的青睞呢。甚至說到了宋代,因為西夏、遼、金等北方少數民族的阻礙,宋代缺失西域,成為了宋代每一位統治者的遺憾。

因為西域不僅僅是一個中原的軍事、政治、文化緩衝區,同時還是中原王朝爭奪中亞的重要通道。

通過這裡,中原王朝可以和西方國家在中亞這一舞臺上相互爭奪。因此對於歷代封建王朝來說,西域都是一個不能夠失去的重要之地,也是無法分割的疆域。

首先西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軍事緩衝區,而這個緩衝區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中原王朝和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政治、軍事緩衝區,同樣還是和西方政權之間的緩衝區。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還是因為西域地區的勢力不統一。

不論是相比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還是西方地區的國家,都要比西域地區統一。例如漢代時期北方主要的少數民族則是匈奴;

南北朝時期北方強敵則是柔然;等到了唐代的時候則是突厥。西方則是先後出現了羅馬帝國、阿拉伯王國、波斯等,不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非常強大。

而反觀西域地區,因為受到了環境的制約,很難形成較大規模的政治、軍事政權,長期就以來就是以可生存的綠洲為中心,形成了政權。

例如漢宣帝時期設置西域都護府,管理西域地區的三十六國。雖然這一數量可能有誇張的嫌疑,但是也足以看到當時西域地區的政治複雜程度。

這些國家大多都是以一城為中心的蕞爾小國,甚至很多都是沒有居所的遊牧民族。加上民族組成複雜,使得整個西域地區其實矛盾眾多。這種矛盾對於西域地區的百姓來說不是好事,對於中原王朝,乃至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來說卻是好事。

因為西域內部鬥爭激烈,也就使得這些強大的政權有了介入其中的機會,從而為自己的勢力入侵西域奠定基礎。

不論是漢代時期的漢朝和匈奴,還是唐王朝和突厥,除卻常規的南北方勢力疆域爭奪。更多的時候雙方都將目光放在了西域地區,漢代時候,漢武帝為了擴大漢朝影響了以及和西域地區的政權交流。

擊敗了匈奴,收復了河西走廊,將漢朝的影響了擴展到了西域地區。然而最初的時候漢朝實際僅僅是控制了西域天山以南,而天山以北依舊是匈奴所佔領。

唐代的時候突厥分裂為東西突厥,西突厥的勢力範圍便是在西域地區。唐代統治西域,擊敗西突厥,先後建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來統治西域地區。

那麼為什麼說,這裡又是中原王朝進軍中亞地區的唯一通道呢,首先我們看一下亞洲的地形,或者說中國的地形。由西到東,從高到低,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中間的河西走廊直達西域地區,通信中亞。

唐代安史之亂前,萬國來朝,四方蠻夷、特使、商人前來大唐,最主要的路是什麼呢,便是經過中亞地區來到西域然後到今天的陝西、河南一帶,進入中國腹地。

所以說掌握了西域,便掌握了西方自中亞來中國的大門,不論是爭霸,還是經商,都是必不可少的必經之路。因此西域乃是必爭之地。

唐朝強盛之時曾牢牢佔據了中亞的領導權,唐朝名將高仙芝更是多次出徵中亞,令中亞各國聞風喪膽。

怛羅斯一戰,可謂是讓大唐和當時的勁敵大食兩敗俱傷,而這次戰爭的失敗,也宣告著大唐開始推出中亞舞臺。加上之後的安史之亂,使得大唐對西域的掌控都日漸下降,甚至說無法奪回失去之地。

總結

西域地區之重要,對於歷代封建王朝來說都是不可丟失之地。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曹操無論中原戰事如何焦灼,都沒有放棄對西域地區的掌控。

也正是因為曹魏未曾放棄對西域地區的掌控,當時曹魏和羅馬之間也有著聯繫,雙方之間的交流非常廣泛。

西域之地,不僅僅是政治、軍事重地,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是經濟通商的要道,為何曹魏在三國之中綜合國力勝過了其餘兩國。很大原因便是何西域、西方地區的通商沒有阻斷,這種情況下,曹魏的發展,遠遠快過了其他兩國。

