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街坊平時吃火鍋的時候
牛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據ABC最新報導
去年中國成為了
澳牛最大的出口市場
可見中國人對於澳牛的熱愛
點擊播放 GIF 0.1M
但是有沒有想過你認為
貼有澳洲製造標籤的牛肉
就真的是源自澳洲的牛肉嗎
媒體ABC曝光
在中國購買到的澳牛
每10公斤只有1公斤是真的
這個假包括了產地、甚至肉類
此前還有另一則黑幕披露
在中國買到的高級牛肉
很有可能是用膠水粘的
點擊播放 GIF 0.9M
東莞的吃貨們
此刻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
吃到的不是澳洲牛肉
現在連肉是不是牛的都不好說了
嚴重造假,每10千克只有1千克
據說身在澳洲的小夥伴們
窮的天天只能吃得起牛肉
讓身在國內的朋友們都好生羨慕
讓我們看一組對比,隨便選擇一塊
在Coles售賣的安格拉斯牛肉
均價4.1澳元/100克
折合人民幣約20元/100克
Wagyu的價格約為50元/百克
再看看在中國超市明碼標價這塊
「澳洲和牛三筋牛排」的價格
98人民幣/100克
都是澳牛,到了中國
價格就翻了近2-5倍
但並沒有削弱大家吃澳牛的熱忱
據悉,中國人對澳洲牛肉的需求
已經達到巔峰
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牛肉
比去年增長了73%
成為澳牛最大的出口市場
看見貼有澳洲製造標籤的牛肉
消費者們十分願意花高價購買
可是誰能料到
澳牛「造假」如此猖獗
據普華永道(PwC)估計
中國人在國內買到的澳牛
每第二公斤都有可能是假的
PwC農業綜合企業負責人表示
要查清楚到底存在多少
這樣的欺詐行為「難於上青天」
據目前掌握到的信息來看
上述的那個「估計」
可能都說得太輕了
總部位於布裡斯班的
Beefledger創始人鮑威爾表示
中國業內人士正在形成這樣一種觀點,即每出售10公斤牛肉,只有1公斤牛肉是真的!
也就是說
要麼不是來自標籤上的那個國家
要麼不是標籤上自稱的那個部位
甚至要麼根本不是牛肉
那你告訴我
中國人在國內吃到的澳牛是啥
鮑威爾表示
可能是豬肉、鴨肉或馬肉
花上百元買一塊澳洲牛排
結果吃下去的是
「豬鴨馬的混種肉」
換誰都覺得虧了吧
對此,位於北京的一家電商平臺
CEO凱薩琳娜也認為
食品欺詐是破壞中國消費者
信心的一個大問題
雖然使用廉價的肉類
來冒充昂貴澳牛的風險很高
但據凱薩琳娜說
這種市場策略其實很常見
不過面對中國市場
如此泛濫的澳牛造假現象
Beefledger公司表示
近期將在中國推出一個區塊鏈項目
以確保中國消費者買到真正的澳牛
牛的身上會有一個智能標籤
關於它的位置、身體健康
運輸還有加工的信息都會被上傳
可以追蹤到每一個環節的信息
但在這樣的技術之下
真的可以做到萬無一失嗎
PwC的發言人認為
區塊鏈中有個不可控的薄弱環節
在食品包裝上貼的那張標籤
這個環節是人工完成的
所以被調包的機會很大
進口澳洲牛肉是用膠水粘的
如果你說澳洲牛肉
被假冒品充斥、被便宜肉代替
還無法衝擊到你
那吃下的牛肉其實是
用膠水粘的你曾發現過嗎?
