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生教授:逆行天使 懸壺濟世|治學大家談

2021-01-08 蘭州大學

逆行天使 懸壺濟世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迎春的節奏,舉國歡慶的熱鬧喜氣變成了滿城空寂,全國上下投入到一場抗疫之戰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在大多數人宅家不出的情形下,在民族面臨危難之時,卻有一群人逆流而上,奔赴抗疫一線,在疫情面前用血肉之軀築起了鋼鐵長城,讓世界為之動容。這些無私奉獻、使命擔當的中國的醫務工作者,當屬新時代最可愛最可敬的人。

在歷史的長河中此情此景既不是第一次,也絕不會是最後一次。從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這次的新冠肺炎,每一次危難之時,頂在前線的都有無數醫務工作者。他們夜以繼日,與時間賽跑;他們捨生忘死,與病毒抗爭。他們用自己的堅守和執著,書寫著充滿溫情與責任的感人故事。85歲的鐘南山院士再次掛帥出徵;身患絕症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卻要用漸凍的生命託起信心和希望;一封封請戰術;一批批援鄂醫療隊馳援。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場面抒發著「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邁。

我自己作為一名醫療隊伍中的老兵,早已習慣了與疾病打交道的日子,很多次的堅守中我一直在思考,醫生應該具備怎樣的「超能力」才能打敗各種「妖魔鬼怪」,才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名合格的醫者一定是愛與智慧的化身,有著靈性的融合和精神的共振,是愛讓我們不懼艱險、逆行而上,是智慧讓我們不斷探索醫學的未知世界。身為教師,我很想對醫學生們說,「精益求精,鑽研醫術」是一名醫者的高度責任感和不斷進取的精神。紮實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是你們必須掌握的,這樣才能有追求精湛技術的可能。然而,醫學又不同於其他學科,其發展迅速,新理論、新技術不斷湧現,你們必須保有求知的熱情和刻苦鑽研的精神,及時了解醫學發展的動態,持續學習新理論、新技術,儘可能多掌握與醫學有關的新學科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創造性地應用於醫療衛生實踐,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一位外國學者把知識分子定義為「一個抱有極大求知慾的人,知識分子必須具備一定的包容性,去接受不同的觀點,自我審視,自我批判。」我希望你們也能成為一名真正的知識分子,對新知識新想法保持著開放的態度,也有勇氣批判自己的想法,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概念和定位,不斷尋找更好的概念空間。我更想對你們說,做一名好醫生,更重要的是要有職業操守和使命擔當,這次你們親眼目睹的那些前赴後繼奔向抗疫最前線的師長和前輩們,為你們樹立了一個個良醫的榜樣,希望在你們以後的職業生涯中也能傳承,發揚大愛無疆,勇於擔當的優良傳統,成為真正的良醫。

愛因斯坦曾說:「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正是這些有愛有智慧的醫者,讓更多人獲得生命的曙光,讓更多家庭歸屬幸福的祈望。不管是一名醫者還是一名醫學生,都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不斷地記憶和實踐,而疾病的變化莫測,又需要更多的經驗與良好的悟性才能成為良醫。面對疾病的變化莫測。期望同學們能在學習中尋找興趣,體會愛的感悟與智慧的靈性,並堅定自己醫路無悔的選擇。

疫情雖然暫時把師生阻隔在了校園內外,但我們之間的愛並未隔離,我們的教育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我想如果能把正置身其中的這場戰疫當成課堂,把災難當成教材,停課不停學,鼓勵同學們尤其是醫學生們,在親身經歷中接受最直接的教育,是否能獲得最真實的體悟,從而更全面地成長成才。作為大多數醫學生,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到這場戰疫中,但我們要努力通過它明白生命的可貴,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珍愛、尊重;要看到信念的力量,那一個個堅忍不拔、披荊斬棘、不懼病魔的眼神裡是滿滿的信念;要知道國家危難之時,只有拿起科學的武器才能解救人民於水火,贏得最終的勝利;要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醫者仁心、胸懷天下的大愛情懷。「在災難和不幸面前,讓災難見證我們堅定成長的足跡,讓不幸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持良好的、積極的心態,與大家共同面對承擔。風雨同舟、攜手共進,這是特殊課堂裡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動力。

這場疫情阻擊戰還在繼續,再暗的黑夜也會度過,黎明終將如約而至。相信我們一定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因為除了戰勝,我們別無選擇。

作者簡介

張連生,蘭州大學第二醫院黨委副書記、第二臨床醫學院執行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導,甘肅省血液病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臨床實踐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甘肅省血液科醫師學分會主任委員,蘭州大學 「隆基教學名師」。

