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4日,喬喬·莫伊斯47歲了。
作為歐美新生代言情小說的代表作家,她是少數幾位曾兩度獲得英國浪漫主義小說家協會言情小說獎的作家。不過,這樣的獎項雖然極為難得,卻還不足以讓她擁有今時今日在歐美浪漫小說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莫伊斯最有名的作品要數《最後一封情書》以及《我就要你好好的》(均為中文版譯名)。特別是出版於2012年的《我就要你好好的》一書,曾經連續46周穩居歐美各大暢銷書榜,為她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也讓莫伊斯成為風頭一時無二的英國浪漫小說先鋒,難怪《紐約時報》稱讚她是「絕對的故事高手」。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遇見你之前》,已於今年6月上映。
自2002年走上職業作家之路起,莫伊斯已經出版了14部作品。不過,很顯然,作為世界級作家,她才剛剛入佳境。正如她自己說過的那樣:「不放棄,是我人生唯一的好運氣!」
碰巧生活在
城裡的「鄉下姑娘」
「希望你能過上真正好的生活,比你沒有遇到我時更好地生活。 別經常想我。你好好的,就是我最開心的事。」
——《我就要你好好的》
1969年8月4日,一個叫波琳·薩拉·喬·莫伊斯的女孩出生在英國倫敦,她的父親是雕塑家,母親是插畫師。在莫伊斯的描述裡也是如此——她的父母都是藝術家,而且「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波西米亞人」。
雖然是地地道道的倫敦人,不過莫伊斯卻並不認同自己城裡人的身份:「我是個鄉下姑娘,只是碰巧生活在城裡,我一直都這樣認為。我小時候最想要的生日禮物就是把我的臥室變成馬廄,幸運的是,媽媽實現了我的願望。」然後這個小女孩一回到家打開自己的房門,就撲到了乾草堆裡。
故事當然還有一個前置背景——這個自認為是鄉下姑娘的小女孩靠自己的努力,通過做保潔工作攢錢為自己買了一匹真正的馬。「那天我回到家說:我真的買了一匹馬。」莫伊斯說她媽媽對此的反應當然是震驚。
在很多介紹中,莫伊斯的童年被冠以貧寒、困頓、不幸等字眼,對了,還有父母離異。不過,莫伊斯和父母的關係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糟糕。相反,據她所說,其實他們之間還很親密。
在一次訪談中,莫伊斯回憶過自己與父親的一些往事,「我有大衛·霍克尼(英國畫家)給我的小畫片。還記得有一次,父親一大早就帶我去彼德·奧圖爾(愛爾蘭傑出演員)家裡給他裱畫,結果他睡到下午1點才起床。起來後,他給了我10英鎊小費,告訴我說 你父親真酷 。」
1989年,莫伊斯進入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和貝德福德新學院學習並在這裡取得了自己的大學學位。在大學期間,莫伊斯一直在為《埃格姆和斯坦新聞》寫稿。這樣的經歷讓她在1992年順利拿到《獨立報》資助的獎學金,進入倫敦城市大學攻讀報紙新聞學的研究生課程,更讓她在畢業之後得以成為一名記者。
把故事塞進
鄰居家門縫
「我不是要告訴你從高樓上跳下來,或是跟著鯨魚一起遊泳之類的(雖然私底下我希望你能),而是要你勇敢地去生活……知道自己的人生仍充滿可能性是一件樂事,知道我可以將這些給予你緩解了我的疼痛。」——《我就要你好好的》
喬喬·莫伊斯並不是一開始就走上寫作道路的。畢業之後,莫伊斯當了10年的記者——她先是在香港的《南華早報》做了一年記者,然後又進入了《獨立報》,並在這裡工作了9年。在《獨立報》,莫伊斯從事過不少工種,先是擔任新聞記者,1998年又轉做助理編輯,到了2002年,又轉而成為了一名藝術與傳媒記者。
正是在這10年間,莫伊斯和50多歲的記者查爾斯·麥斯威爾·亞瑟結了婚,還開始了寫作生涯。為了驗證自己是否可以寫出一本真正的小說,莫伊斯開始不停地寫出一些或長或短的故事,「我把故事偷偷塞進鄰居家的門縫裡,想看看他們是否會喜歡。」不久,一個出版代理商閱讀到了莫伊斯的故事,他認為這些故事「大有前途」。這樣的評價令莫伊斯極為振奮,「我徹底陷在了碼字裡,甚至乘坐路過代理商門口的公交車都會令我興奮不已。」