近日,一名中國記者暗訪了
長沙某知名餐廳
結果卻發現這裡賣的
澳洲進口頂級牛肉
一點也不簡單
價格一份72元人民幣
比店裡的國產牛排只貴了10元
約合澳元是15刀
而澳洲Coles超市裡賣的某牛排
定價是15.40刀
這樣一對比
乍看好像餐廳價格挺公道的
但是細想就發現不對了
如果算上稅率和進口稅,餐廳人工
這家餐廳的定價
居然比澳洲本地賣的還便宜
這就太蹊蹺了
點擊播放 GIF 1.5M
這個記者就留了心眼
打包了一份進口澳洲牛肉
然後拿給資深的牛肉師傅查看
師傅鑑定後,也是驚了
「這哪是純牛肉!」
懷疑是豬肉、鴨肉等
至少三種肉組裝的「組合牛排」
像是手指指到的地方
就有明顯的拼接痕跡
這不就是小編前幾個月
購買的牛扒嗎
簡直是一模一樣
為了取得更直接的證據
這塊牛肉又被送去了
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結果證明牛肉師傅
果然火眼晶晶,真說中了
牛肉裡真就摻雜了鴨肉
而最讓人覺得驚訝的是
這些肉還是用膠水粘在一起的
這種膠水學名叫卡拉膠
雖說適量食用對人體無害
但實際情況是不是
按照標準來操作就不知道了
更何況歐盟的確有報導說
如果是真牛肉
內部是無菌環境
不熟也可以吃
但膠水牛肉因為拼接了
各種碎肉,細菌比較多
不煮熟吃有可能給健康帶來風險
除了卡拉膠,「膠水牛肉」裡
還加入了一種添加劑叫
TG酶
它不僅能重組碎肉
還可以像塗臉的晚霜一樣來鎖水
顧名思義,加了它
煎牛排就不會出水
吃起來也特別有嚼勁
而牛排煎完後體積也不會縮小
讓你心理上真以為買到了好貨
隨後,記者又找到了供應商
一路追查有了更驚人的發現
整塊牛肉的進貨價只需10多元
4澳元都不到
澳洲超市的打折牛排都沒這麼便宜
最可怕的是,這種膠水牛肉
自己也可以動手做
來看看記者的diy製作過程
先把添加劑加入水
點擊播放 GIF 0.8M
攪拌成糊狀
點擊播放 GIF 0.9M
然後倒入各種爛碎肉
直接攪拌一氣
完全就是動手,啥技術都不要
點擊播放 GIF 0.8M
再把拼接肉鋪平,刷上卡拉膠
點擊播放 GIF 1.6M
然後用保鮮膜包成條狀
點擊播放 GIF 0.8M
放在冰箱裡冷凍定型一個晚上
點擊播放 GIF 1.0M
來看看,成品像不像真牛肉
這外觀、這紋理、這柔軟度
真能以假亂真了
再煎成牛排
味道也十分相近
不懂行的人分分鐘被騙
還真以為這就是塊上等澳洲牛肉
點擊播放 GIF 1.3M
而有媒體報導,已經有專門的
重組肉全自動成型機
把各種碎肉和膠水、粘合劑放進去
1小時就可以做出整塊逼真的牛肉
這也是膠水「牛肉」在市面上
賣的非常普遍的原因之一
首先,被低價回收的剩餘碎肉
撒上了粉狀膠水
點擊播放 GIF 1.6M
攪拌均勻
點擊播放 GIF 1.0M
保鮮膜包好塑形
點擊播放 GIF 1.6M
整個製作流程
簡直與上面長沙記者diy的方式
點擊播放 GIF 1.7M
做好的膠水「牛肉」
與真牛肉對比後
也是吃不出任何區別
點擊播放 GIF 1.7M
而節目還表示
在澳洲不僅有膠水「牛肉」
還有膠水「豬肉」
點擊播放 GIF 0.6M
雞肉、羊肉
都可以用膠水合成
點擊播放 GIF 1.0M
漢堡裡的肉排
超市裡賣的香腸
華人涮火鍋最愛的蟹肉棒等
都可能是膠水粘成的組裝肉
有沒有覺得防不勝防
點擊播放 GIF 0.9M
雖然組裝肉的存在
是符合澳洲規定的
在肉和添加劑都合格的情況下
是可以食用的
但這些肉的質量到底如何
真的就要看製作者的良心了
因為你無法知道
這些碎肉的來源是哪裡?
取自動物的什麼部位?
安不安全?衛不衛生?
而前面也說了
碎肉之間有縫隙
接觸空氣容易滋生細菌
如果再組裝成「膠水牛肉」
最好完全煮熟
否則發生腸胃不適、食物中毒等
也是有可能的
如何分辨組合牛肉和真牛肉
那麼在買牛排前
如何分辨哪些是組合牛肉?
哪些是整切的真牛肉呢?
看標籤
在國外,這種組裝牛肉
一般都會在包裝上標註是「合成牛肉」
不過在國內,產品名稱
一律都寫的是牛排
而包裝圖很多直接用整切牛排的圖片
這個時候記得看下配料表
如果配料表上除了牛肉外
還有一長串添加劑
多半是組合牛肉
而整切牛肉配料一般
只有牛肉,無任何添加劑
組裝牛肉,一般外形
太過圓潤規整
而真的整切牛肉多數相反
看紋理
組裝牛肉紋理混亂,走向不一致
整切牛肉紋理自然
肌肉纖維的走向是一致的
看解凍後外觀的變化
組合牛肉是膠水粘在一起的
解凍會或多或少會有細微的空洞
看價格
賣的太便宜的說
是整切牛肉,你相信嗎?
儘量不買醃製牛肉
很多人為了圖省心
會買超市裡醃製好的牛排
不過這種肉一般不是好肉
要麼是快過期的冷鮮肉
要麼可能是組合牛排
上圖給你更直觀的區別
好了,小編已經知道自己
之前買過假的牛肉了
口吐芬芳也不知道吐什麼了
東莞街坊賣牛肉的時候
千萬要注意了
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來源:海外周刊,網絡,莞易網綜合整理
掌上東莞—就在我們身邊!
這裡發布一切與東莞有關的事情!
掌上東莞:最新、最快、還不一樣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