內容來源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教務處

編輯 | 毛松潔

責任編輯 | 黃煜

主編 | 肖坤

相關焦點

  • 郭愛君教授:讀書與治學——追尋人生的意義|治學大家談
    讀書與治學:追尋人生的意義「治學大家談」欄目開闢已久,收到校長的郵件邀請時過多日。在這些日子裡,我一直處於「觀望」之中。之所以「觀望」,一是對於「大家」的理解。何謂「大家」?檢索新華字典,其涵義多樣,有關者四:巨室,世家望族;知識淵博者,博學之人;大作家,大專家;眾人,大伙兒。
  • 宜陽縣中醫院陳戰國:懸壺濟世守初心 逆行馳援上「疫」線
    懸壺濟世初心不改,他從醫經驗豐富,先後就職於張塢、三鄉、柳泉衛生院,2012年2月調入宜陽縣中醫院工作至今,多次獲得優秀工作者、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他是患者眼中沉穩細心、隨和憨厚的好醫生「老陳」。好醫生「老陳」 患者最安心在中醫院,無論年老年少,都親切地稱陳佔國醫生為「老陳」,隨和是他的代名詞。
  • 我國最後一位御醫,被關28年後懸壺濟世,把秘方主動上交國家
    如今的一些大型醫院是以西醫為主,但大家都知道,中醫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醫學體系是非常有作用的。在中國古代,一些皇帝的醫生被稱為御醫,他們深知中醫之道,給皇帝進行一些醫療治理和養生的護理等等。中國的最後一位在世的御醫,在被關了28年之後,仍然懸壺濟世,後來把自己的獨有秘方無償的上交給了國家。最後一位御醫這個御醫叫做鸚烈·鵬,他還有一個我們聽起來就知道非常了不起的姓氏——愛新覺羅。鸚烈·鵬是皇室的後人,他的先祖就是努爾哈赤的兒子。
  • 97歲老中醫,懸壺濟世80載,臨死前囑咐兒子:祖傳藥方鐫刻墓碑上
    懸壺濟世80載的女中醫我們今天說的袁淑芳,卻是一位永載史冊的老人。她出生在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盤龍橋村,自幼出生在醫學世家、書香門第。跟隨長輩學習實踐性醫學知識後,16歲就開始懸壺濟世,後來丈夫和她一起成為建國初期的中國著名老中醫。
  • 他是近代「濟公」,一生懸壺濟世,被柯林頓讚譽為「東方蛇仙」
    今天淮生要給大家講的這個人從出生他就住在破廟裡,父親是江湖郎中,他一生致力於「蛇藥」的研究,造福了不知多少被「蛇」咬傷的百姓,說他是近代濟公不為過吧?他就是季德勝。還值得一提的是,後來「日本人」想要買他的季德勝蛇藥秘方,被他巧妙地拒絕了,他不僅僅妙手仁心,而且還是一位愛國人士。
  • 女扮男裝古言寵文,她女扮男裝,懸壺濟世,卻被腹黑戰神拐入懷中
    古言寵文,她女扮男裝,懸壺濟世,卻被腹黑戰神拐入懷中大家好,今天就來看看小編推薦的女扮男裝古言寵文,她女扮男裝,懸壺濟世,卻被腹黑戰神拐入懷中,希望你能喜歡。1.傾世桃花醉作者:霧鑰兒小說簡介:女扮男裝古言寵文,生逢亂世,本是女兒身的她,一出生便成了太子,一身戎裝,策馬奔騰,呼嘯戰場,一劍定江山。
  • 懸壺濟世中醫妙藥方(3)
    懸壺濟世(二十三)* 1:遺精(睡覺做夢流精):豬腰子一個,切開放入韭菜籽*2錢,用 線紮好蒸熟,再切碎加油鹽吃,一日一個,連吃四、五個腰子。 2:早洩(男子在房事時過早射精):韭菜籽*半斤炎黃,用黃酒送 服,一次2錢,一日三次,服完即痊癒。
  • 懸壺濟世中醫妙藥方 (十二)
    懸壺濟世(十二)*1:治足癬 鮮敗醬草、鮮蒲公英各500克,洗淨,搗碎,加水1500毫升,煮沸10分鐘,待溫後泡腳,涼後再加溫,每日洗3次。
  • 中國唯一還健在的御醫,關押28年後懸壺濟世,將秘方無償交給國家
    懸壺輕己利,德品勝黃金。」醫者貴其仁心,自古以來,醫者是很受尊重的,因為他們以慈悲濟世,給人們帶去健康。然而我們說起御醫,仿佛是上個世紀或者更加久遠的事情了。其實我們身邊還有一位御醫,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中國唯一還健在的御醫,關押28年後懸壺濟世,將秘方無償交給國家。
  • 懸壺濟世中醫效驗方 (二十九)
    懸壺濟世(二十九)*1:治高血壓 檸條花15克,生地、鉤藤各9克,杜仲、桑寄生各12克,石決明15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劑。
  • 懸壺濟世中醫效驗方 (二十二)
    懸壺濟世(二十二)*1:治乾咳 白果3錢、冰糖2錢放一點水蒸熟,晚上睡前服用,一日一次,堅持一個月可治乾咳。蒸時先將白果碎成渣,用水泡泡,再放進冰糖。
