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後,閒居於京兆杜陵的杜甫,表情複雜的念著一首詩。
他怎麼也想不到,爺爺杜審言究竟有多麼持才傲物,以至於在「聖明」朝代,寫出這麼才華橫溢詩文,卻依然混得「人見人厭」,到老也沒有太多社會資源,更沒有給兒孫創造一些的入仕機會。
不然,以杜甫的才能,他的家室但凡能再稍微顯赫一點,怎麼也不至於落入李林甫「野無遺賢」的鬧劇中,客居長安十餘年,窮困潦倒,卻無人問津。
杜甫會不會抱怨杜審言,這不得而知,但杜審言是真的狂妄自大。
01持才傲物杜審言
杜審言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左右,他的父親在鞏縣做縣令,家庭條件還是挺不的。他從小也很用功讀書,因此少有才名,二十五歲左右,還與狀元宋守節同榜登進士第,前途無量。
不過,杜審言有一點特別不好,就是性格狂妄,恃才傲物,這也讓他不怎麼受人待見。杜審言究竟有多狂妄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他對自己的才華特別自負,甚至連屈原、宋玉也不放在眼裡。
他經常向別人吹噓自己,說他的賦寫的好,即使屈原、宋玉看到了,也甘心位居其下。杜審言還誇獎自己的書法造詣高,稱王羲之看了,都要拜他為師。這話自己在家說說就好了,說給別人聽就顯得太自負了。
另一方面,杜審言為人處世也很狂傲,還常常對別人出言不遜。
比如有一次,他參加任職的預選試判,出來後就直呼「蘇味道必死」。這個蘇味道是這次選官的天官侍郎,官職權力都比他大,他杜審言為何要說「蘇味道必死」呢?
難道他能掐會算,算出了蘇味道得了重病,不久於人世嗎?眾人紛紛不解問原因,這時候杜審言才說,蘇味道看了他寫的「判詞」會被羞死。誇自己的同時,還不忘踩別人一腳。
這個蘇味道是蘇軾的先祖,為人非常豁達,做事不喜歡得罪人,有「蘇模稜」之稱。他聽了杜審言的話,心裡雖然不高興,但也不隨便找茬。
不過,蘇味道能忍,別人可忍不了。像杜審言這樣口無遮攔,早晚會得罪他惹不起的人。
唐睿宗時期,當時武則天已經掌控了朝政。杜審言到處得罪權貴,被武后貶到了偏遠之地,在江蘇的一些地方擔任一些縣丞、縣尉之類的小職位。
今天的江蘇熱鬧繁華,讓人嚮往,然而在唐代,對生長於中原地區的宦遊人來說,這裡就是偏遠荒涼之地。杜審言在那裡雖然有了一些名氣,但遠離京洛,不被重視,難免時常鬱鬱寡歡。
02宦遊偏驚物候新
杜審言在江蘇任職時,認識了一位在晉陵做縣丞的陸姓朋友,杜審言叫他陸丞,兩人關係還非常好,經常一起出遊賞景,有時興致到時,還會做和詩。
和詩並不是一首詩,它通常由兩首以上的詩歌組成,第一首詩原唱,後面的詩是附和而作,通常在格式韻律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有一次,杜陸兩人春遊時,陸丞就作了一首《早春遊望》,杜審言心有所感,就含淚附和一首《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陸丞的詩早已經失散,但杜審言的這首詩,因為寫得好,經常被人拿出來欣賞學習。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其實是一首對仗工整,結構嚴密的五言律詩。開篇的「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至今還感動著很多遊子。
首聯中的「物候」是指氣候變化,因此這聯詩的意思是說:遠離家鄉外出為官的人,會異常敏感的察覺氣候的更替。
不僅道出了自己的處境心境,也揭示了一個讓人感同身受的普遍真理:遠離家鄉的人,對氣候變化都會特別敏感,不僅是因為不適應環境,更是因為思鄉。
首聯中的「驚」「新」二字常為人稱道,兩字既表現出了詩人對江南風景的喜愛,又表現出了想要回家的矛盾心情。
頷聯和頸聯是對眼前所見風景的描述,詩人用雲霞曙光、江春梅柳、和暖霧氣與黃鳥水草等意象,描繪出了一幅早春江南圖,對仗工整,字字凝練,讓人讀後仿佛曆歷在目。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了思鄉之情。詩句中的「古調」應該和陸丞的詩歌有關,杜審言附和陸丞,稱是他的詩歌,讓自己突然思鄉想回家了,首尾也能呼應在一起了。
這首詩歷來被人稱道,明代學者胡應麟還將其看作是「初唐五律第一」,不僅是因為它韻腳分明,平仄和諧,字字錘鍊,乃唐代近體詩體式的奠基之作,更是因為它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03歸思沾巾不思過
杜審言在江南任職時,時常思念家鄉,想必也會思考自己被貶黜的原因。
不過,在這位才子的眼中,大多數時間都可能會覺得,持才傲物並不是過錯,錯的只是那些妒賢嫉能的人。
畢竟,一個有才華的人,虛懷若谷,通常會贏得很多人的尊重,一個有才華的人,狂妄自大,貌似也不是太大的毛病。
但狂妄自大,偏偏就影響了杜審言的人生。
杜審言在江南待了二十多年,終於熬到了頭,武后聖曆元年43歲的他被召回京師,但沒過多久,他又因自恃才高而「與群僚不葉」,把同事朋友們得罪了個遍。
其中,杜審言與同事郭若訥和長官周季童的關係十分惡劣,兩人受不了聽人吹牛,於是就合謀陷害了他,杜審言一度被定了死罪。
雖然最終杜審言只是被貶官,但中間卻發生了一件讓他悲痛欲絕的事情。杜審言有個名叫杜並的次子,父親被定罪關押時,他只有十三歲,血氣方剛。他得知周季童兩人的陰謀後,竟然闖入周府刺殺仇人,結果反被侍衛當場斬殺。
這件事震驚朝野,幸運的是,朝堂上下都認為兒子報仇的刺殺之事是「孝舉」,武則天還因此擢升了杜審言,但杜卻高興不起來。
一個人的性格真的很難改變,謫居江南二十年,又經歷了喪子之痛,但杜審言的骨子裡仍然傲慢不已,以至於後來唐中宗繼位,他再次被貶黜了。
一輩子漂來漂去,雖然混出了才名,卻沒積攢多少功名。有人說,才子就應該像杜審言這樣,不畏權勢,狂傲自負,暢快人生,留下好詩文就是功業。也有人認為,才子也應該審時度勢,即使不左右逢源,也要戒驕戒躁,謙虛謹慎。
杜審言的傲嬌,不僅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也多少影響了杜甫,倘若杜審言趨炎附勢,成為唐王朝權貴中的一員,說不定就沒有後來的詩聖了。
你覺得杜審言這首詩寫的怎麼樣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