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藝術人物|傑西卡復興大地藝術,卡普爾將在京辦雙個展

2021-01-07 澎湃新聞
上周,貝聿銘與關根伸夫辭世的新聞被藝術界內外廣泛刷屏。說到藝術界人物,捷克文化部長斯特涅克解僱國家美術館等館長遭強烈反對,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館長在內超過40位業界同僚聯名致信抗議,斯特涅克宣布辭職。洛杉磯藝術博物館獲董事會主席捐贈1000萬美元,即將免費開放。紐約迪亞藝術基金會主席振興「大地藝術」並認為美術館不該造成「未來的盒子」。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布拉格 | 捷克文化部長斯特涅克

解僱國家美術館館長遭強烈抗議,將於本月底離職

斯特涅克

據《紐約時報》報導,上周三,捷克文化部長斯特涅克因解僱包括國家美術館館長在內的兩名博物館館長遭強烈反對後選擇辭去職務。斯特涅克在推特中說,他將於5月31日離職。

此前,在4月18日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斯特涅克解除了捷克國家美術館館長Jiri Fajt和位於捷克東部地區的奧洛穆茨藝術博物館館長Michal Soukup的職務,此舉引發巨大抗議並導致其辭職。

在4月的新聞發布會上,斯特涅克就針對兩家博物館的審計結果稱,已對兩位館長「喪失信心」,他指責二人財務管理的失職,並稱將把這兩個失敗案例告知後續接任者。

但是斯特涅克的解僱決定很快遭到來自捷克和國際上的反對。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館長在內,超過40位全球主要博物館和藝術界重要人士聯名寫信,對Jiri Fajt被解僱表達了他們的震驚和失望。信中稱,Jiri Fajt在任期間,將捷克國家美術館參觀者數量翻了三倍,主持了無數開創性的展覽。「對Jiri Fajt的解僱,激起他全球同僚的強烈憤慨」。

一份要求斯特涅克部長辭職的請願得到了超過7000人籤字,這對捷克來說十分罕見,捷克新聞雜誌Respekt的文化編輯Jan Vitvar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

(文/畹町)

北京 | 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

首次來中國辦大型個展,將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太廟藝術館同時舉行

安尼施·卡普爾 圖片:Rob Stothard_Getty Images.

近日,根據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官方信息,國際知名的英國藝術家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將於今年秋天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北京太廟藝術館同時舉辦大型展覽,這將是卡普爾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

5月14日,在倫敦裡森畫廊的安尼施·卡普爾展覽開幕式上,卡普爾與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共同宣布了央美美術館將於2019年10月底舉辦安尼施·卡普爾個展的訊息,其中,許多系列作品是首次在中國展出。張子康表示,卡普爾先生是一位久負盛名的全球當代藝術大家,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卡普爾先生的藝術除了強烈的現場感染力之外,還傳遞出一種極具親和力的「東方性」。印度與中國兩個古老文明在歷史交流中共同沉澱與分享的思想價值,充分體現在卡普爾先生的藝術觀念與實踐中。正如中國古語所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卡普爾先生此次個展將會對我們思考如何將中國豐富的傳統思想資源轉換為一種現代感的當代形式,提供一個有意義的參照。

《雲門》,安尼施·卡普爾,2004

安尼施·卡普爾1954年出生於印度孟買,現工作居住於倫敦。他曾於1990年代表英國參加第44屆威尼斯雙年展,並於翌年成為「特納獎」 得主。卡普爾是最具影響力的雕塑家之一,他的公共雕塑既是大膽的冒險,也是工程上的壯舉。他的雕塑在不同的尺度之間遊刃有餘。巨大的PVC貼皮,反射、吸納觀眾的凹凸面鏡;刻在石頭裡上了色的凹處:這些空隙或是突起物讓人想到關於存在於缺席、隱藏和揭示的兩極的隱喻。卡普爾的作品不僅與古代世界的神話有關,也和當代相聯繫。

(文/錢雪兒)

洛杉磯 | 洛杉磯藝術博物館董事會主席卡洛琳·卡拉克·鮑爾斯

獲贈1000萬美元,洛杉磯藝術博物館即將免費開放

卡洛琳·卡拉克·鮑爾斯

據《紐約時報》報導,洛杉磯藝術博物館(MOCA)將取消總門票,實施免費參觀。上周六晚,在博物館的一場活動上,該館宣布了這項政策。總門票之所以被取消,很大可能是博物館董事會主席卡洛琳·卡拉克·鮑爾斯(Carolyn Clark Powers)一筆1000萬美元的捐贈。

