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天寒,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最能撫慰人心。
關於吃羊這件事,南北方人向來不同。精耕細作的南方人把這種品質也帶到了羊肉身上,沉浸在藏書羊肉的鮮嫩中無法自拔,帶皮的羊肉、脆彈的羊肚、還有入口即化的羊糕,單是聞一聞,就足夠令人念念不忘。
粗獷豪邁的北方人習慣了「大口吃肉」,在羊排羊腿之後,又開始打起來了羊脊椎骨的主意,還給它賦予了一個唬人的名字叫「羊蠍子」。羊蠍子能同時滿足北方人吃肉和啃骨頭的雙重理想,還附帶脊髓,營養翻倍,吃完肉還可以用湯涮火鍋。大冬天裡來上一鍋,得是多美滋滋的享受啊。
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了以藏書羊肉為代表的南派羊肉和以羊蠍子為代表的北派羊肉,一次盡享南北兩種不同風味。
畢竟吃掉一頭羊,才是冬天該幹的事情啊!
南派藏書羊肉:可以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州人迎接冬天的方式一定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而在所有南方羊肉中,來自藏書鎮的藏書羊肉是最令人嚮往的白月光。位於太湖之濱的藏書鎮,因為一個放羊「學霸」的傳說,成為羊肉的美食之鄉,從明清時期就開始有從事羊肉買賣的店面,稱之為「羊作」。
藏書鎮當地的山羊肉質鮮嫩,配合當地特色的杉木桶燉煮,做出來的羊肉酥而不爛,唇齒留香。2011年,藏書羊肉製作技藝還被列入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給大家推薦的一這款「藏書三寶」,含有羊肉、羊糕和羊肚各一份,讓你一次領略到藏書鎮的精華。
羊肉、羊肚、羊糕,一次吃到藏書三寶
帶皮,是南方羊肉的精髓。經過熬煮過後的山羊皮,軟爛細膩,入口有著果凍般的質感,絕對不是大家印象中又幹又硬咬不動的類型,吃一次,就會被帶皮羊肉的溫柔俘獲。
給大家推薦的這一款藏書羊肉,也是帶皮羊肉,100%現殺活羊,用杉木大桶慢慢燉煮,每一口都十分鮮美。
配上贈送的羊肉原湯,就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冬天來上一口最是溫暖宜人。
還有羊肚,也是最愛的,奶白色的羊肚吃起來有一股子奶香味,入口勁道,有一種彈牙的感覺,十分曼妙。配上贈送的秘制辣醬,吃一口就愛上了。
最後出場的羊糕,也是風物君想著重推薦的。
什麼是羊糕?
新鮮羊肉經過3-4小時燒煮後剔除筋骨,再將優質豬皮放入原湯熬1小時。取出羊肉和豬皮,將湯澆在煮好的羊肉上,放在磨具中,凝結成藏書羊糕。
▲我們這款羊糕固形含量≥70%,可以清晰看到羊肉的紋路哦~
市面上羊糕的銷售價格差距極大,因為羊糕裡的湯越多,價格肯定就越便宜,所以買羊糕一定要看固形物含量,市面上大部分羊糕的固形含量都在50%左右,而我們這款羊糕固形物含量≥70%。
晶瑩誘人的羊糕,蘸上秘制辣醬,羊肉、皮凍的香在口中融化,鮮美至極,切記羊糕要做冷盤食用,不可加熱哦~
▲藏書羊肉的製作技藝獲得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在下單藏書三寶,就送羊肉原湯一罐、0添加秘制辣醬一瓶, 足不出戶,就能體會到地道蘇州味。
北派羊蠍子:能吃肉能啃骨頭還能涮火鍋
對於北方人來說,冬日裡的一鍋羊蠍子是生活中的小卻幸,飽滿的脊骨肉進入口腔,鮮香四溢,再沒什麼比這個更誘人了,想想都不自覺留下了口水。
羊蠍子其實就是羊的脊椎骨,因為有些神似蠍子,所以起了這麼個唬人的名字,但其實肉質非常細膩溫和,既能吃肉又能啃骨頭,還能嗦骨髓,一次滿足多重需要。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一款羊蠍子來自中華百年老字號東來順,吃過的人聽到「東來順」三個字口腔中就開始不自覺的分泌唾液了。
美味的來源,原材料是基礎。製作這款羊蠍子所用的羔羊都是4-9個月大的羔羊,這時候的羊已經養足了膘,很肥,但是肉質又很細嫩,屬於一隻羊一生中肉質鮮嫩的巔峰時期。
做羊蠍子用的羔羊,來自羊肉界的頂配——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散養羊,它們在藍天白雲下自由生長,「吃著藥草,喝著山泉水」長大,肉質細嫩,營養豐富,即使是清湯煮羊肉,也自帶一股奶香味。
有了好的材料,製作也頗有講究,古法濃湯熬煮,老湯吊味,配上30多種秘制材料,這樣煮出來的羊蠍子每一塊都吸飽了湯汁,開袋加熱後就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涮火鍋,不管是一人小酌還是和朋友一起聚餐,都十分愜意。
冬天就應該吃掉一頭羊
北方人吃羊蠍子的快樂在於,先吃肉,再嗦骨髓,最後一定要再用底料涮菜,什麼都不用加,直接涮菜就已經異常美味了!
而對南方人來說,精緻的藏書羊肉是日常必備,開袋即食。當然啦,冬天想喝點熱乎的,也可以把羊肉原湯加熱後做羊肉湯羊肚湯。鮮嫩的羊肚還可以加韭菜或者辣椒做炒羊肚。
羊糕切記不要加熱,直接切片做冷盤即可。
南方山羊鮮,北方綿羊香,在吃貨的世界裡,美味從來不分南北。寒冬已至,跟著一起,吃下一頭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