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華中藥庫」之源——探訪我省首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

2020-12-23 恩施新聞網

全媒體記者 姚代鳳 通訊員 何銀生 羅倩

12月14日,走進位於州城學院路的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種子處理室工作人員正在處理剛收到的白朮種子。

工作人員從數千粒種子中精挑細選,留下顆粒飽滿、新鮮、有光澤、沒有病蟲害的優良種子,然後乾燥、包裝、編碼,再經過緩衝車間存入低溫庫。這是今年入庫的第1810份種子。這些白朮種,將在此開始幾十年的沉睡之旅。

「這裡就是我省首個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也是全國繼國家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北京)、華南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廣州)、國家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四川)之後,建立的又一個專業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育種與資源研究室主任張美德介紹。

全省第一個專業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為何落戶恩施?意義何在?建設如何?未來怎樣?記者就此深入探訪。

藥用植物資源保存成難題

「我省中藥資源非常豐富,種類達4000種,位居全國第五。恩施州特色資源尤為豐富,佔全省三分之二。」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劉翠君介紹。

我州道地藥材較多,主要有紫油厚樸、板橋黨參、利川黃連、巴東獨活、鹹豐雞腿白朮、來鳳藤茶以及貝母、竹節參等,還有江邊一碗水、七葉一枝花、頭頂一顆珠、文王一支筆等名貴中藥材,素有「華中藥庫」之稱。

近年來,中藥材已成為我州重要支柱產業。我州將生物醫藥作為四大產業集群之一來建設,推動恩施綠色發展。

「全省藥用植物資源保護較為滯後,目前依託華中藥用植物園遷地保護藥用植物1600餘種,僅佔全省藥用植物的43.7%。」劉翠君對此表示擔憂。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近200個特有物種消失,有的已瀕臨滅絕,一些藥用植物資源急劇減少。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變化,藥用植物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受到的威脅越來越大。

劉翠君介紹,中藥野生資源因掠奪式開發導致眾多物種滅絕,地方栽培品種也因新品種推廣導致基因丟失,而地方種和野生種常常是抗逆性、豐產性等優良品質的來源。

「因此,建立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保存湖北省乃至華中地區中藥種質資源,促進華中地區中醫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守護『華中藥庫』之源,勢在必行。」劉翠君表示。

打造華中地區種質資源庫

如何有效保存藥用植物種質資源?

研究人員深知,種質庫是當前最有效、最安全的保存方式。

「作為華中地區專門從事中藥材研究、開發和利用的科研機構,我們應義不容辭地扛起全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這份責任!」劉翠君表示。

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以恩施藥用植物資源為基礎,以行業優勢為底氣,以高素質專業人才為保障,於2018年2月申請建立「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

通過近兩年建設,已建成一間中期庫、一間短期庫、一個緩衝間、「雙十五」乾燥間,以及一座600多平方米的溫室大棚。目前,已基本完成基礎建設。

種質庫立足湖北,面向華中地區,開展野生、栽培、珍稀瀕危藥用植物資源收集、保存等,以種子保存為主,兼顧其他形式遺傳材料保存,可容納藥用植物種質資源3萬份。

「通過種質庫可以有效保護我省90%以上的藥用植物資源。同時,對於部分無法在常規種質庫中長期保存的不耐受脫水和低溫的頑拗性種子,利用研究所現有的華中藥用植物園進行活體保存。」張美德介紹。

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還出臺了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搜集規範、入庫規範、安全衛生、檔案管理、種質資源圃管理人員培訓及考核等五項管理制度,規範藥用植物種質庫管理。

利用科技手段實現安全保存

種質庫,是一個個物種延續的希望。

作為長期貯存作物種質的倉庫,種質資源庫就是利用儀器設備控制貯藏環境。

走進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的乾燥間和低溫庫,映入眼帘的,是室外牆上控制系統顯示的各種監測數據。

「短期庫的種子主要供鑑定、研究、分發材料用,屬臨時保存,可保存5至10年。中期庫種子可保存15至20年。」研究員劉海華介紹短期庫與中期庫功能。

進入中期庫要經過兩道大門。打開第一道大門,明顯感覺溫度偏低,這裡存放著部分種子。打開第二道門時,只見陳列架上,整齊分類排列著各種藥用植物種子,每袋上面都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就可以看到種子的品種、採集時間、地點、海拔、數量等信息。」種子處理室工作人員說。

為發掘和收集各種藥用植物種子,種質資源庫主要利用藥業植物園體系和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等資源平臺徵集。研究人員還不定期到野外採集藥用植物種子。

「接收種質前先要對照種質資料庫查找,避免同一種質重複貯存。」劉海華介紹,「採集回來後,需進行清選、活力檢測、乾燥脫水等入庫保存前處理,然後密封包裝入庫。同時,將種子信息輸入計算機資料庫。」

