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年陶瓷史 中國最大民窯體系 滏口陘東與景德鎮齊名的北方窯都

2020-12-21 國風人文地理

穿越太行伍拾柒

滏口陘上

瓷都峰峰,滏口陘東端起點

陶瓷業追溯到7500年前新石器早期磁山文化

春秋戰國至秦漢時期,這一帶的陶器生產就達到一定高峰

從北朝到隋,彭城鎮一帶已出現青瓷

隋時,因盛產瓷器而設「磁州」,然後就有了「磁州窯」

唐宋時期,陶瓷業的發展,使磁州成為北方的深圳

磁州窯技術傳播到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安徽、內蒙古等地

形成以民窯為主流的「磁州窯系」

其成就不在汝、官、哥、定、鈞等宋代著名官窯之下

明代,彭城磁州窯經歷了多年的繁榮和發展

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陶瓷產區

金、元時期的連年戰爭

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遭到相當嚴重的破壞

導致窯場倒閉、市場萎縮

汝、官、均、定等官窯各自沒落,民窯也一蹶不振

明初,只剩下南方的江西省景德鎮和北方的彭城磁州窯兩大中心

於是便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

磁州窯作為全國獨有的「民窯」

從遠古至今,數千年窯火不息

彭城也成為全國窯址保護最完整的陶瓷古都

就在滏口陘兩側不足兩平方公裡的範圍內

有彭城磁州窯遺址、南響堂石窟群、紙坊村玉皇閣

三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環陘鼎立

古時候的滏陽河水量很大

磁州窯產品乘船經邯鄲、永年,可直達天津

清末,滏陽河上遊水量減少,水道變窄,航運才成為歷史

今天的彭城古鎮,仍然能找到往昔的風光遺存

彭城的春節習俗,大年初一中午吃花饃

尤其是帶棗的大花饃,最受歡迎

彭城的特色美食三下鍋,在冀南一帶廣為流傳

八特古村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晉商賺天下人的錢,八特人賺晉商的錢

靠著來往於滏口陘的晉商們,八特形成了自己的經營特色

除了為晉商服務,還建有當地的商品一條街

有山貨行、藥行、酒作坊、飲食行、縛笤帚業、車馬店

被稱為八特六大行

相關焦點

  • 四大陶瓷窯文明史
    我國陶瓷歷史悠久,陶瓷深受世人青睞,國內外傾其畢生精力搜集、珍藏、探索和潛心研究者不乏其人。近幾十年來,隨著國家對文物研究和保護力度的加強,有關部門對一些歷史名窯相繼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發掘與整理,所掘精品迭出,彌補了陶瓷鑑賞中歷史資料之不足。
  • 中國彩繪文化藝術,陶瓷雕塑,景德鎮陶瓷
    編著者在強調陶瓷器皿的同時,也突出了陶瓷雕塑,並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列舉在陶瓷的行列,這是以往著書者很少關注的內容。徐長青編著的《景德鎮湖田窯作品集》和肖發標編著的《景德鎮樞府窯作品集》,這兩部書收集的都是景德鎮的名窯陶瓷。它們以兩個窯口生產的器皿為主,但也有當時製作的加彩雕塑瓷。
  • 在火與土中誕生的中國陶瓷
    這一地區的窯口有汝窯、鈞窯、鞏縣(今鞏義市)窯,以及偏北部的河北定窯和磁州窯。黃河流經陝西省境內,沿岸附近有耀州窯。中國北方地區知名的窯口基本都分布在這一帶。 中國南方的窯口分布範圍較廣,比如長江沿岸的江蘇宜興窯,浙江的德清窯、餘杭窯、南宋官窯、越州窯、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和吉州窯,以及福建的松溪窯、建窯、德化窯和泉州窯。
  •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與發展戰略
    清代前期的景德鎮陶瓷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無論是產品造型、裝飾技法還是裝飾題材、裝飾風格,都達到了「參古之世,運以新意,傭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的極度繁榮境界,制瓷技術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景德鎮瓷業在康雍乾時期達到巔峰。這不僅是因為當時國家穩定、經濟復甦、皇帝重視,還因為有一位著名的督陶官——唐英。
