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一點不假,其實我們通過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行為方式和表現就能夠看出孩子未來的樣子。
尤其是孩子這4種表現,暗示著不同的「性格」,看看你家孩子屬於哪種?
表現一:不記仇
在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群孩子,每天大大咧咧的,就算被欺負也不記仇,很多家長說孩子傻,其實這是孩子情商高的一種表現。
而這種情商高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交到朋友,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上願意幫助孩子的人也會更多,而這種還得性格也十分開朗,所以大家也都願意和他玩。
表現二:不敢交朋友
其實在小朋友的眼裡往往沒有面子這個詞,所以孩子總會做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而大人卻不會,所以說按理說孩子之間交朋友應該更加簡單,但是若孩子不敢交朋友的話,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孩子「自卑」的性格。
表現三:自己的東西從來不分享
眾所周知人類屬於一種群居動物,互幫互助,相互分享什麼的都是常事,但是總有一些孩子從來不分享自己的東西,卻總想著佔別人的便宜,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孩子還會沾沾自喜,畢竟只要孩子不吃虧家長都是很樂意的。
這種孩子雖然小時候會佔一些便宜,但是長大後一定會處處受到排擠,畢竟除了父母沒有任何人會對你無條件的付出,而且這種孩子的自私的性格,未來的工作也一定會受到影響。
表現四:不愛說話
有些孩子在生活中特別不愛說話,見到親戚朋友,都是隻字不提,連句問好都沒有,對此很多家長都會說孩子沒禮貌,殊不知是孩子的性格出現了問題。
據調查顯示90%不愛說話的孩子都是因為「內向」的性格,並非不懂禮貌,而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是小時候因為父母,或者家庭環境等因素影響了孩子的性格,所以導致孩子現在的內向、自卑等等。
對此我們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注意培養孩子的好性格,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說過,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所以對於孩子3-6歲時的性格培養,家長一定要做到位。
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
1、認知上,培養孩子開放的思維模式
人的感知、記憶和思維這些認知活動都是表現出來的性格特徵,例如在思維模式上,有的人是創新型,有的人是保守型,有的人是靈活型等等,所以家長應在孩子3-6歲期間,培養孩子的開放的思維模式,這對孩子的性格有著很大的改善。
2、行動上,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類對自己行為的控制水平和做事風格都屬於性格的意志特徵,也就是說孩子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面對問題的解決能力都是孩子性格的一種表現,若是孩子面對問題就選擇逃避,那麼孩子的性格多半都很懦弱,所以我們要在行動上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改變孩子的性格。
3、情緒上,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每一個人的大腦中都有一個部分叫做「情緒腦」,不過孩子小的時候情緒腦的發育尚未完全,所以孩子總是會又哭又鬧,這時我們家長更應該幫助孩子做好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
對於情緒管理和性格培養,果兒媽推薦一套不錯的繪本,就是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這套繪本色彩鮮豔,畫風深受孩子的喜歡,而且採用了16開的設計,大小都非常適合兒童閱讀。
相比於其他性格培養繪本,這套繪本又加入了情緒管理的內容,從多個角度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好性格。
內容有趣,故事也都富含人生哲理,我家果兒看完之後,性格相比以前都有很大的改善,不會再用哭鬧來威脅我給她買東西,也不再天天喊著要看電視了,而是每天都會出去找小朋友玩,這樣的效果我還是很滿意的。(推薦)
我是果兒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業育兒領域創作者,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