研究人員介紹,種質資源庫除具有保存功能外,還具有科研價值。篩選優良種質,選育新品種;解決品種退化,有效保障栽培類道地藥材質量;保護瀕危資源,促進可持續利用。

「持續開展藥用植物種質材料系統性徵集,強化種質資源庫信息管理系統和資料庫建設,加大種質鑑定評價等方面研究;通過打造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分類鑑定評價、種質保存研究和種質資源持續利用的技術體系和科研平臺,爭取『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落戶恩施,助力恩施州和全省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描繪未來,劉翠君眼裡有光。

相關焦點

  • 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
    新華社昆明12月9日電題:留住希望的「諾亞方舟」——探訪亞洲最大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新華社記者安曉萌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有一座「熱鬧」的冷庫。珙桐、喜馬拉雅紅豆杉、彌勒苣苔……包括許多珍稀瀕危植物在內的上萬種野生植物的種子,一同棲身於這座位於昆明的「諾亞方舟」。這處設施便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全國唯一一座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庫。穿過兩重厚重的金屬門,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陳列架,形形色色的種子分類整齊地躺在透明密封罐內。
  • 探訪種質資源庫|全國三成以上的羊肚菌種源來自這裡,菌種可保存15...
    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文/圖1月4日,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的食用菌研究中心,省農科院土肥所副研究員何曉蘭博士走進食用菌種質資源庫,查看菌種保存情況。這裡堪稱食用菌的寶庫,存放著6000多株食用菌種質資源,每年為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羊肚菌栽培地區提供種源,四川一半以上的毛木耳栽培種源也來自這裡,菌種保存時間可達15年以上。雖然我國的食用菌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工廠化食用菌生產使用的菌種受制於人,如白色金針菇,幾乎完全靠從日本購買菌種。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知的食用菌有900多種,但能大面積人工栽培的不超過50種。
  • 我省首個大型茶樹種質資源圃在松陽建成
    218畝茶園裡共栽種了2040份茶樹種質資源。這裡是松陽縣赤壽鄉樓塘村,不久前,我省首個大型茶樹種質資源圃在這裡建成。  茶樹種質資源是茶樹育種、生物學研究和開發利用的物質基礎。據了解,該資源圃由省種子管理總站和麗水市農林科學研究院共同建立,設有七彩茶樹觀賞區、露地資源種植區、珍稀資源種植區、溫室大棚保育區、種苗繁育區,是集種質資源保護繁育、科普培訓及休閒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資源圃。
  • 蒙草生態:公司擁有國內數據和規模較領先的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擁有國內數據和規模較領先的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收集全國植物種質資源圖文數據信息近6.2萬條;實物儲存的鄉土植物種質資源1.2萬餘份,有地理標記的植物標本10萬份,乾旱半乾旱地區土壤樣本近140萬份;審定國家及自治區草品種22個,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4項;擁有鄉土植物繁育基地近25萬畝,引種馴化鄉土植物200餘種,公司一直致力於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未來也將不斷的加大投入
  • 藥用芳香植物 | 大咖直播乾貨不斷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突如其來,越來越多的人已開始關注起藥用植物、藥用芳香植物等領域,尤其藥用芳香植物的應用越來越被廣泛熱議。此次雲直播,不僅能讓你足不出戶探訪藥用植物園、唇形科國家資源庫、月季島等,從多方面了解植物與人類的關係,活動還特別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的姚雷教授、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研中心趙清副研究員、上海辰山植物園魏宇昆高級工程師和孔羽高級工程師四位專家大咖,為你娓娓道來藥用芳香植物和精油的最新科研成果、功效應用以及與人類健康之間繁複而又緊密的聯繫。
  • 「央廣網·視聽四川」保護優良農業種質資源 四川開建種子「諾亞...
    2018年我省啟動農作物種質資源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行動,搜集到的上千份資源,許多具有極高的利用價值,但情況不容樂觀:珍貴的古稻品種「米易梯田紅米」目前僅存於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久負盛名的四川麻鴨、金陽絲毛雞、彭縣黃雞、四川白兔等地方品種也瀕臨滅絕……B如何建設落戶國家級種業園區,是國家種質資源庫重要部分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位於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核心區內
  • 廣東首個!韶關啟動建設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
    南嶺基地正式啟動建設,標誌著三方合作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遷地保育的一次成功實踐,成為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將為鞏固粵北「生態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將產業重要影響。但是,隨著經濟高速發展,我省野生植物正面臨著分布區域萎縮、生境惡化、資源銳減、部分物種瀕危程度加劇的嚴峻形勢,植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威脅,保護廣東的野生植物刻不容緩。
  • 全省草本植物種質資源普查培訓班在濟南舉行