  • 江建新談陶瓷考古:發現千年窯火,重在揭示器物文化內涵
    結合「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推出的「中國古窯址尋訪系列」,澎湃新聞在走訪景德鎮古窯址之際,就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的陶瓷修復、明清御窯廠的考古發現、近70年以來景德鎮陶瓷考古在方法論上的突破等方面與江建新進行了對話。
  • 窯火千秋——景德鎮的光輝歲月
    青花瓷的成功燒制,是中國制瓷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中國陶瓷史》為此寫道:「它一經出現,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而迅速發展起來,使景德鎮迎來了空前的繁榮。青花瓷成為景德鎮瓷器生產的主流,產品運銷國內外,成為我國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而聞名於世。」
  • 景德鎮陶瓷的歷史地位與發展戰略-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清代前期的景德鎮陶瓷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無論是產品造型、裝飾技法還是裝飾題材、裝飾風格,都達到了「參古之世,運以新意,傭諸巧妙,於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的極度繁榮境界,制瓷技術幾乎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景德鎮瓷業在康雍乾時期達到巔峰。這不僅是因為當時國家穩定、經濟復甦、皇帝重視,還因為有一位著名的督陶官——唐英。
  • 景德鎮御窯碎片的「拼圖」故事
    江建新說,此後,景德鎮御窯遺址的考古工作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立於1989年的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多次正式考古發掘和搶救性發掘,逐漸向世人展示了御窯廠為宮廷燒造瓷器的輝煌歷史,出土了數以噸計的御窯瓷片,為中國陶瓷歷史研究、明清歷代皇帝審美研究等提供了可靠實物資料。隨著御窯廠遺址考古工作的持續推進,一些「捕風捉影」的塵封歷史得到證實。
  • 景德鎮陶瓷的發祥地-窯裡
    景德鎮陶瓷享譽全球,窯裡卻是景德鎮瓷都的發祥地,在有燒瓷的年間叫「窯裡」,沒燒了改名為「瑤裡」,現在開發旅遊了又有人改成「瑤池」了。 窯裡古鎮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具有很高的可玩性,清澈見底的窯河始終從窯裡古鎮貫穿而過,眾多的人文景觀及風格酷似鳳凰古城,但沒有象鳳凰古城那樣深度開發
  • 廣東人心中的「景德鎮」,窯灶有「龍窯」之稱,公仔遠近聞名
    國人提及陶瓷器,第一個冒上腦海的絕大多數都是景德鎮,而在廣州人的心中卻不止景德鎮一家。佛山一直都是廣州的靈魂和許多文化的發源地,石灣作為佛山市轄的一個小地方,卻蘊含了廣東陶瓷瓦器的文化精髓。
  • 景德鎮陶瓷的成長與變遷
    4月13日-21日,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將舉辦「京都博雅 瓷韻芳華」景德鎮陶瓷文化周系列活動,屆時將有近百家景德鎮陶瓷企業攜「景德鎮」製造來到潘家園。作為中國的瓷都,早在五代時期,景德鎮就以其燒制白瓷的較高成就奠定了自己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壟斷局,面並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明清時期更是作為御窯產地而聞名遐邇。
  • 你對陶瓷了解多少,安口因何成為西北「隴上窯」的中心
    從古至今,我國製作陶瓷的地方很多,著名的有耳熟能詳的江西景德鎮,還有宋代的中國五大名窯,鈞窯 、汝窯 、官窯、 定窯、 哥窯等等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國西北地區,曾經也有一個盛極一時,被稱為「隴上窯」,「安口窯」的陶瓷生產基地,那就是今甘肅省,平涼市華亭市的安口鎮。
