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盡白髮,不敢忘大唐。一萬唐軍抵抗了西域60多個國家半個世紀

2020-12-13 歷史的傾聽者

大唐無愧是我國最強盛的時代,「貞觀盛世」「開元盛世」「萬國來朝」,當時世界上有超過300個國家每年派使者給唐朝皇帝進貢,唐朝在西域設置都護府,管理著西域60多個國家和部落。

萬國來朝

大唐最後的榮耀

唐太宗時期,大將侯君集攻滅高昌,唐朝設計安西都護府,從此這裡成為了大唐威震西域的國之利刃,巔峰時期的安西都護府,在兵力只有兩萬多人的情況下就可以威懾西域60餘國,控制著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正如李世民說的:「我兵一千,可擊胡騎數石」。那時候的中華武力之盛,震爍寰宇。

隨著安史之亂爆發,大量安西精銳不得不回國平叛,此時的安西軍只剩下郭昕率領的一萬餘老弱之兵,然而面對著數十萬吐蕃,回鶻大軍的趁亂進攻,這支承載著大唐榮耀的安西軍,仍孤守西域,抵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直到15年後,終於有人歷經千險來到了長安,人們才知道西域仍有人堅守。一時間朝野哭聲一片,但此時的唐王朝,真的沒有餘力再去支援安西。

吐蕃

數千殘軍只得獨自抵抗吐蕃的進攻,公元808年,那一年,西域萬裡疆土上,只有龜茲這座孤城上還飄揚著大唐的旗幟,堅守近半個世紀的安西軍,明光重甲早已破,鋒利的陌刀也早已經缺口連連,將士們皆已滿頭白髮,然而當鼓聲響起,所有的安西軍還是向吐蕃大軍發起了衝鋒,也是最後的一次衝鋒,帶著大唐的榮耀一起榮歸故裡。

