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不同的教養方式培養出四種性格的孩子,你的孩子屬於哪一種?

2020-12-17 媽媽俱樂

前兩天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鄰居帶著孩子出門買菜,鄰居讓孩子跟我打招呼,孩子卻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鄰居多說了幾句,孩子還有發怒的傾向。

鄰居後來跟我抱怨,平時走在路上看別人家的孩子,大部分都非常陽光外向,父母都能夠很好地跟孩子溝通,只要說一聲,孩子見了人都能主動打招呼。

唯獨自家孩子,跟人打個招呼得看他心情。要是不願意了還硬讓他做,孩子還會生氣打人。

我於是反問鄰居,你平時是如何教養孩子的?

古語云:子不教,父之過。鄰居家的孩子出現了這個問題,跟鄰居平時的教養方式不無關係。

鄰居夫妻二人平時工作都比較忙,孩子大多時候都由爺爺奶奶照看。周末有了時間能夠陪陪孩子,鄰居也經常在家對著電腦或手機,孩子問個問題也都是很敷衍地回答,孩子想做什麼,只要不是太過分的事情,鄰居一般也都會放手讓孩子去做。

據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德對一百多個家庭的研究發現,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容易有較高的攻擊性,平時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也容易發怒,會經常性暴躁。

那在我們的生活中,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教養孩子?父母又該避免哪些不合適的教養方式呢?

教養方式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它包括哪些平時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

父母教養方式是指在家庭生活中以親子關係為中心的,父母在對子女進行撫養和教育的日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對待孩子的相對穩定的、固定的行為模式和行為傾向。

父母的教養行為既包括父母履行其職責的專門的目標定向的行為,又包括非目標定向的教養行為,諸如姿勢、手勢、語調的變化或是情緒的自然流露等等。

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著,父母的態度和情感氣氛,對孩子的指令與要求,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等等,都在無形當中影響著孩子的品格形成。

專家將教養方式分為四個類型

在近代的家庭教養理論中,影響最大的要數鮑姆林德的父母教養方式理論。鮑姆林德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展心理學教授,她在60年代研究了一百多個家庭,發現不同的父母教養方式主要的差別就在於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上。

根據愛和規矩這兩個維度上的強弱結合,可以勾畫出四種父母教養方式。

第一種,權威型

這是一種靈活的教養方式,目標是為了實現孩子的個人成長。父母總會給予孩子自主,向孩子謹慎地解釋提出的限制。他們會執行嚴格的規則,但是願意與孩子合作並對其進行修改,對孩子以能理解的方式加以說明。

第二種,專斷型

這是一種限制性的教養方式,目標是實現絕對的服從。父母會為孩子設立許多規則,希望孩子能夠嚴格遵守。但是在愛和反應上,父母卻不因為孩子的需求狀況而改變。並且,父母總是通過權力而不是道理迫使孩子順從。

第三種,放任型

這種類型的父母幾乎不對孩子作出要求,幾乎不控制孩子的任何行為。他們充當孩子可以任意取用的資源,不實施懲罰,在家務和得體的社交方面也幾乎沒有要求。他們對孩子的突發奇想總是持積極的態度。

第四種,忽視型

這是一種冷漠且過度許可的教養方式。這類型的父母總是經常性拒絕孩子,提供的豐富性環境低。他們不會用制定規則的形式給孩子提供可以遵循的框架。

四種教養方式對性格發展的影響

權威型教養方式與各種積極的發展結果相關。在權威性教養方式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一般積極樂觀,具有社會責任感,自立、成就定向,合作良好。

專制型教養方式下的孩子一般情緒不穩定,大多數時間都是不愉快也不友好,而且很容易被激怒,相對來說沒有目標,對周圍事物沒有興趣。

放任型的父母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一般會表現出衝動、攻擊,比較粗魯,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缺少控制性並且具有較低的獨立性和成就感。