  • 行走平涼:你對陶瓷了解多少,安口因何成為西北「隴上窯」的中心
    從古至今,我國製作陶瓷的地方很多,著名的有耳熟能詳的江西景德鎮,還有宋代的中國五大名窯,鈞窯 、汝窯 、官窯、 定窯、 哥窯等等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我國西北地區,曾經也有一個盛極一時,被稱為「隴上窯」,「安口窯」的陶瓷生產基地,那就是今甘肅省,平涼市華亭市的安口鎮。
  • 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
    我為來自景德鎮的陶瓷世家而自豪!——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勇紀實中國新聞雜誌社記者 華 娟人物名片:楊勇,1969年6月,出生於景德鎮,原籍江西豐城人,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藝術設計系。
  • 鑑賞|日本五島美術館中國陶藝展:呈現兩千餘年窯燒工藝史
    位於日本東京世田谷區的五島美術館正在舉辦「中國陶藝展」,展出該館的六十餘件中國陶器、瓷器藏品,其中包括戰國時代的度量工具,更有唐三彩、宋代青磁、明青花等藝術精品,比較全面地呈現了中國兩千多年的窯燒工藝品歷史。
  • 了解中國,從景德鎮開始,這是國際化的打開方式
    從此,昌南小鎮就代表了中國,China就是中國,外國人可以不知道江西,但一定知道景德鎮。「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瓷器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象徵。認識china,從景德鎮開始。
  • 淺談明代初期民窯青花的風格特色!
    但景德鎮民窯在產品的品種上卻受到種種嚴厲的限制,據史料記載,正統三年「命都察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窯場燒造官樣青花白地瓷器於各處貨賣及饋送官員之家。違者正犯處死,全家謫戌口外」。正統十二年「禁江西饒州府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等瓷器。命都察院榜諭其處,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遲處死,籍其家貲,丁男充軍邊衛,知而不告者,連坐」。
  • 景德鎮青花瓷系列知識之五:青花瓷器的窯燒方式
    、1976年油燒隧道窯7、1984年煤氣隧道窯(1965年景德鎮瓷廠已經採用過捷克設計的煤氣隧道窯)8、九十年代梭式窯(氣窯)至今9、2015年微波高溫窯(2小時成瓷)1955年正式引進了燒煤的倒焰窯,1966年開始燒隧道窯,最開始也是使用煤,到了1976年的時候已經在使用重油燒的隧道窯了,1984年又改成煤氣隧道窯(最早1965年的時候景德鎮就有瓷廠曾經使用過煤氣隧道窯)。
  • 打開時間膠囊:沉在海底的中國陶瓷
    「浮槎萬裡」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其展品和比對材料基本均來自於沉船。在由一艘艘沉船製成的時間切片面前,由陶瓷織就的中國對外貿易歷史起承轉合,若隱若現。    「山寨」得利    在晚唐至宋初的高峰之後,外銷瓷貿易一度陷入沉寂。據新加坡學者戴柔星統計,文獻中從995年-1071年沒有市舶記錄,而東南亞重要的轉口貿易古國室利佛逝在此期間有50年沒有進貢。
  • 今天想說說陶瓷只因緣起韓一龍
    陶瓷,太普通了,中國人誰都離不開,有人說陶瓷是中國四大發明之外的第五大發明,還說中國的英文China是景德鎮的舊稱"昌南」的音譯,總之,陶瓷是中國的一個世界性符號,今天說陶瓷又為什麼要從韓一龍說起呢?這一切還要從緣起說起,一是我和韓一龍相識二十八年,二是韓一龍的祖籍是北宋定窯的產地河北曲陽,三是我們每個周末都要見面談天說地。中國陶瓷史是一個由青變白再由白到青花和五彩的過程,而定窯是北方白瓷的代表,陶瓷的青和白主要是由釉料中的含鐵量決定的,可以這麼說,陶瓷顏色史就是陶瓷人和鐵原子的戰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