  • 懸壺濟世中醫效驗方 (二十三)
    懸壺濟世(二十三)*1:遺精(睡覺做夢流精):豬腰子一個,切開放入韭菜籽*2錢,用線紮好蒸熟,再切碎加油鹽吃,一日一個,連吃四、五個腰子。
  • 懸壺濟世中醫效驗方 (二十六)
    懸壺濟世(二十六)*1:治老年陽虛便秘 熟地、菟絲子、當歸身、茯苓各10克,肉桂3克,肉蓯蓉、半夏、制附子、陳皮各5克,紅花2克。水煎服,每日1劑,5日為1個療程。
  • 懸壺濟世中醫妙藥方(九)
    懸壺濟世(九)* 1:治低血壓 黃芪、黨參各30克,炙甘草、白朮各15克,當歸、茯苓各20克,陳皮、枳殼、桂枝、五味子各10克,炙麻黃5克。水煎2次,每次30分鐘,煮取藥液6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溫服,每日1劑。7日為1療程,連服2療程。
  • 何為懸壺濟世?——專訪西安灞橋趙老先生
    作為懸壺濟世的老醫仙,趙老先生的病人可謂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不論什麼膚色,什麼國家,皆是趙老先生的中醫信徒,不論是千萬裡漂洋過海來朝聖,還是日日夜夜來拜訪,都早已見慣不慣,西安有句話叫,萬人空巷為什麼,因為趙先生問診啦!從醫50多年,趙老先生堅持把中醫當做做善事,而非掙錢。
  • 救死扶傷從醫志 懸壺濟世秉初心——記航空總醫院神外專家金永健
    毅然留學日本,學習練就精湛的神經外科技術1997年,金永健毅然留學日本,到了日本國立高知大學醫學部攻讀醫學博士學位,師從日本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森惟明教授,專攻腦血管病的基礎研究。在那裡,金永健跟著森惟明教授接觸到了大量的、各種類型的煙霧病、頸動脈狹窄等疾病案例,他每天跟教授和團隊成員一起分析病例,制定手術方案並上臺實操,練就了一手精湛的外科技術,包括煙霧病聯合血管搭橋手術、頸動脈內膜剝脫術等。
  • 聆聽醫者故事,感知科學精神,東方肝膽醫院吳孟超懸壺濟世的一生
    手是起死回生的解藥,腳是懸壺濟世的篤定。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在生活中走路尚且需要人攙扶,然而站在手術臺上,他就是一個傲骨的軍醫。作為軍人,作為醫生,他始終忠於自己的崗位,遊刃於肝膽之間,與患者形成了肝膽相照的關係。吳孟超真正詮釋了何為大國巨匠,何為大醫之道,他的這種醫學家精神不僅感動了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也讓所有同行和肝病患者動容!
  • 白衣為甲師道相承,醫者仁心德滿珞珈,張元珍教授獲評「我心目中的...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 李晗)經過武漢大學師生、校友投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黨委書記張元珍教授等10位老師獲評武漢大學第十一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2020年12月15日晚,武漢大學隆重舉行第十一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頒獎典禮,校長竇賢康院士、校黨委副書記屈文謙等領導與全校師生代表齊聚一堂,向張元珍教授等獲獎導師表示祝賀。頒獎典禮上,獲獎導師們先後講述了自己在教書育人中的感悟。張元珍教授第一個走向領獎臺,武漢大學給她的頒獎詞是「身著白衣,心似錦緞,於危難處,方顯巾幗本色」。
  • 單方偏方治病救人---洪磊醫道-懸壺濟世
    懸壺濟世----單方偏方治病救人疤痕無敵膏,一周後徹底治癒     【偏方】五倍子30
  • 追蹤丨「逆行天使」寧俐雯丈夫:感謝大家的關心關愛
    12月7日,掌上蘭州·蘭州晨報報導了甘州區人民醫院急診科29歲護士寧俐雯,面對突如其來新冠肺炎疫情,兩次逆行蘭州新區後備醫院承擔起入境人員集中醫學觀察工作任務。而她強忍病痛折磨仍堅守抗疫一線,最終被確診患上晚期骨轉移癌。報導一經推出,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關心,大家在為寧俐雯病情揪心的同時,也紛紛為她鼓勁加油,希望她能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