現任洛杉磯藝術博物館館長克勞斯·比森巴赫(Klaus Biesenbach)稱,此舉使博物館更具滲透性、更受歡迎也更為開放。當被問及免票制度是否受到同城其他免費博物館的影響,比森巴赫表示,他個人一直是博物館免票制度的倡導者。去年,比森巴赫剛剛加入洛杉磯藝術博物館,在其掌管紐約MOMA PS1期間,2015年他就向紐約市民免費開放了MOMA PS1。

在比森巴赫看來,美術館不應被視為象牙塔,MOCA應該像一座公共圖書館,人們來到這裡,獲取文化,而鮑爾斯的捐贈不僅抵償了15美元的總門票(特展依然收費),還將用於擴展教育項目和增加參觀者服務人員。

2018年,MOCA的參觀人數達到28.4萬。比森巴赫對未來的參觀人數並無特定預測。「我不指望參觀者人數兩三倍增長,這是一個錯誤的目標。假如我們吸引了5000人,而他們此前從未來過,這才是重要的。」 比森巴赫說。

MOCA還未確定何時開始施行新政策免費開放,比森巴赫表示很快將公布日期。

(文/畹町)

紐約 | 迪亞藝術基金會主席傑西卡·摩根

大地藝術在「復興」,美術館不該造成「未來的盒子」

傑西卡·摩根  圖片:Gabriela Herman, courtesy of the Dia Art Foundation.

五月初,迪亞藝術基金會宣布了一項升級計劃:將其位於紐約西22街上的三座建築打通,連成一個更大的展館。迪亞藝術基金會被稱為世界極簡主義和大地藝術的「大本營」。上周,迪亞藝術基金會的現任主席傑西卡·摩根(Jessica Morgen)在接受Artnet採訪時,分享了她對於如今美術館空間與大地藝術的一些看法。

如今,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在設計時喜歡創造「未來的盒子」(future box),這是大型的無柱空間,不少機構認為,這樣的空間能夠容納藝術家在未來數年內可能會進行的任何瘋狂的實驗。對於這樣的趨勢,摩根並不認同。「我覺得人們所以會犯這樣的錯誤,認為這樣的建築空間就能帶來這樣的效果。但事實上,並沒有什麼『未來的建築』,因為,有朝一日,藝術家們也許會說,『我們對於在大型空間裡創作失去了興趣,』他們也許會想要在戶外進行創作。」摩根說道。而迪亞的展示空間通常是藝術家們創作時所喜歡的那種——比如閣樓和工業空間,「所以,他們在工作室裡所做的,在迪亞也行得通。」

至於在室外進行創作,迪亞早在2002年就曾完成一項1億美元的資金項目,其中大筆資金用以資助詹姆斯·圖瑞爾的「羅丹火山口」和麥可·海澤的「城市」。在摩根看來,大地藝術不曾死去。「在今天,在複雜的生態現狀之下,我們應該如何思考大地藝術?怎樣的大地藝術適合於今天的時代?這是我們正在和藝術家們共同探索的問題。」

(文/錢雪兒)

海寧 | 《開卷》主編董寧文

一邊編刊編書,一邊醉心繪事

展出現場

董寧文的名字是和《開卷》這份知名民間讀書月刊聯繫在一起的,《開卷》自創刊之初,所有的採訪、編輯、校對、印刷、郵寄等工作,都是由董寧文一人操持,堅持了十多個春秋,董寧文也因此贏得了「一個人的編輯部」、「一個人的出版社」的讚譽。

他始終以平和散淡的行事方式,守望一脈書香,引領讀者進入「開卷」經營的這方書香園地,讓世人一窺形形色色讀書人的精神堂奧。《開卷》自從初創之日起,就定下書香、雅致的基調。

編刊編書之餘,董寧文也醉心於中國繪畫。董寧文筆名子聰、碩粟,上世紀六十年代生於南京,八十年代初開始學畫,九十年代中期從事編輯、寫作,現已出版和發表作品十餘部。5月16日開始在浙江省海寧張宗祥書畫院對外展出的《董寧文水墨畫展》展出董寧文書畫作品50件,同時還有他主編的「開卷」系列叢書以及《開卷》雜誌百餘種。

董寧文認為,其實傳統的文人,都會寫寫字、畫畫畫、聽聽曲、看看戲,這也見出一種閒適的心態。

對於展出的書畫,其友人唐吟方說:「這些寄情於江淮、江南、江東情懷的筆墨,可以看出他個人的生活際遇、生命年輪和審美流向,感情樸素真摯,在水暈墨漲的原生態外顯然別有主張,是水墨情歌,也是今天久已被疏離的弦外遺音。

