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淺談十八世紀末英國父權制度下的女性主義覺醒

2020-12-12 桃兮說

Prejudice let you can't accept me ,pride let me can't love you 。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作家簡·奧斯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成書至今200餘年,在世界文學領域仍有一定的影響。它主要講述了一個平凡鄉紳的女兒伊莉莎白與上層社會公子達西的愛情故事。並通過這部作品,形象地描述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村的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態及社會意識。相信很多朋友,即使沒看過小說也看過這部唯美的愛情電影。今天想就該作品的文化背景,來更深入地理解這個故事。

創作背景

作者簡·奧斯汀出生在十八世紀末英國鄉村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那時正是英國資本主義的上升時期。在父權階級制度下,女性被剝奪各種發展機會,無論在家庭中還是社會活動中都無法實現自己的意志,進行自由選擇。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帶動的不僅是經濟的發展還有人們對自由和平等的渴望。在長期的等級壓迫和性別歧視下,作為被壓迫的女性之一簡·奧斯汀為了抒發內心的情感與對社會的不滿,《傲慢與偏見》應運而生。

父權下的繼承制與女性的唯一出路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是《傲慢與偏見》開篇的第一句話。班內特一家有五個女兒,母親迫切地想要替女兒們找到「有錢的單身漢」來做丈夫,所以故事中班內特太太從頭至尾都在操心著女兒的婚事。作為母親,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總有一些觀眾或讀者表示,這上趕著的架勢,用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吃相太難看」。

但如果我們能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就能理解如今看似荒誕的行為在當時的合理性。因為班內特先生沒有兒子,所以他名下的所有財產包括住的房屋得由一個遠方親戚來繼承,也就是大家知道的表哥柯林斯。故事中的這處情節,也反映了當時英國的父權制,根據法律規定:

女性只要有兄弟,甚至遠方堂兄弟,就沒有繼承父親財產的權利,而只能讓其兄弟或堂兄弟來繼承家產。

也就是說女子是沒有繼承家產的權利的。在父親去世後,繼承了家產與房子的表哥在法律的庇護下,可以光明正大得將五姐妹從家裡趕出去。

這就是父權制度的突出表現,男子可以經商、參軍或者當牧師獲得經濟權利和社會地位,而一般女人只有結婚或當家庭教師或許才會有出路。

班內特曾說「我真不知道誰來養你」,很多人會問,為什麼要靠人養?女人不能養活自己嗎?要知道,在當時的英國,女人是沒有多少謀生的手段的。尤其是班內特一家,屬於中產階級家庭,雖不及貴族但也衣食無憂,家裡有廚師有車夫。作為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姐,既不會做粗活,又沒辦法繼承家產,無法謀生的他們除了嫁給「有錢的單身漢」似乎並沒有別的出路。所以班內特太太這種急切地想要通過婚配的形式來保障女兒的生活的想法,從某種層面來說,雖不能令很多新時代的女性認同,但也可以理解。

通過對比幾段婚姻來倡導獨立女性的婚戀觀

伊莉莎白作為貝內特先生最疼愛的二女兒,不僅聰明貌美,更是性格獨立,大方灑脫。很顯然,這也是作者最偏愛的人物。她想通過伊莉莎白來表達自己對不受階級門第財富所束縛的自由婚戀的渴望。同時也藉機通過對比姐妹們幾種不同的婚姻來強調女性獨立自主的婚戀觀。

①夏洛特和柯林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沒有愛情的婚姻。很多人說故事中最聰明的女性就是閨蜜夏洛特。他們婚姻的結合完全就是各取所取。柯斯林雖一眼看中了簡,隨後又被伊莉莎白所拒,但他想要的只是一段婚姻,至於是誰,不重要。而夏洛特一個27歲的年紀,能有一個人為她提供下半生的保障便已足矣,這是她僅有的追求。但是我們都可以想像,沒有愛情的婚姻毫無幸福可言。

