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思茅:發展姬松茸產業 引領鄉村振興

2021-01-08 雲上普洱

為較好地發揮自身產、供、銷體系優勢,思茅區以產業扶貧為切入點,在南屏鎮曼歇壩村種植姬松茸,引領鄉村振興,帶動農戶增收。

在思茅區南屏鎮曼歇壩村大興量販姬松茸種植基地,種植戶李忠祥正在自家的種植棚裡忙碌著,他告訴記者,自己過去都是以打零工為主,收入不穩定。自從種植姬松茸以來,家裡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現在,基地以每公斤8.5元的價格收購他們種植的姬松茸,價格比一般市場價還要高。

南屏鎮姬松茸種植戶李忠祥:「我們3月份開始種植姬松茸,到6月份就開始出菇了。我家種了兩個棚,已經產菇3噸了,達到經濟效益是24000元,給我們當地農戶帶來一個很好的收入。」

大興量販姬松茸種植基地採取公司加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全額墊資幫助農戶發展姬松茸種植,與農戶籤訂保底收購協議、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並且利用自有銷售平臺以及合作銷售渠道,確保種植戶產出的所有鮮菇都能夠順利售出。

普洱曼歇壩村大興量販姬松茸種植基地負責人羅恆凱:「曼歇壩姬松茸種植基地佔地面積48畝,投資規模150萬,帶動16家農戶,其中有6個建檔立卡戶。預計可以產出鮮菇200多噸,完成產值180多萬元,每個大棚每年可以為種植戶帶來2萬元的純收入。」

姬松茸又叫巴西菇,是一種含有多種胺基酸和維生素的優質食用菌,口感鮮美,目前雲南的產量佔全國的85%左右,主要分布在德宏,文山,紅河和普洱。據了解,目前思茅區姬松茸產業已經達到了200畝,計劃在兩年內推廣至1500畝左右。