相關焦點

  • 古代中原王朝為什麼不放棄西域
    然而歷史上有這麼一個民族長期歸屬中央政權,卻避開了被漢化的名字。這裡就是西域,歷史上就與中央政權是分分合合的。從漢朝開始到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都沒有放棄當地的存在。重建後的隋唐帝國也很快的就將勢力範圍延伸至此地。那麼為什麼原人為什麼非要徵服西域呢?因為他就在那裡,中國自漢武帝北擊匈奴,開始就對西域這塊寶地充滿了渴望。至於最後的中央王朝只能夠強守派兵去駐守西域。
  • 同樣是劉氏王朝,西漢與東漢對匈奴、西域的戰略有什麼不同?
    兩漢(西漢與東漢)皆是劉氏王朝,劉氏江山,而匈奴邊患,貫穿著兩漢歷史全過程,雙方恩怨日久,你來我往的衝突持續時間之長,歷史少有。西漢初年,承秦末的天下戰爭虛耗,國力不足,只能採取守勢,進行屈辱和親。維繫了六十年被動的狀態,漢武帝時代,改「和親」為進攻,經二十餘年戰爭,損耗了國力,也重創了匈奴,使匈奴勢力被壓縮到西域一帶。
  • 王子今:漢王朝西域決策的戰略思考
    絲綢之路草原交通和海洋交通兩條路徑都非常重要,使得「西北」和「東南」的開發都受到重視。西域方向的新的局面的形成,因班超「定遠」而實現。 一 秦漢「四邊」及國家政策的「西北邊」側重 反映秦漢政治空間理念的文獻遺存中雖然並不多見有關國家「四邊」的說法,但是相關意識已經形成。
  • 滿城盡白髮,不敢忘大唐。一萬唐軍抵抗了西域60多個國家半個世紀
    大唐無愧是我國最強盛的時代,「貞觀盛世」「開元盛世」「萬國來朝」,當時世界上有超過300個國家每年派使者給唐朝皇帝進貢,唐朝在西域設置都護府,管理著西域60多個國家和部落。萬國來朝大唐最後的榮耀唐太宗時期,大將侯君集攻滅高昌,唐朝設計安西都護府,從此這裡成為了大唐威震西域的國之利刃,巔峰時期的安西都護府
  • 歸義軍:晚唐王朝衰落,遠在西域的歸義軍為何執著於歸唐?
    當拿著西域十一州地圖的張義潮使者,只能依靠僧侶的身份突破吐蕃的封鎖來到長安的時候,一定是感慨萬千的,這個偉大的城市明明沒有發出任何指令,數千裡外的草原,沙漠,說著同一種語言的同胞們卻為了唐的尊嚴,為了長安的偉大,無聲的戰死在胡楊下。他們沒有什麼升遷的希望,因為朝廷甚至不知道這些人的存在。他們也不是貪圖朝廷賞賜之人,因為西域總是給長安無數的貢品。
  • 論「西北一候」:漢王朝西域決策的戰略思考
    「絲綢之路」交通格局的形成,是多民族共同努力的歷史成就。匈奴民族與西域草原民族促進「絲綢之路」交通的歷史文化貢獻,漢文歷史文獻有所記錄,考古發現的文物遺存也可以提供實證。匈奴通過關市及漢王朝「賂遺」得到的超出消費需要數額的「錦繡繒帛」和「絮」,是可以通過轉輸交易的方式獲取更大利益的。33西域草原民族曾經以經商能力優勢,在絲綢貿易活動中有積極的表現。
  • 詳解天山南北——西域與大中亞地區
    此後直到清朝,河西走廊以西的這片土地都被稱之為「西域」。一直到清王朝代表中央帝國重新控制這片土地之後,取「故土新歸」之意將之稱為「西域新疆」,並在19世紀末以「新疆」之名立省。雖然西域被定位於河西走廊之西沒有什麼爭議,但它的範圍並不能簡單與現在的新疆相對應。對歷史感興趣的人,會知道漢、唐、清等王朝控制下的西域,應該比現在的新疆更向西延伸一些。
  • 關山迢迢,黃沙漫漫,兩千多年前,漢朝西域都護府是怎樣的機構?
    (漢匈戰爭)漢王朝經營西域當時在西域,有一個強大的國家(相比匈奴還差些),就是烏孫,這個國家隨著實力的增強,不願意再臣服於匈奴。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管理範圍據《後漢書.西域傳》載:「西域內屬有三十六國」,「漢哀平間,自相分割為五十五國「,其中「康居、大月氏、安息之屬,皆以絕遠,不在數中」,其餘五十餘國都在西域都護府的管轄之下。
  • 守護大唐西域半個世紀,安西軍致死不忘報國!
    唐太宗時期,大將侯君集率領軍隊攻滅了西域的高昌國,此後,唐朝就設立了安西都護府,用於管理西域事務,加強控制。從此,這裡就成了大唐威震西域的一把國之利刃。 巔峰時期的安西都護府在兵力只有2萬多人的情況下便能威懾西域400餘國家,控制著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 我的駐村心路|羅環:未敢絲毫懈怠
    「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肩負組織重託,未敢絲毫懈怠。」2017年10月,在土城礦上班的我被選派到柏果鎮參與盤州市脫貧攻堅工作,從那時起這句話便被牢牢刻在心裡。 「村看村,戶看戶,能不能富,關鍵看工作態度。」
  • 「風物誌」戴冕冠穿龍袍,敦煌壁畫中的西域國王肖像畫