②莉迪亞和威克姆:既沒有物質也沒有愛情的婚姻。用最近電視劇裡很火的一句話說,都是激情犯的錯。兩個人都是在主角人物中品行不佳之人,莉迪亞愚蠢貪婪,而威克娒則是狡詐而又貪婪。頭腦發熱的莉迪亞與威克娒私奔差點為家族蒙羞,在那個社會下,家族榮耀關乎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社會地位。於是在金錢驅使下他們倉促結婚,而揮霍無度之後沒有經濟來源的婚姻結果可想而知。

③簡和賓利:門不當戶不對但真心相愛。雖然感嘆有情人終成眷屬,但是在這段感情裡,簡明顯的卑微的。因為階級觀念,簡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情感,而怯懦的賓利也在達西的勸說下差點放棄這段感情。這種細微的心理在激情褪去後,是不是會重新放大變成婚姻中一根難咽的刺。

④伊莉莎白與達西:精神上的勢均力敵。伊莉莎白只是中產階級一個鄉紳的女兒,而達西卻是貴族家的公子家財萬貫。同是傲慢之人,也因為階級問題對彼此都有偏見。達西認為班內特一家的攀附貴族目的太過於明顯,而伊莉莎白也因為威克娒的話對達西有誤會。

和班內特家其它姐妹不同的是,伊莉莎白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即使在女性主權被壓迫的時代,她也敢說:「我只會為真摯的愛而結婚。」她的這種自信與灑脫也吸引了達西,讓他對伊莉莎白產生了濃烈的愛戀。但是當他掙扎了很久拋開世俗表白的時候,伊莉莎白卻在他傲慢的語氣中拒絕了達西。她拒絕的不僅是一份感情,她是在拒絕一份傲慢,一份無理和一段註定卑微的感情。