忽視型下教養出來的孩子會有較高的攻擊性以及易於發怒等外化問題,更嚴重的是在兒童後期會表現出行為失調,在課堂上的表現非常差。他們往往對人充滿敵意,自私且叛逆。並且他們一般缺乏遠大的目標,易於出現酗酒、逃學等反社會性行為。

父母該怎麼做

1. 注重對孩子愛的給予。

父母對孩子真摯的愛,就會在家庭中形成溫馨的氣氛,這種氣氛必定會為孩子身心發育提供最肥沃的養料。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用身體接觸去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意,譬如經常抱抱孩子,或者在早上上班前和孩子告別的時候親親孩子。

2. 公平合理,使孩子自願服從。

父母光給予愛也是不夠的,在平常的教導中,還得注意對孩子的教導方式。

在平日裡,如果父母需要孩子做一件事或者達到一個目標,要以一種合理的方式要求孩子,並且徵求孩子的意見。

當孩子發表自己的觀點時,要善於傾聽,接納孩子的觀點,和孩子進行交流互動,要謹慎地解釋自己的觀點。

3. 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調整要求。

父母可以以別人家的優秀孩子做參考,但是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將兩人作比較。

大多數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制定目標。如果孩子已經努力了一段時間還達不到目標的時候,父母可以適當降低點要求,儘量讓孩子在每一項任務中都能夠體會到達成目標的成就感。

4. 對孩子的成功予以積極反饋。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都希望當自己得到一個好成績之後,能夠得到父母的誇獎。

