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小康專家談④|脫貧攻堅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建議》指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掉隊」要求,新一屆扶貧領導小組經過調研認為,當時扶貧開發中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底數不清、指向不準、針對性不強,扶貧開發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大水漫灌」現象,以至於扶貧多年,扶貧縣數量不減還增,真正貧困的群眾可能還沒有扶。
-
舊州鎮:打造香菇產業名片 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舊州鎮:打造香菇產業名片 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眼下正值食用菌上市季節,西秀區舊州鎮食用菌基地的香菇也進入了豐產期。據了解,舊州氣候溫潤,適宜香菇生長,再加上食用菌種植屬於高密集勞動產業,對工人要求不高,能有吸納基地附近村民就近就業。
-
納溪區推動全面小康走向全面振興: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決勝最後衝刺階段;鄉村振興,已經啟動提質加速新引擎。闊步新徵程,納溪區深刻把握「三農」工作的新思想新方略,在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基礎上,借鑑脫貧攻堅經驗做法,做好機制、規劃、政策、發展「四個銜接」大文章,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體制機制,推動全面小康走向全面振興。
-
兩會觀察|安徽省人大代表丁滿華:決勝全面小康 聚力實幹興皖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成為今年安徽省「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來自全省各地各界別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齊聚合肥,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守初心、擔使命,談民意、話發展,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用一份份務實的提案建議,展現了紮實的履職作風,凝聚起新一年決勝脫貧攻堅、聚力實幹興皖的堅實力量。無論是在各地代表團、各界別委員分組討論會場,還是在代表委員駐地,處處洋溢著務實熱烈的氣氛。
-
「促進鄉村振興 全面建成小康——第三屆莫幹山會議」明日召開...
「促進鄉村振興 全面建成小康——第三屆莫幹山會議」明日召開,我們德清見!9月23至25日由民革中央和浙江省政協聯合主辦的「促進鄉村振興 全面建成小康—第三屆莫幹山會議」將在德清隆重召開,會議緊扣鄉村振興主題,廣邀全國「三農」相關單位和專家學者,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分享經驗、凝聚智慧、共謀發展。
-
補齊短板共赴全面小康的「幸福約定」
「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有一些短板,必須加快補上。」6月1日,第11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補短板問題》的重要文章。全面小康曙光在前,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在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重點地區環境汙染問題、民生領域工作推進等多個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只有聚焦短板弱項、實施精準攻堅,才能把全國各族人民一個不少、一戶不落帶入全面小康。一鼓作氣、連續作戰,全力跑好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回首過去一年,我們不僅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重大進展,而且完成新中國70年輝煌的歷史書寫。
-
【百縣奔小康】寧鄉: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經過幾年的努力,寧鄉市在農村產業、回鄉人才以及生態文明等都逐漸發生了變化。 灰湯鎮積極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產核資工作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認定,打造「一村一品」的休閒農業、特色產業等。
-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高強:近幾年,中央反覆強調要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既是基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重大判斷,也是對於如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指引。脫貧不是終點,從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的任務依然很重。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前謀劃,適時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
-
北爐鄉:規劃新藍圖,決勝全面小康新北爐
會議明確,要以中央十九屆五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指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攬,緊緊圍繞凌源市委、市政府和北爐鄉黨委的工作部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努力實現 「富裕北爐、和諧北爐、文明北爐」。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正確決策為指導,全力推進農業開發區建設。
-
成就展示|山東菏澤鄆城縣南趙樓鎮:推進鄉村振興 助力全面小康
抓實基層黨建 凝心聚力共謀發展南趙樓鎮黨委書記範國綱告訴菏澤日報記者:「我們把『築牢黨建、夯實地基』作為工作的重點,多管齊下,持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為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南趙樓鎮共有17個扶貧車間,每個車間都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形成了一條集毛絨玩具、電子配件、服裝、板材加工於一體的扶貧產業鏈條,每年可實現利潤收入近百萬元,共吸納260餘名貧困戶就業。
-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為東西部扶貧貢獻「嘉」速度
據悉,自打響全面脫貧攻堅戰以來,嘉興市通過平臺化引導產業發展、多渠道開展消費扶貧、「組團式」實施智力幫扶、大數據推進勞務協作、全領域倡導社會扶貧等做法,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攜手結對地區共同書寫了情動「東西」的時代答卷。
-
萬眾一心加油幹——全面建成小康路上的新探索
新華社北京9月29日電題:萬眾一心加油幹——全面建成小康路上的新探索新華社記者齊中熙「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全面小康,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不懈追求。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各地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鼓作氣、盡銳出戰。
-
繪就村美民富新畫卷——仙遊縣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建設決勝全面小康
仙遊縣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建設同步謀劃、同步實施、同步推進,做大做強產業,已建成產業扶貧基地136個,18個鄉鎮(街道)、38個貧困村「鎮鎮有扶貧基地、村村有扶貧基地」。菜溪村,旅遊景點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濟川村,鄉村文化館古韻濃鬱;光埔村,一處處微景觀令人賞心悅目……眼下,仙遊縣各個鄉村正在奮力描繪產業興旺、環境優美、民富村興的鄉村振興美好願景。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提出:促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至關重要,任務依然艱巨。今年,我們奮力奪取了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剩餘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治理農村貧困,雖然創造了新歷史,但並不是一勞永逸。
-
新時代牧區全面振興的意義和途徑
當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框架下,探索牧區全面振興的意義和途徑,因地制宜地全面推進、實施特色鮮明的牧區振興,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牧區是以綠色草原為主體,生態景觀、草原畜牧業為基礎產業的特殊生態經濟文化區域,是草原集中連片的分布區。草原生態系統不僅有一定的經濟功能,更有巨大的生態功能、文化功能等。 遵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各省、自治區和有關部門推動牧區全面振興,持續加強草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速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
灰樹花產量佔全國產量四分之一 中濟村小康路上有奔頭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全面小康,產業是關鍵。近年來,黃田鎮中濟村大力發展核心產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如今,這裡村前村後有產業,房前屋後有風景,美麗鄉村步入了「村莊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之路。
-
伊利的產業振興之路
打造產業集群,夯實奶業發展基礎1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京召開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新聞發布會。會上,伊利集團介紹了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的系列行動,引起各方矚目。一直以來,伊利以智慧、產業雙融合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打造產業集群,推動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
脫貧只是新起點,幸福生活一直在路上——衡東縣決勝全面小康、決戰...
「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既是時代的擔當,也是對人民的責任!」衡東縣委書記陳禮洋說,全縣把脫貧奔小康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盡銳出戰,精準施策,攻堅克難,慎始慎終,確保衡東縣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推動產業振興 為脫貧攻堅奠定基礎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首要與關鍵,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大力實施提升產業、建好激勵機制等措施,推動鄉村產業健康發展,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發展綠色、特色產業,拓寬營銷渠道。一是建好標準化基地。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 胡學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