她渴求的是一份男女平等,相互尊重且彼此愛慕的感情。而在誤會解除後,她也終於能夠正視並接受這一份熾熱的愛。

《簡愛》裡有這樣一句話:「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

諷刺的是,伊莉莎白的家庭背景幾乎就是簡奧斯汀當時的家庭寫照。但她可以給伊莉莎白一段完美的愛情,而自己卻因為階級束縛只能錯過愛人孤獨一生。

總結

女性在當今社會實現了相對的男女平等,也獲得了一定的獨立自由。但在婚姻的選擇上,仍有一部分人在展示著他們的勢力與貪婪,這值得引起我們的思考。不過,我雖反對金錢至上的婚戀觀,但也不提倡愛情至上的盲目。有這麼一句話說得好:只考慮金錢的婚姻是荒謬的,不考慮金錢的婚姻是愚蠢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傲慢與偏見》中伊莉莎白要告訴我們什麼?
    英國小說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浪漫又現實的愛情故事,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主要描寫四對青年男女主人公是如何認識並磨合到步入婚姻,通過婚姻問題的闡述向我們展示了當時英國社會的真實生活畫面,形象地反映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期,處於保守與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
  • 《傲慢與偏見》中的愛情
    《傲慢與偏見》由英國作家簡奧斯汀所著,這是奧斯汀最早完成的作品。奧斯汀於1796年開始創作,1797年8月完成這部後世享譽世界的世界名著。書中對女性心理活動描寫相當到位,書中的女性都是獨立自主,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深深受到全球女性的喜愛,影響著千千萬萬的讀者。傲慢與偏見總是相輔相成的,也是每個人身上常見的問題和毛病。傲慢與偏見產生的根源來自於每個人之間閱歷與認知的差異。簡奧斯汀以女性的視角,細緻得到描寫了主角伊莉莎白對婚姻、家庭、愛情與世俗的理解。
  • 《傲慢與偏見》豆瓣8.6: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由喬·賴特執導,凱拉·奈特莉、馬修·麥克費登等人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5年在英國上映。
  • 知方藏書 |《傲慢與偏見》
    >出版年: 1986頁   數: 432裝   幀: 平裝叢   書: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統一書號: 15390-1《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是一部描寫愛情與婚姻的經典小說。達西為伊莉莎白所傾倒,向她求婚,但因其言辭的傲慢,遭到伊莉莎白的憤然拒絕。同時,伊莉莎白指責達西對威克姆冷酷無情,更不應該破壞賓利同簡的愛情。事後達西寫信為自己申辯,令伊莉莎白的偏見逐漸消除。伊莉莎白隨舅父舅媽出遊時經過達西的莊園,以為達西不在,進去參觀,不料達西突然歸來,伊莉莎白感到十分窘迫。然而,達西絲毫沒有以往的傲慢,非常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 英倫風味《傲慢與偏見》將於2020年登陸貴陽
    最英倫風味《傲慢與偏見》將於登陸貴陽!--英國《舞臺》無懈可擊的演員類和經典的英式風格的夜晚。--英國《諾丁漢郵報》改編自簡·奧斯汀小說的書店劇院《傲慢與偏見》於2013創建,以紀念英國經典出版200周年。
  • 《小婦人》是美國版的《傲慢與偏見》,但境界高下立判
    看《小婦人》,不由得感覺是在看英劇,城堡、草坪、馬車、衣裙都太相似了,四個女兒的生活和婚姻,不由得聯想到了前一段剛看的英國小說電影電視劇《傲慢與偏見》。英國小說《傲慢與偏見》裡五個女兒生活在富裕的家庭,正象有的評論說的,每天吃飽飯,無所事事,不是說鄰家小話,姐妹間互相攻擊,就是想著如何嫁個富人繼續過富人生活,一幅慵懶、庸俗、市儈、自私,糜爛、腐朽的氣息;而美國小說《小婦人》的四個女兒,雖然生活在中等家庭,但依然能有愛心接濟窮困人家,特別是人人都有愛好,梅格跳舞、喬寫作、艾米畫畫、貝絲彈琴,積極向上,尋找愛情的婚姻
  • 你因何而愛上這部《傲慢與偏見》?
    該部影視作品主要講述了19世紀初期英國的鄉紳之女伊莉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男主人公達西出生於英國貴族家庭,品行端正而又風度翩翩的他總保持這一副傲慢的姿態;女主人公伊莉莎白溫文爾雅,在對待愛情上總是有著自己的想法,也因為著種種誤會她對達西一直存有偏見。正是在這樣的故事背景下,達西與伊莉莎白一步步消除彼此之間的隔閡,最終排除萬難走到了一起,真的是羨煞了一大片觀眾。
  • 【英國】巴斯——這座小城的「傲慢」與「偏見」
    羅馬人最早在這裡發現了溫泉,興建了龐大的浴場,如今的古浴場遺址是英國古羅馬時代的遺蹟。18世紀著名的設計師約翰·伍德對巴斯進行了完整的設計,老城的格局就是當年留下的。No.3  產有《傲慢與偏見》、《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等多篇世界名著的女作家簡·奧斯汀。少年時期,媽媽買了很多世界名著讓我讀,其中就有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少年時期讀之,人生中隱約認知到愛情的感覺就是藉由它,一輩子難忘那種美好的情愫。後來,看了95年電影版的《傲慢與偏見》,片子不管是伊莉莎白還是達西,亦或是其他人,我都覺得好可愛好美好美。