父母應該適時地對孩子進行鼓勵,可以在孩子摔倒時自己從地上爬起來誇一聲好棒,也可以在孩子第一次自覺關掉動畫片時獎勵一個小零食。

父母的讚賞對孩子來說是莫大的鼓舞,它會讓孩子在努力的路上更加有動力,同時也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復演說的代表人物霍爾認為,兒童的身體和靈魂是最寶貴也是最可雕塑的事物,成人要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需要進行教育,促使兒童真正走向成熟。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只有順應孩子身心發展規律進行教育培養,才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4種父母教養方式決定孩子的性格,如果是第二類父母,孩子有福
    說起遺傳,很多人都會認為孩子的身高、長相、乃至智力受到父母的影響很大。如果說孩子的性格和父母教養方式關係很大,很多人就會產生懷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面對同樣的育兒問題,不同父母就會有不同的態度和反應,給孩子自然也不盡相同,也就養出了不同性格的孩子。上世紀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鮑姆萊德研究幾千個家庭發現,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主要分為三大類。直到三十年後,麥克畢和馬丁在他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來第四種教養方式。
  • 把人劃分為四種氣質,你家孩子屬於哪種?能找出對應的管教方式
    性格是後天養成的,但氣質卻是天生的。這裡說的氣質是個人天生就具有的心理活動的典型而穩定的動力特徵,是人格的先天基礎。人的氣質可以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對應著不同的特點,根據希波克拉底的劃分,人的氣質分為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等四種類型。家長如果能了解到寶寶屬於哪種氣質,就能推斷出寶寶的性格特點,對於管教會大有益處。如何判斷寶寶是四種氣質類型中的哪一種呢?
  • 心理學:四種握拳方式你屬於哪一種?測出你隱藏的性格?神準!
    心理學:四種握拳方式你屬於哪一種?測出你隱藏的性格?神準!我們每個人因為各自的出生環境和成長環境的不一樣都會形成自己特有的性格,包括在長大以後的發展都會對我們的性格塑造造成一定的影響。小編今天在這裡跟大家講一些關於握拳的心理學方面的內容,我們每個人握拳的方式肯定各有各的樣子,我們平常在生活中的每一個握拳的動作都能夠顯示出我們每個人的性格是怎麼樣的,而且十分準確。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看一看吧,測測自己的性格。A、這第一種握拳方式,就是我們平常在握拳的時候,除了大拇指的四根手指會向著手心裡邊捲曲,而大拇指則在這四根手指的外側包裹著。
  • 良好的性格對孩子很重要,看看你的孩子屬於哪種色彩的性格?
    正如英國作家狄更斯說過:「一種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因此,作為父母,留心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的行為動機,來準確判斷自己孩子的性格屬於哪種,或者更傾向於哪種類型;然後,在得出結論的基礎上接受和善待不同的類型,採用適當的管教方法,對於孩子性格中好的特質要發揚,缺陷則要及早進行幹預,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從而幫助孩子塑造更加優秀的性格。
  • 言談舉止中藏著孩子的性格,教你分辨四種性格,輕鬆對付熊孩子
    性格不同,做事的方法也不相同。家長「對付」孩子的方法得適和他們的性格,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地讓孩子接受。我們來創設一個場景吧!家長帶著孩子去買東西,孩子看上了一件很好玩的玩具,非要買。家長覺得家裡已經有類似的了,不讓買。這個時候,你的孩子會怎麼樣?
  • 孩子小時候睡覺的四種姿勢,暗示將來的不同性格,第一種最受歡迎
    朋友聽了後,笑著對月月說道:「如果你家孩子睡覺的時候是仰頭大睡,那麼我要恭喜你,說明你家孩子身體很健康,長大以後性格也很好,據我了解,孩子仰頭大睡,說明孩子的性格比較開朗呢。」月月了解孩子的睡姿,竟然是好性格的象徵,頓時喜上眉梢。
  • 外向性格好,內向性格差?FPA理論教你揚長避短,塑造好性格孩子
    FPA理論的創始人是樂嘉,它把人的性格分了紅色、藍色、黃色、綠色四種,闡述了個性與性格的差別,動機與行為的差別,從而將人性行為的理解帶入到一個更加深遠意義的層面。通過FPA理論,父母可以清晰把握孩子的性格特點,有所針對的選擇教養方法,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 色彩代表性格,你的孩子屬於什麼顏色?一分鐘教會你「因色施教」
    「一個人喜歡什麼顏色和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而他所喜歡的顏色也能折射出他的性格特點。」這句話想必有不少人聽過,正是出自「非誠勿擾」前心理點評嘉賓樂嘉所提的性格色彩學,將每種性格類型定義上了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 與孩子溝通的四種錯誤方式
    比如輔導孩子學習很多父母常常生氣了都會說:「你怎麼這麼笨呢,教你這麼多遍還不會!」這一類的溝通是家常便飯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越是親近的人,越是親密的人,可能我們的溝通越糟糕。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家長經常犯的四種錯誤溝通的方式。
  • 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著不同「性格」,如果是第一種,那恭喜你!