」(李芝)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日本「物派」靈魂人物關根伸夫藝術個展
    日本「物派」靈魂人物著名藝術家關根伸夫2020.11.01-2021.01.10在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辦個展關根伸夫,日本物派藝術的靈魂人物,被視為「物派(Mono-ha)」創始人和領軍人物。作為1960年代誕生的唯一被寫入西方現當代藝術史的亞洲藝術流派。
  • 一周藝術人物|設計大師戈拉瑟辭世,法國藝術品經銷商遭指控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美國紐約 | 「世界設計之父」梅頓·戈拉瑟91歲因中風辭世,曾設計著名標識「I NY」2014年,梅頓·戈拉瑟在紐約辦公室中。
  • 一周藝術人物|再看赫斯特的藥櫃鯊魚,再讀隔離期繪畫筆記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英國 | 當代藝術家達米恩·赫斯特追溯藝術生涯的開端,新展呈現標誌性的「藥櫃、鯊魚和點畫」休斯頓藝術博物館位於美國德州休斯頓,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現代與當代藝術作品,新樓也將容納包括繪畫、雕塑、手工藝、設計作品、視頻和沉浸式體驗裝置藝術等多樣的藏品。
  • 一周藝術人物|行為藝術教母遭襲,非裔美國人藝術史將建檔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而根據計劃,餐廳將在十月關閉。赫斯特在這片區域有自己的家和工作室,據赫斯特身邊的人透露,這一改變是赫斯特公司Science Ltd的一系列重組計劃的一部分,重組計劃將使赫斯特擁有更多的時間呆在工作室裡。
  • 一周藝術人物|吳洪亮任「威雙」中國館策展人,梵谷侄孫辭世
    另一則重要人物消息是北京畫院副院長吳洪亮被任命為2019年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他將攜陳琦、費俊、何翔宇、耿雪出展。此外,女性攝影師攝影師埃萊娜·比奈摘得建築攝影獎、英國藝術家馬克·奎恩在北京中央美院的個展均值得關注。《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
  • 一周藝術人物|為《辭海》設計字體的他影響了一代代設計人
    首位進入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的華人設計師、清華大學教授餘秉楠近日在京逝世,享年87歲,為《辭海》設計字體的他曾經影響過一代又一代設計人。此前離職的佳士得亞洲區前總裁魏蔚有了新動向,厲為閣畫廊宣布她出任亞洲區創始合伙人,並將畫廊更名為厲蔚閣。在景德鎮,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呂品昌就任景德鎮陶瓷大學副校長。
  • 一周藝術人物|卡塞爾文獻展邀亞洲策展人,巴基斯坦威雙首秀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話題人物及熱點事件。北京 | 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文彬曾追回3400餘件流失文物,首位獲「國際博物館協會終身榮譽會員」的中國人張文彬上周,國家文物局在官網發布消息,原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文彬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 【當代藝術】 安尼施·卡普爾 Anish Kapoor
    「豆子」的姿態柔和簡約,讓人看了之後喚起了內心的溫和情感,芝加哥的城市景觀投射到這顆豆子上,豆子的弧度,凹凸,和圖像的反射將人的感受引領到另外一個層次。豆子具有的柔和幅度在與周圍景象兼收並蓄之後,產生出了一種超然的力量。在這件作品裡,Kapoor強調作品和周圍空間達成一種交流和氛圍,而不僅僅是「豆子」本身。這件作品充分的體現了Kapoor對作品營造出來精神空間,和空間進行交流的意圖。
  • 「合·生」裝置藝術個展在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開展
    「合·生」裝置藝術個展在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開展 2020-06-17 09: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地藝術如何巧借上帝之手?
    一個大地藝術的作品可能會涉及幾個藝術流派,但一直都有其不可取代的特性——大地藝術都是通過所使用的材料和作品創作來選址,以此擴大藝術的定義和展示的界限。  Holt是大地藝術的先鋒開拓者。將自然景觀與他的作品緊密相連, 在使用各種不同的自然媒介的基礎上,著重考慮特定場所作為展現藝術作品的基礎使他的藝術獨特而有意義。