  • 漫談《傲慢與偏見》 感受愛情裡的人間煙火
    來自甌海塘下中學的楊蓓蓓老師與讀者分享被大作家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的《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小鄉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兒伊莉莎白。她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為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伊莉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
  • 重讀《焚舟紀》,發現一個女性主義的天使
    所有父權社會形成的神話和故事,都承載著父權社會的集體無意識沉澱。而她要在舊故事的基礎上撰寫一個新的故事,保留基本的人性元素和人格化形象,但故事要脫胎換骨,改父權驅動為女性慾望的驅動。繞過意識建立女性主義話語的無意識驅動,以故事為載體傳達出去。
  • 以書為友 相伴警營(12)丨《傲慢與偏見》
    這是英國著名簡·奧斯丁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的開篇一段話,引出了一段發生在十九世紀初英國的關於愛與價值的經典故事。其實這本書,在十幾年前已經閱讀過,但當時對於劇情的繁雜很沒有耐心,看了幾章就沒有了興致,便一直擱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這本書,正如簡·奧斯丁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
  • 第四女性主義浪潮:公然反抗父權時代的所謂的文化禁忌
    ——豆瓣(anomalisa)藉助於數字媒體,新一代的女性主義者正在公開談論女性話題,她們公然反抗父權時代的所謂的文化禁忌。第四女性主義浪潮是以數字媒體為媒介反抗文化禁忌。數據公園將總結這一趨勢對產品創新意味著什麼。
  • 書籍推薦 | 《女性主義與後現代國際關係》
    而後現代女性主義則更加強調運用性別扭曲現象和精確的科學數據來判定對女性的理解是否科學,這似乎將後現代作為方法來認識女性主義。書中第一章敘述了西方國家20世紀60年代女性主義認識論及其實踐,對女性主義經驗論、自由主義的女性主義論、女性主義立場認識論、後現代女性主義等各種基調的女性主義進行闡明。
  • 【傲慢與偏見】噓!別用你的傲慢嚇跑了她
    Hello,點進來的小可愛們,歡迎來到與小魚一起看電影吧之電影系列~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傲慢與偏見》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一部電影呢,名字叫《傲慢與偏見》。有多好看呢?悄悄告訴你:小編刷了好幾遍了。
  • 《傲慢與偏見》唯美浪漫?網友:它通篇都在說一個錢字
    ——《傲慢與偏見》前幾天時間寫文章,內容有提及到《傲慢與偏見》,便有網友留言說道「這本是我最喜歡的世界名著,沒有之一」。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於1813年首次出版,此後慢慢變得暢銷起來。
  • 女性主義視野下《神秘巨星》的解讀
    印度電影《神秘巨星》為例,解讀電影的女性主義作用。《神秘巨星》講述一個擁有超級巨星夢想的女孩,在母親支持下追求音樂夢的故事。影片藏著對印度社會重男輕女、家庭暴力等問題的批判並塑造新時代中勇敢堅強、獨立自由的女性主義形象,反映了印度社會女性主義意識的覺醒。
  • 《傲慢與偏見》:這部「戀愛聖經」,教我們識別愛情與婚姻的真相
    《傲慢與偏見》這部小說是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它主要講述了18世紀末鄉紳本尼特家中有五個閨女,其中大女兒簡和二女兒伊莉莎白出嫁的故事。這本書經過兩百多年的時間依舊風靡全球,被稱為「戀愛聖經」,同時經過這本書改編的影視作品也層出不窮。
  • 對女性的束縛——淺析19世紀英國女性束腰現象
    作為一個貴族傳統悠久的國家,貴族在英國社會中擁有相當崇高的地位。普羅大眾們對於地位崇高的貴族們充滿景仰,因此,為了表現出這種景仰,許多人便開始模仿貴族們的穿著打扮。19世紀英國貴族女性最為時尚的打扮便是束腰,以此來展現女性的曲線美,正是由於英國貴族女性對於束腰的喜愛,導致了後來束腰在整個英國社會的大流行。
  • 《傲慢與偏見》:向最討厭自己的人求婚,這是達西式傲慢
    「傲是無知的產物」----蘇格拉底沒有人不厭惡傲慢的人。可是,有這麼一位傲慢到極致的人,他看不起女性,嫌棄窮人,狠心拆散摯愛好友的戀情,向最討厭自己的人求婚,還一副屈尊降貴的態度。即使自命不凡到如此荒誕,可依舊有無數的人喜歡。他,就是簡·奧斯汀筆下,《傲慢與偏見》中的男主角,達西。
  • 解讀《傲慢與偏見》裡的愛情婚姻觀與現今有幾多相似?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創作的長篇小說。今天我們來簡單解讀一下書中的愛情婚姻觀與現世代有幾多相似?本書的年代雖然講述的是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愛情故事,但它和現世代人們對婚姻所抱有的愛情觀,價值觀和金錢觀有諸多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