雲上普洱

供稿:普洱臺 吳發斌 李曉晶

編輯:蘇晉 查柄臣

編審:王玲惠

監審:劉江輝

近期關注

NEWS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10-12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產業全面振興築牢小康路上的堅實基礎
    6月上旬,記者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四川行記者團來到省內各地。每到一處,記者都會向當地老百姓拋出這個問題,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門:安嶽縣文化鎮隆恩村老支書劉國彬說靠檸檬;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龍安柚合作社負責人唐華的答案是靠柚子;而德陽高槐村的返鄉創業青年關勇則認為靠咖啡……雖然答案不一,但都反映出同樣的觀點:產業找對頭,小康有奔頭。
  • 納溪區推動全面小康走向全面振興: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決勝最後衝刺階段;鄉村振興,已經啟動提質加速新引擎。闊步新徵程,納溪區深刻把握「三農」工作的新思想新方略,在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基礎上,借鑑脫貧攻堅經驗做法,做好機制、規劃、政策、發展「四個銜接」大文章,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體制機制,推動全面小康走向全面振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激活發展活力 催生鄉村旅遊新希望
    該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帶動下,乘著易地搬遷、生態文明小康村「一十百千萬」工程,立足「旅遊興鄉」這一理念,深入挖掘資源稟賦,生態旅遊蓬勃興起,著力打造宜居宜遊的鄉村旅遊示範村。 我們認為,要搶抓文化旅遊「一十百千萬」工程機遇,提升改造藏家樂規模,提升服務水平,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帶動群眾增收奔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 發布日期:2020-10-23 09:17 信息來源:海鹽新聞瀏覽次數: ■全媒體記者 馬卓儀 劉行  潘成豪  見習記者 鄧黎傑本報訊 昨天上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長三角百家媒體看海鹽」大型媒體採訪活動正式啟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有感而發】在瓜甜果香中品味小康成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有感而發】在瓜甜果香中品味小康成色   近年來,全區各地均高度重視打造擁有地理標誌的特色農產品品牌,尤其是林果業把曾經依靠口口相傳積攢起來的口碑,通過高質量發展打造成了可靠、穩定、優質的「金字招牌」,造福了天山南北一大批農民群眾。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託布裡哈提村幸福生活踏歌來
    2017年,博州稅務局「訪惠聚」工作隊進駐以來,入農戶、察實情、出點子,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投身在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火熱實踐中。  抓設施扶貧 打牢鄉村振興基礎  「這樣的場景放到3年前,想都不敢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②|老家河南,今朝更出彩!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焦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區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持續進行中第二站我們來到河南圖為2019年通車的運寶黃河大橋。一橋飛架,天塹變通途。>涵養中華民族和華夏歷史文明之源這裡是「中國糧倉」穩穩扛住農業大省的糧食擔當這裡更是「出彩中原」飽飲黃河水,腳踩泥土地在新時代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板橋鎮東雙莊村:產業興 百姓富 鄉村美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板橋鎮東雙莊村:產業興 百姓富 鄉村美 2020-10-17 20:4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守住糧食底線 抓好產業發展 推動鄉村振興
    呂梁日報社副總編輯、駐石樓縣裴溝鄉馬家山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任昱說:「習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使我備受鼓舞,深切地感受到農業農村發展的前景更加廣闊,農民的日子將會更加美好。這兩天我在村裡與村『兩委』幹部共同學習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特別就鄉村振興作了講解。目前,馬家山村僅僅是擺脫了貧困,離小康水平還有距離。小康路漫漫,唯有多奮鬥。
  • 【走向小康】小小雙孢菇,引領石佛寺脫貧路
    【走向小康】小小雙孢菇,引領石佛寺脫貧路 2020-12-15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紅色文化引領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振興鄉村,是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做好鄉村振興,不僅要統籌謀劃,還要有敢於突破的精神,不斷進行方式方法上的創新和探索。
  • 【鄉村振興】村美人富產業興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創成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省級水美鄉鎮1個、省級水美鄉村2個,建成特色產業基地近1000畝,培育名牌產品6個,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50元,較2018年增長7.84%……日新月異的村容村貌,水清岸綠的生活環境,蓬勃發展的產業體系,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鎮江高新區,一幅村美人富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 在希望的田野上|鄉村振興看周口之太康篇: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
    5月19日至20日,為實地感受各縣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周口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和市文明辦組織大河網等14家網絡媒體深入西華、太康、鄲城、淮陽等四縣(區)開展了「鄉村振興看周口」的主題採風活動。大河網訊 (記者 苗海波)5月19日下午,大河網記者與採風團一起來到了太康,來看這裡的鄉村振興發展情況。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產業扶貧結碩果西瓜「圓」了小康夢...
    「能抱著奔小康的西瓜,你說甜不甜。」在阜城縣漫河鎮,如果你問瓜農,你的西瓜甜不甜,就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如今,在當地瓜民眼中,西瓜不僅甜,還圓——「圓」了他們的小康夢。可是在數年前,漫河只是個空守著幾百年的西瓜種植歷史和落後的種植技術的窮鎮,貧困人口多、經濟落後、產業發展滯後、群眾增收困難,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任務重、難度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徐州賈汪:人居環境大改善 美麗鄉村入畫來
    秀美鄉村,滿園春色。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戰」,同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性任務,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事關農民根本福祉、也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無論哪個季節,只要你行走在賈汪鄉村,到處都能看到一幅幅山水相映、鄉愁濃鬱的美好畫卷。這裡看得見生活的悠然、聞得到煙火的氣息、聽得出鄉村振興大道上邁出的鏗鏘足音。潘安湖街道馬莊村是聞名遐邇的「全國文明村」,是閃耀鄉村大地的一顆璀璨明珠。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靈臺:西屯店子村...
    在這個美麗富饒的村莊鍾靈毓秀,人居產業共得益彰景象萬千,春華秋實物阜民豐欣欣向榮,文明村鎮正輝煌崛起,脫貧攻堅正收官衝刺,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也已經全面揚帆起航,五大引擎激發農村基層治理新動能,決勝全面小康邁向了新的徵程。
  • 榆社縣社城村:產業發展有活力 鄉村振興有動力
    更重要的是,這些標語也正是我們村黨支部引領產業脫貧致富的真實反映。」社城村黨支部書記張海明自豪地說。說話間,來到村邊的智能溫室大棚,棚裡一株株長壽花苗在苗床上站列得整整齊齊,生機盎然。「聞著花香,學著技術,還掙著錢,我相信俺家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正在棚內給花卉修剪枝葉、套袋裝箱的村民鄭留英高興地告訴記者,過去她只能靠打零工勉強維持全家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鄉村變得「淨、綠、美」
    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根據部署,此次主題採訪報導把視角聚焦在「人民眼中的小康」,將圍繞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講述普通群眾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小康故事,展現廣大群眾為過上好日子的拼搏與奮鬥,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信心攻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
  • 屏南:發展「李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屏南縣大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培植特色優勢產業,重點發展「屏南李」品牌果業,加快促進脫貧攻堅和農民增收。2020年全縣水果管護總面積3.32萬畝,總產量1.1萬噸,總產值1.45億元,種植產出效益高。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