    12月13日至15日,全省草本植物種質資源普查培訓班在濟南舉行。各高校及有關單位草本植物種質資源普查隊伍領隊、技術骨幹等60餘人參加了培訓。培訓班邀請山東師範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高校專家和相關技術人員就植物分類學知識、山東珍稀瀕危植物現狀、山東溼地植物資源以及調查技術規程、數據採集軟體使用和種質資源收集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並在野外就樣地設置和線路踏查等外業調查相關內容進行了現場實習。通過現場操作,大家對外業調查的相關技術環節進一步熟悉和掌握。
  • 讓蘭花在山野間自由綻放——保護野生蘭科植物需要社會各方參與
    近年來,根據對地理分布重點區域的調查結果,我國加強了對現有蘭科植物的保護力度,包括開展就地和遷地保護、對部分極度瀕危物種開展引種和對需求量比較大的藥用蘭科植物開展人工繁殖等。 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司長張志忠說,隨著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逐步建立與完善,我國蘭科植物的就地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約有70%的蘭科植物在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保護與分布。
  • 四川舉行種質資源中心庫開工儀式
    人民網成都12月31日電 (朱虹 )今日,「四川省種質資源中心庫」開工儀式在邛崍天府現代種業園舉行。記者了解到,四川省擁有豐富的農業生物種質資源。國家認定的四川畜禽品種有 63個,其中地方品種53個,佔全國的9.53%;全省列入國家和省級保護名錄的地方畜禽資源有38個,省級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1個;全省建有保種場(區)44個(豬7個、牛6個、羊10個、禽15個、兔1個、蜂5個);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有13個,其中,國家級保種場(區)10個(保種場9個、保護區1個),分別是豬2個、牛1個、羊1個、禽4 個、兔1個、蜂1個。
  • 廣西這種植物資源入選「國家隊」
    廣西的喀斯特地貌不僅造就了聞名天下的地質景觀,還孕育出中國最豐富多樣的苦苣苔科植物。日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33個國家花卉種質資源庫名單,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廣西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桂林植物園申報的「國家苦苣苔科種質資源庫」榜上有名。
  • 松陽建成全省首個大型茶樹種質資源圃
    6月17日臨近中午,麗水市農林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何衛中和其他5名科技人員將一上午從基地採摘的茶樹葉片拿到研究中心,來不及休息就拿起一片片葉片,對照表格進行鑑定評價,之後還將調查的數據輸入到浙江省茶樹種質資源資料庫,用戶只需進入種質資源查詢平臺,就可以查到想要的種質資源。  今年5月,我省首個大型茶樹種質資源圃在松陽縣建成並通過項目驗收。
  • 探訪「中國杉木育種的搖籃」:一片野嶺荒山變綠水青山
    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地處福建省北部的「中國杉木之鄉」順昌縣和延平區境內,經營總面積10.53萬畝,其中有林地9.69萬畝,森林覆蓋率92%,活林木蓄積119萬立方米,是中國杉木中心產區的核心區。8月20日,「洋口國有林場杉木育種科研團隊」被授予「八閩楷模」榮譽稱號。近日,記者隨「洋口林場杉木育種科研團隊」先進典型集中採訪報導團隊到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進行探訪。
  • 公益科普行 | 驚鴻一瞥 ◎ 高原上的植物精靈
    成立於2017年5月,由數位植物學碩博士及植物愛好者組建而成。以分享植物及自然知識作為核心理念,提倡低碳、環保、零廢棄、植物友好型的生活方式。旨在引導公眾參與園藝、自然教育、自然手工、自然堆肥等活動,回歸自然!業務範圍1.
  • 北方玉木耳武漢出菇 武漢東西湖古奧基因食藥用菌育種基地讓武漢人...
    北方玉木耳武漢出菇 武漢東西湖古奧基因食藥用菌育種基地讓武漢人吃上新鮮木耳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本地的新鮮木耳,對武漢人來說,不久後或能實現。近日,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古奧基因食藥用菌育種基地的國內首次冬季培育玉木耳已成功出菇,明年,還將進行夏季出菇試驗。
  • 打造中國「藍色藥庫」!17年海洋藥物研發的逐夢之路
    值此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兩周年之際,齊魯網、閃電新聞策劃推出「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大型融媒體報導:《打造中國「藍色藥庫」,17年海洋藥物研發的逐夢之路》。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7日訊2019年11月1日,中國郵政發行《科技創新(二)》紀念郵票,第四張就是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GV-971 。
  • 我區加強農牧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
    為做好農牧業種質資源保護工作,我區健全種質創新體系,提升保護能力。從2020年起,我區啟動實施「農牧業種業創新工程」,探索轉變財政支持方式,計劃在3-5年內持續支持。自治區農牧業領域關鍵技術攻關計劃項目設立「種業創新工程」方向,開展牧草、馬鈴薯、玉米、大豆等4個重點領域及其他畜禽品種和農作物品種的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創新利用和新品種選育等。同時加大了種業科研人員人才引進和培養,建立高層次人才引進動態發布機制,在評選自治區青年創新人才、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及引進人才科研支持工作中,均加大了對農業種業人才的支持力度。
  • 保存量世界第二,關係口腹之慾和國家地位,種質資源你懂嗎?
    至今為止,我國列入收集保護的畜禽地方品種560多個、水產種質資源近2萬種。這些各具特色的地方品種成就了風味各異的中華美食和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慾。這些珍貴的資源往往蘊藏於一粒小小的種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