    此時,無意識的習慣表現通常會映射出一個人的內心缺陷和性格。所以,我們能從睡眠的姿勢中,觀察孩子的性格,不同性格的孩子必然會有不同的睡姿。第一種:大字型所謂大字型,即睡覺的時候,四肢散開呈大字形狀。這是一種非常放鬆的睡覺姿勢,通常這樣睡覺的孩子內心的安全感很好,性格比較外向、活潑開朗。他們往往對身邊發生的一切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樂於探索一切,家長們不要因為擔心安全而阻止,讓他們大膽追逐,假以時日,一定能創造出很多讓你驚喜的事情。
  • 心理學研究:孩子的臉型能反映出性格和智商,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心理學研究:孩子的臉型能反映出性格和智商,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英國的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項研究,研究顯示根據男性的臉型,可以對他們的智商水平有一定的了解。研究者從中抽取了40名男性的照片,作為研究的樣本,並對他們的臉型進行研究,去找到臉型和智商之間存在的聯繫。
  • 孩子的四種表現,暗示不同的「性格」,如果是第一種,那恭喜你!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一點不假,其實我們通過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行為方式和表現就能夠看出孩子未來的樣子。尤其是孩子這4種表現,暗示著不同的「性格」,看看你家孩子屬於哪種?表現三:自己的東西從來不分享眾所周知人類屬於一種群居動物,互幫互助,相互分享什麼的都是常事,但是總有一些孩子從來不分享自己的東西,卻總想著佔別人的便宜,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孩子還會沾沾自喜,畢竟只要孩子不吃虧家長都是很樂意的。
  • 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不同的「性格」,如果是第一種,那恭喜你!
    與一般語言不一樣,肢體語言可以很好地表達出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特徵。尤其在晚上孩子進入沉睡,睡姿可以很好的反應孩子此刻的狀態。朋友小芳這段時間就發現自己孩子睡覺時總是縮成一團,可是這種情況在之前並沒有發生過。
  • 孩子的四種睡姿,暗示不同的「性格」,如果是第一種,那恭喜你!
    媳婦兒,你往裡面一點]。我就狠狠的瞪了他兩眼,去跟你兒子商量商量......你可知道,在娃五花八門的睡姿中,竟隱藏著他的性格。據英國睡眠評估和諮詢中心在通過大量的調查後發現:兒童睡覺時的不同姿勢,與其「性格」有著密切關係。來看看,專家們總結的4種常見兒童睡姿與性格的關係。
  • 父母的愛有真愛、假愛、溺愛、缺愛四種類型,你實施的是哪種?
    天下父母千千萬,愛孩子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心理學家黛安娜·鮑姆林德針對父母教養孩子的不同方式給予了四種劃分的形式。即:權威型父母、專制型的父母,放縱型父母以及忽視型父母。也有人針對父母對孩子的愛進行了四種不同的劃分,即真愛、假愛、溺愛、缺愛。
  • 高情商的人更容易成功,用好這5種教養方式,輕鬆教出高情商孩子
    相信現在大部分的父母們都不止是想培養出一個高智商的孩子,而且還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高情商的人。因為現如今情商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情商高意味著更受人喜歡,也更容易融入到一個新的環境中去。最為要緊的是,高情商的孩子的共情能力個更強,他們能夠去理解別人的感受,並且安慰別人。由此可見,培養孩子的情商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那麼父母們到底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去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呢?
  • 如何培養孩子性格秉性,姐妹花的案例發人深思,不要追求完美性格
    現在的家庭中大部分的孩子出生之後都是由媽媽帶大的,而孩子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由媽媽陪伴,所以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寶寶在和媽媽相處的階段受到媽媽教養方式的不同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性格個性!如果媽媽是個性格暴躁急脾氣的人,那她的孩子在媽媽身上學到的也只有暴躁和急脾氣。
  • 紅藍黃黑,不同顏色對應孩子不同性格,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他好像不愛學習,但又喜歡學習,他不滿足於學校的應試教育,有著屬於自己的想法。他聰明創新,有著機智的頭腦。朋友的兩個孩子,哪怕是相同的父母,仍舊各有特色。每個人對應的就是不同顏色的性格特徵:紅色:紅色性格的孩子通常比較熱情,比較開朗活潑。在為人處世與人際交際這兩個方面比較擅長,會主動跟人交往,打招呼。
  • 孩子對顏色的偏好,透露出不同的「性格」,看看你家孩子是哪種?
    孩子對顏色不同的偏好,除了凸顯出孩子不同的審美格調外,也透露了孩子不同的性格,趕緊來對坐入號,看看你家孩子屬於哪一類?案例齊齊和玲玲是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姐妹花,家人總喜歡用一模一樣的裝扮來點綴兩位可愛的小姑娘。可到了雙胞胎姐妹花4歲以後,她們就提出了抗議。姐姐齊齊率先表態:我不喜歡穿紅色衣服,我喜歡黃色。
  • 性格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應如何培養?
    經常有家長留言,問是否有關於孩子性格培養方面的指導。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惑。生活中,相信幾乎所有家長都喜歡開朗自信受歡迎的孩子,可偏偏自己的孩子,不是膽小害羞、不自信,就是脾氣差、不合群,表現出一些性格上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