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省委書記樓陽生在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上致辭。記者李聯軍攝
這裡最早叫中國;這裡地處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是華夏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裡沃野無垠,錦繡鮮花滿地。
9月22日,農曆秋分。上午9時,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在運城市萬榮縣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盛裝啟幕。
震天的絳州鼓樂敲起來,歡快的豐收讚歌唱起來。
這一刻,萬眾歡騰。這一刻,喜悅滿懷。這是農業的嘉年華,這是農民的歡樂節,這是文化的大舞臺。
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裝扮一新,金黃的麥穗、繽紛的五穀搭起了豐收的舞臺,高居舞臺上方的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會徽——由黃色麥穗演變成的「豐」字在大紅底色的襯託下格外耀眼奪目。
一曲熱情奔放的歌舞《這裡最早叫中國》,拉開了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的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大幕。
(一)
「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國家的節日,也是農民自己的節日。2018年,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每年秋分日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為農民設立的節日。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山西人民與全國億萬農民共同攜手慶豐收、迎小康。
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胡春華出席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並為2020年度「全國十佳農民」和第二屆「最美農技員」頒發證書。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主持,省委書記樓陽生致辭,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出席。
樓陽生代表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對豐收節的隆重舉辦表示熱烈祝賀。指出,「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國農民豐收節是億萬農民的節日。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三農」戰線工作者致以親切問候,要求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廣大農民朋友的親切關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辦好豐收節,具有特殊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通過此次節慶活動,必將進一步調動億萬農民重農務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為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激發和匯聚強大的正能量。
樓陽生指出,山西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近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在轉型發展大局中謀劃,緊緊圍繞「特」「優」二字,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大力實施山西農谷、運城果品出口平臺和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範區建設三大省級戰略,聚力培育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著力將「山西藥茶」打造成中國第七大茶系,深入開展「人人持證、技能社會」農村勞動力培訓,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重要改革,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活力動力明顯增強,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此次豐收節主場活動首次走出北京,落地山西,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對三晉兒女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山西將以東道主身份,精心組織好各項活動,全力搞好服務保障,充分展現山西悠久燦爛的農耕文明、彰顯特優的現代農業、繽紛多彩的豐收美景和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時代風採。並以此為契機,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持續推動農業現代化、農民職業化,為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夯實「三農」基本盤,奮力譜寫山西踐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在雄渾有力的音樂聲中,汾陽市賈家莊村黨委書記邢萬裡等2020年度「全國十佳農民」和第二屆「最美農技員」代表身披彩帶、精神飽滿地走上舞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新時代農民的風採。