這樣的生活顯然是異常忙碌的,為了兼顧工作、家庭和寫作,莫伊斯不得不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經常一醒來就拿著筆記本坐在床上開始寫作。到2000年,莫伊斯已經寫作了3部小說,遺憾的是,這些作品根本無人問津。莫伊斯一度想過放棄寫作,對此極度失望,想著也許自己該去當一名女警察。不過顯然最後她沒有,否則也就沒有了今天的莫伊斯。
安樂死廣播故事
觸發創作靈感
「我怎麼也想不通你怎能如此滿足於這麼卑微的生活,幾乎全在方圓5英裡以內進行。沒有任何會讓你驚訝的人,沒有任何人來推動你,或是戰士給你看會讓你頭暈或晚上睡不著覺的事情。」——《我就要你好好的》
喬喬·莫伊斯說:「不放棄,是我人生唯一的好運氣!」
那時,莫伊斯懷著他們的第二個孩子,被生活和工作搞得焦頭爛額,「我當時想自己是不是太瘋狂了,想要停止這種瘋狂的舉動。」
然而,僅僅休息了3個月,莫伊斯就再度開始寫下一個故事。就在那年聖誕節,莫伊斯後來的出版代理商看到了她第4部作品《躲雨》的前幾章讚嘆不已,而這顯然是她人生的轉折點。
這本尚未出版的作品得到了6家出版社的關注,這令莫伊斯在加速寫作的同時既興奮又擔心,「要是結果還像以前那樣怎麼辦?我擔心我做不好」,莫伊斯說:「幸運的是,這本書獲得了成功,而且(收入)可以支持我全職寫作,當時我哭得像個小孩。」自此,莫伊斯辭去了工作,成為一名全職作家,陸續發表了一系列作品。
一次,莫伊斯在開車送孩子去學校的路上,從廣播裡聽說了年輕的橄欖球運動員丹尼爾·詹姆斯在四肢癱瘓以後,要求他的父母帶他去瑞士安樂死機構尊嚴地了斷自己的新聞廣播,「我不明白他的父母為什麼會同意這樣做……我需要知道更多。但了解得越多,我越意識到這並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問題。這種感覺就像一本書,我需要寫這樣一本書。」於是莫伊斯創作了《我就要你好好的》。
喪失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劇
「我日日夜夜瘋狂地思念你,在這個瘋狂的世界裡,你就是我的北極星。」
——《永不言棄》
《我就要你好好的》獲得的巨大成功,是喬喬·莫伊斯沒有意料到的。迄今為止,這本書已經在全球銷售了九百萬冊,在九個國家創下了穩居各大暢銷書榜長達46周的好成績,莫伊斯小說的封面貼滿大大小小的書店,她不止在一個國家成為年度作家或者最受歡迎的作家。
「這改變了我的整個生命和我的家庭生活。它讓我可以送最小的孩子——那個耳聾的孩子去小眾的私立學校,這對我來說絕對非常重要。這意味著我有信心繼續寫作。」莫伊斯認為自己曾經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各種職業之上,「我做過很多荒謬的工作,家庭主婦、酒吧女侍、計程車公司值班員等,但是作家是最好的,我喜歡當作家。」莫伊斯說,作家是她「唯一嚮往的職業」。
得知最小的孩子是個聾兒之後,莫伊斯一度「憎恨天意弄人」,但最終,她擺脫了這些負面情緒,「與其傳達給孩子遺憾,不如……教會他如何對生活帶來的黑色幽默一笑置之。」莫伊斯說:「比起先天殘疾,喪失對生活的希望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劇……活得精彩,才是對生活最大的報復。」
現在,莫伊斯和丈夫還有3個孩子一起生活在埃塞克斯郡的一個農場裡,和退役的賽馬、小馬以及貓一起四處遊蕩,到處旅行,「剛到那兒的頭6個月裡,我一直在家周圍的田野裡晃蕩。」
最重要的是,莫伊斯繼續著自己的創作。她已經完成了《1+1》劇本改編的一部分,同時構思著下一部作品,「但是我首先需要一個假期」,因為「自己已經三年沒有休息過一星期以上了」。
北京晨報記者 何安安 綜合編譯
喬喬·莫伊斯
原名波琳·薩拉·喬·莫伊斯,英國當紅流行小說家,1969年8月4日生於英國倫敦。2002年,莫伊斯開始專職寫作,現已出版14部小說(包括一部電影版作品),其中多部被英國讀書風向標理察·茱蒂俱樂部熱推。作為新生代現象級浪漫小說家,莫伊斯在歐美享有盛譽,頗受讀者和書評家推崇。《我就要你好好的》是莫伊斯最具盛名的小說,此外她還創作有《在你之後》、《1+1》、《你留下的女孩》、《永不言棄》等作品。
本文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