    在莫高窟第98窟中,有一幅高2.82米的人像壁畫,壁畫上所繪供養人就是于闐國王李聖天。它的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于闐國王李聖天敦煌石窟中多畫有開窟人及其相關人物的形象,這些形象統稱為「供養人像」。正是這些壁畫中的供養人,代代相傳,傾力開鑿石窟,修建佛像,繪製壁畫,才最終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敦煌文化。
  • 解析:公牛王朝的重要一員,羅恩哈珀究竟有什麼能耐?
    解析:公牛王朝的重要一員,羅恩哈珀究竟有什麼能耐? 相信很多籃球迷都有看過經典籃球紀錄片《最後之舞》吧,在群星璀璨的90年代,喬丹無疑是NBA裡那顆最閃耀的球星。但無論他怎麼厲害,籃球是五個人的運動,沒有隊友們的幫助,喬丹也沒有輝煌的今天。
  • 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秦國的實力究竟有多強?
    一統六國的秦朝,實力究竟有多強?在《古風·秦王掃六合》中曾這樣記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王朝的建立,結束了從春秋戰國時期以來,各國爭霸天下的局面,將四分五裂的各國,合併統一起來,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大秦王朝。那麼,秦朝是憑藉著什麼,才滅了其他六國呢?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為秦王朝比其他各國都要強大。
  • 為何朝鮮李朝能享國五百年,遠超夏商周后的歷代中原王朝
    朝鮮半島作為深受華夏文化影響的區域,歷來是儒家文化圈的一部分,也一直是中原王朝最忠順的藩屬,朝鮮也一直以「小中華」自居。朝鮮半島上很早就出現了城邦式國家,在漢晉時期,其北部區域甚至曾是中原王朝的郡縣,但這裡真正形成統一的政權和初步奠定其疆域還是在王氏高麗時期。
  • 1979年敦煌出土的漢簡,揭示王莽徵伐西域大軍全軍覆沒原因
    這就不得不說漢匈之間關係惡化的轉折點-發生在新莽天鳳三年的徵伐西域戰爭。《漢書.西域傳》在記載這次戰爭時,僅簡單論述了戰爭的經過和結果,對於細節描述不多。專門描寫漢匈關係的《漢書.匈奴傳》甚至對此事隻字不提,給後世留下了諸多疑問。
  • 2月末,舊愛表態,內心澎湃,不敢懈怠,回頭再相愛的星座
    2月末,舊愛表態,內心澎湃,不敢懈怠,回頭再相愛的星座1、 雙子座感情分手讓雙子座變得消極,他們只會把未來想得很壞。比如,他們想要複合,可他們總想著複合後的還會面對同樣的結果,對感情沒信心,自然雙子座心有想念,也不會去求和。他們不知道對方的真心,而對方要是表明了真心,雙子座就不再消極了,他們迫切想要與對方在一起的。2月末,舊愛表態,雙子座內心澎湃,他們不敢懈怠,迎合對方,回頭再相愛。
  • 唐朝一支軍隊堅守西域四十餘年,無補給無支援,少年白頭無人降
    早在漢朝時期,西域就納入了中原王朝的統治版圖,更是設立了西域都護府這個集軍事行政為一體的機構。安西都護府的設立唐朝時期,周邊少數民族不斷對中原王朝進行侵擾,為了有效的打擊少數民族勢力和控制西域,唐王朝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又被稱為安西大都護府),安西都護府掌管著中原王朝與中亞國家交流的咽喉通道,「絲路」也從這裡穿過,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 班勇再通西域 父子青史留名(班超:從洛陽到西域6)
    東漢時期,書生班超在洛陽投筆從戎,率領36名勇士建功西域。30多年間,他在西域縱橫捭闔,平定各國叛亂,重樹大漢國威,將已阻斷65年的絲綢之路再次打通。  今天,洛陽有班家古寨、班超墓,新疆有班超飲馬泉、班超城。從洛陽到西域,班超有怎樣的傳奇人生?
  • 為什麼中土王朝熱衷一統,而歐洲王朝卻安於各據一方?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中國與歐洲面積相仿,然而在歷史上中國各王朝以統一為主流,歐洲卻從古至今大都處於小國林立的狀態。比較大些的法國、西班牙不過50萬平方公裡,聖馬利諾、摩納哥等袖珍國更是比比皆是。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歐洲難於一統的格局?
  • 早期西域人無姓,但龜茲王姓的來源,曾引起專家的辯論
    特別是對維吾爾族人的風俗覺得好奇與新鮮,因為這些與內地的漢族及其他民族有很多不同之處,自然就會引起人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從秦漢時期,史籍中開始對西域有了記載,而之前的歷史幾乎無史籍,大都是通過考古挖掘來推斷,以此來研究古代的西域歷史。今天,我們就通過闡述新疆民族姓氏問題,來追溯古代的龜茲王族為何有姓氏,為何如今的維吾爾族人卻無姓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