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啤酒品牌的廣告都擁有現在看來帶點性別歧視的「黑歷史」,「喝我們家啤酒就能泡到妹子」,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創意邏輯。這些廣告中常常用女性的身體來作為一種啤酒產品帶來的異性交往暗示。
比如這種赤裸裸的廣告畫面:
或者直接把啤酒包裝套在女模特身上:
有一些例子真的挺糟糕:
作為巴西最著名的啤酒品牌,Skol(獅威)也不例外。這是一款口味清淡、顏色也不深的比爾森啤酒。他們最經典的廣告就是一套用 Skol 啤酒瓶蓋的圓形為元素,畫面充滿了暴露性感、拿著啤酒杯的女郎。
性訴求廣告到底有沒有效果,一直是廣告界爭議不斷的命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隨著時代觀念的進步,完全依靠暴露女性身體來推銷的廣告越來越不受歡迎了,啤酒公司也很難依靠這樣的畫面吸引到女性顧客。
最近,Skol 就在創意代理 F/Nazca Saatchi & Saatchi 的幫助下,找了 6 個插畫師重塑了這些過去的性訴求廣告。
「這些圖像是我們的一部分過去……但世界已經發生了變化,Skol 也一樣。它們不能再代表我們的品牌了。」
這些插畫師包括 Eva Uviedo、Criola、Camila do Rosário、Elisa Arruda、Manuela Eichner、Carol Rossetti,其中 Criola 說:「我接這個項目,是因為我覺得結構刻板、先入為主的觀念很重要。」
Skol 新廣告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們願意積極而公開地討論自己過去的形象並打破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話題性。
插畫師 Arruda 表示,她希望改變女性在啤酒廣告裡永遠擔任服務員形象的傳統,因此在她的插畫裡,女性變成了消費者——當然,這也是 Skol 做這些廣告的最終目的。
無獨有偶,一些啤酒品牌也準備變革視覺形象,以順應消費年輕化的趨勢。這其中就有百年歷史的臺灣啤酒。
去年八月臺灣菸酒公司新任董事長吳容輝在上任時,表示目前公司所擁有的品項過多,包括菸酒、方便麵以及各式飲料等,一共 490 項。然而有不少品項的市佔率與成長率早就陷入停滯狀態,甚至開始下滑,對此臺灣菸酒公司決定調整方針「我們要主打明星商品」,吳容輝說。
至於哪些品項是臺灣菸酒公司的明星商品,據統計,臺灣一年啤酒消費量約 7,000 萬打,其中臺灣啤酒的市佔率大約六成左右,其餘四成分別是海尼根、麒麟啤酒與其他啤酒瓜分。在臺灣啤酒的品項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金牌啤酒,銷售佔比約六成,老臺啤佔三成左右,剩下的一成則是其餘品項。設計師彭星凱與聶永真分別替臺灣啤酒設計的品項,也的確都是臺灣啤酒的「明星商品」。
彭星凱設計臺灣啤酒水果系列(圖 / 彭星凱粉絲專頁)
彭星凱設計臺灣啤酒小麥系列(圖 / 彭星凱粉絲專頁)
很難想像,在不到 20 年前,這家啤酒公司才第一次進行廣告營銷,當時臺灣啤酒的消費族群主要是 40 歲以上的人。轉眼間,臺灣啤酒已成為年輕人選擇啤酒的熱門選項。近幾年,臺灣啤酒不時會搭配話題舉辦活動,也與深受年輕族群喜愛的設計師合作,推出新包裝,讓啤酒本身成為時下的潮品。
聶永真設計「2016 臺灣啤酒紀念瓶-臺灣發聲瓶」(圖/臺灣啤酒官方粉絲專頁)
文章綜合自好奇心日報、臺灣啤酒官方粉絲專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