  • 大地藝術不是一件事物,它不定義一個藝術組別
    特定地點的藝術通過藝術與地點及歷史的聯繫而暗示了一種取捨,對動態藝術的興趣在1960年代末突然消失,相對應的是對大地藝術的興趣迅速發展起來。大地藝術打開了歷史的道路,它偶爾會通過直接的暗示,但所採取的原則更多是將雕塑依附於地質學、人類學和考古學,並從中汲取力量。與面向未來的科學技術不同,這是以歷史為價值的原則。
  • 日本藝術家橋爪悠也推出「雀斑女孩FRECKLES GIRL」個展
    好消息是,來自日本的藝術家橋爪悠也於12/11至12/13在臺北東區24B1 舉辦為期三日的全臺限定個展「FRECKLES GIRL sobakasu-chanYUYA HASHIZUME Art Exhibition」!主角如展覽名稱,是超級可愛的「雀斑女孩FRECKLES GIRL」,更推出了一系列超萌周邊商品,包括帽T、帆布袋、玻璃杯等等。
  • 村上隆抖音直播秀 | 藝術客 · 一周
    原創 scopenews scope藝術客 收錄於話題#藝術客38#拍賣7#熱門展覽7#當代藝術1#村上隆1疊加了「雙12」的這個周末,也讓藝術圈有些興奮。在村上隆充滿波普元素的藝術世界中,微笑的太陽花朵圖案與明亮有趣的影像是創作的主要題材和內容。直播中不僅有村上隆的作品分享,還為「村上隆的藝術」中文版套裝帶貨,這套書《知日·你完全誤解了村上隆》《村上隆的藝術對談集》《村上隆的藝術戰鬥論》,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來中國,這將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 復興肖像繪畫傳統,伊莉莎白·佩頓亮相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
    伊莉莎白·佩頓(Elizabeth Peyton)在中國的首次個展「伊莉莎白·佩頓:練習」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開幕。
  • 一周藝術人物|卡特蘭15萬美元的香蕉與蓋蒂首任館長的蛋糕
    在上海,書法篆刻名家、上海市文史館館員劉一聞七十大壽之際迎來了其三本新著的出版發行,畫家、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丁一鳴的個展則呈現20多幅山水畫作;藝術家尼羅·柯廷則用藝術的方式,假設西岸美術館「陷入洪水」並引導眾人如何「保持冷靜」。在美國,96歲的蓋蒂博物館首任館長史蒂芬·加勒特上周辭世,但他的妻子卻留下了「好吃」的蛋糕。
  • 大地藝術不只是觀念性的,也是一種直接體驗性的現象學藝術
    作為一種藝術類型,大地藝術很少是用作現場觀看的,大地藝術的結構主要不是通過作品本身,而是通過它們被拍攝的方式來理解的。在60年代,雕塑的攝影非常重要,並且作為對時間過程的記錄,與最終結果的重要性產生競爭。莫裡斯的《每天變化的連續性計劃》的攝影記錄告訴了我們一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大地藝術則通過航空攝影這種考古學實踐而為藝術作品提供了一種新的經驗。
  • 安尼施·卡普爾大型個展開幕:他是一位魔術師,優雅且神秘莫測
    展覽於7月12日開幕,將展出24件影響深遠的雕塑以及精心挑選的素描和小型作品,它們集中體現了卡普爾過去40年極具突破性的創作實踐。他先後在倫敦弘賽藝術學院(1973-77) 和切爾西藝術學院 (1977-78) 就讀。
  • 視覺藝術盛宴 蜷川實花個展盛大開幕
    2017年11月10日,日本著名攝影藝術家、電影導演蜷川實花的中國大陸首次大型個展在上海拉法耶藝術設計中心盛大開幕,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能)憑藉在影像領域的深厚積累成為本次展覽的贊助合作夥伴。作為以使用鏡頭打造獨特風格見長的專業攝影師,蜷川實花擅長使用佳能EOS系列數碼單眼相機進行拍攝創作。
  • 陽光大地藝術季,讓藝術真正走進大眾生活
    這一場將自然環境、藝術與人文相結合的活動,是陽光城·君山墅的全新力作,也是密雲區公共藝術事業發展的全新嘗試。陽光城北京區域公司營銷總監羅超先生為本次活動致歡迎辭,表達了對各界支持的感謝,希望大家把本次陽光大地藝術季的開幕作為一場藝術的盛會,一場打開五官的盛宴,用追尋藝術的熱情感受君山的最美藝術生活。同時本次陽光大地藝術季作為溪翁莊鎮2019金秋文化旅遊季的有機組成部分,希望能夠為密雲區的文化藝術建設工作添磚加瓦,提升密雲區文化旅遊形象。
  • 向京《中國女性藝術》代表性藝術家
    在談及「當代性與傳統媒介」、「女性身份與普遍人性」、「觀看與被看」、「內在欲望」、「具象藝術的抽象化」等學術命題時,向京及其創作是個不可迴避的個案。(2009-2011),「S」(2012-2016)這五個階段性的個展系列裡,向京一直在身份、心理情境、身體這些線索上進行思考。一些重要的個人作品包括《砰!》(2002)、《你的身體》(2005)、《敞開者》(2006)和《一百個人演奏你?還是一個人?》(2007)《凡人——無限柱》(2011)、《異境——這個世界會好嗎?》