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昨天,連續寫了兩篇有關死亡的文章,說實話,不能再說了,一來大家都不喜歡談論這類問題。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家釋迦摩尼佛好不容易弄了一個理論體系,我給人家都說清楚了。要知道,有些事情說破就沒意思了。再說這類話題,老人家該不高興了。
但還是想說說與醫生有關的話題,那就是懸壺濟世。我們經常用懸壺濟世這個詞彙來表揚一個醫生,但什麼是懸壺濟世呢。
懸啥壺?濟啥世?
當然,醫生們肯定知道,我這篇文章就是說給不知道的人看的,可也說了,知道這個詞彙能幹甚?
哈哈哈,甚也幹不了。僅僅是知道知道罷了。正如知道太陽是會發光的,有什麼用呢?屁也沒用。
所以說,喜歡的就看下去,不喜歡的就此打住,而且還要接受我的道歉,讓你費了手指頭了。
先說壺,這個壺應該是葫蘆。
在古代,葫蘆稱為「壺」,俗稱葫蘆瓜,古代道家象徵之一。常用來盛藥,被稱之為藥葫蘆。相傳太上老君精心煉就的長生不老仙丹,就裝在他的法寶紫金葫蘆裡 。《西遊記》第五回中說,悟空到了老君的煉丹房裡,找不見老君,卻見煉丹爐旁邊,放著五個葫蘆,葫蘆裡都是煉就的金丹,悟空把那葫蘆裡的丹藥倒出來都吃了。
至於為啥將葫蘆作為自己的招牌,還有一個故事。
漢代的某年夏天,河南一帶鬧瘟疫,死了許多人,無法醫治。有一天,一個神奇的老人來到這裡,他在一條巷子裡開了一個小小中藥店,門前掛了一個藥葫蘆,裡面盛了藥丸,專治這種瘟疫。
在古代,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招牌,比如賣酒的就喜歡在門口掛一面寫著酒字的旗幟,古代叫幌子,也叫「招子」,後來才慢慢演變成「招牌」。既然行業都有一個幌子或者招牌,中藥店也不客氣,不用旗幟,模仿古人傳統,在自己的藥店和診所門口掛一個葫蘆。別人看了,就知道藥鋪到了。
因為這個葫蘆是掛在藥店門口的,比人高,好像頭上懸了一把葫,因葫蘆稱之為「壺」簡稱懸壺。而且還成了中醫的一個標誌。古時候的行醫者無論走到哪裡身上都背著葫蘆,如唐代藥王孫思邈採藥時身上就必掛一個藥葫蘆。
而啥叫濟世呢?濟世是為救世、濟助世人的意思。
還是剛才那個壺翁的傳說,說河南瘟疫,一個老人來到河南,在一條巷子裡開了一家藥店,門前掛了一個葫蘆,裡面放了藥丸。這位"壺翁"身懷絕技,樂善好施,凡是有人來求醫,老人就從藥葫蘆裡摸出一粒藥丸,讓患者用溫開水衝服。就這樣,喝了這位"壺翁"藥的人,一個一個都好了起來。
因為他救了許多人,大家都稱讚他的這個行為叫濟世。
連起來就是懸壺濟世。
後人對賣藥的、行醫的稱之為"懸壺",美稱醫生職業為"懸壺濟世"。而且這個懸壺濟世只能用於醫生,其他行業都不行。總不能讓理髮鋪的人懸壺吧,他們只能懸刀。
懸壺濟世還有一層意思:一是醫生們向世人表明其"懸壺濟世"治病救人的美好願望。第二是看重葫蘆之實用價值,葫蘆因其有很強的密封性能,潮氣不易進入,容易保持藥物的乾燥。比其他的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
可也說了,現在的醫院和中藥店為啥都不掛藥葫蘆了呢。我想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是現在的醫院的房子高了,大了,沒那麼大的葫蘆可掛,即便掛一個也看不見。製作一個假葫蘆掛上或者貼在醫院的牆上不就大了?醫院又擔心這個假字,比如假藥。而且現在的醫院大都是西醫,掛一個葫蘆容易出現掛羊頭賣狗肉之嫌。
第二個是目前的藥店賣的東西很雜,有中藥,有西藥,還賣保健品還賣家用電器,鍋碗瓢盆,所以這葫蘆沒法掛。沒法掛是沒法掛,但在表揚醫德高尚,救死扶傷的醫生們時,我們仍然喜歡用懸壺濟世這個詞。
第三是現在的醫院看病,也不僅僅是一個藥丸了,醫生的手裡已經沒有藥丸了,即便有個葫蘆也倒不出啥藥丸來了,拿的是手術刀。葫蘆已經失去意義了,但懸壺濟世的重要意義仍然存在著,那就是救死扶傷,醫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