(二)
這是一場農民歡歌的盛會,這是一場豐收禮讚的盛會。
頒獎儀式後,久負盛名的絳州鼓樂藝術團和河津市高家灣村端陽農民鑼鼓隊百名農民鼓手,共同表演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絳州鼓樂——《鼓舞中華慶豐收》。
160名精壯的河東漢子,擂動大鼓,震天動地,和著鼓點,「決勝小康、歡慶豐收」的口號聲氣壯山河,鏗鏘有力的鼓聲敲出了農民豐收的喜悅心情,敲出了農民奔小康的精氣神,也敲出了新時代農民努力創造美好生活的豪邁氣魄。
在充滿激情與歡樂的現場,中國農民豐收節形象大使馮鞏、李子柒,中國農民豐收節明星直播帶貨主播、影視表演藝術家李琦,著名歌唱家劉和剛等嘉賓,與現場數千名農民觀眾共同聯歡。
一條大河向東流,九省蜿蜒不回頭。沿黃九省區的農民歌手帶來了名曲聯唱《黃河放歌》,大屏幕同時播放著九省區獨特的地理地貌、農耕文化和新農村風貌,向觀眾展示著沿黃九省區的獨特韻味,讓人沉醉。當萬榮農民梁靜、李燕等唱出「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呂梁……」時,全場掌聲歡呼聲四起。
在熱烈的期待中,運城市蒲劇團七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聯袂演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蒲劇《農耕源黃河魂》。慷慨激越、起伏跌宕的唱腔仿若穿越歷史,「禹鑿龍門出晉陝,一生治水留美名」「舜耕歷山闢新土,天子情系耕耘中」「嫘祖養蠶植桑樹,從此華服伴君行」「后稷稼穡興農事,福澤天下五穀豐」……唱出了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發展的縮影,臺下觀眾心潮澎湃、掌聲雷動。
決勝小康譜新篇,幹群同心齊攻堅。劉和剛唱響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歌——《豐收之歌》,伴隨著「秋風送來田野金黃,喜悅在四處流淌……」的歌聲,大屏幕上一張張全國各地農民喜獲豐收的笑臉感染著臺下的觀眾,舞臺上花團錦簇、異彩紛呈;廣場上巨龍在舞動,雄獅在歡騰。此時,聯歡活動臺上臺下互動不斷,高潮迭起。
(三)
這是一場農民的文化大集,這是一片多彩的豐收圖景。
社火表演《大運之城鬧紅火》作為最古老的風俗,吸引著觀眾的眼球。披甲掛旗、精心裝扮的稷山高蹺走獸隊伍氣勢威武雄壯,引來圍觀群眾陣陣喝彩;在桌子戲與嘻哈表演區,兩位外國朋友用嘻哈的形式與臨猗桌子戲的農民演員混搭,聯袂演唱《面對黃河一聲喊》,歌聲婉轉悠長,令人回味無窮;在農民雜技魔術表演區,帶領村民通過變魔術致富的武鄉縣李峪村黨支部書記王竹紅,現場表演魔術「仙人摘豆」,觀眾拍手叫絕;黃河流域鄉村傳統藝術作品及非遺產品展區,在絳州木版年畫非遺傳承人吳百鎖的指導下,一幅「慶豐收連年有餘」年畫從參觀者手中誕生……
在農民楹聯達人展示平臺,馮鞏為中國十大農民楹聯家頒獎。楹聯家和現場的書法家們創作出一副副充滿感情印記的楹聯作品,他們對傳統文化偏愛的心意在毫毛曲挺之際,落在字裡行間,又形成了一幅又一幅充滿暖意與盛情的「豐」字。
豐收的季節,累累的果實。在黃河流域特色農產品和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展銷區,四川的松茸醬、甘肅的黑枸杞、內蒙古的蒲公英汁等各具特色的農產品讓人眼花繚亂;在電商展示區,影視表演藝術家李琦的直播帶貨,吸引了大批粉絲;藉助淘寶直播、拼多多、騰訊微視、樂村淘等知名電商平臺,10餘個直播間分別展示全國各地的特色農產品,水果、茶葉、小雜糧……琳琅滿目的產品不僅吸引了線上消費者,也讓眾多觀眾紛紛駐足。
高歌新中國,舞動豐收曲。浙江農民夫妻彭小英、範得多和運城100名廣場舞愛好者共同跳起舞蹈《美麗中國走起來》。高潮處,舞者邀請嘉賓共舞,手拉手一起狂歡。此時,全場沸騰,現代舞與民間舞交相互動,整個農民豐收節主場變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
主場活動之外,河東大地處處是繽紛的豐收美景。
22日9時,隨著渾厚悠長的鐘鼓之聲響起,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后土祭祀文化儀式在萬榮后土祠開啟。
遠處,稷王山下,一個蒼勁的聲音從千年棗園傳來,「一桿風調雨順,二桿國泰民安,三桿來年豐收。」隨著3米長的打棗棍「砰!砰!砰!」的敲擊聲,紅透半邊天的板棗,顆顆滾落,千年板棗貢園開杆儀式開始,昭示著稷山板棗又一個豐收季的來臨。
萬榮縣蘋果主題公園,在絲絲秋雨中迎來絡繹不絕的遊客。蘋果在樹上擠擠挨挨,紅紅的柿子壓彎了枝頭,路兩旁的蘋果園一眼望不到頭,豐收的喜悅蔓延在公園的每個角落。
最是一年秋光好,豐收節上譜華章。
這是今秋豐收的歡聚,也是來年美好的期冀。正如現場農民楹聯擂臺賽上的一等獎楹聯所言:「富裕放一頭,快樂放一頭,鐵肩膀挑金扁擔,喜唱農家甜日子;稻香裝幾簍,蛙聲裝幾簍,老穀場扭大秧歌,更期下季好收成。」(記者康梅薌 範珍 張麗媛 王荔 陳麗紅 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