滿城盡白髮,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

一千多年過去了,人們或許忘記了那支遠在邊陲的軍隊,然而人們不應該忘記,那曾經氣勢恢宏的大唐精神與民族自信。

相關焦點

  • 守護大唐西域半個世紀,安西軍致死不忘報國!
    唐太宗時期,大將侯君集率領軍隊攻滅了西域的高昌國,此後,唐朝就設立了安西都護府,用於管理西域事務,加強控制。從此,這裡就成了大唐威震西域的一把國之利刃。 巔峰時期的安西都護府在兵力只有2萬多人的情況下便能威懾西域400餘國家,控制著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 大唐最後的榮耀:鐵血安西軍,滿城盡白髮,苦守孤城五十年
    然而大唐雖然已經衰敗,可是遠在西域卻還有一支只屬於大唐的榮耀,這支部隊就是當時大唐留在西域的唯一一支部隊:安西軍。他們也是大唐最後的「榮耀」,在舉目皆敵的西域,在鐵血郡王郭昕的帶領下安西軍為大唐守衛著最後一寸土地,直至戰死也是無怨無悔,真可以說是滿城白髮兵,怎敢忘大唐?
  • 大唐榮光:中國為何不能失去西域?
    這裡,就是大唐。3唐玄宗時期,無論是國力,還是詩歌,都洋溢著盛唐氣象。唐朝對西域的經營,也隨著開元盛世達到頂峰。此時,唐軍的對手不只是吐蕃,還有幅員遼闊的大食(阿拉伯帝國)、捲土重來的突厥等。唐玄宗要建立的,是橫跨亞洲的霸權。
  • 不為人知的怛羅斯之戰:大唐與阿拉伯帝國,東西方兩大帝國的碰撞
    公元八世紀,在世界的東方,正是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大唐帝國。自從公元618年李淵建國開始,大唐在此後一百餘年飛速發展,在多位皇帝的苦心經營下,歷經「貞觀之治」,終於在唐玄宗開元年間達到頂峰,開創了名垂千古的「開元盛世」,這一時期的大唐,無論是疆域、經濟、軍事、文化,都堪稱世界一流。
  • 大唐西域的失落:32歲的他一路向西,書寫盛唐最後的輝煌
    此前兩年(747年),高仙芝率領唐軍翻越蔥嶺(帕米爾高原)降服小勃律國(在今克什米爾西北部),打破了吐蕃在克什米爾地區多年的壟斷,從而為大唐帝國威震西域、進軍中亞,打開了全新的局面。但岑參錯過了這個大唐的榮耀時刻。
  • 率2萬人敢突進700裡打20萬阿拉伯鐵騎,高句麗唐將高仙芝揚威西域
    大唐的開放,在軍隊之中也有明顯的表現,高句麗籍的大唐名將高仙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率2萬人敢突進700裡打20萬阿拉伯鐵騎,高句麗唐將高仙芝揚威西域大唐天寶六年,當時還是行營節度使的高仙芝突出奇兵,擊破了與三次擊敗大唐軍隊的小勃律,以7000兵馬一舉擊潰吐蕃數萬大軍,在婆勒川河畔斬首敵兵5000餘,西域七十二國為之震動,高仙芝一戰封神。
  • 大唐曾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非也,曾經慘敗給大食
    在唐朝的歷史上,大唐的佛教文化圈和以大食為代表的伊斯蘭文化圈在怛羅斯( 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 打了一場決定中亞與西域未來走向的戰役,同時這也是大唐和阿拉伯國家爭奪中亞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可是這場戰役究竟是怎麼引起來的呢?
  • 恆羅斯城之戰:大唐安西軍7萬血戰西域 因叛徒慘遭大食屠殺
    說起大唐,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僅僅是因為大唐開創了好幾個盛世,更是因為他的強大。因為在古代交通不發達,打仗的成本都是非常大的,幾乎沒有朝代能夠連年持續作戰,但是大唐做到了。連年的戰爭沒有打垮大唐,反而令他愈來愈加強盛。其中西域的安西大軍更是唐軍中少有的精銳。
  •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時期,唐軍打到了阿富汗地區,這場戰爭鮮為人知
    但仍有一些戰爭,雖然不出名,但影響不小,如唐代的怛羅斯之戰。怛羅斯這個名字與中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它不像官渡、肥水、長平等著名的古代戰場那樣為中國人所熟知。它的地理位置大約是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州首府塔拉茲,也就是現如今的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州首府塔拉茲,靠近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邊界。距唐朝都城長安3300多公裡。
  • 大唐強擊克什米爾,高仙芝陌刀軍平定小勃律,中華血性讓人敬重!
    大唐當然不答應,北庭節度使張孝嵩在公元722年狠狠教訓了圍攻小勃律的吐蕃人。吐蕃人老老實實地過了20年,但在小勃律王麻來兮死後,借吐蕃公主嫁給即位的蘇失利之為妻的契機,讓自己的勢力伸進小勃律。西北20餘國受到吐蕃的威脅,不得不低頭臣服,絕了給大唐的進貢。在公元742年到746年的5年時間裡,大唐3次徵伐都未能獲勝。
  • 杜環的傳奇人生:被阿拉伯人俘虜,飄蕩世界12年,最想的還是大唐
    有這樣的家族背景,加上唐代正處於民富國強的好時候,杜環年少時一方面在家族中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幾乎所有的唐代文人都受到了邊塞詩派的影響,絕大多數熱血的年輕人都抱著「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樣建功立業的想法去投筆從戎,報效國家。
  • 怛羅斯之戰:大唐遺憾負於阿拉伯
    大唐帝國建立不久,勢力範圍逐漸向西擴張,許多西域國家被大唐所滅,一些小國也被迫臣服於唐朝。至此,大唐在西域建立了以安西都護府為核心的治理體系,全力經營西域。幾乎在大唐崛起的同一時期,阿拉伯帝國的國力也在逐漸增強,開始了對外的擴張,並成功將自己的力量延伸到了非洲北部和歐洲地區。而對於向東徵服中亞,阿拉伯人也同樣有很大的野心,這勢必侵犯大唐在西域的勢力範圍,因此大唐與阿拉伯帝國之間的戰爭在所難免。
  • 怛羅斯之戰:唐與大食的西域遭遇戰,影響不深刻而問題最嚴重
    但是,大食軍隊的速度更快,在唐軍到達之前,其先頭部隊數千人已經佔領怛羅斯城,其接續部隊一萬人已經跟進,其東方總督、大食名將艾布穆斯林率一萬人在後方築壘,防止唐軍奪佔怛羅斯後趁勢進攻。相持五日,葛羅祿部眾叛,與大食夾攻唐軍,仙芝大敗,士卒死亡略盡,所餘才數千人。大唐軍隊與大食軍隊激戰五日,未分勝負。
  • 大唐錯失良機:西域一別一千年,再見已是伊斯蘭。網友:可惜了!
    在阿拉伯帝國擴張下,中亞地區很多國家自然是寢食難安,只得紛紛向一早兒便抱好了大腿的唐帝國求援。天寶初年,吐蕃武力迫使小勃律國與其結成政治、軍事聯盟,腰斬絲綢之路,堪堪斷絕大唐對西域的穩固統治。大唐吳彥祖燃起導火索歷史的車輪再次滾動起來。
  • 《大唐西域記》與「海上羅剎女國」
    因此,《大唐西域記》應運而生,玄奘所述內容經弟子辯機編次整理,成為後世常見的十二卷本。此書共記錄138個國家與地區,其中玄奘西行親歷國家達110個,另外28個國家的記錄述自聽聞與傳說。《大唐西域記》的敘事沿襲中國史書作品中的地域志模式,但較之更加豐富詳細,記錄了所遊歷國家、地區的情況,內容豐富駁雜,不僅有宗教文化、政治生活方面的敘述,而且還簡述山川水文、氣候物產、風俗語言等。
  • 唐軍就是一臺燒錢的戰爭機器,盛唐氣象的代價是白花花的銀子
    ——小引大唐盛世,萬國來朝。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也是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要撐起這一片繁花似錦的天下,強大的軍事實力必不可少,這是一個大國最有力的保障。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國家的興起,那必然更是一片腥風血雨,在大唐崛起的過程中,突厥、高句麗、契丹、吐谷渾、西域數國紛紛倒下了,有些俯首稱臣,有些亡族滅種,這些累累白骨鑄就了大唐帝王的「天可汗」之路。大唐的強盛打造了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唐軍強大的戰力也是唐朝的強大支撐。
  • 孤城遙望玉門關:一座堅守了四十載的孤城,道盡了不屈的大唐之魂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朝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在其《出塞七首》系列作品中曾如是說到。「天寶未亂猶數載,狼星四角光蓬勃。中原禍作邊防危,果有豺狼四來伐。」詩人元稹在其《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一詩中曾如是說到。「長河落日安西府,鐵馬戍邊將軍墳。 風卷戰旗天山葬,長槍永守大唐魂!」網友曾如是改編。
  • 怛羅斯之戰:大唐對抗阿拉伯,對世界影響竟如此之遠
    在唐朝經營西域的同一時期,中東的阿拉伯人也迅速崛起。自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以來,再到穆罕默德去世後的哈裡發時代,穆斯林用了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奮力擴張,迅速就控制了亞述人、波斯人、羅馬人想都沒想過的遼闊版圖。從阿拉伯半島上的幾個部落擴張成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